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核舟记第二课时

核舟记第二课时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星火一中 八 年级 语文 学科导学案设计

课题:核舟记 班级 八年 姓名 审主备 课型 新课 核 编时间 2010.10 小组 语文 号 学习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以空间位置和物、人的主次为说明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讨论法、诵读法、问答法。 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成就,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卓越技艺。 品味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学习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以空难 点 间位置和物、人的主次为说明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学法指导 讨论法、诵读法、问答法。 课文介绍了王叔远雕刻核舟的高超技艺,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篇幅虽短,却说明顺序合理,就连雕刻家的艺术构思都介知识链接 绍得淋漓有致,确实令人惊叹。这要靠什么?一方面靠细致的观察,深入的思考;另一方面靠具体的描绘和生动的说明。这无疑给我们以很多启示。 教师“复【自主学习】 学 备”或学在课文的主体部分,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核舟的?每一部分分别介绍习 生笔记 了哪些事物? 过程 或【合作探究】 学1、舟的正面,不是按照“船头→船舱→船尾”的顺序写,而将船头空间顺序 习内和船舱的顺序颠倒,请探究这样写的原因。 容

2、品析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1)注意作者的细致观察。 课文第一段介绍雕刻品核舟的主题是“盖大苏泛赤壁云”,课文哪些地方说明这次水上游览者是苏轼和他的两位朋友,而不是别人呢?哪些地方说明是“泛舟”呢?哪些地方说明是“泛赤壁”呢? (2)揣摩语言,品味文中生动传神的描写。 A、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B、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C、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D、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示范分析B句:写出了佛印和尚的外貌和洒脱不群的神态,放浪形骸、超脱尘世之情呼之欲出,让人感到他在望着天空和两岸的山色,沉醉在清风明月中。 请选例评点: 学 习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重 点 重难点 预 测 学案整理

【精读精练】 1. 选文中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话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2.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的名句分别刻在船窗左右的小窗上有什达么作用? 标 测3.核舟雕刻的“苏、黄共阅一手卷”这一画面,表现出了画中人物怎样的试 神情? 4.从什么地方看出船是顺流而下的? 教与学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