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完整版)隔离预防制度

(完整版)隔离预防制度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完整版)隔离预防制度

隔离预防制度

(一)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空

气传播、飞沫传播)采取隔离预防措施。

(二)隔离病室设隔离标识黄色为空气传播隔离;粉红色为飞 沫传播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隔离。 (三)接触传播的隔离预防

接触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患者在标准预预

防的基础上采用接触传播隔离预防。 一)、患者的隔离预防 、患者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

、无条件时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 、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减少转运如需要转运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二)、医务人员的防护

、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戴双层手套。

第 1 页 共 5 页

、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使用后的一次性隔离衣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四)空气传播的隔离预防

接触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结核、流行性脑膜炎、腮腺炎、水痘、

麻疹、肺鼠疫、肺出血热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用空气传播的

隔离与预防。 一)、患者的隔离预防 、患者单间安置通风良好。

、无条件时相同病原微生物感染患者可安置于一室。 、无条件收治时尽快转送至有条件收治呼吸道传染病的医疗机构进行收治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

、当患者病情容许时戴医用外科口罩;并限制其活动范围。 、严格空气消毒。 二)、医务人员的防护

、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

、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患者房间时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戴手套。

第 2 页 共 5 页

、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五)、飞沫传播的隔离预防

接触确诊或可疑感染了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如百日咳、白喉、流

行性感冒、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采用飞沫传播隔离预防。 一)、患者的隔离预防

、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安置在单人隔离病房。 、无条件时相同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一室。 、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减少转运;当需要转运时医务人员注意防护。 、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医用外科口罩。

、患者之间、患者与探视者之间相隔距离在1米以上探视者戴外科口罩。

、加强通风或进行空气消毒。 二)、医务人员的防护

、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

、与患者近距离(1米以内)接触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戴防护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戴手套。

第 3 页 共 5 页

(六)其他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

根据疾病的特性采取相应的隔离与防护措施。(七)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者的隔离预防一)、患者的隔离预防

、患者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

、无条件时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 、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减少转运;如需要转运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

二)、医务人员的防护

、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摘除手套洗手和或进行手消毒。

、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八、特殊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隔离预防

特殊呼吸道传染病指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

流感。

(一)患者的隔离预防

、患者安置于有效通风的隔离病房必要时安置于负压病房。

第 4 页 共 5 页

、严格限制探视人员如需探视应正确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并严格执行手卫生。

、限制患者活动范围离开隔离病房时应戴外科口罩。 、减少患者转运需转运时医务人员应做好防护。 (二)医务人员防护

、医务人员应经过严格培训掌握正确的防护技术。 、严格按防护要求着装。 、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第 5 页 共 5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