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SWOT分析方法的马鞍山地区物流发展研究

基于SWOT分析方法的马鞍山地区物流发展研究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基于SWOT分析方法的马鞍山地区物流发展研究

作者:徐晓迪

来源:《物流科技》2010年第01期

摘要:从马鞍山市物流发展的现状入手,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该地区的物流发展进行综合评价,针对目前该地区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弊端、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就如何加快该地区物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马鞍山;物流业;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paper briefly evaluat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logistics development in Ma'anshan based on SWOT method, analyze the problem/abuse/opportunity/challenge of the development, some advices are given to it for effective and continuous development. Key words: Ma'anshan; logistics; SWOT

继“节约原材料”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物流成为“第三利润源”已是不争的事实,发展现代物流,实现流通现代化,是提升我国经济素质和效益,降低成本,服务民生的迫切需要。针对目前仍有很多地区物流的社会化程度还比较低,以本文研究的马鞍山市为例,目前该地区物流业的发展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在很多方面物流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因此如何改善物流现状,提升整体竞争力成为该地区发展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1SWOT分析方法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是指考察研究对象的内部优势(Strength)、内部劣势(Weakness)、外部机会(Opportunity)、外部威胁或挑战(Threat)等,在综合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具有竞争力的发展战略的一种切实有效方法。通过SWOT分析,预期得到以下结果:(1)对该区域的物流发展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进行评价;(2)对该物流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等影响因素进行分类评价;(3)依据综合评价结果,制定具有竞争力的区域物流发展战略和相应政策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SWOT分析方法—综合评价马鞍山市物流业发展

2.1马鞍山地区基本情况

马鞍山市位于长江中下游东岸、安徽省东部,地处安徽与长江三角洲的结合部、长江三角洲沿江产业带的西端。全市总面积1 686平方公里,南与当涂县、芜湖市接壤,西临长江与巢湖和县相望,北、东两面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县毗邻,具有临江近海的优越的地理位置。对外交通也十分便利,由长江水路东到上海440公里,西达武汉685公里,陆路北距南京市区45公里,南离芜湖47公里,东至大型国际机场—南京禄口机场35公里。

马鞍山市是一个以钢铁、电力、建材和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城市,是皖江城镇带的重要工业城市与次中心城市,也是皖江城镇带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其经济发展水平大大高于整个皖江经济带的平均经济发展水平。 2.2马鞍山地区物流发展的内部优势分析 2.2.1优越的区位优势

作为工业之城、港口之城和安徽“东向”战略的门户、皖江“龙头”的马鞍山,是南京核心都市圈和“马芜铜”经济带的重要成员。紧邻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密集,经济基础雄厚,是我国对外开放度、综合竞争力和科技、教育、文化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毗邻的南京市,集交通枢纽、港口群、现代化公路、铁路运输体系、空港为一体,经济实力和产业基础雄厚。可以说马鞍山市具有承接南京等长三角城市辐射的优越的条件和优势。 2.2.2工业经济发达,物流潜力巨大

马鞍山市作为一个以钢铁、电力、建材和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城市,工业经济厚重,尤以马钢、山鹰、华菱等为代表的重点企业发展势头强劲。目前马鞍山市现有4个工业园区,园区内制造型企业的大力发展为现代物流提供了广阔的需求空间。尤其在“十一五”期间马鞍山市将“全力打造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这一任务的实现必然带来加工产品的原材料、零配件、半成品、待加工成品等物流服务的大量需求,为该地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适宜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空间。

2.2.3运输网络日趋完善,水运优势较为突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马鞍山市交通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现代化的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特别是“十一五”期间芜申运河的建成通航、宁宜城际铁路、马鞍山长江大桥以及机场高速等的建成通车,将大大改善马鞍山市的交通情况,为该地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更发达的网络支撑。

此外马鞍山市的水运优势也比较突出,有作为国家一类港口的马鞍山港,其特点主要是通过能力大、运输成本低,适宜大宗散货和集装箱等产品的运输,像马钢、长江钢铁和电厂等大型企业都选择沿江建厂,就是利用水运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为马鞍山港提供了充足的货源。 2.2.4一定规模的物流企业在扩大

马鞍山市现有大大小小物流企业近百家,虽然多数规模不大,为小型物流企业,但发展势头较好。其中以一些依托大企业做配套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综合实力较强,像为马钢、华菱、山鹰、圣戈班、回转支承等大中型企业服务为主的长运集团、港口集团、联运公司、快捷物流等,为该地区物流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2.3马鞍山地区物流发展的内部劣势分析

2.3.1交通运输等级较低,综合运输体系有待进一步发展

马鞍山市交通运输比较便捷,但不论是陆路还是水路,其站、港等级均较低。比如公路方面,货运车辆超载现象严重,很多公路都在超负荷运行,一些改建拓宽的公路亦迅速饱和,公路网的通行能力与交通流量的发展很不适应。加之市内干线公路多为不封闭道路,公路的街道化、混合化致使运输质量下降,交通拥挤日趋严重,这些都制约了公路运输优势的发挥。

此外,虽然该地区综合运输体系已初步完成,但从整体来看,在运输基础设施上体现为布局无序、发展空间狭小,在运输方式上表现为自然分工状态,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缺少统一协调,因此还需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2.3.2市场需求率较低

马鞍山市当前的物流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长期以来企业普遍的“大而全”、“小而全”,从仓储到运输等诸多环节“万事不求人”的物流管理理念仍占主导。特别是一些具有影响力的传统企业(如马钢)产运储一体化,不愿将物流外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当地一些高效的专业性的物流服务的发展。

2.3.3专业化物流企业良莠不齐

物流企业组织规模较小是该市物流业较为普遍的现象,这些企业大多属于仅承担一项或几项物流功能的功能性物流企业。由于其规模小,数量多,业务领域或范围又相对集中于主要的几家大企业,从而造成了企业之间为了拓展业务、扩大货运量而竞相压价,恶意竞争,造成了该地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物流市场秩序的混乱,反过来就制约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从长期看对当地整个物流业的发展也是很不利的。

2.3.4物流管理体制尚需进一步深化

目前该市物流发展尚未形成统一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机构,物流管理体制仍然是多元管理方式。例如铁路、公路、水运和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的规划与管理分属不同的部门,各自在搞线路和节点建设规划,缺乏有效衔接,给当地物流业的协调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2.3.5物流信息化建设滞后,资源无法共享

目前从整个马鞍山市物流业来看,电子商务平台尚未建立,区域性、综合性的货运信息网也没有形成,由于物流信息闭塞,资源无法共享,导致资源浪费现象普遍存在。 2.3.6物流专业人才匮乏

目前许多企业,甚至是一些物流发展程度比较高的地区,物流人才缺乏也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现象。据调查,马鞍山市物流企业人才缺乏比较严重,特别是一些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发能力强的专业性人才更为稀缺,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当地物流业的发展。 2.4马鞍山地区物流发展的外部机遇分析

2.4.1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将有利带动当地物流业的发展

从马鞍山所处的区域经济的发展环境来看,上海与长三角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腹地,长三角的战略发展需要将其经济腹地扩展到安徽、江西部分地区。而在安徽省内城市中,马鞍山是最具备与长三角对接条件的城市之一。

首先马鞍山作为以长江为纽带的皖江城镇带中的重要工业城市和次中心城市,也是皖江城镇带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可以说无论就经济综合实力还是发展水平马鞍山都属于安徽省的前列,其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人均指标多年在全省排名第一,与长三角地区虽有差异但悬殊不大。其次由于马鞍山市位于长江下游东岸安徽省东部,地处安徽与长江三角洲的结合部、长江三角洲沿江产业带的西端,与长三角一衣带水,人员交往密切。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马鞍山与长三角间的通道建设不断加快,将明显加快皖江地区与长三角的资金、人才、信息交流,使得马鞍山融入长三角将更加便捷。

2.4.2国际和国内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的良好机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由于世界经济的减速以及跨国公司利润的大幅度滑坡,使得很多大公司开始寻找成本更低的制造基地,表现为当前部分的制造业和服务业逐渐由东南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给中部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机遇。马鞍山地区具有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同时物流产业是否完善和配套也是构成一个地区能否成为投资环境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新一轮的产业转移过程中,马鞍山的物流业发展将面临良好的外部机遇。 2.5马鞍山地区物流发展的外部挑战分析 2.5.1区位的劣势

马鞍山区位优势的背面就是区位劣势,长三角的迅速崛起,以及周边城市如南京市、上海市巨大的领先差距,无疑对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因此在融入长江三角洲的过程中,如果不注意自身的强化,走出自己的特色,就很容易被同化甚至消失。 2.5.2区域竞争激烈,压力增大

马鞍山市区域范围狭长,腹地纵深幅度较小,由于夹于芜湖、南京之间,经济多受挤压,物流辐射范围相对较小。虽然是皖江城镇带中的重要城市,但并没有被安徽省列为物流规划中的重点,随着合肥、芜湖、安庆等地区物流园区的相继建设完成,它们在发展政策、经济区位等方面的优势势必对马鞍山市物流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难以成为区域物流中心城市。

除了省内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如合肥、芜湖、铜陵等地物流业的发展走在马鞍山市的前列,省外周边还有具有国家一级物流节点的南京市、上海市和具有国家二级物流节点苏州、无锡市,这些周边城市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无疑对马鞍山地区在区域物流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产生很大的影响,面临极大的区域竞争压力。

3马鞍山市物流发展对策、建议

结合马鞍山地区物流发展现状以及SWOT综合分析的结果,针对马鞍山市物流发展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发展中的不足与劣势,有如下建议:

(1)加大物流宣传力度,树立全民物流意识。通过举办讲座、物流培训、实地调查研究和学习、经验交流等形式,提高企业管理者和有关部门,乃至对普通民众对物流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让更多的人能够充分地认识到现代物流在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推动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此外还要着力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规划的职能,加强政策的引导,特别是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制定物流发展总体规划,完善物流市场法律法规等几个方面,应给予重点关注,为当地物流业的发展营造一个公平、开放、有序的宏观环境。

(2)继续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建设。马鞍山市作为安徽省重要的钢铁工业城市,铁路、水路成为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其中尤以水路在货运总量中占有的份额最大。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在继续发挥背靠黄金水道长江的优势基础上,针对目前该地区物流基础设施的落后状况,建立以水运为主,铁路、公路和水运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的货物运输体系。尤其在“十一五”期间安徽省将重点开发包括马鞍山港在内的沿江5个港口,作为马鞍山市进出口商品重要的运输通道,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马鞍山港将会逐渐演变成为一个集物流、贸易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才流于一体的复合型的物流节点。因此建议要把握港口优势与机遇,在目前已有设施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港口建设,利用港口资源依托沿江黄金水道,重点发展以港口为主的原材料及机械设备、钢铁等物流业。

(3)马鞍山市作为一个以钢铁工业为主的工业城市,钢铁工业在整个地区经济中占有绝对的支柱地位,因此作为当地物流产业其首要的、重要的服务对象也应该是当地的制造型企业(尤以马钢为代表)。针对目前该市除了几家围绕钢铁这个产业链从事生产或服务的企业外,还未真正形成钢铁批发、加工和配售的专业性市场,而国内其他一些大的钢铁公司如宝钢、南钢、济钢等都以纷纷在本地建立了自己的钢铁物流园区或物流基地,作为马鞍山市也应该尽快建立一个以马钢为中心的钢铁物流基地,抢占钢铁物流制高点,以吸引更多的钢铁物流服务企业进入,努力发展成为马鞍山市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范围内的一个综合的钢铁供应链和价值链体系。 (4)通过部分重点产业的物流项目确保、带动马鞍山市物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作为对长三角物流网络、南京都市圈物流网络的有益补充,建议马鞍山在物流业的发展中可以结合当地的产业结构特点重点发展特色物流,以避免在补充的同时被同化,保证物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比如确立一个以钢铁物流为核心,绿色食品加工为有意补充的物流发展战略。

(5)针对目前马鞍山市物流企业发展良莠不齐的现状,建议在支持重点物流企业发展的同时,也要积极地扶持、鼓励、引导一些中小型企业努力向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靠拢,必要时也可以通过引进外资的形式,适时减少外商参与物流基础设施开放的限制,鼓励学习借鉴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信息管理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着力打造一批集仓储、装卸、配送、信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物流企业。

(6)继续完善各项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物流信息、交通网络等方面的建设,同样也包括政策制度、技术、人才等不断优化与提高。进一步加强政府的领导和协调能力,通过对重点物流项目的落实,积极引导、鼓励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 张永强. 物流管理概论[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36-41.

[2] 陈庆傲. 我国制造业物流发展现状及其对策[J]. 商场现代化,2005,10(447):79. [3] 张存禄,黄培清. 营造制造中心的物流环境[J]. 国际商务研究,2002(5):39-42.

[4] 牛似虎. 辽宁制造业第三方物流服务发展的对策与建议[J]. 商业研究,2008,7(375):195-19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