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闻不是对过去发生事情的报道。”这一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A) (2分) A. 定义用否定联项 B. 同语反复 C. 以比喻代定义 D. 定义过窄
2. “犯罪就是危害统治阶级利益的行为。”这一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D) (2分) A. 定义含混 B. 同语反复 C. 以比喻代定义 D. 定义过窄
3. “中学生青很喜欢物理学。一次,她准备到书店买几本有关中学物理的参考书。到了书 店,她问售货员物理方面的书在哪里,售货员这样回答:“自然科学方面的书在一楼,社会 科学方面的书在二楼,中小学生用书在三楼,其他学生用书在四楼。”青听了后无所适从。 物理用书是自然科学方面的,应该在一楼,而中学物理的书是中学生用书,应该在三楼,那 么,到底是去一楼还是三楼呢? ”这段话从运用概念的角度来分析所犯的逻辑错误是(A ) (2分) A. “划分标准不一”或“子项相容” B. 多出子项 C. 划分不全 D. 概括不当
4. “学员可分为高年级学员,优秀学员和低年级学员。”这一划分所犯的逻辑错误是(A ) (2分)
A. “划分标准不一”或“子项相容” B. 以分解代替划分 C. “划分不全”
D. “多出子项”
5. “反就是反对。”这一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B) (2分) A. 循坏定义 B. 同语反复 C. 定义过宽 D. 定义过窄
6 .“昨天,小去图书馆借了三本书籍。”所犯的逻辑错误是(A) (2分) A. 将集合概念误用作普遍的非集合概念,用数量词加以。 B. 多余的语 C. 划分不全 D. 不当
7 .某地有一年高考录取分数线为520分,招生委员会为了便于管理把考生的档案分成两类: 一类是520分以上的,另一类是520分以下的。招生委员会所做划分的错误在于(A ) (2分) A. “划分不全” B. “多出子项” C. “子项相容” D. “层次不清”
8. “地球以赤道为界分为南半球和北半球。”这一划分所犯的逻辑错误是(E) (2分) A. ”划分标准不一”或“子项相容” B. 以分解代替划分 C. “划分不全” D. “多出子项
9. “所谓人国,就是比小国领土较人、人【I较多的国家,而小国就是比人国领土较小、人 口较少的国家。”这一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A ) (2分)
A. 循坏定义 B. 同语反复 C. 定义过宽 D. 定义过窄
10. “老师在数学课上说:“什么是偶数?偶数是奇数加一的数。什么是奇数?奇数是偶数 加一的数,这就是偶数和奇数的定义。”这一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D) (2分) A. 定义过宽 B. 定义过窄 C. 同语反复 D. 循坏定义 11.
“就是国家的法律”这句话作为定义,则(E ) (2分)
A. 犯了 “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B. 犯了 “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 C. 犯了 “以比喻代定义”的逻辑错误 D. 遵守了各项定义规则,没有逻辑错误
12 .“电人学员可分为专科学员、本科学员和优秀学员。”这一命题所犯的逻辑错误是(C) (2分) A. 定义过宽 B. 定义过窄 C. 划分标准不一 D. 循坏定义
13 .在“青年人是祖国的希望”和“青年人是应当努力学习的”这两个判断中,“青年人” 是(C) (2分) A. 都是集合概念
B. 都是非集合概念
C. 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 D. 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
14. 下列各组概念不属于全同关系的是(C) (2分) A. “三月八日”与“国际妇女节” E. “”与“中华人首都” C. “西红柿”与“番茄”
D. “鲁讯”与“《狂人口记》的作者
15. 下列各组概念依据箭头所指示的推演关系,属于正确的是(B) (2分) A. 思维形式一归纳推理一演绎推理 B. 判断一简单判断一性质判断 C. 负概念〜概念一思维形式
D. 三角形一锐角三角形〜等角三角形 三.多选。(20小题共60分,) 16 .概念的规则有(AE ) (3分) A必须由属概念推演到种概念 B的极限是单独概念
C必须由种概念推演到属概念 D的极限是哲学畴 E必须由整体推演到部分
17.违反“划分必须相称”这一划分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是(CD) (3分) A划分标准不一 B子项相容
C划分不全 D多出子项 E以分解代替划分
18 .概念和语词的关系是(ABCDE) (3分) A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容 B语词是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 C概念没有民族性,语词有民族性 D概念和语词并非一一对应
E有的语词表达概念,有的语词不表达概念 19 .下列属于分解的是(ACDE ) (3分)
A 一个句子分为主语、谓语、定语、状语、宾语、补语。 B工厂分为大型工厂、中型工厂和小型工厂。 C 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 D地球以赤道为界分为南半球和北半球。 E工厂分为各个车间和科室。
20. 下列属于划分的是(ABCD) (3分) A人分成年人和未成年人。 B句子分为简单句和复合句。
C三角形划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 D直系亲属分为父母、子女和配偶。 E —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
21. 违反“定义必须用清楚、确切的概念”这一定义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有(BE)3分) (
A同语反复 B以比喻代定义 C定义过窄 D循坏定义 E定义含混
22 •违反“定义项中不得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这一定义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有 (AD ) (3 分) A同语反复 B定义过宽 C定义过窄 D循坏定义 E定义含混
23 •“霞是教师”这个判断中的“教师”是(BC ) (3分) A单独概念 B普遍概念 C正概念 D负概念 E集合概念
24 •下列各组概念中,具有属种关系的是(CDE ) (3分) A “”和“审判庭” B “联合国”和“中国” C ““和“司法机关” D “法律”和“刑法”
E “哲学”与“中国哲学”
25. “白是我国唐代的犬诗人。”这个判断的谓项是(BC) (3分) A单独概念 B普遍概念 C正概念 D负概念
E集合概念
26. 违反“定义项外延与被定义项外延之间必然是全同关系”这一定义规则,所犯的逻辑错有(BC ) (3分) A同语反复 B定义过宽 C定义过窄 D循坏定义 E定义含混
27. 下列对概念错误的是(ACE ) (3分) A判断为概念 B演绎推理为三段论 C论证为论题 D复合判断为负判断 E亚洲为中国 28.
“杀人犯就是故意非法地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这一定义是(CD ) (3分)
A正确的定义
B犯“定义过宽”的错误
误 C犯“定义过窄”的错误
D违反“定义项外延与被定义项外延之间应是全同关系”的规则 E犯“同语反复”的错误 29.
下列属于全异关系的是(AC ) (3分)
A矛盾关系 B属种的关系 C反对关系 D交叉关系 E真包含关系 30.
“省”与“市”两个概念的关系是(AC) (3分)
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B属与种的关系 C全异关系
D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E —般与个别的关系
31. 下列关于全同关系表述正确的是(ADE ) (3分)
A具有全同关系的两个概念,虽然其外延完全重合,但涵并不完全相同。 B具有全同关系的两个概念,虽然其涵完全重合,但外延并不完全相同。 C具有全同关系的两个概念,其外延与涵均完全重合。 D具有全同关系的概念不能并列使用。
E全同关系的概念与不同语词表达的同一概念是有区别的。 32. 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有(ABCD ) (3分)
A定义 B划分 C D概括 E判断
33. 非集合概念中类与分子的关系是(ABE) (3分) A 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B属与种的关系 C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D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E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4. 划分的各个子项相互之间的关系可以是(AC ) (3分) A反对关系 B交叉关系 C矛盾关系 D属种关系 E全同关系
35. 以下哪种关系的概念不能并列使用(AB ) (3分)
A属种关系 B交叉关系 C矛盾关系 D全异关系 E反对关系
四.判断。(5小题共10分,)
页首
36. 在“他利用业余时间先后写了三本法律丛书”中所犯的逻辑错误是将集合概念误用作 普遍的非集合概念用数量词加以。(2分) 是
37. 在集合概念中,集合体与个体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分) 是
38. 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是划分(2分) 否
39. “省”和“市”这两个概念之间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分) 是
40 . “丈夫是娈子的爱人,妻子就是丈夫的爱人”作为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循环定义(2 分) 是
二.单选。(30小题共60分,)
1 .甲乙两人就“人的有意识的活动是否都是有目的的”这一论题展开辩论。甲认为,人有 意识的活动都是有目的的,乙持相反的观点。为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乙说:“我现在就 可以有意识地但无目的地举起我的手。”这段话中乙所违反的逻辑规律是(E) (2分) B. 违反不矛盾律
A.违反同一律
C. 违反排中律 D. 违反充足理由律
2 .“自由对一个人来说是最宝贵的,所以,有点自由主义应该是允许的。”所犯的逻辑错 误是(A ) (2分) A. 偷换或混淆概念 B. 转移论题 C. 自相矛盾 D. 模棱两可
3 .“或问文章有体乎?曰:无。又问无体乎?曰:有。然则果如何?曰:定体则无,大体 则有。”这段话(D ) (2分) A. 同一律 B. 不矛盾律 C. 排中律
D. 不违反逻辑规律
4. “此案的盗窃犯八成一定是某某。”所犯的逻辑错误是(C) (2分) A. 偷换或混淆概念 B. 转移论题 C. 自相矛盾 D. 模棱两可
5.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马列主义、思想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段话 违反的逻辑规律是(E) (2分) C.排中律 D.充足理由律 A.同一律 B.不矛盾律
6. “甲:我看这个案子厂方能胜诉。乙:我看正相反。丙:我认为你们说的都不对。”丙 犯的逻辑错误是(D) (2分) A. 偷换或混淆概念 B. 转移论题 C. 自相矛盾 D. 模棱两可
7. 甲:“这篇论文是有价值的。”乙:''这篇论文是没有价值的。”丙:“我同意甲和乙 的说法。” 丁:“我不同意甲和乙的说法。”丙违反的逻辑规律是(E ) (2分) A. 违反同一律 B. 违反不矛盾律 C. 违反排中律 D. 违反充足理由律
8.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是群众,所以,我是真正的英雄。”这一命题从逻辑规律的 角度来分析违反的逻辑规律是(A ) (2分) A. 违反同一律 B. 违反不矛盾律 C. 违反排中律 D. 违反充足理由律
9. 一个团支部在回答“星期天能否搞点棋类活动”的问题时说:“星期天下棋么, 我们既不禁止,也不提倡。”这段话(D) (2分)
A.同一律 B.不矛盾律
C. 排中律
D. 不违反逻辑规律
10. “崇洋媚外不能一概都反对,例如,学习外国先进科技就不能反对。”这段话违反的 逻辑规律是(A ) (2分) A. 同一律 B. 不矛盾律 C. 排中律 D. 充足理由律
11. “在从前的年代,四方台向来没有人上去过,上去的人就从来没有回得来的。”这 段话违反的逻辑规律是(E ) (2分) A. 同一律 B. 不矛盾律 C. 排中律 D. 充足理由律
12. 大家都承认语言是没有阶级性的,•而审判员说“这个犯罪分子说的话是代表资产阶 级向无产阶级进攻。”这该怎么理解。这段话违反的逻辑规律是(A ) (2分) A. 同一律 B. 不矛盾律 C. 排中律 D. 充足理由律
13. 一个年轻人想到人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里去工作,爱迪生亲自接见了他。这个年 轻人满怀信心地对爱迪生说:“我有一个伟人的理想,那就是我想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 以溶解一切物品。”爱迪生听罢之后,惊奇地说:“什么!那么你想用什么器皿来放置这种万 能溶液?它不是可以溶解一切物品吗? ”年轻人被爱迪生问得哑II无言。这个年轻人之所以 会被爱迪生问得哑口无言,是因为其违反了( B) (2分)
A. 同一律 B. 不矛盾律 C. 排中律 D. 充足理由律
14. 小和小王下了两局棋。小问小:“你下棋赢了吗? ”小说:“没有赢。”小再问:\"那 么,你输了? ”小答:“也没有输。”这段话中小的回答(D ) (2分) A. 违反同一律 B. 违反不矛盾律 C. 违反排中律 D. 不违反逻辑规律
15. 甲问:“该犯是否可以缓刑? ”乙答:“该犯曾立过功,对他的判决是过重了些。”乙 所犯的逻辑错误是(B) (2分) A. 偷换或混淆概念 B. 转移论题 C. 自相矛盾 D. 模棱两可
16. 不适合反对关系的逻辑规律是(C) (2分) A. 同一律 B. 不矛盾律 C. 排中律 D. 充足理由律
17. 不能说“某甲的行为是正当防卫,”但也不能说“某甲的行为不是正当防卫。”这段 话违反的逻辑规律是(C ) (2分)
A.同一律
B. 不矛盾律 C. 排中律 D. 充足理由律
18. “说所有被告都是有罪的,这是不对的;说有些被告不是有罪的,这也是不对的。”所 犯的逻辑错误是(D) (2分) A. 偷换或混淆概念 B. 转移论题 C. 自相矛盾 D. 模棱两可
19. 一个年轻人对大发明家爱迪生说:“我有一个伟人的理想,那就是我想发明一种万能 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爱迪生听罢,惊奇地问:“什么!那你想用什么器皿来放置 这种万能溶液?它不是可以溶解一切物品吗? ”。这个年轻人被爱迪生问得哑II无言是因为 其违反了(E ) (2分) A. 同一律 B. 不矛盾律 C. 排中律 D. 充足理由律
20. 甲:“B经常为提供场所,这是违反治安管理条例的,我认为应该把E拘留起 来,处以一千元罚款。你的意见如何? ”乙:\"E的为人并不坏,平日乐于助人,只是他的 性格软弱一些,缺乏斗争性。”乙所犯的逻辑错误是(E ) (2分) A. 偷换或混淆概念 B. 转移论题 C. 自相矛盾 D. 模棱两可
21 •“说所有被告都是有罪的,这是不对的:说有些被告不是有罪的,这也是不对的。” 所犯的逻辑错误是(D) (2分)
A. 偷换或混淆概念 B. 转移论题 C. 自相矛盾 D. 模棱两可
22.甲乙丙丁四人同时参加高考,结果只有一人考上,三人落选。老师让他们猜究竟谁 考上了。甲:我没考上。乙:丁考上了。丙:乙考上了。丁:我没考上。如果四人中只有一 人没猜中,请问谁考上了? (E ) (2分) A. 甲 B. 乙 C. 丙 D. T
23 .我认为法律上规定“公开审判应当有律师为被告辨护”是不对的,•罪犯怎么会有理? 还要有人替他辩护?请问,这是站到什么立场上去了。这段话违反的逻辑规律是(A ) (2分) A. 同一律 B. 不矛盾律 C. 排中律 D. 充足理由律
24. “犯了盗窃罪是应被判刑的,某甲有小偷行为。因而某甲是应被判刑的。”所犯的 逻辑错误是(A) (2分) A. 偷换或混淆概念 B. 转移论题 C. 自相矛盾 D. 模棱两可
25. (2分)
“在一片漆黑的人楼里,只有一点灯光在闪烁。”这段话所犯的逻辑错误是(A )
A. 自相矛盾 B. 模棱两可 C. 偷换概念 D. 转移论题
26.
“价值规律是一个永恒的历史畴”违反的逻辑规律是(A ) (2分)
A. 自相矛盾 E. 偷换概念 C. 转移论题 D. 模棱两可
27. 《官场现形记》有一件事:贾人少进京买官,问徐大军机,见了上头要磕头不要磕 头?徐犬军机对贾犬少说:“应磕头时你磕头,不应磕头的时候还是不磕头的为妙。”徐大 军机所犯的逻辑错误是(C ) (2分) A. 自相矛盾 B. 混淆概念 C. 模棱两可 D. 转移论题
28. 甲:“这篇论文是有价值的。”乙:“这篇论文是没有价值的。”丙:“我同意甲和乙 的说法。” 丁:“我不同意甲和乙的说法。” 丁违反的逻辑规律是(C) (2分) A. 违反同一律 B. 违反不矛盾律 C. 违反排中律 D. 违反充足理由律
29. 甲:你们单位是否存在职工下岗问题?乙:我们单位的领导比较关心职工生活。 乙违反的逻辑规律是(A ) (2分) A. 违反同一律 B. 违反不矛盾律 C. 违反排中律 D. 违反充足理由律
30. “我们既要学习好又要工作好,但有时工作忙,也可以不学习好。”这段话违反的 逻辑规律是(E) (2分) A. 同一律 B. 不矛盾律 C. 排中律 D. 充足理由律
三.多选。(10小题共30分,)
页首
31. 任何论证都是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的(AEC ) (3分) A论题 B论据 C论证方式 D前提 E结论
32 .下列不违反排中律的是(AEC ) (3分) A对于两个具有反对关系的思想同时予以否定;
B当人们对某一问题尚未真正搞清楚之前,对于是非问题不作二者择一的决断: C对于隐含某种错误预设的复杂问语,不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
D对于两个具有下反对关系的思想同时予以否定; E对于两个具有矛盾关系的思想同时予以否定;
33 .“某博物馆被人盗去了 1000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这句话违反的逻辑规律和所犯 的逻辑错误是不是(AE ) (3分) A违反不矛盾律 B违反排中律
C犯“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D犯“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 E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34.有人问林某:“你是本地人吗? ”林某答:“不是。”又问:“你是外地人吗? ”林某 答:“也不是”。这段话违反的逻辑规律和所犯的逻辑错误是(BE) (3分) A违反同一律 B违反排中律
C犯“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 D犯“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 E犯“模棱两可”的逻辑错误
35.民警:“你为什么骑车带人? ”骑车人答:“我以前从没有骑车带过人。”这段话违反 的逻辑规律和所犯的逻辑错误是不是(AD ) (3分) A违反同一律 B违反排中律
C犯“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D犯“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 E犯“模棱两可”的逻辑错误
36 •“这个山洞从来就没有人敢进去过,进去的人,也从来没有出来过。”这段话违反
的逻辑规律和所犯的逻辑错误是不是(EE) (3分) A违反同一律 B违反不矛盾律
C犯“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 D犯“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 E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37. 甲:“你完成了任务没有? ”乙“谁说我没有完成任务? ”甲:“那么,你是说你 已经完成任务了? ”乙:“我并不是说我完成了任务?”这段话违反的逻辑规律和所犯的逻 辑错误是不是(BE) (3分) A违反同一律 B违反排中律
C犯“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 D犯“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 E犯“模棱两可”的逻辑错误
38. 不矛盾律适应的关系是(AE ) (3分) A矛盾关系 B反对关系 C差等关系 D卜反对关系 E交叉关系
39. 劳动创造物质财富,教师们在辛勤劳动:所以,教师们在创造物质财富。”这段话违 反的逻辑规律和所犯的逻辑错误是(AC ) (3分) A违反同一律
B违反不矛盾律
C犯“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 D犯“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 E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40. 世界上存在着一种力量,它能使任何物体运动;同时世界上也存在着这样一种物体, 任何力量也不能使之运动。这段话违反的逻辑规律和所犯的逻辑错误是(EE ) (3分) A违反同一律 B违反不矛盾律
C犯“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 D犯“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 E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四.判断。(5小题共10分,) 页首
41. 同一律在思维中的作用就在于保证思维的确定性(2分) 否
42 .对于隐含某种错误预设的复杂问语,不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不违反排中 律。(2分) 是
43. 在“我的辩护人已经说得很全面,我只补充两点”这句话中犯了 “模棱两可”的逻 辑错误。(2分) 否
44. 自相矛盾是违反不矛盾律所犯的逻辑错误(2分) 是
45. 对于两个具有反对关系的思想同时予以否定并不违反排中律。(2分) 二.单选。(30小题共60分,)
1. 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的无效式是(C) (2分) A. 肯定后件式; B. 否定前件式 C. 肯定前件式 D. 肯定否定式
2. “只有精神上没有缺陷的人,才能充当法庭证人;王某精神上没有缺陷,所以,他能 充当法庭证人。”这一推理是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C ) (2分) A. 正确的肯定后件式 B. 正确的否定前件式 C. 错误的肯定前件式 D. 错误的否定后件式
3 . “普通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科学,普通逻辑学不是心理学,所以,心理学不是研究思 维的科学。”这一三段论推理所犯的逻辑错误是(C ) (2分) A. “四概念” B. “中项不当周延” C. “犬项不当周延” D. “小项不当周延”
4.“火灾的发生或者是自然起火,或者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现已了解到,这次火灾中确实 发生过自然起火,所以,人为因素可以排除。”这一推理是(A ) (2分) A. 相容选言推理的无效式肯定否定式 B. 相容选言推理的有效式否定肯定式 C. 不相容选言推理的有效式肯定否定式 D. 不相容选言推理的有效式否定肯定式
5 .“一个青年人失足,或有主观原因,或有客观原因;某青年失足是主观原因造成的, 所以,不是由客观原因造成的。”这一推理是(A ) (2分) A. 相容选言推理的无效式肯定否定式 B. 相容选言推理的有效式否定肯定式 C. 不相容选言推理的有效式肯定否定式 D. 不相容选言推理的有效式否定肯定式
6 .“这个学生是靠'希望工程'捐助读书的,这个学生考上了清华人学;所以,凡是 考上清华犬学的学生都是靠'希望工程'捐助读书的。”这一三段论推理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D) (2 分) A. “四概念” B. “中项不当周延” C. “大项不当周延” D. “小项不当周延”
7 .“如果大量提取了地下水,地下水位就会下降;这个地区的地下水位已经卞降,所以, 该地区一定是大量提取了地下水。”这一推理是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A ) (2分) A. 错误的肯定后件式 B. 错误的否定前件式 C. 正确的肯定前件式 D. 正确的否定后件式
8. “鲁迅是思想家,鲁迅是文学家,所以,文学家是思想家。”这一三段论推理所犯的 逻辑错误是(D ) ABC、“D(2分) A. “四概念”
C.\"人项不当周延
B. “中项不当周延”
C.\"人项不当周延
D. “小项不当周延”
9. 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的无效式是(A) (2分) A. 肯定后件式; B. 否定后件式 C. 肯定前件式 D. 肯定否定式
10. 相容选言推理的有效式是(A ) (2分) A. 否定肯定式 E. 肯定否定式 C. 肯定前件式 D. 否定后件式
11. 在三段论大小前提都出现的项是(C) (2分) A. 大项 B. 小项 C. 中项 D. 主项
12 •“法律逻辑学是电大法律专业的必修课,法律逻辑学不是电科学生的必修课,所以, 电人法律专业的必修课不是电科学生的必修课。”这一三段论推理所犯的逻辑错误是(D) (2分) A. “四概念” B. “中项不当周延” C. “大项不当周延” D. “小项不当周延”
13 •“所有拾金不昧的人都是有道德的人,同志是有道德的人,所以,同志是拾金不昧 的人”犯了(D )逻辑错误。(2分)
A. 大项不当周延 B. 小项不当周延 C. 两否定推结论 D. 中项不周延
14. 凡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都是准予离婚的,这个案件不是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所以, 这个案件不是准予离婚的。这一三段论推理所犯的逻辑错误是(C) (2分) A. “四概念” B. “中项不当周延” C. “大项不当周延” D. “小项不当周延”
15. “诈骗行为是行为,王某的行为不是诈骗行为,所以,王某的行为不是行为。”这 一三段论推理所犯的逻辑错误是(C ) (2分) A. “四概念” B. “中项不当周延” C. “大项不当周延” D. “小项不当周延”
16 . SAP换位后所得的结论是(B) (2分) A. PAS B. PIS C. PES D. POS
17 .“一场足球比赛的结局甲队或者赢或者输。”这一选言判断所犯的逻辑错误是(E )
(2分)
A. 选言肢判断之间没有在的逻辑联系 B. 选言判断选言肢不穷尽。 C. 选言联结项使用错误 D. 选言肢判断容虎假
18 .“一份统计表的错误,或是由于统计材料不可靠,或是由于计算不准确;已知这份 统计表的错误是由于计算不准确,所以,不存在统计材料不可靠的问题。”这一推理是(A) (2分) A. 相容选言推理的无效式肯定否定式 B. 相容选言推理的有效式否定肯定式 C. 不相容选言推理的有效式肯定否定式 D. 不相容选言推理的有效式否定肯定式
19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是群众,所以,我是真正的英雄。”这一命题从推理的角 度来分析所犯的逻辑错误是(D) (2分) A. 中项不周延 B. 人项不当周延 C. 小项不当周延 D. 四概念
20. “当且仅当一个数能被称2整除,这个数才是偶数”判断中前件是后件的(C ) (2 分) A. 必要条件 B. 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无条件关系
21. “凡严重犯罪分子都要被判刑,这些人都判刑了,所以,这些人是严重犯罪分子。” 这一三段论推理所犯的逻辑错误是(B ) (2分) A. “四概念” B. “中项不当周延” C. “大项不当周延” D. “小项不当周延”
22.
“主义必然能够实现”是(A ) (2分)
A. 真值模态判断 B. 规模态判断 C. 性质判断 D. 关系判断
23 .“只有违反法律才构成犯罪,某甲的行为违反了法律,所以,某甲的行为构成了犯 罪。”这一推理是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C ) (2分) A. 正确的肯定后件式 B. 正确的否定前件式 C. 错误的肯定前件式 D. 错误的否定后件式
24. 三段论“大多数教师都会一门外语,她是大学教师,所以,她会一门外语。”犯的逻 辑错误是(D) (2分) A. 大项不当周延 B. 小项不当周延 C. 两否定推结论 D. 中项不周延
25. “主义必然能够实现”是(A) (2分) A. 真值模态判断 B. 规模态判断 C. 性质判断 D. 关系判断
26. 经济犯罪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走私活动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所以,走私活动是 经济犯罪。这一三段论推理所犯的逻辑错误是(B) (2分) A. “四概念” E. “中项不当周延” C. “犬项不当周延” D. “小项不当周延”
27. “只有水份充足适量,小麦才能长好”判断中前件是后件的(A) (2分) A. 必要条件 B. 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无条件关系
28 .下列判断是复合判断的有(A) (2分) A. 联言判断 B. 性质判断 C. 关系判断 D. 全称肯定判断
29. “只有具有社会危害性行为,才是犯罪行为;某的行为不是犯罪行为,所以,某的 行为不具有社会危害性。”这一推理是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D) (2分) A.正确的肯定后件式
B. 正确的否定前件式 C. 错误的肯定前件式 D. 错误的否定后件式
30.
“这一案件的案犯是甲或者乙”这一判断是(D) (2分)
A. 联言判断 B. 假言判断 C. 不相容选言判断 D. 相容选言判断
三.多选。(10小题共30分,)
31.
页首
F列判断中不能用完全归纳推理推得的是(ACE ) (3分)
A人皆有死 B我班有10名 C申物都是可以认识的; D 24和28之间没有质数 E天下乌鸭一般黑
32. 三段论推理中包含的三个项是(CDE) (3分) A主项 B谓项 C大项 D中项 E小项
33. 三段论中包含的三个性质判断分别是(ABC) (3分)
A大前提 B小前提 C结论 D前件 E后件
34. 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的有效式是(AE ) (3分) A肯定前件式 B否定后件式 C肯定后件式 D否定前件式 E否定肯定式
35. 卜•列判断中不能进行换位法推理或直接进行换位法推理的是(ADE)ASAP B SEP CSIP DSOP ESeP
36. 下列换位法推理错误的是(ABD ) (3分) A凡法律都带有强制性,所以,带有强制性的都是法律。 B有些被告不是罪犯,所以,有些罪犯不是被告。 C有些被告是罪犯,所以,有些罪犯是被告。
D有的电人学员不是,所以,有的不是电人学员。
3分) ( E有的电大学员是,所以,有的是电大学员。
37. 只有掌握线索,才能顺利破案。某掌握了线索。所以,某一定能顺利破案。 这个推理是(EE )。(3分) A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 B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 C不相容选言推理 D正确的推理 E错误的推理
38. 联言推理的基本形式有(AB ) (3分) A分解式 B合成式 C否定肯定式 D肯定否定式 E肯定前件式
39. 下列论断可用完全归纳推理得出的有(CE ) (3分) A天下乌鸦一般黑 B思维能力人皆有 C某班同学都是共青 D太阳系的行星自身都不发光 E地球上的各都有丰富的矿藏
40. 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的有效式是(CD) (3分)
A肯定前件式 B否定后件式 C肯定后件式 D否定前件式 E否定肯定式
四.判断。(5小题共10分,)
页首
41. 归纳是由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2分) 否
42 .相容选言推理的有效式是肯定否定式。(2分) 否
43. 关系判断是断定思维对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2分)否
44. “一种溶液或者是酸性的或者是碱性的”是一个不正确的选言判断。是
45.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有肯定后件式和否定前件式两种正确形式。(2分) 否
二.单选。(30小题共60分,)
1. 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的无效式是(C) (2分) A. 肯定后件式; B. 否定前件式 C. 肯定前件式D.肯定否定式
2分) ( 2. “只有精神上没有缺陷的人,才能充当法庭证人;王某精神上没有缺陷,所以,他能 充当法庭证人。”这一推理是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C ) (2分) A. 正确的肯定后件式 B. 正确的否定前件式 C. 错误的肯定前件式 D. 错误的否定后件式
3 . “普通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科学,普通逻辑学不是心理学,所以,心理学不是研究思 维的科学。”这一三段论推理所犯的逻辑错误是(C ) (2分) A. “四概念” E. “中项不当周延” C. “大项不当周延” D. “小项不当周延”
4.“火灾的发生或者是自然起火,或者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现已了解到,这次火灾中确实 发生过自然起火,所以,人为因素可以排除。”这一推理是(A ) (2分) A. 相容选言推理的无效式肯定否定式 B. 相容选言推理的有效式否定肯定式 C. 不相容选言推理的有效式肯定否定式 D. 不相容选言推理的有效式否定肯定式
5 .“一个青年人失足,或有主观原因,或有客观原因;某青年失足是主观原因造成的, 所以,不是由客观原因造成的。”这一推理是(A ) (2分) A. 相容选言推理的无效式肯定否定式 B. 相容选言推理的有效式否定肯定式 C. 不相容选言推理的有效式肯定否定式 D. 不相容选言推理的有效式否定肯定式
6 .“这个学生是靠'希望工程'捐助读书的,这个学生考上了清华人学;所以,凡是 考上清华犬学的学生都是靠'希望工程'捐助读书的。”这一三段论推理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D) (2 分)
A. “四概念” E. “中项不当周延” C. “大项不当周延” D. “小项不当周延”
7 .“如果人量提取了地下水,地下水位就会下降;这个地区的地下水位已经卞降,所以, 该地区一定是大量提取了地下水。”这一推理是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A ) (2分) A. 错误的肯定后件式 B. 错误的否定前件式 C. 正确的肯定前件式 D. 正确的否定后件式
8. “鲁迅是思想家,鲁迅是文学家,所以,文学家是思想家。”这一三段论推理所犯的 逻辑错误是(D ) ABC、“D(2分) A. “四概念” E. “中项不当周延” C. “大项不当周延” D. “小项不当周延”
9. 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的无效式是(A) (2分) A. 肯定后件式; B. 否定后件式
D •肯定否定式
C •肯定前件式
D •肯定否定式
10. 相容选言推理的有效式是(A ) (2分) A. 否定肯定式 E. 肯定否定式 C. 肯定前件式 D. 否定后件式
11. 在三段论大小前提都出现的项是(C) (2分) A. 大项 B. 小项 C. 中项 D. 主项
12 •“法律逻辑学是电大法律专业的必修课,法律逻辑学不是电科学生的必修课,所以, 电人法律专业的必修课不是电科学生的必修课。”这一三段论推理所犯的逻辑错误是(D) (2分)
A. “四概念” E. “中项不当周延” C. “大项不当周延” D. “小项不当周延”
13 •“所有拾金不昧的人都是有道德的人,同志是有道德的人,所以,同志是拾金不昧 的人”犯了(D )逻辑错误。(2分) A. 大项不当周延 B. 小项不当周延 C. 两否定推结论 D. 中项不周延
14.凡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都是准予离婚的,这个案件不是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所以,
这个案件不是准予离婚的。这一三段论推理所犯的逻辑错误是(C) (2分) A. “四概念” B. “中项不当周延” C. “大项不当周延” D. '‘小项不当周延”
15 •“诈骗行为是行为,王某的行为不是诈骗行为,所以,王某的行为不是行为。”这 一三段论推理所犯的逻辑错误是(C ) (2分) A. “四概念” B. “中项不当周延” C. “大项不当周延” D. “小项不当周延”
16. SAP换位后所得的结论是(B) (2分) A. PAS B. PIS C. PES D. POS
17 .“一场足球比赛的结局甲队或者贏或者输。”这一选言判断所犯的逻辑错误是(E ) (2分)
A. 选言肢判断之间没有在的逻辑联系 B. 选言判断选言肢不穷尽。 C. 选言联结项使用错误 D. 选言肢判断容虚假
18. “一份统计表的错误,或是由于统计材料不可靠,或是由于计算不准确:己知这份 统计
表的错误是由于计算不准确,所以,不存在统计材料不可靠的问题。”这一推理是(A) (2分)
A. 相容选言推理的无效式肯定否定式 B. 相容选言推理的有效式否定肯定式 C. 不相容选言推理的有效式肯定否定式 D. 不相容选言推理的有效式否定肯定式
19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是群众,所以,我是真正的英雄。”这一命题从推理的角 度来分析所犯的逻辑错误是(D) (2分) A. 中项不周延 B. 人项不当周延 C. 小项不当周延 D. 四概念
20. “当且仅当一个数能被称2整除,这个数才是偶数”判断中前件是后件的(C ) (2 分) A. 必要条件 B. 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无条件关系
21. “凡严重犯罪分子都要被判刑,这些人都判刑了,所以,这些人是严重犯罪分子。” 这一三段论推理所犯的逻辑错误是(E ) (2分) A. “四概念” B. “中项不当周延” C. “大项不当周延” D. “小项不当周延”
22 •“主义必然能够实现”是(A ) (2分) A. 真值模态判断 B. 规模态判断 C. 性质判断 D. 关系判断
23. “只有违反法律才构成犯罪,某甲的行为违反了法律,所以,某甲的行为构成了犯 罪。”这一推理是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C ) (2分) A. 正确的肯定后件式 B. 正确的否定前件式 C. 错误的肯定前件式 D. 错误的否定后件式
24. 三段论“大多数教师都会一门外语,她是大学教师,所以,她会一门外语。”犯的逻 辑错误是(D) (2分) A. 大项不当周延 B. 小项不当周延 C. 两否定推结论 D. 中项不周延
25. “主义必然能够实现”是(A) (2分) A. 真值模态判断 B. 规模态判断 C. 性质判断 D. 关系判断
26. 经济犯罪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走私活动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所以,走私活动是 经济犯罪。这一三段论推理所犯的逻辑错误是(E) (2分)
A. “四概念” B. “中项不当周延” C. “大项不当周延” D. “小项不当周延”
27. “只有水份充足适量,小麦才能长好”判断中前件是后件的(A) (2分) A. 必要条件 B. 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无条件关系
28 .下列判断是复合判断的有(A) (2分) A. 联言判断 B. 性质判断 C. 关系判断 D. 全称肯定判断
29. “只有具有社会危害性行为,才是犯罪行为;某的行为不是犯罪行为,所以,某的 行为不具有社会危害性。”这一推理是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D) (2分) A. 正确的肯定后件式 B. 正确的否定前件式 C. 错误的肯定前件式 D. 错误的否定后件式
30. “这一案件的案犯是甲或者乙”这一判断是(D) (2分) A.联言判断 B. 假言判断
C. 不相容选言判断 D. 相容选言判断
三.多选。(10小题共30分,) 页首
31. F列判断中不能用完全归纳推理推得的是(ACE ) (3分) A人皆有死 B我班有10名 C申物都是可以认识的; D 24和28之间没有质数 E天下乌鸭一般黑
32. 三段论推理中包含的三个项是(CDE) (3分)A主项 B谓项 C大项 D中项 E小项
33. 三段论中包含的三个性质判断分别是(ABC)A大前提 B小前提 C结论 D前件 E后件
34. 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的有效式是(AE )A肯定前件式
(3分) 3分) (B否定后件式 C肯定后件式 D否定前件式 E否定肯定式
35. 卜•列判断中不能进行换位法推理或直接进行换位法推理的是(ADE) (3分) ASAP B SEP CSIP DSOP ESeP
36. 下列换位法推理错误的是(AED ) (3分) A凡法律都带有强制性,所以,带有强制性的都是法律。 B有些被告不是罪犯,所以,有些罪犯不是被告。 C有些被告是罪犯,所以,有些罪犯是被告。
D有的电大学员不是,所以,有的不是电人学员。 E有的电大学员是,所以,有的是电人学员。
37. 只有掌握线索,才能顺利破案。某掌握了线索。所以,某一定能顺利破案。 这个推理是(EE )。(3分) A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 B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 C不相容选言推理
D正确的推理 E错误的推理
38. 联言推理的基本形式有(AB ) (3分) A分解式 B合成式 C否定肯定式 D肯定否定式 E肯定前件式
39. 下列论断可用完全归纳推理得出的有(CE ) (3分) A天下乌鸦一般黑 B思维能力人皆有 C某班同学都是共青 D太阳系的行星自身都不发光 E地球上的各都有丰富的矿藏
40. 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的有效式是(CD) (3分) A肯定前件式 B否定后件式 C肯定后件式 D否定前件式 E否定肯定式
四.判断。(5小题共10分,)
页首
41 •归纳是由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2分) 否
42 .相容选言推理的有效式是肯定否定式。(2分) 否
43. 关系判断是断定思维对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2分) 否
44. “一种溶液或者是酸性的或者是碱性的”是一个不正确的选言判断。(2分) 是
45.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有肯定后件式和否定前件式两种正确形式。(2分) 否
二.单选。(30小题共60分,)
1 .甲乙两人就“人的有意识的活动是否都是有目的的”这一论题展开辩论。甲认为,人有 意识的活动都是有目的的,乙持相反的观点。为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乙说:“我现在就 可以有意识地但无目的地举起我的手。”这段话中乙所违反的逻辑规律是(E) (2分) A. 违反同一律 B. 违反不矛盾律 C. 违反排中律 D. 违反充足理由律
2 .“自由对一个人来说是最宝贵的,所以,有点自由主义应该是允许的。”所犯的逻辑错 误是(A ) (2分) A. 偷换或混淆概念 B. 转移论题 C. 自相矛盾 D. 模棱两可
3 .“或问文章有体乎?曰:无。又问无体乎?曰:有。然则果如何?曰:定体则无,大体 则有。”这段话(D ) (2分) A. 同一律 B. 不矛盾律 C. 排中律
D. 不违反逻辑规律
4. “此案的盗窃犯八成一定是某某。”所犯的逻辑错误是(C) (2分) A. 偷换或混淆概念 B. 转移论题 C. 自相矛盾 D. 模棱两可
5.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马列主义、思想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段话 违反的逻辑规律是(E) (2分) A. 同一律 B. 不矛盾律 C. 排中律 D. 充足理由律
6. “甲:我看这个案子厂方能胜诉。乙:我看正相反。丙:我认为你们说的都不对。”丙 犯的逻辑错误是(D) (2分) A. 偷换或混淆概念 B. 转移论题 C. 自相矛盾 D. 模棱两可
7. 甲:“这篇论文是有价值的。”乙:''这篇论文是没有价值的。”丙:“我同意甲和乙 的说法。” 丁:“我不同意甲和乙的说法。”丙违反的逻辑规律是(E ) (2分) A. 违反同一律 B. 违反不矛盾律 C. 违反排中律 D. 违反充足理由律
8.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是群众,所以,我是真正的英雄。”这一命题从逻辑规律的 角度来分析违反的逻辑规律是(A ) (2分) A. 违反同一律 B. 违反不矛盾律 C. 违反排中律 D. 违反充足理由律
9. 一个团支部在回答“星期天能否搞点棋类活动”的问题时说:“星期天下棋么, 我们既不禁止,也不提倡。”这段话(D) (2分) A. 同一律 B. 不矛盾律 C. 排中律
D. 不违反逻辑规律
10. “崇洋媚外不能一概都反对,例如,学习外国先进科技就不能反对。”这段话违反的 逻辑规律是(A ) (2分) A. 同一律 B. 不矛盾律 C. 排中律
D. 充足理由律
11 •“在从前的年代,四方台向来没有人上去过,上去的人就从来没有回得来的。”这
段话违反的逻辑规律是(E ) (2分) A. 同一律 B. 不矛盾律 C. 排中律 D. 充足理由律
12. 大家都承认语言是没有阶级性的,•而审判员说“这个犯罪分子说的话是代表资产阶 级向无产阶级进攻。”这该怎么理解。这段话违反的逻辑规律是(A ) (2分) A. 同一律 B. 不矛盾律 C. 排中律 D. 充足理由律
13. 一个年轻人想到人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里去工作,爱迪生亲自接见了他。这个年 轻人满怀信心地对爱迪生说:“我有一个伟人的理想,那就是我想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 以溶解一切物品。”爱迪生听罢之后,惊奇地说:“什么!那么你想用什么器皿来放置这种万 能溶液?它不是可以溶解一切物品吗? ”年轻人被爱迪生问得哑II无言。这个年轻人之所以 会被爱迪生问得哑口无言,是因为其违反了( B) (2分) A. 同一律 B. 不矛盾律 C. 排中律 D. 充足理由律
14. 小和小王下了两局棋。小问小:“你下棋赢了吗? ”小说:“没有赢。”小再问:“那 么,你输了? ”小答:“也没有输。”这段话中小的回答(D ) (2分) A. 违反同一律 B. 违反不矛盾律C.违反排中律
D. 不违反逻辑规律
15. 甲问:“该犯是否可以缓刑? ”乙答:“该犯曾立过功,对他的判决是过重了些。”乙 所犯的逻辑错误是(B) (2分) A. 偷换或混淆概念 B. 转移论题 C. 自相矛盾 D. 模棱两可
16 •不适合反对关系的逻辑规律是(C) (2分) A. 同一律 B. 不矛盾律 C. 排中律 D. 充足理由律
17. 不能说“某甲的行为是正当防卫,”但也不能说“某甲的行为不是正当防卫。”这段 话违反的逻辑规律是(C ) (2分) A. 同一律 B. 不矛盾律 C. 排中律 D. 充足理由律
18. “说所有被告都是有罪的,这是不对的;说有些被告不是有罪的,这也是不对的。”所 犯的逻辑错误是(D) (2分) A. 偷换或混淆概念 B. 转移论题 C. 自相矛盾
D. 模棱两可
19. 一个年轻人对大发明家爱迪生说:“我有一个伟人的理想,那就是我想发明一种万能 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爱迪生听罢,惊奇地问:“什么!那你想用什么器皿来放置 这种万能溶液?它不是可以溶解一切物品吗? ”。这个年轻人被爱迪生问得哑II无言是因为 其违反了(E ) (2分) A. 同一律 B. 不矛盾律 C. 排中律 D. 充足理由律
20. 甲:“B经常为提供场所,这是违反治安管理条例的,我认为应该把E拘留起 来,处以一千元罚款。你的意见如何? ”乙:“E的为人并不坏,平口乐于助人,只是他的 性格软弱一些,缺乏斗争性。”乙所犯的逻辑错误是(B ) (2分) A. 偷换或混淆概念 B. 转移论题 C. 自相矛盾 D. 模棱两可
21. “说所有被告都是有罪的,这是不对的:说有些被告不是有罪的,这也是不对的。” 所犯的逻辑错误是(D) (2分) A. 偷换或混淆概念 B. 转移论题 C. 自相矛盾 D. 模棱两可
22. 甲乙丙丁四人同时参加高考,结果只有一人考上,三人落选。老师让他们猜究竟谁 考上了。甲:我没考上。乙:丁考上了。丙:乙考上了。丁:我没考上。如果四人中只有一 人没猜中,请问谁考上了? (E ) (2分) A. 甲
B. 乙
C. 转移论题 D. 模棱两可
27. 《官场现形记》有一件事:贾人少进京买官,问徐大军机,见了上头要磕头不要磕 头?徐犬军机对贾人少说:“应磕头时你磕头,不应磕头的时候还是不磕头的为妙。”徐大 军机所犯的逻辑错误是(C ) (2分) A. 自相矛盾 B. 混淆概念 C. 模棱两可 D. 转移论题
28. 甲:“这篇论文是有价值的。”乙:“这篇论文是没有价值的。”丙:“我同意甲和乙 的说法。” 丁:“我不同意甲和乙的说法。” 丁违反的逻辑规律是(C) (2分) A. 违反同一律 B. 违反不矛盾律 C. 违反排中律 D. 违反充足理由律
29. 甲:你们单位是否存在职工下岗问题?乙:我们单位的领导比较关心职工生活。 乙违反的逻辑规律是(A ) (2分) A. 违反同一律 B. 违反不矛盾律 C. 违反排中律 D. 违反充足理由律
30. “我们既要学习好又要工作好,但有时工作忙,也可以不学习好。”这段话违反的 逻辑规律是(E) (2分)
A.同一律 B. 不矛盾律
C. 排中律 D. 充足理由律
三.多选。(10小题共30分,)
页首
31. 任何论证都是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的(AEC ) (3分) A论题 B论据 C论证方式 D前提 E结论
32.
F列不违反排中律的是(AEC ) (3分)
A对于两个具有反对关系的思想同时予以否定;
B当人们对某一问题尚未真正搞清楚之前,对于是非问题不作二者择一的决断: C对于隐含某种错误预设的复杂问语,不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 D对于两个具有下反对关系的思想同时予以否定; E对于两个具有矛盾关系的思想同时予以否定;
33 .“某博物馆被人盗去了 1000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这句话违反的逻辑规律和所犯 的逻辑错误是不是(AE ) (3分) A违反不矛盾律 B违反排中律
C犯“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D犯“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 E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34. 有人问林某:“你是本地人吗? ”林某答:“不是。”又问:“你是外地人吗? ”林某 答:“也不是”。这段话违反的逻辑规律和所犯的逻辑错误是(BE) (3分)
A违反同一律 B违反排中律
C犯“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 D犯“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 E犯“模棱两可”的逻辑错误
35. 民警:“你为什么骑车带人? ”骑车人答:“我以前从没有骑车带过人。”这段话违反 的逻辑规律和所犯的逻辑错误是不是(AD ) (3分) A违反同一律 B违反排中律
C犯“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D犯“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 E犯“模棱两可”的逻辑错误
36. “这个山洞从来就没有人敢进去过,进去的人,也从来没有出来过。”这段话违反 的逻辑规律和所犯的逻辑错误是不是(EE) (3分) A违反同一律 B违反不矛盾律
C犯“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 D犯“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 E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37. 甲:“你完成了任务没有? ”乙:“谁说我没有完成任务? ”甲:“那么,你是说你 已经完成任务了? ”乙:“我并不是说我完成了任务?”这段话违反的逻辑规律和所犯的逻 辑错误是不是(BE) (3分) A违反同一律 B违反排中律
C犯“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 D犯“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 E犯“模棱两可”的逻辑错误
38. 不矛盾律适应的关系是(AE ) (3分) A矛盾关系 B反对关系 C差等关系 D卜反对关系 E交叉关系
39. 劳动创造物质财富,教师们在辛勤劳动:所以,教师们在创造物质财富。”这段话违 反的逻辑规律和所犯的逻辑错误是(AC ) (3分) A违反同一律 B违反不矛盾律
C犯“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 D犯“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 E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40. 世界上存在着一种力量,它能使任何物体运动;同时世界上也存在着这样一种物体, 任何力量也不能使之运动。这段话违反的逻辑规律和所犯的逻辑错误是(EE ) (3分) A违反同一律 B违反不矛盾律
C犯“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 D犯“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 E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四.判断。(5小题共10分,) 页首
41. 同一律在思维中的作用就在于保证思维的确定性(2分) 否
42 .对于隐含某种错误预设的复杂问语,不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不违反排中 律。(2分) 是
43. 在“我的辩护人已经说得很全面,我只补充两点”这句话中犯了 “模棱两可”的逻辑错误。(2分) 否
44. 自相矛盾是违反不矛盾律所犯的逻辑错误(2分) 是
45. 对于两个具有反对关系的思想同时予以否定并不违反排中律。(2分) 否
二.单选。(15小题共30分,)
1. “新闻不是对过去发生事情的报道。”这一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A) (2分) A. 定义用否定联项 B. 同语反复 C. 以比喻代定义 D. 定义过窄
2. “犯罪就是危害统治阶级利益的行为。”这一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D) (2分)A. 定义含混 B. 同语反复 C. 以比喻代定义
D. 定义过窄
3. “中学生青很喜欢物理学。一次,她准备到书店买几本有关中学物理的参考书。到了书 店,她问售货员物理方面的书在哪里,售货员这样回答:“自然科学方面的书在一楼,社会 科学方面的书在二楼,中小学生用书在三楼,其他学生用书在四楼。”青听了后无所适从。 物理用书是自然科学方面的,应该在一楼,而中学物理的书是中学生用书,应该在三楼,那 么,到底是去一楼还是三楼呢? ”这段话从运用概念的角度来分析所犯的逻辑错误是(A ) (2分) A. “划分标准不一”或“子项相容” B. 多出子项 C. 划分不全 D. 概括不当
4. “学员可分为高年级学员,优秀学员和低年级学员。”这一划分所犯的逻辑错误是(A ) (2分)
A. “划分标准不一”或“子项相容” B. 以分解代替划分 C. “划分不全” D. “多出子项”
5. “反就是反对。”这一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B) (2分) A. 循坏定义 B. 同语反复 C. 定义过宽 D. 定义过窄
6 .“昨天,小去图书馆借了三本书籍。”所犯的逻辑错误是(A) (2分) A. 将集合概念误用作普遍的非集合概念,用数屋词加以。 B. 多余的语 C. 划分不全
D. 不当
7 .某地有一年高考录取分数线为520分,招生委员会为了便于管理把考生的档案分成两类: 一类是520分以上的,另一类是520分以下的。招生委员会所做划分的错误在于(A ) (2分) A. “划分不全” B. “多出子项” C. “子项相容” D. “层次不清”
8. “地球以赤道为界分为南半球和北半球。”这一划分所犯的逻辑错误是(E) (2分) A. “划分标准不一”或“子项相容” B. 以分解代替划分 C. “划分不全” D. “多出子项”
9. “所谓人国,就是比小国领土较人、人【I较多的国家,而小国就是比人国领土较小、人 口较少的国家。”这一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A ) (2分) A. 循坏定义 B. 同语反复 C. 定义过宽 D. 定义过窄
10. “老师在数学课上说:“什么是偶数?偶数是奇数加一的数。什么是奇数?奇数是偶数 加一的数,这就是偶数和奇数的定义。”这一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D) (2分) A. 定义过宽 B. 定义过窄 C. 同语反复 D. 循坏定义
11. “就是国家的法律”这句话作为定义,则(E ) (2分) A. 犯了 “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B. 犯了 “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 C. 犯了 “以比喻代定义”的逻辑错误 D. 遵守了各项定义规则,没有逻辑错误
12 .“电人学员可分为专科学员、本科学员和优秀学员。”这一命题所犯的逻辑错误是(C) (2分) A. 定义过宽 B. 定义过窄 C. 划分标准不一 D. 循坏定义
13. 在“青年人是祖国的希望”和“青年人是应当努力学习的”这两个判断中,“青年人” 是(C) (2分) A. 都是集合概念 B. 都是非集合概念
C. 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 D. 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
14. 下列各组概念不属于全同关系的是(C) (2分) A. “三月八日”与“国际妇女节” E. “”与“中华人首都” C. “西红柿”与“番茄”
D. “鲁讯”与“《狂人口记》的作者
15. 下列各组概念依据箭头所指示的推演关系,属于正确的是(B) (2分)
A. 思维形式一归纳推理一演绎推理 B. 判断一简单判断一性质判断 C. 负概念一概念一思维形式
D. 三角形一锐角三角形一等角三角形
三.多选。(20小题共60分,)
16. 概念的规则有(AE ) (3分) A必须由属概念推演到种概念 B的极限是单独概念
C必须由种概念推演到属概念 D的极限是哲学畴 E必须由整体推演到部分
17. 违反“划分必须相称”这一划分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是(CD)A划分标准不一 B子项相容 C划分不全 D多出子项 E以分解代替划分
18 .概念和语词的关系是(ABCDE) (3分) A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容 B语词是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 C概念没有民族性,语词有民族性 D概念和语词并非一一对应
3分) ( E有的语词表达概念,有的语词不表达概念 19. 下列属于分解的是(ACDE ) (3分)
A 一个句子分为主语、谓语、定语、状语、宾语、补语。 B工厂分为大型工厂、中型工厂和小型工厂。 C 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 D地球以赤道为界分为南半球和北半球。 E工厂分为各个车间和科室。
20. 下列属于划分的是(ABCD) (3分) A人分成年人和未成年人。 B句子分为简单句和复合句。
C三角形划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 D直系亲属分为父母、子女和配偶。 E —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
21. 违反“定义必须用清楚、确切的概念”这一定义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有(BE)A同语反复 B以比喻代定义 C定义过窄 D循坏定义 E定义含混
3分) ( 22 •违反“定义项中不得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这一定义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有 (AD ) (3 分) A同语反复 B定义过宽 C定义过窄 D循坏定义 E定义含混
23 .“霞是教师”这个判断中的“教师”是(BC ) (3分) A单独概念 B普遍概念 C正概念 D负概念
E集合概念
24. 下列各组概念中,具有属种关系的是(CDE ) (3分) A “”和“审判庭” B “联合国”和“中国” C ““和“司法机关” D “法律”和\"刑法” E “哲学”与“中国哲学”
25. “白是我国唐代的人诗人。”这个判断的谓项是(BC) (3分) A单独概念
B普遍概念 C正概念
D负概念 E集合概念
26. 违反“定义项外延与被定义项外延之间必然是全同关系”这一定义规则,所犯的逻辑错 误有(BC ) (3分) A同语反复 B定义过宽 C定义过窄 D循坏定义 E定义含混
27. 下列对概念错误的是(ACE ) (3分) A判断为概念 B演绎推理为三段论 C论证为论题 D复合判断为负判断 E亚洲为中国
28. “杀人犯就是故意非法地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这一定义是(CD )A正确的定义
B犯“定义过宽”的错误 C犯“定义过窄”的错误
D违反“定义项外延与被定义项外延之间应是全同关系”的规则 E犯“同语反复”的错误
29. 下列属于全异关系的是(AC ) (3分) A矛盾关系
3分) (B属种的关系 C反对关系 D交叉关系 E真包含关系 30.
“省”与“市”两个概念的关系是(AC) (3分)
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B属与种的关系 C全异关系
D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E —般与个别的关系
31 .下列关于全同关系表述正确的是(ADE ) (3分)
A具有全同关系的两个概念,虽然其外延完全重合,但涵并不完全相同。 B具有全同关系的两个概念,虽然其涵完全重合,但外延并不完全相同。 C具有全同关系的两个概念,其外延与涵均完全重合。 D具有全同关系的概念不能并列使用。
E全同关系的概念与不同语词表达的同一概念是有区别的。 32.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有(ABCD ) (3分) A定义 B划分 C D概括
37・在集合概念中,集合体与个体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分)
38・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是划分(2分) 否
39.“省”和“市”这两个概念之间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分) 是
40 . “丈夫是妻子的爱人,妻子就是丈夫的爱人”作为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循环定义(2 分) 是
2009 年 10 月 08 口
二.单选。(15小题共30分,)页首
1.在“这片森林方圆二百里”这一判断中,森林是一个(B) (2分) A. 普遍概念 B. 集合概念 C. 单独概念 D. 负概念
2 .“新闻就是关于东南西北所发生事情的报道。”这一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D ) (2 分)
A. 定义含混 B. 定义过宽 C. 定义过窄 D. 同语反复
3 •“凡是看机会而采取行动的人叫做机会主义者。”这一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D) (2分)
A. 定义用否定联项 B. 定义过宽 C. 定义过窄
D. 同语反复
4 •“我省自然条件极为复杂,它可分为山区、棉区、水田区、林区、丘陵区、杂粮区。” 这一划分所犯的逻辑错误是(C) (2分)
A. 子项相容 B. 划分不全 C. 划分标准不一 D. 多出子项
5 •“新闻就是关于离奇的、非同一般的、出乎意料的事件的报道。”这一定义所犯的 逻辑错误是(C) (2分)
A. 定义含混 B. 定义过宽 C. 定义过窄 D. 同语反复
6. 在“雯是女足队员”这一判断中,“女足队员”是一个(B) (2分) A. 普遍概念 B. 集合概念 C. 单独概念 D. 非集合概念
7. “新闻就是关于多数人感到兴趣而带有刺激性的事件(诸如战争,犯罪)的报道。” 这一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C ) (2分)
A. 定义含混 B. 定义过宽 C. 定义过窄
D. 同语反复
8. “记忆是意识中的蜡板。”这一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A ) (2分) A. 以比喻带定义 B. 定义过宽 C. 定义过窄 D. 同语反复
9. 某报社发表了一篇新闻稿,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游泳池由克里木承包管理,他收费 很低,成人1角,少年5分,妇女免费,深受当地各族群众欢迎。”在这个句子里,所犯的 逻辑错误是(D) (2分)
A. 划分不全 B. “多出子项” C. 划分标准不一 D. 以分解代替划分
10. “他利用业余时间先后写了三本法律丛书”这一判断从概念使用的角度看,所犯 的逻辑错误是(D ) (2分)
A. 不当 B. 多余的语 C. 划分不全
D. 将集合概念误用作普遍的非集合概念,用数量词加以。 11. 明确概念涵的逻辑方法是A(2分) A. 定义 B. 划分 C.
D. 概括
12 •“在这个平原的一百平方公里的境有三道水系由北向南蜿蜒流去。”这句话从概念 角度分析所犯的逻辑错误是(A) (2分)
A. 将集合概念误用作普遍的非集合概念,用数量词加以。 B. 多余的语 C. 划分不全 D. 不当
13 •性质判断的主项与谓项之间具有(D )关系(2分) A. 全同关系 B. 交叉关系 C. 全异关系 D. 属种关系
14 •“在这次战斗中,敌军至少有十辆车辆被炸毁。”这句话从概念角度分析所犯的逻 辑错误是(C ) (2分)
A. 划分不全 B. 多余的语
C. 将集合概念误用作普遍的非集合概念,用数量词加以。 D. 不当
15. “新闻不是过去发生事情的报道。”这一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A) (2分) A. 定义用否定联项 B. 定义过宽 C. 定义过窄 D. 同语反复
三.多选。(20小题共60分,)页首
16. 在“人是从猿进化而来的”中,“人”是(BDE ) (3分) A单独概念 B集合概念 C非集合概念 D普遍概念 E正概念
17. 违反''定义项中不得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这一定义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 有(AD ) (3 分)
A同语反复 B定义过宽 C定义过窄 D循坏定义 E定义含混
18 •下列各组概念中,具有属种关系的是(CDE) (3分) A “”和''审判庭” B “联合国”和“中国” C ““和''司法机关” D “法律”和“刑法” E “哲学”与“中国哲学”
19 •从概念外延间的关系看,下列五组概念中不是属种关系的是(ABCE
) (3
A司法部 ------ 司法厅 ------ 司法局 B联合国 ------- 中国 ---- 省 C逻辑学 ------- 推理 ---- 命题
D城市 ------- 大城市 ---- 市
E盗窃集团 ----- 盗窃犯 ------- 犯
20.下列或概扌舌不正确的是(ABE) (3分) A把“森林”为“防护林” B把“正概念”概括为“普遍概念” C把“颜色”为“红色”
D把“中国”概扌舌为“亚洲的国家”
E把“喜马拉雅山脉”为“喜马拉雅山最高峰”
21 .下列各组概念依据箭头所指示的推演关系,属于错误或错误概括的是BC(3
A动物一哺乳动物一鲸
B关系判断一简单判断一复合判断 C大学一大学-T大学历史系 D黄铜一金属〜元素
E科学家一物理科学家一爱因斯坦
22. 下列概念不能划分和的是(AD ) (3分) A泰山 B著名逻辑学家 C发展中国家 D月亮 E演绎推理 23.
“屈原是伟大的诗人”这句话中“伟大的诗人”属于(ABD ) (3分)
A集合概念
B普遍概念 C单独概念 D正概念 E负概念 24.
“商品是有价值的”。其中,“商品”这个概念是(CDE ) (3分)
A单独概念 B集合概念 C普遍概念 D正概念 E非集合概念 25.
“有的不道德的行为是不合法的行为”这个判断主、谓项都是(BC) A正概念 B普遍概念 C负概念 D集合概念 E单独概念
26. 关系判断与性质判断的区别主要体现在(ABC) (3分) A断定的容不同 B主项的数量不同
C思维对象与断定之间的关系不同 D谓项的数量不同 E断定的怜|不同
3分)(
27. 性质判断的对当关系包括(ABCD ) (3分) A矛盾关系 B反对关系 C下反对关系 D差等关系 E同一关系
28. 一个性质判断是由以下哪几部分组成的(AECD ) (3分) A主项 B谓项 C量项 D联项 E词项
29. 关于判断正确的表述是(AECE ) (3分) A判断是联系概念与推理的思维形式; B判断是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必要手段: C真实和恰当是应用判断的两个基本要求: D判断是一种逻辑方法;
E真实的判断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卞可能是恰当的,也可能是不恰当的。 30. 下列中属于多余语的有(AD ) (3分) A她到美发厅把她头上的头发作了离子烫。 B我们应当坚决抵制西方思想的侵入。
C青年教师应不断地学习,加快知识更新的步伐,防止知识老化。
D他收到了数百封书面表扬信。 E允许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
31 .下列中属于缺少语的有(ABC) (3分) A对于外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我们都应学习和借鉴 B允许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 C我们应当坚决抵制西方思想的侵入
D青年教师应不断地学习,加快知识更新的步伐,防止知识老化。 E她到美发厅把她头上的头发作了离子烫。
32.“将人分为成年人、未成年人、男人和女人”所犯的逻辑错误是(AB )A划分标准不一 B子项相容 C划分不全 D多出子项 E以分解代替划分
33 •下列概念概扌舌错误的是AECE(3分) A “市”概扌舌为“省”
B “亚洲”概扌舌为“中国” C “车间”概括到“工厂” D “刑法”概括为“法律” E “电大”概括为“电大”
34. 概念的规则有(AE ) (3分)
3分) (
A必须由种概念推演到属概念 B的极限是单独畴 C不当的语 D矛盾或重复的语 E不当
35. 概念概括的规则有(CD) (3分)
A概括必须由属概念推演到种概念 B概括的极限是单独概念
C概括必须由种概念推演到属概念 D概括的极限是哲学畴 E概括必须由部分推演到整体 四.判断。(5小题共10分,)页首
36. “乐观主义者就是乐观地对待生活的人。”所犯的逻辑错误是同语反复。(2分) 是 37. 在集合概念中,集合体与个体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2分) 否
38 •全国代表大会是一个普遍概念。(2分)
39. 在非集合概念中,类与分子的关系表现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分) 否
40. “成年人”和“未成年人”是一对具有反对关系的概念。(2分) 09秋《逻辑思维科学(专)》形考作业3
1 •甲:“B经常为提供场所,这是违反治安管理条例的,我认为应该把B拘留起来, 处以一千元罚款。你的意见如何? ”乙:“E的为人并不坏,平口乐于助人,只是 他的 性格软弱一些,
缺乏斗争性。”乙所犯的逻辑错误是(E ) (2分) A. 偷换或混淆概念 B. 转移论题 C. 自相矛盾 D. 模棱两可
2 .“犯了盗窃罪是应被判刑的,某甲有小偷行为。因而某甲是应被判刑的。”所犯的逻辑错 误是(A ) (2分) A. 偷换或混淆概念 B. 转移论题 C. 自相矛盾 D. 模棱两可
3.“我们既要学习好又要工作好,但有时工作忙,也可以不学习好。”这段话违反的逻辑 规律是(B ) (2分) A. 同一律 B. 不矛盾律 C. 排中律 D. 充足理由律
4 • 一个年轻人对人发明家爱迪生说:“我有一个伟大的理想,那就是我想发明一种万能溶液, 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爱迪生听奧,惊奇地问:“什么!那你想用什么器皿来放置这种万 能溶液?它不是可以溶解一切物品吗? ”。这个年轻人被爱迪生问得哑II无言是因为其违反 T(B ) (2 分)
A.同一律
B. 不矛盾律 C. 排中律 D. 充足理由律
5. 不能说“某甲的行为是正当防卫,”但也不能说“某甲的行为不是正当防卫/ 这段话违 反的逻辑规律是(C) (2分) A. 同一律 B. 不矛盾律 C. 排中律 D. 充足理由律
6. 甲乙丙丁四人同时参加高考,结果只有一人考上,三人落选。老师让他们猜究竞谁考上 To甲:我没考上。乙:丁考上了。丙:乙考上了。丁:我没考上。如果四人中只有一人没 猜中,请问谁考上了? (E ) (2分) A. 甲 B. 乙 C. 丙 D. T
7. 大家都承认语言是没有阶级性的,•而审判员说“这个犯罪分子说的话是代表资产阶级向 无产阶级进攻/这该怎么理解。这段话违反的逻辑规律是(A ) (2分) A. 同一律 B. 不矛盾律 C. 排中律 D. 充足理由律
8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马列主义、思想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这段话 违反的逻辑规律是(B ) (2分) A. 同一律 B. 不矛盾律 C. 排中律
D. 充足理由律
9.不适合反对关系的逻辑规律是(C) (2分) A. 同一律 B. 不矛盾律 C. 排中律 D. 充足理由律
10 •“此案的盗窃犯八成一定是某某「所犯的逻辑错误是(C) (2分) A. 偷换或混淆概念 B. 转移论题 C. 自相矛盾 D. 模棱两可
11 •甲:“这篇论文是有价值的。”乙:“这篇论文是没有价值的/ 丙:“我同意甲和乙的 说法/ T:\"我不同意甲和乙的说法。”丙违反的逻辑规律是(E ) (2分) A. 违反同一律 B. 违反不矛盾律 C. 违反排中律 D. 违反充足理由律
12 •“或问文章有体乎?曰:无。又问无体乎?曰:有。然则果如何?曰:定体则无,人体 则有/这段话(D ) (2分) A. 同一律 B. 不矛盾律 C. 排中律 D. 不违反逻辑规律
13 •“自由对一个人来说是最宝贵的,所以,有点自由主义应该是允许的所犯的逻辑错 误是(A) (2分) A・偷换或混淆概念 B. 转移论题
C. 自相矛盾 D. 模棱两可
14・一个团支部在回答“星期天能否搞点棋类活动”的问题时说:“星期天下棋么,我 们既不禁止,也不提倡。”这段话(D ) (2分) A. 同一律 B. 不矛盾律 C. 排中律 D. 不违反逻辑规律
15・甲乙两人就“人的有意识的活动是否都是有目的的”这一论题展开辩论。甲认为,人有 意识的活动都是有目的的,乙持相反的观点。为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乙说:“我现在就 可以有意识地但无目的地举起我的手/这段话中乙所违反的逻辑规律是(E) (2分) A. 违反同一律 B. 违反不矛盾律 C. 违反排中律 D. 违反充足理由律
16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是群众,所以,我是真正的英雄「这一命题从逻辑规律的角 度来分析违反的逻辑规律是(A ) (2分) A. 违反同一律 B. 违反不矛盾律 C. 违反排中律 D. 违反充足理由律
17 •“在从前的年代,四方台向来没有人上去过,上去的人就从来没有回得来的。”这段话 违反的逻辑规律是(E) (2分) A. 同一律 B. 不矛盾律 C. 排中律 D. 充足理由律
18 •“甲:我看这个案子厂方能胜诉。乙:我看正相反。丙:我认为你们说的都不对。”丙 犯的逻辑错误是(D ) (2分) A. 偷换或混淆概念 B. 转移论题 C. 自相矛盾 D. 模棱两可
19 •“说所有被告都是有罪的,这是不对的:说有些被告不是有罪的,这也是不对的。”所 犯的逻辑错误是(D ) (2分) A. 偷换或混淆概念 B. 转移论题 C. 自相矛盾 D. 模棱两可
20 •甲:“这篇论文是有价值的。”乙:“这篇论文是没有价值的/ 丙:“我同意甲和乙的 说法/ T:\"我不同意甲和乙的说法。” 丁违反的逻辑规律是(C ) (2分) A. 违反同一律 B. 违反不矛盾律 C. 违反排中律 D. 违反充足理由律
21・我认为法律上规定“公开审判应当有律师为彼告辨护”是不对的,•罪犯怎么会有理? 还要有人替他辩护?请问,这是站到什么立场上去了。这段话违反的逻辑规律是(A ) (2分) A. 同一律 B. 不矛盾律 C. 排中律 D. 充足理由律
22 •“说所有被告都是有罪的,这是不对的:说有些被告不是有罪的,这也是不对的。”所 犯的逻辑错误是(D ) (2分) A. 偷换或混淆概念 B. 转移论题 C. 自相矛盾 D. 模棱两可
23・甲:你们单位是否存在职工下岗问题?乙:我们单位的领导比较关心职工生活。乙违 反的逻辑规律是(A ) (2分) A. 违反同一律 B. 违反不矛盾律 C. 违反排中律 D. 违反充足理由律
24・一个年轻人想到人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里去工作,爱迪生亲自接见了他。这个年轻人 满怀信心地对爱迪生说:“我有一个伟大的理想,那就是我想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 解一切物品。”爱迪生听罢之后,惊奇地说:“什么!那么你想用什么器皿来放置这种万能溶 液?它不是可以溶解一切物品吗? ”年轻人被爱迪生问得哑II无言。这个年轻人之所以会被 爱迪生问得哑「I无言,是因为其违反了( B) (2分) A. 同一律 B. 不矛盾律 C. 排中律 D. 充足理由律
25 •“在一片漆黑的人楼里,只有一点灯光在闪烁「这段话所犯的逻辑错误是(A ) (2分) A. 自相矛盾 B. 模棱两可 C. 偷换概念 D. 转移论题
26・《官场现形记》有一件事:贾人少进京买官,问徐人军机,见了上头要磕头不要磕头? 徐人军机对贾大少说:“应磕头时你磕头,不应磕头的时候还是不磕头的为妙。”徐人军机
所犯的逻辑错误是(C ) (2分) A. 自相矛盾 B. 混淆概念 C. 模棱两可 D. 转移论题
27. 甲问:“该犯是否可以缓刑? ”乙答:“该犯曾立过功,对他的判决是过重了些。”乙所 犯的逻辑错误是(E ) (2分) A. 偷换或混淆概念 B. 转移论题 C. 自相矛盾 D. 模棱两可
28. 小和小王下了两局棋。小问小:“你下棋贏了吗? ”小说:“没有赢/小再问:“那么, 你输了? ”小答:“也没有输/ 这段话中小的回答(D ) (2分) A. 违反同一律 B. 违反不矛盾律 C. 违反排中律 D. 不违反逻辑规律
29. 甲乙丙丁四人同时参加高考,结果只有一人考上,三人落选。老师让他们猜究竟谁考上 To甲:我没考上。乙:丁考上了。丙:乙考上了。丁:我没考上。假定四人中只有一人猜 中,请问谁考上了? ( A) (2分)
30 •“崇洋媚外不能一概都反对,例如,学习外国先进科技就不能反对/这段话违反的逻 辑规律是(A ) (2分) B. 不矛盾律 C. 排中律 A.同一律
D. 充足理由律
三.多选。(10小题共30分,) 页首
31. 甲:“你完成了任务没有? ”乙:“谁说我没有完成任务? ”甲:“那么,你是说你已经 完成任务了? ”乙:''我并不是说我完成了任务?”这段话违反的逻辑规律和所犯的逻辑错 误是不是(EE ) (3分) A违反同一律 B违反排中律
C犯“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 D犯“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 E犯“模棱两可”的逻辑错误
32. 违反同一律所犯的逻辑错误有(ABCD) (3分) A “混淆概念” B “偷换概念” C “转移论题” D “偷换论题” E “模棱两可”
33 •“这次汽车撞人,司机既不是有意的,也不是无意的。所以,我们既不能说他有罪,也 不能说他无罪。”这句话违反的逻辑规律和所犯的逻辑错误是不是(ED ) (3分) A违反不矛盾律 B违反排中律
C犯“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D犯“模棱两可”的逻辑错误 E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34. 民警:“你为什么骑车带人? ”骑车人答:“我以前从没有骑车带过人。”这段话违反的 逻辑规律和所犯的逻辑错误是不是(AD ) (3分)
A违反同一律 B违反排中律
C犯“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D犯“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
E犯“模棱两可”的逻辑错误
35. 排中律适应的关系是(AD ) (3分) A矛盾关系 B反对关系 C差等关系 D卜反对关系 E交叉关系
36. 甲问乙:“你是哪个系的,是法律系还是中文系的? ”乙答:“我都学,学法律也学中文”。 这段话违反的逻辑规律和所犯的逻辑错误是不是(AC) (3分) A违反同一律 B违反不矛盾律
C犯“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 D犯“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 E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37. 甲:“下周去香山看红叶,你去吗? ” 乙“谁说我不去? ”甲:''你去,请登记吧。 乙:“我要是去,早就登记了。”甲:“那么,你不去呀!”乙:\"我己经说得很明白了。”甲:•… 这段话违反的逻辑规律和所犯的逻辑错误是不是(BE) (3分) A违反同一律 B违反排中律
C犯“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 D犯“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 E犯“模棱两可”的逻辑错误
38 •“某博物馆被人盗去了 1000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这句话违反的逻辑规律和所犯的逻 辑错误是不是(AE) (3分) A违反不矛盾律 B违反排中律
C犯“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D犯“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 E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39 •“模棱两可”逻辑错误的表现是(CE) (3分) A对两个具有矛盾关系的命题同时予以肯定; B对两个具有反对关系的命题同时予以否定; C对两个具有卞反对关系的命题同时予以否定; D不置可否;
E对两个具有矛盾关系的命题同时予以否定;
40・世界上存在着一种力量,它能使任何物体运动;同时世界上也存在着这样一种物体,任 何力量也不能使之运动。这段话违反的逻辑规律和所犯的逻辑错误是不是(EE ) (3分) A违反同一律 B违反不矛盾律
C犯“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 D犯“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 E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四.判断。(5小题共10分,) 页首
41・遵守同一律的逻辑要求乃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2分) 是
42・对于隐含某种错误预设的复杂问语,不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不违反排中律。(2 分)
43・逻辑基本规律是关于思维形式的基本规律(2分) 否
44 •“模棱两可”是一种常见的违反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2分) 否
45・排中律的作用在于保持思维具有明确性和鲜明性(2分) 否
09秋《逻辑思维科学(专)》形考作业2默认分类2009-12-17 21:24:56阅读62评论0 字 号:大中小订阅
二.单选。(30小题共60分,) 页首
1 .经济犯罪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走私活动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所以,走私活动是经 济犯罪。
这一三段论推理所犯的逻辑错误是(E ) (2分) A. “四概念” B. “中项不当周延” C. “大项不当周延” D. “小项不当周延”
2. \"三和四都是大学生”和“三与四是人学同学”。这两个判断(C ) (2分)
A. 都是性质判断 B. 都是关系判断
C. 前者是联言判断,后者是关系判断 D. 前者是关系判断,后者是联言判断
3. “只有电机正常,洗衣机才能工作,已知电机正常,所以,这台洗衣机一定能工作。”
这一推理是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C ) (2分) A. 正确的肯定后件式 B. 正确的否定前件式 C. 错误的肯定前件式 D. 错误的否定后件式
4. “只有精神上没有缺陷的人,才能充当法庭证人;王某精神上没有缺陷,所以,他能 充
当法庭证人。”
这一推理是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C) (2分)
A. 正确的肯定后件式 B. 正确的否定前件式 C. 错误的肯定前件式 D. 错误的否定后件式
5. \"—个青年人失足,或有主观原因,或有客观原因;某青年失足是主观原因造成的, 所以,
不是由客观原因造成的。”这一推理是(A ) (2分) A. 相容选言推理的无效式肯定否定式 B. 相容选言推理的有效式否定肯定式 C. 不相容选言推理的有效式肯定否定式 D. 不相容选言推理的有效式否定肯定式
6 •“有些行为是犯罪行为,扒窃行为是行为,所以,扒窃行为是犯罪行为。”
这一三段论推理所犯的逻辑错误是(A ) (2分) A. “四概念” B. “中项不当周延” C. “大项不当周延” D. “小项不当周延”
7. “只有违反法律才构成犯罪,某甲的行为违反了法律,所以,某甲的行为构成了犯罪。”
这一推理是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C ) (2分) A. 正确的肯定后件式 B. 正确的否定前件式 C. 错误的肯定前件式 D. 错误的否定后件式
8. 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的无效式是(C) (2分)
A. 肯定后件式; B. 否定前件式 C. 肯定前件式 D. 肯定否定式
9 •相容选言推理的有效式是(A) (2分)
A. 否定肯定式 B. 肯定否定式 C. 肯定前件式
D. 否定后件式 10 .
“一份统计表的错误,或是由于统计材料不可靠,或是由于计算不准确:已知这份统 计
表
的错误是由于计算不准确,所以,不存在统计材料不可靠的问题。” 这一推理是(A ) (2分)
A. 相容选言推理的无效式肯定否定式 B. 相容选言推理的有效式否定肯定式 C. 不相容选言推理的有效式肯定否定式 D. 不相容选言推理的有效式否定肯定式
11.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是群众,所以,我是真正的英雄。”这一命题从推理的角度 来分
析所犯的逻辑错误是(D ) (2分) A. 中项不周延 B. 大项不当周延 C. 小项不当周延 D. 四概念
12 .“如果一个归纳推理的前提是假的,则其结论就是假的;这个归纳推理的结论是真的, 所
以,这个归纳推理的前提是真的。”
这一推理是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E ) (2分) A. 错误的肯定后件式 B. 错误的否定前件式 C. 正确的肯定前件式 D. 正确的否定后件式
13.“这个学生是靠'希望工程'捐助读书的,这个学生考上了清华大学;所以, 凡是考上清华大
学的学生都是靠'希望工程'捐助读书的。” 这一三段论推理所犯的逻辑错误是(D ) (2分) A. “四概念” B. “中项不当周延” C. “大项不当周延” D. “小项不当周延”
14 •“这一案件的案犯是甲或者乙”这一判断是(D ) (2分)
A. 联言判断 B. 假言判断 C. 不相容选言判断 D. 相容选言判断
15 .“一种溶液或者是酸性的或者是碱性的。”这一选言判断所犯的逻辑错误是(E) (2 )
A. 选言肢判断之间没有在的逻辑联系
B. 选言判断选言肢不穷尽。
C. 选言联结项使用错误 D. 选言肢判断容虎假
16. “火灾的发生或者是自然起火,或者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现已了解到,这次火灾中确 实发生
过自然起火,所以,人为因素可以排除。”这一推理是(A )(2 分)
A. 相容选言推理的无效式肯定否定式 B. 相容选言推理的有效式否定肯定式 C. 不相容选言推理的有效式肯定否定式 D. 不相容选言推理的有效式否定肯定式
17. “凡法律都带有强制性,所以,凡法律都不是不带有强制性”这是一(B) (2分)
A. 三段论推理 B. 换质法推理 C. 换位法推理 D. 选言推理
18. “一场足球比赛的结局甲队或者赢或者输。”这一选言判断所犯的逻辑错误是(E ) (2分)
A. 选言肢判断之间没有在的逻辑联系 B. 选言判断选言肢不穷尽。 C. 选言联结项使用错误 D. 选言肢判断容虎假
19. “普通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科学,普通逻辑学不是心理学,所以,心理学不是研究思 维的科学。”
这一三段论推理所犯的逻辑错误是(C ) (2
分)
A. “四概念” B. “中项不当周延” C. “大项不当周延” D. “小项不当周延”
20. “凡严重犯罪分子都要被判刑,这些人都判刑了,所以,这些人是严重犯罪分子。” 这一三段论
推理所犯的逻辑错误是(E ) (2分) A. “四概念” B. “中项不当周延” C. “大项不当周延” D. “小项不当周延”
21. 凡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都是准予离婚的,这个案件不是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所以, 这个案件
不是准予离婚的。这一三段论推理所犯的逻辑错误是(C )(2 分) A. “四概念” B. “中项不当周延” C. “大项不当周延” D. “小项不当周延”
22 .“当且仅当一个数能被称2整除,这个数才是偶数”判断中前件是后件的(C) (2 分)
A. 必要条件
B. 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无条件关系
23 .“所有拾金不昧的人都是有道德的人,同志是有道德的人,所以,同志是拾金不昧的 人”犯了
(D)逻辑错误。(2分) A. 大项不当周延 B. 小项不当周延 C. 两否定推结论 D. 中项不周延
24. 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的无效式是(A) (2分)
A. 肯定后件式; B. 否定后件式 C. 肯定前件式 D. 肯定否定式
25. “如果大量提取了地下水,地下水位就会卞降;这个地区的地下水位已经卞降, 所以,
该地区一定是大量提取了地下水。”
这一推理是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A) (2分) A. 错误的肯定后件式 B. 错误的否定前件式 C. 正确的肓定前件式 D. 正确的否定后件式
26. “主义必然能够实现”是(A ) (2分)
A. 真值模态判断 B. 规模态判断 C. 性质判断 D. 关系判断
27.
“只有具有社会危害性行为,才是犯罪行为:某的行为不是犯罪行为,所以,某的行 为
不具有
社会危害性。”这一推理是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D ) (2分) A. 正确的肯定后件式 B. 正确的否定前件式 C. 错误的肓定前件式 D. 错误的否定后件式 27.
“鲁迅是思想家,鲁迅是文学家,所以,文学家是思想家。”这一三段论推理所犯的 逻辑错误是(D)
(2分)
A. “四概念” B. “中项不当周延” C. “大项不当周延” D. “小项不当周延” 28.
F列判断是复合判断的有(A )(2分) A. 联言判断 B. 性质判断 C. 关系判断 D. 全称肯定判断
29. “法律逻辑学是电人法律专业的必修课,法律逻辑学不是电科学生的必修课,所以, 大法律专业的必修课不是电科学生的必修课。” 这一三段论推理所犯的逻辑错误是(D) (2分) A. “四概念” B. “中项不当周延” C. “大项不当周延” D. “小项不当周延”
三.多选。(10小题共30分,) 页首
30. 三段论中包含的三个性质判断分别是(ABC ) (3分) A大前提
B小前提 C结论 D前件 E后件
32 •下列论断可用完全归纳推理得出的有(CE ) (3分)
A天下乌鸦一般黑
电
B思维能力人皆有 C某班同学都是共青 D太阳系的行星自身都不发光 E地球上的各都有丰富的矿藏
33.违反三段论“前提中不周延的大项或小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规则所犯的逻辑 错误是
(AC ) (3分) A大项不当周延 B中项不当周延 C小项不当周延 D “四概念”错误 E两否定前提得结论
34 •下列论断可用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得出的有(ABCE ) (3分) A人皆有死
B思维能力人皆有 C事物都是可以认识的; D24和28之间没有质数 E天下乌鸭一般黑
35 •下列哪些是运用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得出结论的(ABCD ) (3分) A “瑞雪兆丰年”
B “蚂蚁搬家,不阴就下” C “晚种一天,晚收十天” D “鸡不入笼有大雨”
E某班逻辑学课程考试全部及格。
36 •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的有效式是(AB ) (3分)
A肯定前件式 B否定后件式 C肯定后件式 D否定前件式 E否定肯定式
37.只有掌握线索,才能顺利破案。某掌握了线索。所以,某一定能顺利破 案。
这个推理是()o (BE) (3分)A 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 B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 C不相容选言推理 D正确的推理 E错误的推理
38.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主要有(ABCDE) (3分)
A求同法 B求异法
C求同求异并用法 D共变法 E剩余法
39 •下列判断中不能进行换位法推理或直接进行换位法推理的是(ADE ) (3分)
ASAP BSEP CSIP DSOP ESeP
40.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的有效式是(CD) A、B、C、D、E、(3分)
A肯定前件式 B否定后件式 C肯定后件式 D否定前件式 E否定肯定式
四.判断。(5小题共10分,) 页首
41.尽管回溯推理是一种或然性推理但确是思维不可缺少的一种推理(2分) 是42 .相容选言推理的有效式是肯定否定式。(2分)
否
43 •归纳是由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2分) 否
44・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有肯定后件式和否定前件式两种正确形式。(2分) 否
45・无论是相容的选言判断还是不相容的选言判断都要求选言肢穷尽。(2分)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