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晶体的制备”实验分析

“晶体的制备”实验分析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8 化学教学 2002年,第1期 “晶体的制备”实验分析 朱华英 (重庆巴蜀中学,重废400013) 文章编号:1005—6629【2002)01—0018一o2 中图分类号:C-633.8 文献标识码:B 1实验质疑 初中化学219页学生选作实验二“晶体的制 备”,让学生亲手制备大晶体,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但仔细深究该实验,发现教材上有许多问题 值得探讨。 (1)100mL水里加入40g硫酸铜晶体,加热溶 解,冷却至室温后是否能有小品体析出? (2)制备大晶体之前有没有必要一定先制备小 晶体? (3)在硫酸铜溶液中加1mL稀H2sO4,真的是 “为了防止溶液浑浊”吗? (4)“实验所用试剂必须纯净”,是不是指一定要 用纯净的硫酸铜来制备硫酸铜晶体? (5)“溶液中溶质的量和温度都要适当”,何为适 当? 2晶体制备过程中的若干小实验 带着上述的问题,我们做了如下实验: (1)在100mL水中加入40gCuS04・5H20,加热溶 解,冷却至室温,不见有晶体析出。 (2)在两个烧杯里分别盛相同体积的饱和CuS0 热溶液,在一个烧杯里悬挂CuSo4小晶体,另一个烧 杯里悬挂一个小棉球,冷却后所得晶体的量相差不 大 (3)在盛饱和CuSO 热溶液的大烧杯里,分别悬 挂铜丝、铁丝、棉线作晶核,让溶液自然冷却,铜丝上 很快有CuSo4晶体析出;待溶液冷至室温,铜丝上析 出的硫酸铜晶体颗粒大而多,棉线上的晶体最小也 最少。 (4)在盛饱和明矾热溶液的大烧杯里,分别悬挂 铝丝、铜丝、棉球作为晶棱,让溶液自然冷却,铝丝上 很快有明矾晶体析出,接着铜丝、棉球上也有晶体析 出。不过,在铝丝上析出晶体的颗粒最大。 (5)取三支大试管,分别加入20mL饱和热CuSo4 溶液,在第一支试管里加入4mL浓H SO ,第二支试 管加入4mL浓HCI,第三支试管不加任何酸,将三支 试管自然冷却,可以观察到第一支试管首先有晶体 析出,第二支试管最后析出晶体。待溶液彻底冷却 (至室温1后,将三支试管里的晶体进行比较并称量: 第一个试管里(加H,sO )析出的晶体颗粒大、量多, 第二支试管(加HC1)里析出的晶体颗粒较第三支试 管(未加酸)析出的晶体颗粒小且量少。 (6)将混有明矾的硫酸铜溶于水,加热溶解配成 饱和溶液,插入铜丝作品核,自然冷却至35℃左右 时,取出铜丝,可见析出的CuSod晶体;再在混合溶 液中插入铝丝作晶核,接着在铝丝上析出含有少量 CuS0 的明矾晶体。(将溶液蒸发掉一部分水,可进 一步分步结晶,实现硫酸铜与明矾的分离。)如果将 得到的这两种晶体分别溶解,可用于制备硫酸铜大 晶体和明矾大晶体。 (7)取三支大试管,分别加入40mL饱和的CuSo4 热溶液,都插入铜丝作晶核,将第一支试管插入冰水 中,第二支试管插入盛沸水的热水瓶中,第三支试管 自然冷却。插入冰水的试管里很快有硫酸铜晶体析 出,晶体多而碎小;插入沸水中的试管冷却缓慢,硫 酸铜结晶也缓慢,约2至3天后生成理想的大晶体。 3实验分析 (1)硫酸铜在水里的溶解度较大。20℃时硫酸 铜的溶解度为21 g,即20℃时100mL水中可溶解硫 酸铜晶体(CuSo4・5H 0)36g。因此,从理论上讲,在 100mL水中加40g CuSo4・5 H20,在室温(2O~25℃) 条件下很难有“若干小晶体生成”。 (2)在大晶体的制备过程中,没有必要先单独制 备小晶体。因为制备小晶体至少需要几小时,那么, 学生制备大晶体就得需要两次(而该实验没有做两 次的必要,如果一定要小晶体,可由教师课前准备 好)。事实上,铜丝、铁丝、铝丝、棉球乃至胶线等材 料,均可代替小晶体作为溶液结晶时的“晶核”(如实 验2、3、4),特别是与溶液阳离子相同的金属丝作为 晶核最好,如CuSO 溶液中悬挂铜丝,明矾溶液中悬 挂铝丝,所结晶体最理想(想必是物质也具有“亲缘 性”)。 (3)教材所述“在溶液中加酸,是为了防止加热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2年,第1期 实验与创新思维 19 时溶液混浊产生沉淀”是不符台事实的。不论是 cusO 溶液,还是明矾溶液,水解后均显酸性,且溶 液越浓,酸度越大,不论是否加热,水解产物 Cu(ou),或Al(OH) 均不会在酸性溶液中沉淀出 来。实验5告诉我们:在CuSO 溶液中加入浓 s04,只是因为产生了同离子效应而使CuSO 的溶 解度减小,从而使析出的硫酸铜晶体数量增多;而在 cus0 溶液中加人浓HC|.则是相对地稀释了CuSO 与明矾混合溶液,也可如实验6采取分步结晶的方 法将硫酸铜与明矾分离(还可在硫酸铜和明矾混合 溶液中分别悬挂硫酸铜小晶体和明矾小晶体,由于 物质结构的相似性,晶体会有选择性地分别形成硫 酸铜和明矾两种晶体)。因此,制备大晶体的实验所 用试剂没有必要“必须纯净 : (5)由于硫酸铜或明矾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加 很大(100mI.水加热到90℃时可溶解80多克硫酸铜 溶液,降低了它的浓度,从而使析出的硫酸铜晶体偏 少。(如果要利用有限的CuS仉来制备CuSO 晶体, 可采取加H,SO 的方法。) 晶体;明矾加热后可溶解在自己的结晶水里),因此, 在制备大晶体时,先配制成70~80℃的饱和溶液, 自然冷却,可得到较好的晶体(因为温度过高,饱和 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就很大,自然冷却时,结晶速度 (4)结晶是分离提纯物质的一种方法。如果溶 液中有不溶于水的杂质,可采取过滤的方法除去不 溶物。若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可溶性盐的杂质,而 过快,量过多,晶体碎小,不利于形成完整的大晶体; 而温度过低,析出的晶体少,晶体不易长大)。但是, 如果把高温下的饱和溶液放在热水中自然冷却,晶体 析出的过程缓慢而均匀,这样制得的大晶体最为理 想,也可以说,这是制理想大晶体的重要方法和经验。 这些可溶性杂质盐在常温下只要达不到饱和,就不 可能有晶体析出,当然也不会影响大晶体的生长。 如果某物质中含有较多的其他可溶性盐,如硫酸铜 淀粉还原氧化铜实验方法及现象分析 娄善平 ‘日照一中,山东日照276Soo) 文章编号:1005—6629(20o2)01—0oi9一o1 中图分类号:G633 8 文献标识码:B 1实验目的 铁架台上。 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比较、综合得出 实验结论的能力(本实验涉及到了干馏、炭化及木 (4)点燃酒精灯,在试管底部均匀加热。 (5)待试管内物质变为红色时,撤下酒精灯,且 迅速在乳胶管上夹上止水夹,防止冷却时空气涌人 使被还原出的铜重新氧化。 4实验现象 炭、氢气、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知识,学生须具有 较强的学科内综台能力,才能得出正确的实验结 论)。 2实验用品 加热氧化铜和淀粉混合物不到1min,就可以观 察到试管内有白雾产生;紧接着试管内的混台物质 试管(15nun×1 50mm)、铁架台(附铁夹)、单孔塞 (孔内须有一段玻璃管)、乳胶管、止水夹、酒精灯、火 迅速膨胀,且变为蓬松蜂窝状的红色物质,整个实验 过程约3rain。 柴、棉花 淀粉、氧化铜 3实验方法 5现象分析 (1)在单孔塞的外端玻璃管上套一段乳胶管。 (2)取半药匙干燥的氧化铜粉末和三药匙干燥 的淀粉粉束混合均匀,小心地放人试管内,用手指轻 该实验中淀粉在加热时发生了类似木材的干馏 和炭化反应,这一过程既有水产生(这就是试管内的 白雾产生的原因),又有大量的还原性气体(如氢气、 一氧化碳等)产生,这些还原性气体既使氧化铜得以 弹试管,使药品均匀地平摊在试管底部。 (3)在试管口处塞人小团棉花(防止加热时混合 物粉末外窜堵塞导管),塞上单孔塞,将试管固定在 还原,又使反应混合物膨胀,从而使还原出的铜为蓬 松蜂窝状,另外部分炭也参加了氧化铜的还原反应 (因为新生成的炭活性较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