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的控制乙肝,降低人群乙肝感染率,保护全镇人民的身体健康,特制定本次实施方案。
一、目标人群、时间安排及工作指标 (二)乙肝查漏补种接种对象
1、出生时间:1997年1月1日--2001年12月31日期间出生的儿童。 2、本地户籍儿童及外地流动人口儿童。
3、从未接种过乙肝疫苗或未按免疫程序完成乙肝疫苗3剂次接种的儿童(缺几针次补几针次)。
(三)乙肝接种禁忌症:
1、既往有乙肝病史者。 2、既往有乙肝血清检查异常者。 3、有严重急、慢性疾病的。 4、对酵母成分过敏的
5、儿童接种后必须观察30分钟后,方可离开接种点。 三、时间安排
1、宣传动员阶段:2010年11月15日--11月20日 2、摸底登记阶段:2010年11月22日--11月24日 3、现场接种阶段:2010年11月25日--11月26日 4、评估和补种:2010年11月27日--28日 5、总结报告:2010年11月30日前 四、工作指标
以行政村为单位,目标人群乙肝接种率要达到96%以上。 五、摸底登记方法
1、摸底登记人员要挨门逐户的实行拉网式摸底调查接种目标儿童,分自然村登记在摸底登记表上,同时给家长发放接种通知单,告知家长接种时间及地点,对学龄前儿童,应告知家长接种时要携带接种证。
六、评估
(一)摸底阶段评估
强化免疫现场接种前,各级督导员应对前期宣传动员、摸底登记进行评估,进行家长知晓率调查。目标儿童摸底调查质量评价可参考一下指标: 1、目标儿童摸底登记数≥当地人口管理部门掌握的同年龄组儿童数。 2、目标儿童摸底登记数≥出生率估算的各年龄组出生人数(不考虑婴儿死亡率)
3、目标儿童摸底登记数≥既往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同队列应种数。
4、群众知晓率、接种通知单发放率在现场接种开始前不低于95%。随机选择一个乡镇、一个城区、1个市场,各调查5名适龄儿童家长,进行知晓率快速调查,若5名家长均了解强化免疫时间和目标人群,可认为知晓率尚可。 以上指标均符合要求,可认为摸底质量较好。有一项以上指标不符合要求时,应分析原因,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补摸、补登工作;有两项以上指标不符合要求,又无其他因素解释时,应重新开展摸底登记。 (二)接种率快速评估
强化免疫接种完成后,由县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开展强化免疫接种率快速评估。快速评估的重点是容易被漏种的人群和区域,如矿区、国营农林场、流动人口居住地、边远地区和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常规免疫管理薄弱的地区(如城乡结合部)。
快速接种率评价的方法及要求如下:强化免疫接种完成后,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开展强化免疫接种率快速评估。县级自评估在现场接种、查漏补种工作完成后的3天内。上级抽查评估在现场接种、查漏补种工作完成后的7天内。 1、抽查常规免疫管理难度大的一个乡镇和一个街道办事处,以乡镇卫生院(街道办事处)为中心在近、中、远距离各抽查1个村(居委会),每个村(居委会)随机入户调查10名学龄前儿童,每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共调查30名,其中8月龄--2岁、3--4岁年龄组各15人。
2、随机选定1所城区幼儿园和1所乡镇幼儿园,每所幼儿园调查30名儿童,每所幼儿园在每个年级随机抽取1个班,每班调查儿童数平均分配,并在抽取的的班级中随机选择学生。
3、在集贸市场、车站或城乡结合部开展非入户调查,共随机调查30名适龄儿童,在8月龄--2岁、3--4岁年龄组各调查15人。
如遇有儿童在强化免疫现场接种期间不在本县,也要调查但不计入统计结果。接种结果的判定以儿童或者儿童家长回忆,并核查接种记录为准。接种率评估时,对有接种禁忌症;家长不同意接种的儿童,可不计入应种对象。评估中发现未按要求免疫的儿童,应进行登记并通知家长或老师送其到指定的地点进行补种。
兴隆镇中心卫生院、乙肝疫苗补种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杨勇 副组长:刘金山
成员:粟万军 马群 陈家雍 谢正淑 陈国平 沈海东 兴隆镇中心卫生院麻疹强化免疫乙肝疫苗补种工作技术指导组 组长: 成员:
兴隆镇中心卫生院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乙肝疫苗补种工作巡回督导组 组长: 成员:
兴隆中心卫生院乙肝疫苗补种工作物质保障组 组长: 成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