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子细胞生物学
RNA干扰(RNAinterference, RNAi)是指当细胞中导入与内源性mRNA同源的双链RNA(dsRNA)时,该mRNA发生降解而导致基因表达沉默的现象,这种现象发生在转录后水平,又称为转录后基因沉默。
RNA干扰的作用机制
片段dsRNA在细胞内被Dicer酶切成长度大约为19-23nt的小片段干扰RNA(smallinterfering RNA,siRNA),由siRNA参与构成复合物
RISC(RNA-inducedsilence complex)。siRNA通过与同源mRNA的特异配对,引导RISC特异地降解同源mRNA,导致基因表达的抑制。因此小片段的siRNA也可以诱导高效的基因沉默。
ES的鉴定:
转录因子:Oct-4,Nanog, and SOX2
抑制导致分化的基因表达,保持多能分化潜能
细胞表面抗原:
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 AKP)
阶段特异性胚胎抗原(stage-specificembryonic antigens, SSEA): SSEA3 and SSEA4 肿瘤排斥抗原(tumorrejection antigen, Tra):
Tra-1-60and Tra-1-81.
研究意义:
?人胚胎发育机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基因的调控(基因治疗);
?用于药物机理及毒性实验的研究,减少人体和动物的实验及临床研
究;
?将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的细胞用于制造人体细胞、组织和器官。
细胞+二)分子水平的变化
?. DNA:复制与转录受阻,端粒DNA、mtDNA缺失。DNA氧化、断裂、缺失和交
联,甲基化程度降低。
?2. RNA:含量降低。
?3. 蛋白质:含成下降,发生修饰、交联。
?4. 酶分子:活性中心被氧化,金属离子丢失,酶分子的二级结构,溶解度,等电点
发生改变,酶失活。
?5. 脂类: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
细胞衰老的分子机理
(一)差错学派
2.自由基(freeradicals):是含量不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基团,具有高度的反应活性。
如·OH,·H,CL·,CH3 ·
自由基攻击:导致DNA、蛋白质变异,正常细胞内存在清除自由基的防御系统:
?酶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
?非酶系统:维生素E,醌类等电子受体。
Orr和Sohal(1994),将SOD基因导入果蝇,其寿命比野生型延长1/3.
(一)差错学派
3.线粒体DNA突变:线粒体自由基浓度高,mtDNA是裸露分子,容易发生突变。●心,脑,骨骼肌氧气消耗量很大,组织最容易衰老。
●热量限制(calorierestriction): 延长大鼠寿命50%-70%。(二)遗传论学派
、复制性衰老:“Hayflick”极限,即细胞最大分裂次数。
?L.Hayflick (1961)报道,人的成纤维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增殖次数是有限
的
(60~70代)。
?细胞增殖次数与端粒长度有关。
2、程序性衰老:如哺乳动物rRNA基因数随年龄而减少;丙氨酸转氨酶A型---B型。、衰老基因学说
?长寿基因(longevitygenes):子女的寿命与双亲的寿命有关;各种动物都有相当恒定的
平均寿命和最高寿命;
?Caenrhabditis elegans的平均寿命仅20天,该虫age-1单基因突变,可提高
平均寿命65%,提高最大寿命110%。
?以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延长因子Elongationfactor-1α(EF-1α)基因转基因
于果蝇生殖细胞,可使子代果绳比其它果蝇寿命延长40%。
衰老基因学说
?长寿基因(longevitygenes):子女的寿命与双亲的寿命有关;各种动物都有相当恒定的
平均寿命和最高寿命;
?成人早衰症(Werner?ssyndrome):平均39岁时出现衰老,47岁生命结束;
?婴幼儿早衰症(Hutchinson-GilfordSyndrome):1岁时出现明显的衰老,12~18
岁生命结束,
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
凋亡的起始: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如微绒毛消失,细胞间接触的消失,但细胞膜依然完整;线粒体大体完整,但核糖体逐渐从内质网上脱离,内质网囊腔膨胀,并逐渐与质膜融合;染色质固缩,形成新月形帽状结构等形态,沿着核膜分布
◆凋亡小体的形成:核染色质断裂为大小不等的片段,与某些细胞器如线粒体一起聚集,为反折的细胞质膜所包围。细胞表面产生了许多泡
状或芽状突起,逐渐形成单个的凋亡小体细胞吞噬并消化
◆凋亡小体逐渐为邻近的
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质膜反折,包裹断裂的染色质片段或细胞器,然后逐渐分离,形成众多的凋亡小体(apoptotic bodies),凋亡小体则为邻近的细胞所吞噬。整个过程中,细胞质膜的整合性保持良好,死亡细胞的
内容物不会逸散到胞外环境中去,因而不引发炎症反应。
在细胞坏死时,细胞质膜发生渗漏,细胞内容物,包括膨大和破碎的细胞
器以及染色质片段,释放到胞外,导致炎症反应。
细胞坏死染色质不发生凝集,不产生有规律的200bp左右的DNA降解片段,而是被随机降解。
细胞凋亡的生理和病理学意义
?生理学意义:
? 生长发育:组织与器官的塑造(趾的分化);动物变态;皮肤角质
形成;
? 免疫细胞分化:95%的淋巴细胞发生凋亡;
? 防御:清除衰老细胞(c.elegans)、DNA损伤的细胞、以及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细胞凋亡的检测方法
?形态学观测:染色法、透射和扫描电镜观察
?DNA电泳:DNA片段就呈现出梯状条带(DNAladders)
?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
(terminal-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nick end labeling, TUNEL)TUNEL测定法:细胞凋亡中,染色体DNA双链断裂或单链断裂而产生大量的粘性3?-OH末端。
?彗星电泳法(cometassay)
?流式细胞分析:根据凋亡细胞DNA断裂和丢失,采用碘化丙啶使DNA产生激发荧
光,用流式细胞仪检出凋亡的亚二倍体细胞,同时又能观察细胞的周
期状态。?磷脂酰丝氨酸外翻分析(AnnexinV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