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onents
1 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化妆品中吡硫鎓锌等19种组分的含量。
本方法适用于水剂类、膏霜类、乳液类、凝胶类、油剂类、粉类和蜡基类化妆品中吡硫鎓锌等19种组分含量的测定。
本方法所指的19种组分包括吡硫鎓锌、水杨酸、山梨酸、苯氧异丙醇、2,6-二氯苯甲醇*、苯甲酸甲酯、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对氯间甲酚、2,4-二氯苯甲醇、邻苯基苯酚、邻伞花烃-5-醇、氯二甲酚、氯咪巴唑、苄氯酚、吡罗克酮乙醇胺盐、三氯卡班、三氯生、溴氯芬、硫柳汞钠。
注:*成分不属于《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准用防腐剂组分。
2 方法提要
样品提取后,经高效液相色谱仪分离,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采用保留时间和紫外光图谱定性,峰面积定量,以
标准曲线法计算含量。
本方法中各种组分的检出限、定量下限和取样量为1 g(吡硫鎓锌取样量为0.5 g)时的检出浓度、最低定量浓度见表1。
表1 19种组分的检出限、定量下限、检出浓度和最低定量浓度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组分名称 吡硫鎓锌 水杨酸 山梨酸 苯氧异丙醇 2,6-二氯苯甲醇 苯甲酸甲酯 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
对氯间甲酚 2,4-二氯苯甲醇 邻苯基苯酚 邻伞花烃-5-醇 氯二甲酚 氯咪巴唑 苄氯酚 吡罗克酮乙醇胺盐
三氯卡班 三氯生 溴氯芬 硫柳汞钠
检出限(ng) 6.0 3.0 0.60 0.60 6.0 1.2 18 1.5 6.0 1.8 1.8 6.0 6.0 1.8 6.0 0.60 1.8 1.8 3.0
定量下限(ng) 20 10 2.0 2.0 20 4.0 60 5.0 20 6.0 6.0 20 20 6.0 20 2.0 6.0 6.0 10
检出浓度 (μg/g) 60 3.0 0.60 0.60 6.0 1.2 18 1.5 6.0 1.8 1.8 6.0 6.0 1.8 6.0 0.60 1.8 1.8 3.0
最低定量浓度(μg/g)
200 10 2.0 2.0 20 4.0 60 5.0 20 6.0 6.0 20 20 6.0 20 2.0 6.0 6.0 10
3 试剂和材料
除另有规定外,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6682规定的一级水。
3.1 甲醇,色谱纯。 3.2 乙腈,色谱纯。
3.3 磷酸二氢钠(NaH2PO4•2H2O),分析纯。 3.4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分析纯。 3.5 三乙胺,色谱纯。 3.6 磷酸(85%),分析纯。 3.7二甲亚砜,色谱纯。
3.8乙腈+甲醇(95+5):取乙腈(3.2)95 mL,加甲醇(3.1)5 mL,混匀。
3.9磷酸二氢钠溶液(pH=3.80):称取磷酸二氢钠(3.3)3.9 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3.4)0.186 g,于500 mL烧杯中,加水溶解,移至1000 mL容量瓶中,准确量取三乙胺(3.5)2 mL,至同一1000 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混匀,即得磷酸二氢钠溶液(含0.5 mmol/L EDTA-2Na)。用磷酸(3.6)调节pH至3.80。
3.10混合标准储备溶液:精密称取除硫柳汞钠和吡硫鎓锌以外的17种组分标准品适量(精确至0.0001 g),置于同一容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并定容至刻度,摇匀,得17种组分的混合标准储备溶液。各组分浓度见表2。
表2 水杨酸等17种组分标准储备溶液浓度
序号 1 2 3 4 5
中文名 水杨酸 山梨酸 苯氧异丙醇 2,6-二氯苯甲醇 苯甲酸甲酯
混合标准储备液浓度
(g/L)
3.0 0.60 0.60 6.0 1.2
序号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中文名
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
对氯间甲酚 2,4-二氯苯甲醇 邻苯基苯酚 邻伞花烃-5-醇 氯二甲酚 氯咪巴唑 苄氯酚 吡罗克酮乙醇胺盐
三氯卡班 三氯生 溴氯芬
混合标准储备液浓度
(g/L)
18 1.5 6.0 1.8 1.8 6.0 6.0 1.8 6.0 0.60 1.8 1.8
3.11吡硫鎓锌单标标准储备溶液:精密称取吡硫鎓锌标准品20 mg(精确至0.0001 g),置于20 mL容量瓶中,先加4 mL二甲亚砜(3.7)溶解,再用甲醇定容至刻度,摇匀,制得吡硫鎓锌为1 g/L的单标标准储备溶液。
3.12硫柳汞钠单标标准储备溶液:精密称取硫柳汞钠标准品30 mg(精确至0.0001 g),置于10 mL容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并定容至刻度,摇匀,制得硫柳汞钠为3 g/L的单标标准储备溶液。
4 仪器和设备
4.1高效液相色谱仪,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4.2超声波清洗器。 4.3 0.22 µm滤膜。 4.4离心机。
4.5涡旋振荡器。 4.6 天平。 5 分析步骤
5.1标准系列溶液的制备
量取混合标准储备溶液(3.10)和吡硫鎓锌单标标准储备溶液(3.11)适量,用甲醇(3.1)稀释得18种组分的混合标准系列溶液;量取硫柳汞钠单标标准储备溶液(3.12)适量,用甲醇(3.1)稀释得硫柳汞钠单标标准系列溶液;各组分标准系列溶液浓度见表3。标准系列溶液现用现配,立即测定。
表3 吡硫鎓锌等19种组分标准系列溶液浓度
名称 吡硫鎓锌 水杨酸 山梨酸 苯氧异丙醇 2,6-二氯苯甲醇 苯甲酸甲酯 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
对氯间甲酚 2,4-二氯苯甲醇 邻苯基苯酚 邻伞花烃-5-醇 氯二甲酚 氯咪巴唑 苄氯酚 吡罗克酮乙醇胺盐
三氯卡班 三氯生
2.0 1.0 0.20 0.20 2.0 0.40 6.0 0.50 2.0 0.60 0.60 2.0 2.0 0.60 2.0 0.20 0.60
混合标准系列溶液浓度(μg/mL)
10 5.0 1.0 1.0 10 2.0 30 2.5 10 3.0 3.0 10 10 3.0 10 1.0 3.0
50 25 5.0 5.0 50 10 150 12.5 50 15 15 50 50 15 50 5 15
100 50 10 10 100 20 300 25 100 30 30 100 100 30 100 10 30
200 100 20 20 200 40 600 50 200 60 60 200 200 60 200 20 60
名称 溴氯芬 硫柳汞钠
1.0
混合标准系列溶液浓度(μg/mL) 0.60
3.0 5.0
15 25
30 50
60 100
注:(1)硫柳汞钠因与水杨酸、吡硫鎓锌等物质发生螯合作用,故硫柳汞钠应单独配制标准系列溶液。(2)实验室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合适的标准系列溶液浓度范围。
5.2样品处理
5.2.1测定除吡硫鎓锌外18种组分
准确称取样品1.0 g,精确至0.001 g,置于50 mL具塞比色管中,加入甲醇(3.1)8 mL,涡旋振荡30 s,使试样与提取溶剂充分混匀,超声提取20 min(工作频率20~43KHz,200 W),用甲醇(3.1)定容至10 mL,摇匀,以10000 r/min离心5 min。上清液经0.22 μm滤膜过滤,取滤液作为待测溶液。粉类基质样品先加入1 mL水,蜡基样品先加1~2 mL四氢呋喃,使样品均匀分散,再加入甲醇进行提取。
5.2.2测定吡硫鎓锌
准确称取样品0.5 g,精确至0.001 g,置于50 mL具塞比色管中,加入乙腈+甲醇(95+5)(3.8)40 mL,涡旋振荡30 s,使试样与提取溶剂充分混匀,超声提取20 min(工作频率20~43KHz,200 W),用乙腈+甲醇(95+5)(3.8)定容至50 mL,摇匀,以10000 r/min离心5 min。取上清液经0.22 μm滤膜过滤,滤液作为试样溶液备用。粉类基质可在称取好的样品中先加1 mL水,再加入提取溶剂超声提取。
注:(1)水杨酸易于与金属离子络合,配方中含二氧化钛或氧化铁的产品,测定水杨酸含量时建议在提取溶剂甲醇中加入0.5 mmol/L 的EDTA-2Na。(2)水杨酸、吡罗克酮乙醇胺盐、氯咪巴唑作为去屑剂使用时,可采用5.2.2制备样品溶液。
5.3参考色谱条件:
色谱柱:C18柱(5 μm,4.6×250 mm),或等效色谱柱。 流动相:溶液A:磷酸二氢钠溶液(pH=3.80)(3.9);溶液B:甲醇(3.1);梯度洗脱程序见表4:
表4 梯度洗脱程序
时间(min) A(%)
0.0
5.0 15.0 32.0 47.0 54.0 55.0 60.0 60.1 65.0
80 55 55 30 15 15 55 55 80 80
B(%) 20 45 45 70 85 85 45 45 20 20
流速:1.0 mL/min; 柱温:30 ℃; 进样量:10 μL;
检测波长:吡硫鎓锌、水杨酸、山梨酸、苯氧异丙醇、邻伞花烃-5-醇、氯二甲酚、三氯卡班、三氯生的测定采用280 nm;2,6-二氯苯甲醇、苯甲酸甲酯、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
对氯间甲酚、2,4-二氯苯甲醇、邻苯基苯酚、氯咪巴唑、苄氯酚、吡罗克酮乙醇胺盐、溴氯芬、硫柳汞钠的测定采用230 nm;吡硫鎓锌的测定也可采用340 nm;吡罗克酮乙醇胺盐的测定也可采用300 nm。
5.4 测定
在“5.3”参考色谱条件下,取混合标准系列溶液(5.1)分别进样,进行色谱分析,以标准系列溶液浓度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取“5.2”项下的待测溶液进样,进行色谱分析,根据保留时间和紫外光图谱定性,测得峰面积,根据标准曲线得到待测溶液中各测定组分的浓度,按“6”计算样品中各待测组分的含量。
注:(1)高浓度的吡硫鎓锌标准溶液在低温时容易析出,应控制进样盘温度20 ℃以上。(2)硫柳汞钠应与2,6-二氯苯甲醇、苯甲酸甲酯基线分离。(3)苯氧异丙醇与苯氧丙醇为同分异构体,需将两者有效分离。(4)水杨酸与水杨酸盐保留时间一致,山梨酸与山梨酸盐保留时间一致,测定结果均以酸计。
6分析结果的表述 6.1计算
VD
m式中:ω——样品中吡硫鎓锌等19种组分的含量,μg/g; ρ——试样溶液中吡硫鎓锌等19种组分的浓度,μg/mL; V——样品定容体积,mL; m——样品取样量,g;
D——稀释倍数(如未稀释则为1)。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 %。
6.2 回收率和精密度
多家实验室验证在定量下限浓度附近回收率为80.1%~115.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等于8.9%;其他浓度回收率为81.6%~114.6%,相对标准偏差小于等于6.4%。
7 图谱
图1 标准溶液HPLC参考色谱图
(1. 吡硫鎓锌, 2. 水杨酸,3. 山梨酸, 4. 苯氧异丙醇, 5. 2,6-二氯苯甲醇, 6. 苯甲酸甲酯,7. 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 8. 对氯间甲酚, 9. 2,4-二氯苯甲醇, 10. 邻苯基苯酚,11. 邻伞花烃-5-醇,12. 氯二甲酚,13. 氯咪巴唑,14. 苄氯酚,15. 吡罗克酮乙醇胺盐,16.
三氯卡班,17. 三氯生,18. 溴氯芬,19. 硫柳汞钠)
图2 苯氧异丙醇标准溶液HPLC参考色谱图
(a.苯氧丙醇, b.苯氧异丙醇)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吡硫鎓锌等19种组分信息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标准品 吡硫鎓锌 水杨酸 山梨酸 苯氧异丙醇 2,6-二氯苯甲醇 苯甲酸甲酯 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
对氯间甲酚 2,4-二氯苯甲醇 邻苯基苯酚 邻伞花烃-5-醇 氯二甲酚 氯咪巴唑 苄氯酚 吡罗克酮乙醇胺盐
三氯卡班 三氯生 溴氯芬 硫柳汞钠
相对分子质量
317.7 138.12 112.13 152.19 177.03 136.15 281.09 142.58 177.03 170.21 150.22 156.61 292.76 218.68 298.42 315.58 289.54 426.92 404.81
纯度/% 96.0 99.0 99.5 98.0 99.0 99.5 97.0 99.0 99.0 98.0 99.0 99.0 98.0 95.0 97.0 98.0 97.0 95.0 97.0
CAS 13463-41-7 69-72-7 110-44-1 770-35-4 15258-73-8 93-58-3 55406-53-6 59-50-7 1777-82-8 90-43-7 3228-02-2 88-04-0 38083-17-9 120-32-1 68890-66-4 101-20-2 3380-34-5 15435-29-7 54-64-8
分子式 C10H8N2O2S2Zn
C7H6O3 C6H8O2 C9H12O2 C7H6OCl2 C8H8O2 C8H12INO2 C7H7ClO C7H6OCl2 C12H10O C10H14O C8H9ClO C15H17ClN2O2 C13H11OCl C16H30N2O3 C13H9Cl3N2O C12H7Cl3O2 C13H8Br2Cl2O2 C9H9HgNaO2S
附录B(资料性附录)
氯咪巴唑等17种组分的结果确证
如液相色谱方法中检出结果存在不确定因素,可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法或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确证。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如样品中检出的色谱峰的保留时间与标准溶液中对应成分一致,所选择的监测离子对的相对丰度比与相当浓度标准溶液的离子对相对丰度比的偏差不超过表1规定范围,则可判断样品中存在对应的待测成分。
表1 结果确证时相对离子丰度比的最大允许偏差
相对离子丰度(K) 允许的最大偏差
K>50% ±20%
50%≥K>20%
±25%
20%≥K>10%
±30%
K≤10% ±50%
B.1 液相色谱-质谱确证 B.1.1参考色谱条件
色谱柱:C18柱(2.7 μm,4.6×100 mm),或等效色谱柱; 流动相:溶液A:5 mmol/L乙酸铵-水溶液;溶液B:5 mmol/L乙酸铵-甲醇溶液;
表2 正离子梯度洗脱程序
时间(min) 0.00
1.00 3.00 6.00 12.00 12.10 15.00
A(%) 95 95 40 5 5 95 95
B(%) 5 5 60 95 95 5 5
表3 负离子梯度洗脱程序
时间(min) 0.00
4.00 8.00 16.00 20.00 20.10 24.00
A(%) 95 95 50 10 5 95 95
B(%) 5 5 50 90 95 5 5
流速:0.45 mL/min; 柱温:30 ℃; 进样量:2 μL。 B.1.2参考质谱条件
离子源:电喷雾离子源(ESI);
监测模式: 正、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监测离子对及相关电压参数设定见表4;
气帘气流速:10 L/min; 碰撞气流速:12 L/min;
离子源气1流速:50 L/min;离子源气2流速:50 L/min; 离子源加热温度:500 ℃;
离子化电压:-4500 V(负离子模式),5500 V(正离子模式)。
表4 质谱监测离子对及相关电压参数设定表
序号 1 2 3
组分名称 氯咪巴唑 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 2.6-二氯苯甲醇*
母离子293 281.6 180.1
子离子
197 69.1 165 57.1 163.2 107
DP(V) CE(eV) 监测模式 90 22 90 27 87 19
正离子
87 15 10 10 16 14
序号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组分名称 2.4-二氯苯甲醇*
硫柳汞钠 邻苯基苯酚 溴氯芬 氯二甲酚 苄氯酚 对氯间甲酚 三氯卡班 三氯生 水杨酸 邻伞花烃-5-醇
母离子180.1 405.2 169.1 424.8 155.1 216.9 140.9 312.9 289 136.9 149
子离子163.1 107 121.2 105.2 115.1 93 207 204.8 118.8 34.9 181.2 34.9 35.2 105.3 159.8 125.8 35.1 35.1 92.9 65 133.2 116.9 DP(V) CE(eV) 监测模式 13 10 22 14 12 31 10 24 100 35 100 46 100 34 100 34 70 16 70 51 10 38 30 45 100 35
负离子
100 24 90 19 90 31 80 39 150 38 30 20 30 37 40 22 40 58
注:*为同分异构体,需有效分离;当采用不同质谱仪器时,仪器参数可能存在差异,测定前应将质谱参数优化到最佳。
B.2气相色谱-质谱确证 B.2.1 参考色谱条件
色谱柱:6%氰丙基苯基-94%二甲基聚硅氧烷(30m×250µm×1.4µm),或等效色谱柱;
程序升温:初始温度40 ℃,保持1 min,以40 ℃/min升至80 ℃, 20 ℃/min升至150 ℃, 15 ℃/min升至170 ℃,保持1.7 min,以10 ℃/min升至260 ℃,保持5 min;
载气:氦气,纯度≥99.999%,流速:1.0 mL/min;进样
口温度:250 ℃;进样方式:分流进样,分流比:5:1;进样量:1 μL。
B.2.2参考质谱条件
电离方式:电子轰击电离源(EI);电离能量:70 eV;传输线温度:250 ℃;离子源温度:230 ℃;四级杆温度:150 ℃;溶剂延迟时间:5 min ;监测方式:选择离子监测(SIM)。各组分的参考特征离子见表5。
表5 各组分的的质谱参考特征离子
序号 1 2 3
组分名称 苯氧异丙醇 山梨酸 苯甲酸甲酯
94 97 105
特征离子(m/z)
152 112 77
108 67 136
77 5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