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第6期(总第37期)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Vol_9 No.6 2009年12月 JOURNAL OF GUANGZHOU RADIO&TV UNIVERSITY Dec.20o9 报纸新闻标题中的语言运用 焦 阳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辽宁大连116081) 摘要:报纸作为传统大众传媒的“老大哥”,其新闻报道的及时性、广度、深度等一直被行业 内所重视。其中,作为新闻的眼睛——标题,更成为新闻报道能否第一时间吸引住读者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词句选择和修辞运用两个角度对报纸新闻标题中的语言运用进行论述。 关键词:新闻标题;词语选择;句式选择;修辞 中图分类号:H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385(2009)06—0075—04 虽然现代大众传媒多种多样,但作为传统 物)、发生了什么事。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们 媒介的报纸仍然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一条 最想知道的是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而传递“发 新闻是否能够引起读者注意,标题起着决定性 生了什么事”这一信息的重任主要是由动词来 的作用。如何能够以最简洁的文字、最精确的 担当的。因此,我们应该精心选用恰当的动词 语言恰如其分地传达新闻要义?遣词、用句和 来实现“发生了什么事“这一新闻内核的准确 恰当的修辞运用是应当首先考虑的三大方面。 表述。 比如“洪峰俯首过三门”,我们也可以表述 一、新闻标题的词语选择 为“洪峰顺利通过三门”,但是哪个表述效果更 新闻标题是用精警的词语对新闻内容和中 好呢?如果表现“人们艰苦奋战使洪峰顺利通 心思想进行浓缩和概括。因此,新闻记者和编 过三门”这个新闻事实的话,则“俯首”比 辑总是在词语选择、句式安排、修辞格运用等 “顺利通过”更加准确,因为“俯首”是一个 方面努力实现新闻内容的准确、生动、凝练、 描写性动词,动态感强烈,加之拟人手法的运 鲜明的表达。 用,充分表现了人定胜天的豪迈精神,并给人 新闻标题能否吸引读者的注意,帮助读者 以洪峰在三门像驯服的绵羊流过的想象;而 尽快选择信息,实现新闻传递信息的价值,与 “顺利通过”则是一般叙述性动词,不能将人们 词语的精心选用是分不开的。从总体上看,应 艰苦奋战使洪峰低头的精神得以体现,也不能 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新闻标题的词语选用。 给读者以形象生动的想象。因此,“俯首”较 (一)精心选用动词 “顺利通过”更可以充分表现出对新闻内容的准 新闻标题一般是一句高度浓缩的话语,具 确而又有深度的理解。但是,如果新闻内容只 备话题和表述两个部分。就话题而言,由于新 是表述“洪峰安全通过三门”,则“顺利通过” 闻的客观真实,使得作者没有选择的余地;就 较“俯首”更准确些。 表述来说,作者可以极尽挑选之能事,某件事 (二)精心选用富有形象色彩的词语 情既可用甲语言来表述,也可用乙语言来表述。 新闻标题越精炼越好,但精炼并不等于苟 但从表述效果方面来看,只有努力实现新闻内 简,而是用最少的词语,表现出最丰富的形象, 容概括和评价的表述才是较佳的表述。新闻要 传递出最多的信息。现代心理学发现,符号能 告诉人们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事 否容易被主体转化为表象,在很大程度上直接 收稿日期:2009—06—04 作者简介:焦阳(1983一),女,汉族,辽宁海城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字学。 75 2009年第6期(总第37期)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V01.9 No.6 影响了主体对信息的接受。因此,我们应该选 用形象色彩丰富的词语制作标题,让人们在想 象的过程中获得最多的信息,如“帝国主义逐 鹿拉丁美洲”这个新闻标题,“逐鹿”来源于成 语“逐鹿中原”,它形象地勾勒出你争我夺的场 景,让人们在理解此词语的同时联想到美帝国 主义在拉丁美洲的肆意妄为。再如,新闻标题 位“澳门”,人们会产生疑问:澳门怎么了?述 位“回家了”则让读者得到理解上的基本满足。 因此,我们制作新闻标题的时候,应该选用主 谓句式。像“中国克隆牛诞生”、“名师荟萃, 美味争芳”都是主谓句式,较好地实现了信息 的传递。 (二)非主谓句式 非主谓句式也能实现“发生了什么事情” “前苏联钢铁产量再逼美国”亦可说成“前苏联 钢铁产量再次接近美国”,但是“逼”字的极强 动作性,给人不可阻挡之势。 (三)精心选用数词 用数词作新闻标题并不是一种常态,但运 用巧妙的话,也能把新闻内容直观地表现出来, 使原先干巴巴的数字获得了生动、鲜活的内涵。 如“一道公文背着三十九颗印章旅行”中的 “一”和“三十九”,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 们通过表层的两个数字理会到“机关办事效率 极低、公文审批关卡重重”的新闻内涵。 强调在标题中使用数词,并不等于数词的 使用没有限制。我们在运用数词的时候应该注 意两个问题:一是数字要准确,不能出现模糊 的数字,以免给读者造成理解的困难。二是数 字不能过滥。一则新闻标题充满数字,读者就 会感到枯燥无味。我们应该选用充分表现新闻 内容和新闻主题的精干数词来拟制标题。 另外,由于受众的文化水平、知识层次存 在差异性,新闻标题的语言要力争口语化,如 “艾菲尔铁塔‘减肥”’,这个新闻标题中的 “减肥”极具口语特色,把法国政府动用大量的 人力物力去减轻历年来人们加给艾菲尔铁塔额 外负荷的情景展现给了读者。 二、新闻标题的句式选择 新闻标题要准确地概括出什么人(物或地 方)和发生了什么事这两方面内容,尤其是后 者更为读者所关注。但要想在新闻标题里讲清 上述内容并非易事,除精心选用词语外,还必 须考虑句式。一般来说,制作新闻标题常遣用 以下几种句式: (一)主谓句式 主谓句具有主位和述位,可以向人们传达 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满足人们理解的需要, 如“澳门回家了”这个新闻标题,如果只有主 76 的信息传递,满足人们了解信息大体内容的需 求。按照出现频率的多少,可将非主谓句分为 以下几种: 1.动词短语构成的句式。动词短语构成的 标题能细腻地描绘动作、行为、心理状态,使 标题动态感强烈,真切感加强。如“淡绿轻抹 虎头山”用富有诗意的动词透露出时代风云的 变幻。根据对新闻标题的分析研究发现,动词 短语构成的句式运用也很普遍,约占新闻标题 总数的15%。 2.名词短语构成的句式。名词短语句,指 新闻标题是由一个名词性的偏正短语构成或是 由几个名词并列在一起组合成的名词性短语构 成的。它一般通过名词的活用、感情色彩的移 入来突出名词,传递特殊的意义,如“好一个 铁算盘”这个新闻标题将新闻人物的主观情感 隐藏在标题之后,读者可以从中体会“铁算盘” 的深刻含义。 除了动词短语、名词短语构成的非主谓句 式来传递新闻主要内容外,还有形容词短语等 构成的句式也能传递新闻主要的信息,但是这 类标题所占比重很少。 三、修辞在报纸新闻标题中的运用 新闻类文章要通过标题来引发读者的阅读 兴趣、吸引更多的读者,这对标题的拟定、锤 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修辞手法在新闻标题中 的运用也越来越多。一般而言,在新闻标题中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对偶、排比、 设问、仿拟、拆词、胞连等,下面将逐一进行 举例分析。 (一)比喻 比喻就是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类似之 处,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也称“譬喻”, 俗称“打比方”。比喻由本体、喻体、喻词以及 2009年第6期(总第37期)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VoL 9 No.6 本体和喻体的类似点四个要素构成,按本体、 喻体、喻词三部分的隐现情况,可以把比喻分 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类型。 1.明喻:其特点是本体喻体在句中同现, 常见的喻词有“似”、“如”、“像”、“仿佛”、 “一样”等,明喻的修辞效果是:简洁明快,易 于将所描述的事理形象化、具体化、通俗化, 例如: 肩题:当地官员说,海难就像交通事故, 很难保证不再发生 主题:如东海难(《经济观察报》) 此例在肩题中引用当地官员的那句话,其 实就是一个非常通俗的明喻“海难”像“交通 事故”。又如: 宋俊平心美如玉救弃婴(《大河报》) 用中国传统文化中赋予了“君子”、 “高 洁”等品质的玉来比喻救护弃婴的人的心灵, 颂扬了社会美德。 2.暗喻:是以“是”、“成为”、“变成”等 为常用的比喻词(也可以冒号、逗号、破折号 代替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比喻,是比明 喻更进一层的比喻,把本体直接说成喻体,其 修辞效果比明喻更加肯定、有力,强调的类似 点更加突出,例如: 爱是同心圆(《湖北大学报》) 鸟喙就是指南针(《国际先驱导报》) 3.借喻:即以喻体直接代替本体,从而说 明本体。它无喻词和本体,本体、喻体的关系 比暗喻又更进一层,是比喻的最高形式。由于 不出现本体,省去了许多直白的文字,结构更 紧凑,表达更含蓄、精炼,给读者留下了更丰 富的想象余地,例如: 主题:白宫“喉舌”斯诺本月走人 副题:副发言人佩里诺将接替其职(《钱江 晚报》) 将新闻发言人喻为“喉舌”,这是一个非常 通俗的比喻了。 (二)比拟 比拟就是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或者 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写的修辞手法。本体 事物和拟体事物之间的可比性是比拟形成的基 础,联想是本体事物和拟体事物之间的纽带。 通过比拟,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化 无生命为有生命,化简单划一为丰富多彩,给 受众以新奇、幽默或亲切之感,使之在不知不 觉间就被吸引过来,例如: 绿城只让广州高兴了4小时(《杭州日报》) 这是一条体育新闻的标题,主要是写绿城 和广州两支球队之争。球队虽然是由人组成的, 但是作为一个整体,一般情况下并不能视为生 物学和社会学意义上的“人”。这里用了拟人的 手法,赋予了球队以人的情绪(高兴),使标题 生动活泼。又如: 《武林外传》搅热杭州话剧江湖(《杭州日 报》) 话剧《武林外传》本没有“搅热”某样事 物的物理特性,但是在这里,因为该话剧在杭 州热演,报道中称“连续三天,观众挤爆红星 剧院”,因此,这种比拟的手法形象地表现出因 为该话剧,而导致的杭州话剧江湖的“升温”。 (三)对偶 中国是一个诗歌大国,从古至今,诗词以 其独特的魅力使无数骚人墨客为之折腰。在诗 歌中,尤其是律诗、绝句等对韵律、平仄、对 仗等格律要求非常严格的体裁中,对偶是其中 的一个亮点。在新闻标题的制作中,对偶因为 其整齐的韵律、和谐的美感而深受读者的欢迎。 一个好的对偶标题,不仅能对新闻报道起到画 龙点睛的作用,也能使读者对新闻报道形成深 刻的印象,历久不忘,例如: 主题:同心描绿色众手绘蓝天 副题:市十大职能部门与百姓共话打造 “国内最清洁城市”(《杭州日报》) 一般来说,新闻标题中的对偶不如诗词中 的对偶要求严格,但是由于它是面向大众的传 媒,所以虽然不是严对,但能使标题看起来赏 心悦目,读起来琅琅上口,同样能收到很好的 新闻效果。 (四)排比 排比的手法在新闻标题中的运用,能将一 连串内容相关、结构相似、语气一致、字数大 致相当的句子排列在一起,能给人以整齐均衡 的美感,也能形成一种气势,例如: 股丰!股风!股疯?(《杭州日报》) 连着三个“股风”,营造出一种气势,很好 地体现出当时股市大涨、百姓纷纷人股的火热 77 2009年第6期(总第37期)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V0l_9 No.6 现象。 (五)设问 设问是指胸中早有主见或者定论,却在话 语中故意发问。这是作者为了突出新闻重点, 引起读者的关注,或者为了强调作者对某个问 题的看法而采取的修辞方法,能收到鲜明生动、 引人人胜的效果。例如: 主题:城市下面有个巨大的恐龙王国? 副题:东阳城区多次发现恐龙化石(《青年 时报》) 有的新闻标题中用到了问句,然后作者在 文中对问题进行了回答。这样的情况也可归入 设问中。 (六)仿拟 仿拟是一种巧妙、机智而有趣的修辞格。 它有意仿照人们熟知的现成的语言材料,根据 表达的需要l临时创造出新的语、句、篇来,以 使语言生动活泼,或讽刺嘲弄,或幽默诙谐, 妙趣盎然。在运用时所仿拟的一般是人们所熟 知的语言材料,如成语、谚语、明言、警句, 例如: 听取“娃”声一片(《教育信息报》) 这里被仿的原文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西 江月》中的一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 一片”。这里用来说教师听着小学生们读着他们 所喜爱的《小学生时代》时候那种快乐、兴奋 的心情。同样版面上,也有另外一个标题: 都是“小时”惹的祸 说的也是小学生们热爱《小学生时代》的 心情,仿的则是前几年一首家喻户晓的流行歌 曲《都是月亮惹的祸》的题目。 (七)拆词 拆词是指把一个词语或成语拆开来用的修 辞格,本文只提到成语拆开来用的情况。成语 的重要特点是定型化,通常情况下是不能分割 的,但有时故意把成语拆开来用,却能收到意 想不到的表达效果,例如: 高考恢复三十年,“而立”还是“老矣”? (《焦点纪实》大江周刊) 布什拉美公关,投桃不报李(《中国新闻周 刊》) 以上都是拆词修辞格的典型用例,第一个 78 例句用这种修辞格巧妙地提出问题,启发人们 去积极地思考。第二个例句在成语中间嵌入否 定表达,颇有警戒意味。 (八)胞连 所谓胞连就是把那些具有一个共同语素的 近义词串联起来的修辞格。这种修辞格的表达 效果是形式上整齐划一,由于具有一个共同语 素,视觉上颇有银线穿珠之美感。声韵上和谐 铿锵,语势强劲有力,节奏顿挫有致,意义上 层层递进,例如: 细心耐心和狠心——跟访连战的经历和 心得(《新闻爱好者》) 乐园花园学园(《中国教育报》) 从上例可以看出,胞连的几个近义词往往 修饰的是同一个事物或表达的是同一种情感, 因此几个近义词相连大大增强了句势,意义上 也有递进渐强之感。 四、结语 上文从词语、句式的选择及修辞使用等方 面对报纸新闻标题的语言运用问题进行了系统 阐述。无论我们选择什么词句,运用怎样的修 辞,目的都是为了在准确表达新闻要义的同时 最大程度的吸引读者的注意。现代大众媒介多 种多样,并且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越 来越新,报纸传媒也必须不断出新才能跟上时 代发展的步伐,作为新闻“眼睛”的标题更是 要走在创新队伍的前列。 参考文献: [1]王廷鹏.新闻标题修辞手法面面观[J].军事记 者,2005(6). [2]孙钢军.新闻标题修辞手法例析[J].中州大学 学报,2000(3). [3]杨晓红.新闻标题的修辞及其语用价值[J].襄 樊学院学报,2001(1). [4]夏震霏.新闻标题的修辞[J].新闻实践,2002 (6). [5]张燕峰.报纸新闻标题常用的修辞手法举例[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2). [6]杨文全,胡琳.“文眼”之眸.新闻标题修辞格的 优选[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