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8年第l6卷第4期 487 眼外肌麻痹综合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附15例临床分析) 郝伟 鲁建幸 徐志香 邵玉红 中图分类号:R74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1X(2008)04—0487—02 眼肌麻痹患者常以眼睑下垂、复视、头痛等症状就诊于眼 科、神经内科及内分泌科,而其中多数为神经系统疾病,因此, 非专科医师对其病因诊断及鉴别诊断认识不足,现将2003— 2007年所遇15例眼肌麻痹病例予以分析。 资料与方法 15例病人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46—78岁,平均59 岁;既往有糖尿病史者9人,有偏头痛病史者1人,有高血压病 史者4例。主诉复视9例;视物模糊伴头痛6例,伴恶心、呕吐 2例;眼裂变小4例;反复缓解复发3例。单纯动眼神经麻痹者 6例,外展神经麻痹3例,滑车神经麻痹2例,多颅神经麻痹4 例。均为单眼发病,右眼9例,左眼6例。 所有患者均进行眼科复视像、眼底、眼压、及眼科一般检 查;血常规、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必要时 行头颅CT、MRI、及DSA等影像学检查。以明确眼外肌麻痹 及其病因。 结 果 糖尿病性眼肌麻痹9例,老年性眼睑下垂2例,痛性眼肌 麻痹综合征2例‘,眼肌麻痹性偏头痛1例,颅内动脉瘤1例。 讨 论 眼外肌麻痹综合征的共用特点是_】]:双眼或单眼出现眼睑 下垂和眼球活动逐渐受阻,部分患者甚至眼球固定,双侧瞳孔 活动不受影响,多个眼肌出现失神经支配。就病变部位来说, 眼肌病、颅神经病、神经肌肉接头处损害、损害眼球运动的神经 核和核上联系的脑部病变,均可出现眼外肌麻痹_】]。常见的有 老年性眼睑下垂、痛性眼肌麻痹、眼肌麻痹型偏头痛、颅内动脉 瘤、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等。诊断和鉴别诊断分析如下: 1.老年性眼睑下垂:为上眼睑下垂,疲劳及傍晚明显,有家 族史,本文2例均为老年女性,为亲姐妹,除眼睑下垂外,无眼 球运动受限。 2.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又称Tolosa--Hunt综合征,临床 特点:1)眼肌麻痹症状常伴有眼球后痛,并放射至颞侧及前额 部;2)病变常累及第Ⅲ、Ⅳ、Ⅵ脑神经,第V脑神经第1支及交 感神经;3)症状可持续数日或数月,可自行缓解,少数患者可遗 留部分神经麻痹症状;4)发作时间间隔不一,可为数月或数年; 5)除海绵窦眶上裂之外,全身无异常表现;6)肾上腺皮质激素 作者单位:O71O51 河北 保定市第五医院 可促使症状缓解_2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临床表现的病理 基础为眶上裂或海面窦区组织的非特异性炎症或肉牙肿_4]。 MRI检查即可表现眶上裂片状或小结节状肉芽组织增生,也可 表现为海绵窦增大增宽 ]。本病可反复发作。本文2例,均为 老年女性;首发症状均为一侧持续性眼眶痛,且伴恶心、呕吐及 同侧额颞部痛,曾被诊断为”三叉神经痛”、”青光眼”;查体发 现:眼睑下垂,球结膜充血,眼球固定,双侧瞳孔大小及反射未 见异常,提示动眼、滑车、外展神经麻痹,伴同侧三叉神经第1、2 支痛觉减退;头CT及MRI检查未见异常;经肾上腺皮质激素、 甘露醇、抗生素及镇痛剂治疗1周好转。 3.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糖尿病性神经病变为糖尿病常见并 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可达1O 一15 _6],颅神经受累占糖尿病 神经系统并发症的0.7 一1.0 _7],糖尿病眼外肌麻痹多发生 于中老年人,糖尿病性眼肌麻痹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病程的延长 发病率提高,且本病也可反复发作。本文9例中,不完全性动 眼神经麻痹4例、滑车神经麻痹2例、外展神经麻痹3例,多数 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 4.眼肌麻痹性偏头痛:可有反复发作的偏头痛病史,但以 眼眶和球后的疼痛为重,每次头痛后数分钟,少数数小时后发 生疼痛侧眼球支配神经的麻痹,可以Ⅲ、Ⅳ、Ⅵ数支颅神经,也 可累及其中之一,持续数天或数周恢复_2]。本文1例为中年女 性;以头痛、眼睑下垂伴复视2个月加重1周就诊;有偏头痛病 史,8年前曾有同样病史,经针灸及活血化淤药治疗好转;查体 及复视像提示动眼神经、外展神经及三叉神经第一支麻痹。 5.颅内动脉瘤颅内动脉瘤以颈内一后交通动脉瘤压迫在 此穿行的动眼神经,本文1例即属此种情况,受损时常为完全 性动眼神经麻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_8]:青中年以上病人,如 有以下情况,应首先考虑有动脉瘤的可能:1)偏头痛发作伴有 一侧眼肌麻痹;2)突发的一侧动眼神经或外展神经麻痹;3)突 发的蛛网膜下腔出血;4)反复大量鼻出血伴一侧视力进行性减 退。动脉瘤的部位不同其症状有别,确诊有赖于MRA、cTA 或DSA等辅助检查。 参 考 文 献 1蒋雨平.临床神经疾病学.第一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9.501—504 2高应弼,张广华.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中华眼科杂志,1979,15:49 51 3管小亭,沈言修.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的临床及其病因分析.中华神 经精神科杂志,1995,28:33—35 4 Smith JL,Tasdal DSR.Painful ophthalmoplegia the Tolosa—Hunt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88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8年第16卷第4期 syndrome.Am J Ophthalmol,1986,61:1466—1472 7郭前莎,白晓光.糖尿病眼肌麻痹六例临床分析.中华内分泌杂志, 1999,15(2):115 5史大鹏,李舒茵,窦社伟等.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的MRI诊断.中华 眼科杂志,2001,37(1):40—42 6蒋过彦.实用糖尿病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211— 245 8韩仲岩,唐盛孟,石秉霞.实用脑血管病学.第一版.上海:上海科学 技术出版社.1994.261—263 (2007一O2一lO收稿) 低分子肝素钙+丙种球蛋白预防急性一氧化碳 中毒迟发性脑病临床疗效的对比观察 董志领 曲桂艳 李花莲 刘晓满 邵汝升 韩丽丽 中图分类号:R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1X(2o08)O4一O488一O1 CO中毒迟发脑病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有微栓子学 临床资料 说、变态反应学说和自由机学说、血管内膜炎所致损伤学说。 有人认为在急性CO中毒后发生链抑制物,并认为线粒体功能 异常与CO中毒后迟发脑病发生有关[1]。目前多数学者从发 1.一般资料 诊断标准参照1998年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 脑病诊断讨论会制定的标准:本组急性CO中毒102 例中,治疗组51例男27例,女24例 年龄16—75(47 病机制方面认为迟发性脑病的发生主要与中毒后免疫损伤有 关,c0中毒后大脑白质广泛性脱髓鞘、双侧苍白球对称性软化 灶、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与多发性硬化、实验性反应性脊髓 炎相似。目前倾向于中毒后继发性免疫功能紊乱导致大脑白 质广泛性脱髓鞘在其发病机制中占主导地位,并作了大量的工 作,提出了许多有关免疫功能紊乱及神经功能受损的证据,如 血清和脑脊液中IgG,IgA及髓鞘硷性蛋白的增高L2]。CO中毒 后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改变有十分重要的病理生理意义,血粘 度、红细胞压积持续异常增高,红细胞变形性显著降低等变化 可导致循环血流变缓,淤滞,血栓易于形成。根据以上机制应 用低分子肝素钙在预防血栓形成方面有积极的作用;应用丙种 ±4.2)岁,观察组51例男24例,女27例,年龄14— 75(46士5.1)岁。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无 显著性差异。 2.治疗 治疗组在观察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钙 4100U脐周皮下每日2次,丙种球蛋白0。4g/kg/日 静点,连用5天。观察组应用氟美松、高压氧、胞二磷 胆硷、纳络酮、银杏叶针等药物治疗。 3.评定方法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经治疗3O天进行NIHSS评分 和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COIDE)发生率进行统计 学观察对比。 球蛋白对预防CO中毒后脑变态反应的发生有预防作用。通 过临床对比观察应用低分子肝素钙+丙种球蛋白对急性一氧 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预防经统计学处理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 学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参 考文 献 结 果 1 Miro O,Alonso JR,loprz S,et al,Ex vivo analysis of mitochondria function in patients attended in an emergency department due to car— 防治效果: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3O天,治疗组出 现COIDE2例,发病率为4.0 ;观察组COIDE8例, bonmonoxide poisoning.Med Clin(bare),2004,122(11):401— 406. 发病率为16.0 。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P<O.05)。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3O天NIHSS评分 治疗组89±2.4;观察组76士2.6,两组经统计学处理 2顾仁骏,卢红,胡少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脑脊液免疫 球蛋白和肿瘤坏死一a水平的变化。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1,18 (3):173。 有显著性差异(P<O.05)。两组死亡均两例无统计学 意义。 讨 论 (20O7一O2—3O收稿) 作者单位:061001 河北 沧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