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临床成人静脉血标本采集进展

临床成人静脉血标本采集进展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临床成人静脉血标本采集进展

曾蓉

【摘 要】从采血前的准备、血标本的采集、标本采集故障的处理、标本的运送及保存等方面综述对临床成人静脉血标本采集的进展. 【期刊名称】《全科护理》 【年(卷),期】2011(009)016 【总页数】2页(P1489-1490)

【关键词】静脉采血;血标本;留置针;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深静脉置管 【作 者】曾蓉

【作者单位】518101,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R473

成人静脉血标本采集是护理工作常用的技术,通过对血液进行检验,可以推测病人的病理改变及其病情发展,以协助临床诊断及观察治疗效果。在临床工作中常会遇到静脉采血各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准确掌握静脉血标本的采集流程,实施方法及标本采集故障的处理,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现综述临床成人静脉血标本采集进展。

1 采血前的准备

1.1 护理人员准备 护理人员在采血前应“三查七对”,认真做到双人核对。严格执

行无菌操作原则。 1.2 标本采集的准备

1.2.1 时间因素 以空腹为宜,特别是生化检测应禁食12 h,这时机体代谢处于稳定平衡状态,能较真实地反映被测物质值[1]。血培养采集最佳时机为高热、寒战初期,高热时或高热后血液中可能已无细菌。应在用抗生素之前或血中抗生素浓度低谷时进行[2]。

1.2.2 情绪及活动因素 一般需要在安静状态下进行,如病人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血红蛋白、白细胞可增高。运动后肌酸肌酶、乳酸脱氢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糖等的测定值升高。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在运动1 h后测定,其值仍可偏高30%~50%。还可引起电解质等成分的变化[2]。

1.2.3 体位因素 有研究发现,28项生化指标坐位均值都大于卧位[3],可见体位对生化结果影响很大。 2 血标本的采集

2.1 采集时间 严格按照各标本的采集时间采集血标本。进行严格的床边双人核对,对病人进行讲解,以取得病人的良好配合。

2.2 采血部位的选择 目前首选外周静脉,并避免在输液侧肢体采血。但对于中心静脉置管的病人,有学者认为通过一定的操作方法,可以实现在输液过程中采集静脉血标本[4,5]。

2.2.1 经外周静脉采血 多采用体表的浅静脉,常为肘部、手背、内踝和股静脉。 2.2.2 经中心静脉置管采血 包括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采血和直接经深静脉置管采血。PICC置管是一种从肘部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上腔静脉的深静脉置管。直接经深静脉置管包括经颈内、锁骨下和股静脉置管。该法主要应用于本身已置管、病情危重,需频繁采血的病人。 2.3 采血的方法 根据所选部位及材料的不同方法各有不同。首先要根据检测项目

选择真空采血管,通常紫色盖为血常规管,蓝色盖为血凝检测管,红色盖为生化管,绿色盖为血液流变学检测管,黑色盖为红细胞沉降率管。

2.3.1 经外周静脉采血的方法 选择静脉,充盈静脉,常规消毒。止血带压迫时间最好≤1 m in,进针见回血后马上松止血带。因压迫过久会造成局部缺氧使无氧酵解增加,血浆中乳酸增高而pH值降低,使钾离子从细胞内移到细胞外,导致血清钾浓度假性增高[3]。

2.3.1.1 注射器采血 以静脉穿刺的方法,见有回血或有突破血管感即回抽,按采集项目进行血量的采集后分别注入相应试管。本方法易发生护理人员针刺伤,可能存在标本量不足,不能一次采集多个血标本等,现已基本弃用。

2.3.1.2 一次性采血针头和真空采血管采血 一次性采血针头在外周静脉采血中显现出绝对优势,如可避免护理人员针刺伤,一次可采集多个血标本且不受血量控制,穿刺方法易掌握,病人易于接受等[6,7]。

2.3.1.3 经外周静脉留置套管针采血 留置针穿刺过程中附加留取血标本的方法。具体方法为常规消毒穿刺部位,选择适宜型号的留置针。穿刺成功后,置入留置针套管的同时缓慢拔出针芯,松开止血带,将静脉血试管置于留置针针尾,使静脉血滴入管内至所需量。然后左手食指和中指压迫穿刺血管上端,右手将留置针与输液器连接后松开左手。固定留置针,打开输液器开关,调节输注速度。留取血标本的同时也完成了输液[8]。另一方法为留置针穿刺成功后即将穿刺针固定妥当。将注射器针头或采血针直接扎进肝素帽抽出所需血量。采血完成后,将输液器连接留置针进行输液[9]。

潘贤等[10]介绍了通过留置在血管内一定时间的留置针留取血标本。留置的针头是已接可来福接头且用生理盐水封管的固定良好的针头。具体方法是将5 m L注时器与可来福接头连接,回抽采血1m L弃去,然后换新的5 m L注射器抽取血样本,之后再用10m L注射器抽取5m L无菌生理盐水,冲洗管腔,防止残留管壁的血液形成

血栓堵塞管腔。此方法在耗时和成功率上都较真空采集标本有更大优越性,特别是对于需经常采血、患有血液病的病人。封管的生理盐水对血清中Na+、Cl-检查结果无影响。

2.3.2 经中心静脉置管采血

2.3.2.1 经PICC采血的方法 先消毒肝素帽,用注射器抽取2 m L血液丢弃,更换注射器再抽取4 m L血液,注入试管。抽血后迅速用50 U/m L无菌肝素液10 m L冲洗导管内残留的血液并正压封管。在血常规和血生化项目上具有切实可行性[11]。姜秀娟[4]通过对在置PICC的对侧肢体用普通法采集的血标本、PICC未输液时采集的和在PICC输液时采集的血标本3组对照分析,在血常规、血生化、肝功能、肾功能和血糖以及经PICC采血相关的并发症包括标本溶血、标本凝血、导管阻塞和静脉炎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也指出经PICC采血在输液与不输液时对血标本的化验结果影响不显著,PICC采血时间范围也较广。具体原理有以下几点:①PICC是一种从肘部静脉置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或基本上接近上腔静脉。成人上腔静脉直径2.5 cm~3.0 cm,血流速度很快,液体进入上腔静脉后,很快进入右心房,停止输液后,血液仍以很快速度流向右心房,使稀释的血液很快被带走。正常体循环时间为9 s~16 s,也使输液过程采血标本成为可能。②使用PICC导管长度为55 cm,内径1.4 mm,管腔容积0.52 m L。其容量较小,只要丢弃很少的血量。减轻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也不造成血液的浪费。

2.3.2.2 经深静脉置管采血的方法 先关闭输液开关,分离输液管道,中断输液,用10m L注射器吸10 m L注射用水从深静脉导管处快速静脉注入,停留20 s后回抽2m L血弃去,然后用另一注射器抽取血标本。留置静脉置管的部位为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它们基本上接近腔静脉[5],其具体原理基本与经PICC采血的方法相同。

3 标本采集故障的处理

3.1 穿刺失败 选择合适部位,充盈血管,但禁用力拍打穿刺部位。应在日常工作中多总结,熟练掌握穿刺方法。

3.2 局部淤肿 扎止血带过紧,距穿刺点过近。将止血带按要求扎在距穿刺点上方约6 cm,松紧度合适,时间≤1m in,以免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3.3 采血针头脱出 多发生在采集多个血标本时。因此在接真空采血管时,应固定好针头并避免牵拉采血针头,以免针头脱出,使采血失败。

3.4 接上真空管后血流不畅 原因有几种:①采血针针头斜面紧贴血管;②低血压或血黏度高;⑧真空消失。接上真空管后不见血流可稍微调整采血针角度,如仍不见回血,可用手轻轻挤压采血静脉上段以增加压力。如上述2种步骤无效,则多可判断管内真空消失,可换备管。另外还可将采血针的胶套针头及真空管盖一并旋下,将采血针尾端置于试管内,静脉血可缓慢滴落于试管内,采集到所需血量即可盖上盖送检。此法节约且不影响检验效果[12]。针对负压消失或减少的情况,纪虹等[13]指出,在不影响血标本检验结果前提下,用另一普通干燥采血管采集适量血液后,拨开胶帽后加入因负压不足造成血量不足的采血管内。如为抗凝管血量不足,倒入血液后尽快轻轻上下摇动数次,以免血凝固。并提出可将注射器针头自采血管胶帽处刺入,抽吸管内空气使之形成负压至采足血量。

3.5 血液漏出 因采血针头胶套质量不过关或一次采集多个血标本。纪虹等[13]认为采集多管血标本更换下个采血管时,应平行插入采血针。宋文亚[12]强调,分离真空管时先屈曲采血针能够有效解决漏血,因多管采血难免导致胶套不能回缩而迅速放血。

3.6 凝血、溶血现象 因穿刺困难,收集和运送过程中对血的机械破坏,未将血标本与抗凝剂充分混匀,不合格消毒等原因均能造成血标本凝血、溶血。有学者认为合适的采血材料是保证血标本合格的前提,并提出一次性采血针头在这方面更优于一次性注射器。指出应严格按程序操作,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将血液按先抗凝试管后非抗

凝试管的顺序缓慢注入[14,15]。

3.7 体检者疼痛刺激、精神紧张或晕血 与病人充分沟通,缓解紧张情绪,给予病人最优质的服务。对晕血的病人,应分散其注意力,转移目光。如发生不适应立即停止操作,做相应的处理。 4 标本的运送及保存

应由专人及时送检,以免标本污染或变质,发生溶血。如不能立即送检,应存放在4℃~6℃冰箱中。特殊标本还应注明采集时间。血标本放置过久可导致血清氯、血清钠、血糖测定值下降[16]。

综上所述,临床护士在血标本实际操作的各细小环节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研究,积累了许多可行性经验,对血标本采集的操作具有实际指导意义。使采集血标本的技术向着更快捷、准确和安全的方向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相关文献】

[1] 王成红,杨春玲.静脉采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 2006,10(2):145. [2] 李春芳.浅谈血标本采集在血培养中的重要性[J].哈尔滨医药, 2008,28(6):38.

[3] 钟永红,陈海云.血标本采集中护理人员对检验质量的影响[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9,18(10):860-861.

[4] 姜秀娟,经PICC导管采集血标本的探讨[J].中国中医急症,2009, 18(5):849-850.

[5] 刘智云.深静脉置管输液过程中留取标本的方法[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9):2500-2501. [6] 关维莉,肖夏红.一次性采血针在新生儿经股静脉穿刺采集血标本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杂志,2006,3(7):21-23.

[7] 邱春芳,林敏霞.两种静脉采血方法比较[J].护理学杂志,2004,19 (1):54-55. [8] 安晓燕,刘晓卉.用留置针采集静脉血标本[J].护理研究,2004,18 (9):1551.

[9] 张莉.静脉留置针穿刺过程中附加静脉采血的新方法[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3):17. [10] 潘贤,吴光煜.应用留置套管为血液病病人采血标本的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44-45. [11] 王凤,郑春辉.PICC采集血标本再探[J].护理学杂志,2005,20 (8):12-13. [12] 宋文亚.真空采血故障的处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3,10(10):1155-1156.

[13] 纪虹,张继红.门诊注射室的采血工作体会[J].医药世界,2006 (8):94-95.

[14] 王芳,庄培芬.静脉血标本溶血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7):941. [15] 刘正玲,陈俊.血标本发生溶血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 2009,11(18):192. [16] 宁雪梅,陈晓梅.如何提高静脉采血标本质量[J].中国民康医学, 2009,21(2):16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