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xx注射液工艺风险评估方案

xx注射液工艺风险评估方案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项目编号: 02201-01DD

xx 股分有限公司

评估小组人员:

报告批准人:

评估日期:

年月 日至年 月 日

质量风险管理委员会

页脚内容

18

项目编号: 02201-01DD

生产工艺风险管理评估报告

质量风险管理编号

FX-SCGY-2022-001

质量风险管理时机

类别 质量风险评估单位 风险评估启动人

xx 生产工艺质量风险评估报告

启动日期

质量风险管理小组

年 月 日

姓 学历/职 所属部门 职 务

组长

质量部 总工办 生产部 质量审核 办 工程部 生产部 验证办 QA 部 工程部

质量授权人

总工 生产部经理 质量副经理

组 员 经理 车间主任 验证委员会主任

QA 主任 设备维修员

页脚内容

18

项目编号: 02201-01DD

1.概述 ...................................................................................................................................... 4

2.风险管理的目的 ...................................................................................................................... 4 3 ......... 风险管理小组成员及职责………………………………………………………………… .4

4.风险评估 ............................................................................................................................ 5

4 .1 风险识别 .............................................................................................................................. 5 4 .2 风险分析与评价 ................................................................................................................. 5 4 .3 风险评估结论 ..................................................................................................................... 6

5.风险控制 ............................................................................................................................ 8 5 .1 风险降低 .............................................................................................................................. 8 5 .2 可接受风险 .......................................................................................................................... 9 6. 风险管理结果和回顾 ......................................................................................................... 9

1.1. 产品名称: 通用名: 1.2. 剂 型:

页脚内容

18

项目编号: 02201-01DD

小容量注射剂 1.3. 产品规格:

10ml :0.1mg 5ml :0.05mg 1.4. 批准文号: 1.5. 功能主治: 1.6. 用法用量:

静脉滴注,一日 1 次。每次 10~50ml,以 0.9%氯化钠或者 5%~10%葡萄糖注射液适量稀释后滴 注。

1.7. 贮 藏:遮光,密闭保存。

为确认新建某某小容量注射剂生产系统能够达《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2022 版的要求,并 同时满足本企业 xx 注射液的生产要求,引入风险管理机制,对小容量注射剂生产系统的影响因素 进行评估,对可能的危害进行判定,对于每种危害可能产生伤害的严重性和危害的发生概率进行了 估计,在某一风险水平不可接受时, 建议采取了降低风险的措施, 并在验证或者日常管理中进行控制。

合用于 XXX 注射液生产工艺的风险评估。

4.1 风险因素标准评定

4.1.1 风险评估方法:遵循 FMEA 技术(失效模式效果分析)

4.1.2 失效模式效果分析(FMEA)由三个因素组成:风险的严重性(S)、风险发生的可能性(P)、 风险的可检测性(D)。

4.1.2.1 严重性(S) :主要针对可能危害产品质量数据完整性影响( 1~5 分) 严重 性(S)

风险

风险可能导致的结果

系数

5

直接影响产品质量要素或者工艺与质量数据的可靠性、完整性或者可跟 踪性。 此风险可能导致产品不能使用; 直接影响 GMP 原则, 危害产品生

产活动

4

直接影响产品质量要素或者工艺与质量数据的可靠性、完整性或者可跟 踪性。 此风险可能导致产品召回或者退回; 不符合 GMP 原则, 可3 2 1

能引起检 查或者审核中产生偏差

尽管不存在对产品或者数据的相关影响,但仍间接影响产品质量要素 或者工艺与质量数据的可靠性、完整性或者跟踪性

尽管此类风险不对产品或者数据产生最终影响,但对产品质量因素或者 工艺与质量数据的可靠性、完整性或者跟踪性仍产生较小的影响

页脚内容

极高

无影

18

项目编号: 02201-01DD

艺与质量数据的可靠性、完整性或者跟踪性也不会产影响

4.1.2.2 发生的可能性(P):测定风险产生的可能性, 为建立统一基线, 建立以下等级 (1~5 分):

可能性(P) 极高 高 中 低 极低

风险系数

5 4 3 2 1

风险可能导致的结果 极易发生 偶尔发生

很少发生 发生可能性极低 不可能发生

4.1.2.3 可发现性(D):在潜在风险造成危害前,检测发生的可能性(1~5 分)。

可检测性(P)

极低 低 中 高 极高

风险系数

5 4 3 2 1

风险可能导致的结果 难以检测 需要专职人员检测 操作员工能够检测 普通人员容易检测 通过仪器容易检测

5.1 RPN=严重性(S)×可能性(P)×可检测性(D) 5.2 风险评级及措施要求

测量范围 1-5

严重性性×发生可能×可

测性

RP N

1~ 8

风险 等级

低 描述

此风险水平为可接受,无需采用额外的控制措施 此风险要求采用控制措施,通过提高可检测性及 (或者)

降低风险产生的可能性来降低最终风险水平。所采

9~ 36

严重性性×发生可能×可

测性

37 ~125

中 取的措施可以是规程或者技术措施,但均应通过验证。

此为不可接受风险, 必须尽快采用控制措施, 通过 提高可检测性及降低风险产生的可能带来降低最终风 险水平。验证应先集中确认已采用控制措施且持续执 行。

高 6、风险管理成员及其职责

序 成 部门 职务

页脚内容

职责

18

项目编号: 02201-01DD

号 1 2

质量受 权人 质量总 监

管理 组组长

组员

3

质 量 经 理

组员

4 5

质 量 审 核部 质 量 控 制部

验证办 生产部 生产部 物资管 理部 工程部

组员

组员

批准风险管理计划; ②批准风险管理报告。 ①负责对参预风险管理人员的资格认可; ②全面监督、组织实施风险管理活动; ③参预风险分析和评价。 ①对风险控制措施的结果组织验证; ②组织实施风险管理活动; ③审评风险管理报告; ①全面监督、组织实施风险管理活动; ②参预风险分析和评价; ③参预风险评估所需进行的验证; 提供检验过程与风险相关的信息; ②参预风险分析和评价 参预风险分析和评价

②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验证方案 提供生产过程与风险有关的相关信息; ②参预风险分析和评价。

①参预小容量注射剂系统的质量跟踪,并反馈相关信息;

②参预风险分析和评价。

6 7 8 9 1 0 1 1

组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工程部

①参预产品与设备相关的工艺参数的制定,并反馈相

组员

关信息;

②参预风险分析和评价。

组员

7.1 风险识别

7.1.1 生产工艺流程及区域划分图

原 辅料

反渗透

拆外包 缓 冲

纯 化 水

多效蒸 馏水、

原辅料 暂存 称 量 溶解 稀释容精滤页内容

注 射 用水

18

过 滤

项目编号: 02201-01DD

安 瓿

理 洗 干 冷 瓶 瓶 燥灭 却

安瓿、说明书、

彩盒

普通生 产区 D 级区

C 级区 A 级区

7.1.2 xx注射剂生产工艺是否设计合理,对生产产品是否能确保,按照小容量注射剂生产工艺 系统的工作流程,运用质量风险管理程序逐一识别其潜在的质量危害,以及判定危害产生后的严 重程度,以便及时、正确地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降低或者消除风险。

7.2 小容量注射剂生产系统风险分析与评价

7.2.1 人流与物流

1

污染

设计不当 不 人 人员 进入车间 来 自 于 外 部 环 境

流 未 进 行 正 确 的活粒子 及非活性粒 符合 SOP

缺乏培训 更衣 子污染厂 房

未经批准的

厂房使用不当产品

进入控制

3

2 2

1 2

页脚内容

18

项目编号: 02201-01DD

非预期物料 进入车间

2

物 流

物料未经清 洁进入车间

物料进入车 间的程序不当

进入控制设

物 料 包 装 的 污 染 导 致厂房与产品污染

计不当 不符合 SOP 缺乏培训

4

2 3

2 4

7.2.1.1 风险评价

人流、物流进入车间都存在污染的中等风险,通过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控制(比如采用监控 的方式),风险已经降至可接受水平。

7.2.2 工艺设备循环设施

纯 化水 注

纯化水质量 不当 注射用水质

1

有颗粒和化学 残留 存在颗粒 化学污染

设施污染

1

3

2

2 2 1

4

2

2 6 4 8 1

2

2

设施污染

射用水 量不 当

压缩空气质 量不当

设施污染 使

微生物污染

用点过滤器损坏

3

缩 空气 纯蒸 汽

4 4 3

压力温度不 够

存在颗粒 微生物污染

操作不当

3 2 2

7.2.2.1 风险评价

工艺设备循环系统的纯化水、注射用水、纯蒸汽和压缩空气存在中风险和高风险,通过采 用校验仪表、完善操作规程、对过滤器进行完整性检查,风险已经降至可接受水平,但生产过 程中须加强水质监控,如:微生物和细菌内毒素监测。

7.2.3 洗瓶机、隧道烘箱

安 瓿 未 完 全 浸 入超声波 在

安瓿不洁净 /存

不当的设备 操作/设计

4 3 2

2 4

1

清洗 水中 颗 粒/微 生 物

18

不当的工艺 参数

页脚内容

项目编号: 02201-01DD

安瓿位置错 负 载 / 内 毒素交叉 误 污染

未 根 据 所 建 立 清 洗程序 进行清洗 参 数 的调 整

安 灭菌温度、 灭菌不彻底 不当的设备

2

瓿 烘 干 洁

3

净瓶存 放

时间

降温达不到要求影 操作/设计

不当的工艺 参数

环境不符合 要求,放置超过

工艺时间

4

3

2

2 4

4

4

3

4 8

和 降 温 温 响产品质量(安瓿瓶 度达不到要求

存放环境不 符合要求、存放

时间过长

内壁浮现水珠)

导致微生物及微 粒污染

7.2.3.1 风险评价

洗瓶机清洗安瓿过程存在中风险,通过调整设备控制参数 (注射 用 水温度及压力、设备 速度)来降低风险。隧道烘箱在烘干灭菌安瓿过程中存在高风险,通过加强检查和周期性监测 来降低风险至可接受水平,正常生产中做为质量监控的重点,如:水温、水压、不溶性微粒、 细菌内毒素检查、烘干温度、时间等。

7.2.4 配料罐与过滤系统的清洁

清洁方法未能

配料 清洁整个内表面

清 洁 规 程

设 计 不 当 设备污染, 的 交叉污染

员工使用方 法的不当

4

4 2

4 8

1

罐及过 滤系统清 程

不当的清洁规

未遵循清洁顺

7.2.4.1 风险评价

配料罐及管道、过滤器清洁消毒方面存在高风险,通过采用批准的清洁方法和清洁完成后的 检查、周期性清洁监测来降低风险水平。

7.2.5 配料系统

页脚内容

18

项目编号: 02201-01DD

1

量 投料

料 操 作 不 规 范 或者

未遵 循顺序

原料称量 、投

粉 尘 、颗

粒 污 染 环 境

排风系统操作不当

5

4

2 0

4

未按SOP操作 工艺参数不当

配方不当

加料操作控制不当 上料顺序不正确

5 3 3

4 5

2

不 当 的 操 作 参 数成 品 不

(时间、搅拌速度、 符 合 质 量 参

参数不当 控制系统不当 仪表测量不当

4

3

2 4

2

配制 温度、 pH 值等) 溶

3

液 过 滤 存放

过 滤 器 不 到 位

过滤器完整性 或者 位 置不正确 产品不溶不当

过 滤 器 阻 塞 或

性微粒或者微生 过 滤 参 数

者 不 适 合的过滤

不 当 ( 压 力 物不合格 器 等) 完整性缺乏

缺 乏所建立的

颗 粒 或者

微 生 物 污 染 溶液

参数不当 配 料 罐 呼吸器

5 4 2

4 0

4

保 留条件(时间等)

3 2 2

2 4

7.2.6 风险评估结论

注射剂的配料是关键操作步骤存在高风险, 通过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至可接受水 平,但在正常生产过程中应做为质量监控的重点。 7.2.7 灌装系统

清 洁 方 法 未

灌 包 括 清 洁 所 有 药 装机、 管 液接触的部位

不当的清洁规 道系统

清洁消 程

未遵循清洁顺 毒

序 灌封 装量 量过多

装量不足或者装

清 洁 规 程 的

设备污染, 设 计 不 当 交叉污染 员工使用方

法的不当

1

3 2 2 中

2

1

2

参数不当 药

产 品 超 出

液泵性能不当 在

规格

线控制不当

设计缺陷

5 4 2

4 0

3

封封口

封口不严或者外观不合格

颗 粒 或 者 微 生 物 污 染

页脚内容

设备调整不当未 按 规 程 操 作 参 数

18

4 4 2

3 2

项目编号: 02201-01DD

外观质量 不当 不合格

4

人 员操作

在A级区操作

颗 粒 或者 微 生 物 污 染

设备运行不正 常,破瓶、卡瓶, 人手进入 A级区操 作

3

4 2

4

2

7.2.7.1 风险评价

灌装机清洁消毒和灌装工艺存在中等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较大高,通过采用批准的清洁方法 和清洁完成后的检查、周期性清洁监测及生产中的检查来降低风险水平。

7.2.8 灭菌系统

1

系统不许

控制

各 参 数 的 控

部 分 产 品器显示不许确 制不许确

温 度 传 感 器 灭菌不彻底 未能监测到冷 布置不合理

点的温度、 FO值 未按文件规定与配料罐、 生 超 量 装 载

产线能力不匹配 影响灭菌效果 装载

控制温度传感

5 3 3

4 5

2

装载量

5 3 2

3 0

升降

3

微 生 物 污什 降 温 介 质 对产品造成污染 染

纯化水污染

3 3 2

1 8

介质

柜 体 压 力显

安示、泄压系统

开 关 门 安 全 全事故 系统

1.温度传感器 准确度漂移,记录 数 据 与 真 实 值 不

5

符合

记录系统

2.意外事件导

致灭菌中断和数 据丢失

压力超过规定限度

开门安全装置失灵

4 3 2

2 4

4

安全

记 录 的 数 据 不 能 反 映 真 实情况, 灭菌不

传 感 器 失 灵

路线干扰

5 2 2

0 2

显 示

彻底

6

未 灭 产品混淆 未灭菌产

页脚内容

硬件措施缺失

18

5 3 3 4 高

项目编号: 02201-01DD

菌和已灭 菌区分

品流出 未按规定执行 5

7.2.8.1 灭菌柜和灭菌工艺方面灭菌控制系统和已灭菌、未灭菌混淆存在中高风险,通过采用 校验仪表、验证和生产过程中的检查监控来降低风险至可接受水平。在正常生产中做为检查监控 的重点。

7.2.9 外包线工序

8 0

1

灯检

不合格品流入

影 响 患 者健康 缺 乏 生 产 批次 的可跟踪 性

灯检员视力不 合格,培训不到位

产品漏检 市场

信 息 ( 批 号、有效期) 不

清晰或者错误

使 用 其 他 产 品 的 说 明

包装

5

4 4

2

印字

7

设备性能不当 5 5 3 高

5

产品标识 不当 缺乏病 患 所 需 信 息

使 用错 误 说 明书的人为失误

4

3 2

2 4

3

产 品 或者 说 明书缺失

产品缺失

影响患者 健康

7

清场不彻底 5 5 3 高

5

7.2.9.1外包线存在高风险,主要是发生的可能性高,通过加强现场监控和变更复核来降低了 风险,使风险处于可控。

7.2.10 纯化水系统

与材质相互 作 用或者 材 质有 利 于 微 生 物 活 动而污染

生 物 膜 滋 生导致的 水污 染

颗 粒 或者 微

页脚内容

2 5

材 质 不 适

设计

制 备 及 配 送 系统的设计不当

5 1 5

1

安 装 中 存 在 盲 管

制 备 及 配 送 系统的 设计不当

4 2 3

2 4 1

水 与 非 制 备 及 配 送

18

3 3 2

项目编号: 02201-01DD

控 制 环境接触

生 物 引 起 的 水

污染

生 物 膜 滋

系统的设计不当

8

2

工艺 参数

流量不足

生 导 致 的 水 污

制 备 及 配 送

系 统 的 设计不当 工艺参数不当

消 毒 工 艺 设

3 2 2

1 2

3

消毒 工艺

消 毒 工 艺

不 当 消 毒 温 度 不当

消 毒 效 率 低, 微生物污染

计不当

工 艺 参 数 不

3 2 2

1 2

7.2.10.1 纯化水系统存在较多的高风险点, 主要是发生的可能性高, 通过设计确认和安装确认 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通过检查监控来降低风险水平。做为生产中检查监控的重点。

7.2.11 注射用水系统

材 质 相 互 作 用

或者 材 质 有 利 于 微生物活 动而 导致的水污染

安 装 中 存 在 盲 管

材 质 不 适 于 注 射用 水

制 备 及 配 送

系统的设计不当

5 2 5

5 0

1

设计

生 物 膜 滋

生导致的 水污 染

颗 粒 或者 微

生物引起 的水 污染

生 物 膜 滋

生导致的 水污 染

制 备 及 配 送

系统的设计不当

4 2 3

2 4

控 制 环境接触

水 与 非制 备 及 配 送 系统的设计不当

4 2 2

1 6

制 备 及 配 送 系 统 的 设计不当 工艺参数不当

制 备 及 配 送 系统的 设计不当

工 艺 参 数 不 当

4

2

3

5

4

3 0

6

流量不足

2

工艺参数

水温不当

生 物 膜 滋

生 导 致 的 水 污 染

2 4

消毒

3

工艺

当 消 毒 温 度 不 低; 微生物污染

消毒工艺不

消 毒 效 率

制 备 及 配 送

系统的 设计不当

18

3 4 2

2 4

页脚内容

项目编号: 02201-01DD

工 艺 参 数 不

设 计 的 控 制 系统不当

未 按 规 定 贮 存

3

贮存 方法

贮存时间 过长

循环温度 达不到要求

微 生 物 引

起的水污染

3 4 2

2 4

注射用水系统存在较多的高风险点, 主要是发生的可能性高, 通过设计确认和安装确认来降 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通过检查监控来降低风险水平。做为生产中检查监控的重点。 7.2.12 纯蒸汽系统

材质 相互

作用 或者材 质

1

材 质 不 适

于 纯 蒸汽

有 利 于 微 生

物 活 动而 导 致 的 纯 蒸 汽 污染

制 备 及 配 送

系统的设计不当

5 2 4

4 0

安 装 中 存

在 盲 管

生物 膜滋

生 导 致 的 纯 蒸汽污染 生物 膜滋

生 导 致 的 纯 蒸汽污染

制 备 及 配 送

系统的设计不当

4 2 4

3 2

纯 蒸 汽 压

2

艺参数

力 / 温 度 / 流 量不适

纯蒸 汽 的

物理属性(干 燥度、过热蒸 汽、不可冷凝气 体)不当

制 备 及 配 送 系 统 的 设计不当 工艺参数不当

5

3

4 0

6

纯蒸汽系统存在较多的高风险点,主要是发生的可能性高,通过设计确认和安装确认来降低 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通过检查监控来降低风险水平。做为生产中检查监控的重点。

7.2.13 压缩空气

1

6 0

材 质 不 适

于 压缩空气

产品污染

制 备 及 配 送

系统的 设计不当 18

5 3 4

页脚内容

项目编号: 02201-01DD

油含 量超

非 无 油 压 缩 机

出规格。 产品 污染

制 备 系统 的 设计不当

5 3 4

0

6

2

压力不足 设备故障 工艺参数不当 4 3 3

6

3

艺参数

压缩空气系统存在较多的高风险点, 主要是发生的可能性高, 通过设计确认和安装确认来 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通过检查监控来降低风险水平。做为生产中检查监控的重点。

7.2.14 空调净化系统

颗 粒 引

所 供 应 的

起 的 产 品 污 染 及 车 间 微 生物污染

空 气 速 度

过滤器压差 不 当

1

空 气质量不当

5 3 4

6 0

小 于设定值

流向不单一

产品污染

层流设计不 当气流维护 不

5 3 3

4 5

进风口和排风 口位 置错误,形 成空气不流通区

产品污染

过滤器阻塞造 成压差平衡问题

进/排风阀调节 错误

风量不当: 空气不流通区域 换气次数减少

房 间 之 间 的压差不当

5

4

4

4

6

2

工 艺参数

温 湿 度 超 出 所 设 定的限 制

舒适环境 缺失

工艺参数不当

1

3 4 1

2

消毒周期不恰

微生物污

消毒方法不当

3

4

2

4 2

消 毒 不 彻 底

空调系统存在高风险点, 主要是发生的可能性高, 通过设计确认和安装确认来降低风险发生的 可能性,通过检查监控和在线监测来降低风险水平。

7.2.15物料系统

18

页脚内容

项目编号: 02201-01DD

4 0

供 应 商资质不 符合规定

发 运

1

原材料和包 装材料质量不符 合规定

原材料和包 装材料发运过程 中破损

物料不符合 标准或者工艺要求

物料受到污 染

存在于原

未进行供应 商

材料和包装材

评估或者评估流于

料中的微生物

形 式

可能进入产品

原材料和 包装材料受到 污染

不符合要

5 4 2

高 过程不符 合要求

对发运方式 未 做要求

4 4 3

4 8

高 检验

贮 存

2

未按规定进 行

求的物料用于 验收 生产,影响产 取样不能代 表

整批物料的质量 品质量

被污染的 原材料和包装 材料用于生产

产品质量

未按要求贮存

5 1 1 5

低 环境不符 合要求

贮 存

4 3 1

1 2

2

管理

领 用 路线、环 境、清洁 消毒过程 不符合规

混批

不能追溯产生 劣药

未按规程管理

5 2 4

4 0

被污染的

境或者环境中的微 原材料和包装 粒、微生物污染物 材料用于生产 料

产品不合格

物 料 污 染 环

人为原因 监控不到位

4

2 2

6

1

3

称 量 或者使用过 程不符合 规定

微粒、微生 物污染物料

原材料和 包装材料受到 污染

未按SOP进行操

4

3 2

4

2

物料的采购、储存和发放过程中,存在的高风险,主要是供应商选择、物料发运和储存管理 的环节,通过加强供应商审计和物料的发运与贮存管理,可减低风险水平。

主要高风险点存在于配料、洗瓶、灌装、灭菌、注射用水系统,生产中应做为检查监控的重 点,质量部应将所有中等风险和高风险点作为质量控制点,在每批的生产中检查记录。

9.1 风险降低

页脚内容

18

项目编号: 02201-01DD

人工控制记录

人流

未经批准的人员 进 设计上惟独经过更衣室,才干进

中 风

入车间 入车间

SOP 到位 未进行正确更衣

培训到位

非预期物料进入车间

物料未经清洁进入车

物流

物料进入车间的程序 不当

纯化水

中 风 险

物料进入控制 SOP 到位

纯化水质量不当 注射用水质量不 当

注射用 水 压缩 空气

中风 险 中风 险 高风 险

压缩空气质量不当

周期性取样 在线监测(电导率、 酸碱度)

周期性取样 在线监测(电导率、 温 度)

周期性取样

按规程对过滤器进行完

整性测试

纯蒸汽

压力温度不够 轴承磨损, 风机叶变形

安瓿未 彻底浸 入超声波水 中

风机

中风

规程规定操作

检查频次由每半年改为每季度, 发 中风

险 现时停机进行机组密封维修

使用控制系统调整设备 控 制 一

安 瓿

清洗

安瓿位置错误

安 瓿 烘 干

未根据所 建立 清 洗 程序进行清洗 参 数 的调 整

灭菌温度、时间

和 降 温 温 度 达 不 到 要求

存放环境不符合要求、 存放时间过长

中 些参 数 (注 射 用 水温度及压力、 设备

速度)

高 使用控制系统调整设备 控 制 参 数 (温度及设备速度 )

洁净安瓿瓶放置于与灌封洁净级 别一致的环境下,且必须当批使用结 束。

清 洁 规 程 的 设 计 不 当 员工使用方法的不当

洁净瓶 存放

中 清洁方法未能清洁

配料罐

整个内表面

及过 滤系统

不当的清洁规程

清洁

高风 险

未遵循清洁顺序

称量 投料

原料称量、 投料操作 不规范或者未遵 循顺序

药液 配制 不当的操作参数(时间、 搅拌速度、 温度、pH 值等)

配料区的 排风系统及压差监控、记 录。

高风

SOP 详细规定称量操作

在批记录中记录步骤及 关键参 数

控制系统 在批记录中记录步骤

及 关键参数

页脚内容

18

项目编号: 02201-01DD

确认设备附近是否安装过滤器

过滤器完整性不当 过 滤 参 数

不 当 (压力等)

溶液 过滤

高 存放 时间

缺 乏所 建 立 的 保 留 条件(时间等)

清 洁 方 法 未 包 括 清 洁所有药液接触的部位

不当的清洁规程 未遵循清洁顺序 装量不足或者装量过多 封口不严或者外观不合 格

过滤步 骤前 进行 过滤器 完整性 测试

记录并 审核 批记 录中的 工艺参 数

呼吸器的周期性维护

根据规程记录关键时间控制并记 录保留参数

清洁工艺完成后进行目检 批准清洁方法

周期性清洁监测、记录 工艺中控制并调整灌装量

灌装点探测液位的传感器检测 调整设备,控制设备运行速度 规程规定操作 调整设备 SOP到位 培训到位 校验仪表 系统维护

合理布置探头

按灭菌柜验证最大装载量配制药 品

SOP规定装载方式和装载量 按文件规定更换纯化水 定期清洁灭菌柜 校验仪表 系统维护

SOP规定详细注意事项

灌装 机、管道系 统清洁消毒

灌封装 量 灌封封 口 人员操 作

在A级区操作 各参数的控制不许确 温度传感器布置不合 理

控制系 统不许

装载量

与配料罐、生产线能力 不匹配

什降温介质对产品造 成污染

升降温 介质

柜体压力显示、泄压系

安全

开关门安全系统 1.温度传感器准确度漂 移,记录数据与真实值不符 合

2. 意外事件导致灭菌 中断和数据丢失

未灭菌 和已灭菌区

灯检产 品漏检

显示记 录系统

校验仪表 系统维护

产品混淆

高 制定详细的管理规程和操作规 程

选择视力合格,责任心强的灯检 员,加强岗前培训和生产过程中的抽 查

批 次 生 产 前 进 行 目 检

以确认批号及有效期 在线控制

包 装 操 作 开 始 时 进 行 目检

页脚内容

不合格品流入市场

信 息 ( 批

印字

号、有效期)不 清晰或者错误 使 用 其 他 产 品

包装 中 18

项目编号: 02201-01DD

的 说 明书

产 品 或者 说明书缺失

包 装 工 艺 中 进 行 在 线 控制 严 格 清场SOP 加 强 检 查

使用规定的材质(304不锈钢)按GMP和设计要求进行安装 密封罐口、安装呼吸器并定期检 测完整性

安装流量计和压力计采用变频 控制系统

规程规定取样方案

制定消毒规程定期用纯蒸汽消毒 系统

系统装有 UV 灯

规程规定取样方案 使用316l低碳不锈钢

产 品 混 批 材 质 不 适

纯化水 系统设计

安 装 中 存 在 盲 管 水 与 非 控 制 环境接

纯化水 系统工艺参

纯化水 系统消毒工

中 中

流量不足

消毒工艺不当消毒温 度不当

材 质 不 适 于 注 射

注射用 水系统设计

用水

安 装 中 存 在 盲 管 水 与 非 控 制 环境接

中 按GMP和设计要求进行安装 密封罐口、安装呼吸器并定期检 测完整性

安装流量计和压力计采用变频 控制系统

规程规定取样方案

温度计到位 控制系统监测温度 规程规定取样方案

中 注射用 水系统工艺

参数

流量不足

水温不当

注射用 水系统消毒

工艺 注射用 水系统贮存

方法 纯蒸 汽系统设

计 纯蒸 汽系统设 计工艺参

消毒工艺不当消毒温 度不当

贮存时间过长

循环温度达不到要 求

材 质 不 适 于 纯 蒸 汽

安 装 中 存 在 盲 管

消毒规程

规程规定取样方案 制定循环贮存规程

按规定循环、监测、记录

使用316l低碳不锈钢

按GMP和设计方案进行安装 安装压力表 控制系统 规程规定取样方案

纯 蒸 汽 压 力 / 温 度/ 流量不适

材 质 不 适 于 压缩

压缩空 气系统设计

空气

管路系统使用304不锈钢管 关 键 使 用点 前 安 装 阻 截 颗 粒 及 微 生 物 的 过滤器

规程规定取样方案过滤器过滤油 污

安装仪表

非无油压缩机

压 缩 空 气 系 统 工 艺

压力不足 中 页脚内容

18

项目编号: 02201-01DD

参数

空调净 化系统设计

所 供 应 的 空 气质 量不当

仪表安装

空调系统控制系统

完 整 性 测 试

A 级区安装在线粒子监 测系

空 气 速 度 小 于设

定值

流向不单一

空调控制系统完 整 性 测 试( 适 用 于 HEPA 过滤器)

A 级区的在线粒子监测方案 安 装 仪 表 测 量 每 个 房 间内的 风量、压差 空调控制系统

完 整 性 测 试 安 装 仪 表 测 量 每 个 房 间的温 湿度

空调控制系统

制 定 恰 当 的 消 毒 规 程 按 规 定 的 周 期 、 方 法 进 行 消 毒

进行严格的供应商评估重点关 注供应商的生产过程对微生物污染、 细菌内毒素污染、 产品混淆和交叉污 染风险的控制

签订采购合同时将发运方式和 包装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写入合同

风量不当:空气不流 通区域换气次数减少

房 间 之 间 的压差不 当

空调 净化系统 工艺参数

房间 温湿度

低 消毒不彻底 中 供应商 资质不符合 规定

原材料和包装材料质 量不符合规定

高 发运过 程不符合要

检验

原材料和包装材料发 运过程中破损

物料不符合标准或者工 艺要求

高 低

制定详细的取样SOP按规定取样检验

贮存环 境不符合要

贮存管 理

物料受到污染

严格管理仓储条件,确保原料储 存过程中质量受控。如干燥、防虫、 防鼠等

严格按物料管理规程码放、贮存、发 放、使用检查到位

混批

高 领用路 线、环境、 清洁消毒过 程不符合规

定 称量或者 使用过程不 规定 符合

物料污染环境或者环

境 中的微粒、微生物污染物 料

严格规定物流路线和外清、进入 洁净区的操作

微粒、微生物污染物 料

加强培训 检查监控

9.2 可接受风险

通过风险评估,对 xx 注射液的生产工艺的各项风险采取了相应处理措施,严格控制风险的发 生,消除了对产品质量的质量影响,因此,评估风险可以接受。

10. 风险管理结果和回顾

页脚内容

18

项目编号: 02201-01DD

通过风险评估结论,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并通过验证确认,将质量风 险管理的机制引入,对所有已知的风险均采取了针对性措施:硬件方面从设计、安装杜绝风险的 发生,软件方面通过文件规定、培训、检查监控来降低风险。

页脚内容

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