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卷第1O期 2013年l0月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Journal of HUBEI Correspondence University Vo1.26.N0.10 0ct.2013 德汉道歉语的性别语用对比分析 周 薇 (苏州科技学院外语学院,江苏苏州[摘215009) 要】德汉道歉言语行为的性别语用对比分析表明,道歉语揭示了厚重的历史传承,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元素, 体现了德、汉两个民族的文化记忆,从中可以看到德汉道教语中的性别异同、男女两性的语用特点及其成因,有助于正 确理解和掌握德汉性别语言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德语;汉语;道教语;性别;语用分析 【文章编号】1671—5918(2013)10—0111—02 [中圈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m.167l一5918.2013.10-057 引言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大多数情况下出自于女性之口,而表达有错的道歉语大都出自 男性之口,且“sehuld”这一表达方式既针对男性,也针对女性。 另一方面,先于道歉语的感叹词“alI”常见诸女性言语,而先于 道歉语的插入语“schade”则属于男性言语。其他表达方式在 男女两性的道歉语中均可见到,没有使用上的差异(Heinz, 1994:16)。至于接受道歉者的性别和年龄,较之于道歉者的总 体礼貌程度,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同一个人实际上使用相同 的道歉表达方式,不管他在这种场合所推撞的人是谁。但总的 来说,在德国文化传统中,尚不能确认女性比男性道歉得多,原 因在于德国女性在独立性和责任感方面丝毫不逊于男性。 但是,在说话人的社会地位高于听话人的场合,处于上位 一、道歉语作为人们日常交际中频繁使用的一种礼貌言语行 为,主要用来弥补冒犯别人带来的后果,维护或顾全听话人的 面子,表达对听话人的尊重,恢复交际双方的和谐关系,因此, 可以称其为“维护面子的言语行为”。按照德国和其他国家的 语言学家普遍的看法,道歉语作为一种言语行为(Spraehe Han— dlung),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探究:“一是看其真值,二是看其所 实施的行为动作。我们将称其为言语习性反应行为,它们参与 言语交际时,总是有指向的。这是言语习性反应行为和不一定 指向另一方的举动的区别所在”(Apy'rronoBa,1999:643)。也 就是说,道歉语是在面对面进行口头交际的语境中使用的,必 须符合“ich—du—hie etzt”(我—你一此地一此时)这一语 用标记,德汉两种语言概莫能外。 二、德语道歉语的性别语用分析 的德国女性道歉的几率大约50%,而处于上位的男性通常拒绝 道歉,个别例外情况也是有的,如给女患者造成严重的精神损 失时,大多数男性医生会道歉说:“Tut mir sehr Leid,das ist ein Missverstaendnis,Sie sind sehwanger nicht”(对不起,这里搞误会 了。您没有怀孕。)由此可见,德国男性比女性更看重自己的社 会地位。诚如新西兰学者J.霍姆斯所说:“在面对与自己地位相 研究表明,男女两性的道歉言语行为基本上符合布朗&列 文森(1987)关于说话人采取道歉这一消极礼貌策略来挽回自 己的面子的理论,反映了汉语中男女两性的基本道歉语用特 点,与德语中的情况十分相似。胡抢宝(2011:41—42)认为,交 际参加者的性别对于道歉策略的选择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存在 着一些分别属于男性和女性专用或者多用的道歉符号。之所 等的交际对象时,男性和女性使用的道歉语数量相等。但是,在 “对上”“和对下”时,男性的道歉语比重很大。女性的大多数道 歉语是说给熟悉的女性的,而男性的大多数道歉语则说给与之 以有性别差异,有其社会原因(男女两性的活动范围和工作性 质有所不同、在社会和家庭中的社会地位有异,民族和地域文 化传统以及风俗习惯有别)、语义差异(出现引喻、含义增生等 现象)、修辞差异(男性话语里常见到带有粗俗、幽默、富有感情 色彩的表达方式)等。例如,在德语中,“Scheisse,ich habe Stiehpunkte vergessen,Verzeihtmg!”(活见鬼,我忘带提纲了,对 不起啊!)之类较为粗俗的表达方式时有所见,而女性则适宜于 使用温存的话语,其中包括民间诗歌中常用的词语和带有表小 表爱及情感评价后缀的表述方式,如:Ah!So furchtbar!Ich bin 保持社会距离的男性和熟悉的女性(Holmes,1990:209)。 相反,男性一般从自我出发,认为“道歉是承认失败有损本 人面子的行为,因而尽可能避免使用,以维护本人的面子和社 会地位,只有在冒犯程度严重或意识到对方地位高于自己或与 自己社会距离远(如对陌生人)的情况下,男性才容易采用道歉 言语行为”(潘小燕,2004:92)。也就是说,从道歉的原因、目的 以及主动性方面来看,男性一般不及女性,中国和德国及其它 西方国家的情况大致相同。 三、汉语道歉语的性别语用分析 SO durum!(噢,多么可怕!我怎么这么傻啊!)。 根据中外学者的观察与研究,道歉行为通常情况下大致包 按照德国学者贝尔哈特的观点,说话人的性别因素与其说 括以下内容:1)直接表达歉意,如对不起、抱歉等;2)表达说话 是本身具有意义,不如说是对听话人的性别因素更有意义,因 人对冒犯所负的责任;3)对冒犯造成的原因进行解释和说明; 为男性和女性说出来的同一句话可被男性和女性听话人做不 4)提供补偿;5)承诺将约束自己。其中前两种策略比较明显和 同的理解与阐释(Bernhard,1983:32—33)。需要强调的是,男 普遍,几乎在所有道歉行为中都会单独出现或一起出现,后3 性说话人如果是知识分子,他在面对女性听话人是通常会选择 种策略和具体的情景有关,随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可能出现或可 彬彬有礼的话语,尤其是在正式或者庄重的交际场合。 能不出现(潘小燕,2004:90)。 在德语中,同说话人的性别有关的差异首先体现在他们选 贾玉新(2002:373)认为,在研究道歉语行为时,可能会出 择哪一种道歉形式上。表达羞愧(sich schaemen)的道歉语绝 现一种错觉,人们或许会将男性或者女性的道歉视为极其简单 作者简介:周薇(1979一),女,苏州科技学院外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德语语用学、语言文化学。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第26卷第10期 的言语行为,认为“对不起”、“请原谅”等足以构成道歉的全部 事实。实际上道歉是一个很复杂的言语现象,受到多方面因素 的综合作用。例如,在什么情形下、采用何种方略道歉?怎样 对别人的道歉进行响应?……其此言语行为的实施还涉及其 它诸多方面,如该行为和社会因素的关系、性别因素等等。一 般来讲,女性常把道歉视为维持与他人的和谐关系的一种手 段,而男性则往往从自我出发,认为道歉是承认失败有损本人 面子的行为,会使自己处于交际中的不利地位,因而尽可能避 免道歉以维护本人的面子和社会地位,只有在冒犯程度严重或 意识到对方地位高于自己或与自己社会距离远(如对陌生人) 的情况下,才容易采用道歉言语行为。 笔者认为,诸多的社会因素中必然包括使用道歉语的性别 差异,即男女两性的道歉有什么异同。研究表明,文化及性别 的差异对言语行为的理解和使用有着很大的影响,不同国家、 不同性别会产生不同的言语行为模式。 汉语和德语学界相关研究表明,较之于男性,女性通常更 与上述问卷调查法不同,潘小燕(2004:89—92)对汉语中 的道歉行为采用了实录法,即以语用学研究中最为理想的自然 语境中的会话为语料展开调查,避免了受调查者潜意识地或者 故意使用一些真实语境中不会出现的策略。采取的收集方法 是在观察到了受观察者在自然状态下的真实话语,并且在他们 离开之后,立即将其记录下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调研的真 实度与可信度。调查来自三种不同的真实语境: 1.请几位老师将书或参考资料借给自己的学生,并且不明 确说明归还时间,然后过两天突然要求学生归还,看他们如何 反应; 2.由调查者将书或物品借给自己的朋友,也不明确说明归 还时间,过几天突然要求学生归还,看他们如何反应; 3.在人流密度较大的地方,如学生食堂、图书馆、公共汽 车、餐馆等地方,观察当某人不小心撞、挤、碰或影响、妨碍了别 人时的反应。 多地使用强势词语进行道歉,也更多地运用直接道歉策略。例 如,王力、刘欣红、王锦山等(2009:108—110)以部分男性与女 性大学生在道歉这一言语行为上的表现为素材,通过“语篇补 全测试”(Diseourseeompletion Tests)收集资料,重点探讨汉语 “道歉”言语行为男女两性在使用强势词语进行道歉以及运用 直接道歉策略和关心策略上的性别差异,用中文共设计了加 个涉及受试者所熟悉的日常生活各个方面的情景,每个情景都 对行为所发生的背景作了描述,要求受试者根据自己的经历在 问卷中做出相应的道歉言语行为,把社会距离、社会权力和社 通过观察53人(其中男性25人,女性28人)在上述3种 自然语境中道歉反应。调查者发现,几乎所有的女性(1人除 外)都对其冒犯行为采取了明显的道歉策略,如“我忘记带来 了,明天给您送来吧”、“您急着要的话,我立刻去取”、“真对不 起”、“真是不好意思”等,而男性只有58%的人采取了明显的 道歉策略,没有道歉的冒犯者甚至对社会距离近、社会权利平 等(双方为朋友)的被冒犯者说出“你没有说过什么时候带来 啊?”、“啊,没带”、“噢,忘记了”之类毫无歉意的话语,但是,面 对老师时,即使是男性,也使用了“解释原因”、“提供补救措 施”这两种道歉策略。 由此可见,在语境大致相同的情况下,由于被冒犯者的身 份地位不同,冒犯者会因人而异,采取不尽相同的道歉策略,这 种情况在男性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在道歉程度的表达上,女 会行为难易程度作为控制因素,主要围绕着以下3个问题进行 讨论: (一)女性是否比男性更多地使用强势词语进行道歉; (二)女性是否比男性更多地使用直接道歉策略; (三)汉文化中,是否较多使用关心策略,在这一策略使用 上是否存在性别上的差异。 性比男性更多地使用“真”、“十分”等程度副词,藉以表达自己 的道歉诚意。 通过对58份(男女性受试各29份)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 析,共计得到道歉言语行为1160次,其中男性使用诸如“真”、 “很”、“太”、“真是”、“实在”、“实在是”、“非常”、“十分”、“真 的”等一系列加强感情色彩的强势词语83次,女性使用101 次,比男性高出10个百分点,表明女性更善于用强势词语来增 强言语的表现力,这可能是由于女性的感情更丰富,更敢于并 乐于抒发自己的感情,而男性使用强势词语的场合大多是在表 达否定评价的时候。 四、结束语 道歉语在言语交际中发挥着重要的凋节作用,可以化解矛 盾,弥补冒犯别人带来的后果,顾全被冒犯人的面子,维护交际 双方的和谐关系,这种情况在男女两性的言语交际中尤为重 要。上述德汉道歉语的性别语用对比分析体现了德汉两种性 别语言的异同、语用特点及其成因,有助于正确理解和掌握德 汉性别语言的基本特征以及不同语言、不同性别之间的跨文化 交际。囿于篇幅,本文对德语和汉语道歉语尚未进行全方位的 对比分析,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l 1 JApyTlorIoBa H.皿.,qahm H Map qerloBeKa[M].M.,Ⅱ3bIKH pyccxo ̄Ky玎bTypbI,1999. [2]Bernhard,Textmgulistik:Eine Einftlhrtmg[M].Stuttgart,1983. [3]Heinz,Einftthrung in die Texflinguistik.2.,Iiberarbeitete Auflage[M].Mtlnchen,1994. [4]Holmes,J.Sex Diferences in Apologies:One Asospt of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M].Apphed Linguisitcs 10/2,1990:194—213 [5]胡抢宝.俄汉语道歉语的语用对比分析[D].苏州:苏州大学,2011. [6]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7]潘小燕汉语道歉言语行为性别差异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9—92. [8]王力,刘欣红,王锦山.言语行为理论中汉语道歉语的性别差异[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108—110. 1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