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作品研读教学探究

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作品研读教学探究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2015年第06期 第31卷 (总402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No.06,2015 VoJ.31 TOtal N 402 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作品研读教学探究 边春丽 (平顶山学院师范教育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 摘要: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作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和专业课的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改革也愈来愈受到关 注。本文从儿童文学教学实践研究的角度探讨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简述了研读教学实践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能 性,实施的主要过程和内容,着重阐述了儿歌和童话两大文体样式的作品研读教学过程和模式构建。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作品研读;课堂教学改革 DOI:10.16083/j.enki.jeijp.2015.06.005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l—l58O(2015)06—O009—03 儿童文学课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 课,着眼于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诵读、讲述、赏析 低幼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 求学生掌握儿童文学的基本原理,扩大学生儿童文 学的知识面和阅读面,提高其对儿童文学的欣赏、诵 读、创作能力,为培养称职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提供 保障。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参考和辅助工具,应具体问题具 体对待,而不是一味的完全依赖教材。应打破现行 的“基础理论”“主要文体”“阅读与教学”三大板块 的固定模式,突出幼儿文学与幼儿教育的紧密结合: 简明扼要地阐释儿童观与儿童文学观,从幼儿文学 的艺术魅力与幼儿的接受以及幼儿的认知发展人 手,着重学习幼儿文学与幼儿情感陶冶、意志品质培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总能体现成人的睿智和孩 童的纯真,总能以超凡的想象、奇特的思维、大胆的 夸张、规范而脱俗的语言建构一个个荒诞与真实和 谐统一的故事、一幅幅色彩和音乐和谐交融的画卷。 同时,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长期以来作为幼儿 园教育活动的文本和媒介,渗透到社会、健康、语言、 艺术、科学等五大领域的教育活动过程中,这在选 养、行为习惯的养成之间的关系,通过情景模拟深入 了解语言文学活动中幼儿的想象规律及其想象力的 发展。 研究性阅读看重的是研读过程,关注的是让每 个发展水平有差异的学生都可以通过研读来提高自 己的阅读能力和创新意识。有些老师正是因为担心 学生受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的限制,不能提出有价 择、鉴赏、改编、创作、应用儿童文学作品等方面对幼 儿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针对 性地培养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成为 儿童文学教学的重心。 一值的问题,所以教学中这一环节常流于形式。在质 疑的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也是行之有 效的方式。让学生先在组内交流各人的问题并进行 内部解决,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则写在黑板上,交由 全班讨论,此时教师则以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的身 份出现,与学生一起讨论,归纳整理。 、研读教学的主要方法 首先,质疑定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 生质疑问难,是进行研读探究的前提。每学习一篇 新课文,教师都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细细地 读,静静地思,在读中发现问题,并在读中解决问题。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相信学生的无限 创造可能性,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所学心理学、教育 学、教学法、音乐、美术、舞蹈等相关知识和技能。让 收稿日期:2Ol5—0l—O5 项目简介:本文系2014年度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学前教育专业学习评价模式改革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2014一JSJYYB 一116)。 作者简介:边春丽(1976一),女,河南平顶山人,平顶山学院师范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儿童语言教育及阅读推广。 9 学生学会吟诵、讲述、编排、表演。比如幼儿童话和 幼儿生活故事,要求用幼儿喜欢的、能接受的语气、 语调,借助一些肢体语言,声情并茂地讲述。 例如:幼儿故事《9和0》: 0、1、2、3、4、5、6、7、8、9,十个数字娃娃,排着队 做游戏,9当队长。(伸出手指从左到右点数)(竖 起拇指) 9当了队长,骄傲起来,看不起别的数字娃娃, 特别是看不起0。(得意洋洋,不屑的样子)(斜眼 睛) 一天,9对0说:“0,你怎么配和我们在一起,你一 点用处都没有。”(蔑视的样子)(挺胸、拍胸)(摆手) 听了9的话,0圆圆的眼睛里泪水汪汪。(哭 腔,眨眼) 这时,1看了很生气,说:“喂,0也是我们的队 员,你不应该欺侮它!”(大声)(义正词严) “谁让你说话来着?”9大声地说:“瞧你瘦得像 根火柴棒,没头没脚的,(大声呵斥)(嘲讽、奚落)两 个加在一起,也不过是‘2’。”(伸出两根手指头) 0在一边说:“只要我和1在一起,就比你大 了。”(自信的)(身体往1处靠) “什么?”9跳起来说,“一万个你加在一起,也 还是个0,你怎么能和我比啊!”(大声)(叉腰)(瞪 起眼睛)(仰头、拍胸) “不信,咱们就比比看!”0说着跑到1的后面 去。(不服气,不示弱地) “好,比就比。”9气得横眉竖眼的,说:“现在就 请布娃娃当裁判!”(大声,拧眉,瞪眼)(右手伸出, 做“请”状) 于是,它们三个走到布娃娃面前…… 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幼儿文学的兴趣,在 学会鉴赏、创编的同时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 另一方面加强了幼儿文学课程的实用性,锻炼了学 生音乐、舞蹈、美术、表演等方面的技能。 其次,自主探究。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 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 基础的主动构建过程。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重 要的一点就是鼓励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探究 和发现,寻求问题的答案。探究的内容是自主的,探 究的形式也是自主的。听、说、读、思、议、画、查、找、 写等,运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可由学生自己决 定,与谁合作共同组成学习小组,也由学生自主选 择。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好学习的组织者与合 作者,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及时给予探究方 法的点拨、示范和帮助并参与到研究中去。 10 以读为本,好书自应琅琅读。阅读必须回归到 读上,练好念功和诵功,让学生在读中体味文章的形 象、意味、情韵和气势。古人说:文章读之极熟,则与 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感知作品的主要 内容,领悟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和技巧;品味、揣摩 语言文字,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教师 要善于启动、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 活动中感知、品味和领悟。激发想象,阅读离不开想 象,学生阅读作品时,如果想象不出文中描述的人物 形象、景物、场面,是难以真正理解课文的。反过来 说,学生如果能够想象出文中描述的人物形象、景 物、场面,使其在头脑中活起来,就会促进或加深对 课文的感悟、理解。但从阅读教学的目标应落实到 悟学习方法(如读的方法)、悟写作方法(如造句构 段的方法)、悟思维方法(如比较、归纳、推理、选择 等)、悟道理。 再次,合作交流。合作交流是学生在自主探究 的基础上,相互交流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和过程 的一种途径。学生的智力水平、认知结构和思维方 式不同,他们的探求思路及探究结果也各不相同。 但他们却都具有与人交流的愿望,有获得被他人尊 重和分享成功的需求,开展合作交流就是为学生提 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 相互交流、沟通、比较、影响,引导学生对自己(或小 组)的探究方法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和改进,从而 得到整体的优化。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一 些合作交流的基本技能:不懂就问,有问题的时候能 主动地问老师、问同学;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 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能对别人的发言 进行评价;乐于表达,能陈述自己的观点,并勇于接 受他人的意见;善于主持,会主持、组织小组学习,能 根据他人的观点作总结性发言。 二、研读教学的主要内容 (一)课前动员 这一环节中师生交流和分享记忆,明确作为学 前教育专业学生提升儿童文学鉴赏能力、创作能力、 应用能力,责无旁贷主动探求高效的学习方法,义不 容辞尝试研读教学实践体会方法与效果,激发学生 主动参与研读教学实践研究的热情。 (--)整合研读版块 从儿童文学的审美个性出发,依据学前教育专 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特点,结合幼儿园教 育活动实际需要,尊重学前儿童对文学作品的审美 选择,考虑成人回味儿童文学作品时的感受,将研读 教学的重点确定为儿歌和童话,并在研读过程中有 机结合儿童文学作品的其他样式和内容鼓励学生大 胆迁移研读方法,拓展研读领域,扩大研读范围,提 升研读能力。 子们快乐,张扬他们的审美个性,满足他们渴望体验 成长的需要,也是孩子们游戏的乐园,还能够满足成 人回归童年、释放童心、宣泄情绪的需要,是成人精 神的家园。在教学和应用实践中却发现一个事实: 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在谈到自己印象深刻或喜欢 的童话作品时,往往脱口而出的还是一些经典的童 话作品,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总是人们津津乐道的 内容。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经典的价值,但是也提 出了问题:除了经典的作品之外还可以为孩子们提 供什么,因此研读教学实践不仅要了解童话的概念、 (三)构建研读模式 1.儿歌研读模式 儿歌作为人一生中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以其浅 显的内容、晓畅的语言、明快的节奏、和谐的韵律深 受孩子们的喜爱被广泛应用于早期教育的各个领 域。作为早期教育专业学生不但要理解、掌握儿歌 的特点积累丰富的儿歌作品,还要具备改编、创作儿 歌,灵活应用儿歌的能力,这些能力需要在科学有效 的研读教学实践中得到提升。 以课堂为媒介、以作品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 以创造为核心。具体流程如下:课前师生积累—— 记诵自己喜爱的儿歌作品、体验记诵的乐趣、熟悉儿 歌的传统样式和代表作品、体会儿歌的特点和功 能——课中交流分享记诵的儿歌,推荐经典的、童趣 的、受欢迎的儿歌,重点欣赏和解读其样式、特点、审 美价值等,尝试多种方式解读和表现儿歌的美,尊重 并张扬学生的审美创造个性,课后鼓励同学分工合 作开展收集整理经典童谣、主题式儿歌赏析、创意儿 歌配画等。 (1)即兴配画 引导学生学习借鉴已有的儿歌配画作品,选择 有情节感有形象感的儿歌,深入研读作品的意蕴和 童趣点,借鉴美术学习方法,遵循文字与画面和谐配 合的原则,力求以一个画面表现一个场景叙述一个 故事。建议学生通过学习借鉴——选择欣赏——配 画尝试——分享完善这样的步骤完成配画的过程。 (2)唱诵表演 除了引导学生从童趣感、形象感、动作感等方面 出发选好儿歌外,还要协助学生设计声音、表情、动 作、背景音,鼓励学生以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表演、 诵唱儿歌,引导学生注意整合口语、音乐、歌唱、婴幼 儿体操学习的资源,探讨儿歌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 的应用策略。 (3)摹写、改编、创作 在实际操作中,儿歌的创作可以有摹写、改编、 创作等几种形式,既可以独立进行,又可以结合完 成。摹写的范本最好是孩子们口口相传的经典儿 歌,改编的过程中要不断鼓励学生大胆创作。 2.童话研读模式 优秀的童话作品总是老少皆宜,不仅能带给孩 发展历史、审美特征、艺术表现手法,更要学会分析 和鉴赏不同风格的童话作品、改编和创作童话作品、 组织和表演童话作品。以阅读和欣赏为主线,以改 编和创作为重点,以表演做配合,彼此渗透相互促 进。具体流程如下:课前要求师生广泛阅读、积累童 话作品感知、体验、总结童话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 法,理解童话的内涵,阅读童话相关理论书籍做好读 书笔记,鼓励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流分享并质疑、鼓 励对童话的内涵进行富有感性和理性的多重解读, 探讨童话在学前教育活动中的应用方法、尝试欣赏 和改编童话创作和表演童话等。 在指导同学进行童话创作时,着重在童话的题 材选择上进行了探讨,总结出童话的题材选择有几 个需注重和结合:即注重创作主体的审美个性和阅 读主体的审美选择相结合,注重成人的睿智和孩童 的纯真相结合,注重传统的表现形式和时代生活内 容相结合,注重思想性和趣味性相结合。 总之,为使课堂教学有效、高效,就必须在深入 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 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想方设法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好学、乐学、会学,为未 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昆建.师范院校儿童文学教学策略初探[J].昆明师范高 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 [2]章红.幼儿文学与幼儿发展[J].学前教育,2012,(1). [3]王素贞.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构想 [J].教育探索,2012,(8). [4]陈晖.阅读世界儿童文学经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2011. [5]曾思艺.童心是太阳为一切披上诗意的金辉[J].邵阳学院 学报,2012,(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