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CTRONlCS WORLD·瑚 鹃 穿 雷达装备保障问题分析与改进措施研究 9 3897部队曹江田 吴启俊周俊峰赵峰 【摘要】本文在装备的人员实力、故障情况、器材消耗三方面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装备保障工作的具体应对措施,以便共 同探讨、交流。 【关键词】装备保障;分析;措施 1.引言 随着新型雷达装备的大量列装和体制结构改革的逐渐深入,传 统的装备保障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就需要探索 新形势下,如何进行装备保障,有效提升保障能力。在此,我们主 要对装备的人员、故障情况、器材消耗三方面统计情况进行分析, 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供参考。 2.装备数据统计和分析 目前对装备影响较大的数据统计是装备保障人员实力、装备故 障情况、装备器材消耗情况。 雷达装备保障人员的管理是装备保障机关的一项重要任务,对 雷达技术保障工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其中人员管理统计包括:人 员学历、身份、培训情况、考核成绩、所保障装备、工作时间等。 从统计数据结果可以看出目前的现状是:由于结构体制改革目前技 术人员中干部较少,士官较多是技术保障的主体力量。硕士及以上 学历较少,干部以本科为主;士官本科学历较少,以大专以下学历 为主。从参加培训情况来看,干部基本都参加过所从事装备的技能 培训,尤其是机关干部参加次数较多,但士官有些还没有参加过培 训。从考核情况来看,大多数干部技师对装备的掌握较好,技术水 平较高,士官考核优秀的较少,良好以下的较多。 雷达器材管理是装备保障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中器材管理 统计包括:器材名称、规格型号、所属系统分机、数量、出入库时 间等信息。通过统计可以发现器材的故障概率、器材的消耗规律、 器材配送所需时间、各站同种器材的共享情况等。比如通过数据分 析可以:发现~代雷达集成化程度低,因此器材保障主要以元器件 的供应为主;二代和三代雷达的集成化程度高,主要以板件保障为 主。在对雷达元器件、板件的使用寿命分析基础上,可以估算器材 的故障概率。在结合地域、气候、季节变化等条件对装备的影响基 础上,可以估算器材的消耗规律。 雷达装备故障统计分析是雷达技术勤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按照雷达系统划分,可以将故障发生时间、次数、平均修复时间、 故障原因、修复方式、任务无用度等信息分类统计到发射、天控、 接收、信号处理、录取、电站空调、附属设备等各分系统,可以发 现故障规律。 从使用时间上看,刚开始架设、临近大修或大修后2年内的 装备故障率高,基本符合浴盆曲线。其原因为初始架设和大修后不 久,由于新器件或更换的部件需要磨合老练,稳定性差,故障率 高。尤其在维护不及时、散热不好时,易出现各类板件工作不稳 定、发射机停机、信号处理和录取死机等故障现象。随着工作时间 增加,电子元器件受散热、受潮、应力等因素影响,质量逐渐下 降,导致故障频发。 从季节特点上看,春秋季由于季节交替时气温变化明显,昼夜 温差大,电子设备的工作环境恶劣,易发生故障。5 ̄1J7月份天气炎 热,电子元器件散热不好,同时雨水增多,空气湿度大,某些线路 和器件绝缘性能下降,在灰尘较多、维护不及时的情况下,易造成 元器件短路烧毁。 从布署地域上来看,高山地域的询问机,平均报故障数明显 高,由于一是昼夜温差较大,设备交替膨胀和收缩,工作寿命受到 影响,故障发生频繁;二是植被覆盖率高,湿度大,元器件容易短 路;三是雷电较多,由雷击造成的设备损坏率较高。 从结构上看,发射系统故障率最高,其余依次为天控系统、冷却 系统、录取系统等。这是因为发射系统大多是需要承受高压或大功率器 件的器件,需要可靠性高、及时进行散热,更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 发生故障。天控系统易受气候、振动、机械磨损等因素影响,发生故 障。冷却部分易受水质、温度、传感器质量等因素影响,发生故障。 从故障影响来看,发射、接收、天控部分占停机故障的多数。而 性能下降和不稳定的故障大部分发生在信号处理和录取显示部分。 3.做好装备保障工作的措施 3.1密切关注气候,提前做好安全防护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当高温、高湿、雷电、季节变化等异 常气候条件出现时,雷达装备的故障率很快提升。所以要做好装备 保障工作,就要密切关注气候条件,及时收听、收看当地的气象预 报,预先准备。严寒来临时,要及时更换对水冷系统和油机加注防 冻液,及时清扫设备上的积雪,做好试机加温工作。夏季到来前, 要预先检查通风、散热设备。雷雨来临前,要检查避雷设施,尤其 是其接地电阻是否正常。雨季之前,要检查波导、电缆接头,做好 方舱除湿工作,防止设备异常。 3.2加强检查维护。及时排除故障隐患 在新形势下,要改变维修观念,对于保障工作要将工作重点由 故障维修转变到故障预防上来。这就需要平时加强对雷达各种状态 参数的检测,尤其是对发射、天控、冷却、录取等故障高发部位, 应结合定期维护重点检测。当发现状态参数与平时登记不一致时, 立即停机检查,及时排除故障隐患。对发射部分的高压、大电流、 高功率器件要及时除尘、紧固接点。对于天控系统要及时更换减速 箱齿轮油、大盘黄油,及时清理更换汇流环碳刷,同时做好防水、 防锈工作。冷却部分要及时更换变质的冷却水,防止水路堵塞;同 时定期清理空调滤网,保证散热正常。 3.3加强教育培训,全面提升人员业务能力 随着改革的深入,保障技术人员群体中士官的比例增大,其 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但从分析结果看,士官技师队伍普遍学历较 低、理论基础薄弱、参加技能培训较少。这就需要我们对其采取多 措并举,加强教育培训。一是通过岗位训练,坚实自主保障的基 础。依据训练大纲,针对每个人员专业知识欠缺的具体情况和所从 事的装备情况,制定操作性强的训练计划并严格执行,再定期考 核,查漏补缺,督促其进步提高。二是通过合理安排,促进人员理 论知识全面提升。根据院校、生产厂家、研究所的培训计划,统筹 安排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对于基层的士官,要根据实际从事的装备 和能力水平,增加培训力度,必要时本单位邀请厂家和技术骨干, (下转第107页) 电- ̄-IMB·105· ELECTRONICS WORLD· 勇霉与I雪j隋 }】 经测试系统状况如图2.2所示。根据实际效果来看签到时间和定位 准确,软件性能优良,可用于实际生活应用。 }, 签到信息显示模块:对采集和对比后的信息进行记录和统计, 将统计后的数据通过表格进行直观显示,并标明签到时间和地点。 其显示框架部分代码如下: “pagePath”:“page/personalsign/index”. “iconPath”:“image/sign1.png”, 5结束语 本文详细的描述了微信小程序实现分级授权签到系统的核心实现 方式。从管理员创建签到组号到组员签到信息的显示。用微信号码和 组号的唯一性完成签到信息的分类和统计,进行精确的地理位置信息 定位,记录签到时间和地点,统计签到比例,从而分析签到状况,极 “selectedlconPath”:“image/signl select.png”, “text”:“考勤” m0■U目∞’71t 大地方便了签到信息的管理,提高签到效率和质量。通过进一步试用 和优化后可以拓展应用到公司和企业管理中。但局限于目前手机定位 方式的单一性和定位的误差性,导致系统的稳定性可能会受到不确定 ...@ 纛明2018,4-11∞I删 55 EII6.王1’ 事光埘毒椰∞ N Bt 芏■枷毫柚B■曲摹 fH‘ 。 ̄1.14‘拈 因素的影响,随着智能手机性能和定位信息的准确性的提高,本系统 可以提供更多的签到方式和更加稳定的系统性能 I,将本系统应用在 需要管理大量人员的场合将显示出其高效和便捷的巨大优势。 参考文献 f1】张帚林,方艺辉.基于二维码的会议邀请与签到系统设计U】.福 建电脑,2()16,32(03):7—9. f2】邱月烨傲信小程序的生命力lJ】.21世纪商业评论,21)18(Z1):84—86. 张国杰,吴杰峰,刘路莎,彭志峰.基于微信小程序的数字化社区 o图2.1显示界面图 ●女 ●■*# ●* 晴 o o o 懦 十^ o 学习地图开发U1.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1 1):57—63. 作者简介: 王铂智(1996一),男,陕西宝鸡人,学士,研究方向:电子 信.O_r-程。 图2l2系统状况图 4系统测试 系统的稳定性和精确性是系统设计的主要目标,针对系统的稳 定性在不同时刻和不同位置使用签到系统,记录签到时间和地点。 通信作者:王海军(1983一),男,陕西周至人,讲师,研究 方向:电路系统与物联网应用技术.. (上接第1(15页) 适当组织技能培训。三是通过交流互学,增强保障技术经验。定期 上,建立纵横一体、开放兼容的管理体系,优化资源配置,精简供 应节点,提高器材保障效率。 进行机关和基层之间的换岗交流,同时利用年维护、演习、架设、 蹲点保障等时机,进行骨干授课,答疑解惑,可以使骨干、专家和 基层保障人员充分接触,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3.4加强器材管理。精准高效的保障器材供应 一参考文献 【1降彦,宋宁哲,刘继斌,刘志军.面向雷达装备维修器材保障的供 应链管理研究 物流技术,2()13(01). 是器材器材的筹措力度。加强雷达装备故障和器材消耗情 况的统汁分析,研究器材对故障的影响情况、器材的故障规律、器 【21魏兴雷.消防装备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与思考U】.中国消 防,2011(1O). 材的消耗规律,对于常耗器材要加强储备,对于周转周期较长的器 材,要及时补充足够的数量,随时保证装备需要。必要时,直接联 系厂家借用器材,最大限度降低器材因素对装备故障的影响。二是 【3】颜海群,叶胜平,未来装备技术保障展望【J1l装备环境工程,2()(17 年12月4(6) 加强器材保障的信息化建设。要精准高效的进行器材保障,就需要 精确、实时的器材信息统计。因此,应该建立强大的网络化器材管 理信息平台,对器材管、供、修、用等节点进行链接。然后通过对 统计数据的整理分析,满足各种所需的功能和数据共享。在此基础 作者简介: 曾江田(1974一),男,陕西成阳人,研究方向:雷达工程。 电子世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