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学年度第一学期 第一次月考九年级语文 | ||
沐浴着和xù( | )的春风,我们背起知识的行囊,再次踏上新的征程。回首过去,敞 | ||
开心fēi( ),将记忆中情感的zhá( )门开启,那奔流着的情感便不可yì( )制地敲醒我们的思绪。 2、句子积累——默写句子。(10 分) (2)《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秋水》:泾流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辩牛马。(4)《无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 ( 5 )《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陋室铭》: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像加过人工似的,(7)《白杨礼赞》 成为一束,_____________________。 (8)学习上要多动脑筋,多思考,正如《论语》六则中的孔子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篇段积累——默写杜牧的《泊秦淮》。(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化积累——根据下面文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4 分) | |||
(1) | 这段话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 ||
(2)选文中的“他”是指谁?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2 分)5、在空格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4 分) 你坐飞机来呢□还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轮船来呢□请尽快给我一个答复□ 6 、仿照句子,再续写一句。(4 分) 蓬勃生机中;就像江河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奔流中; 二、阅读(50 分) (一)黄昏断想(12 分) ①城市的喧嚣被客车甩在身后,返乡的心情急迫里带着轻松。 1 |
②甫进村头,天已近晚。秋树婆娑,月影在望。有炊烟,有晚露,伴着月的清辉,在不经意间触发了诗兴:原来诗歌就在这乡村近晚的炊烟里,生活的气息扑面而来,似乎到了浓得化不开的程度。我在村头下车,想体验久违的乡野暮景。一切那么熟悉,却又那么陌生。笔下多次出现的故乡小村依旧,静得像一幅画。四野平旷,蛩声入耳。西天最后一抹晚霞把色彩随意在天幕上挥洒,似是倾尽一日的力量试图留给我渲染极致的印象。浓墨重彩的大写意在乡人匆匆的行色中不讨巧不媚人地铺排着。放羊归来的老汉,披一身晚霞,鞭声吆喝与羊咩犬吠相应和,处处自然,时时有趣。我仿佛天外来客,与这些真正的自然之子格格不入。
③放下行李,在奶奶的捶布石上小憩,凉意袭人,心中却备感温暖,那是对家的渴望,是温馨的怀旧,是历经沧桑又长久疏离的感慨。摸摸平滑的纹路,嗅嗅苍翠的青苔,满怀情意。他们像故交等待着我的到访和归来,不嫌弃我的仆仆风尘,不聒噪我长时间的音讯不通。河边柳是上了年纪的时光记录者,应该存有我曾经水中摸鱼、河岸照影、树顶掏鸟蛋的儿时印记,也不会忘记我清明时给他留的伤痕、春来为他吹奏的柳笛音、夏夜在他怀里听到的乡情野闻。站起身,摸一摸粗糙的树皮,为他的隐忍无语叹服良久。手栽的白杨高耸入云。他的身下有我捉蚂蚱和蟋蟀时跌跤的印痕,也有割草时用镰刀在他身上刻下的符号,那一年高考落榜和父亲怄气时的泪珠似乎也还在。飘舞的叶片似是声声召唤,唤醒我的记忆,带我回味那青涩的过往。奶奶的笑声、妈妈的唤归声在空气里酝酿,跟清风应和。沉浸在玩乐里、投身于游戏中、迷失在熔金落日和迷蒙烟树里的我不舍离去,而她们的呼唤化成了线,我变成了恋家的风筝身不由己地飞回来了。
④掌灯了,家成了温馨的壳,这壳里,爷爷的旱烟光、爸爸收工归来的疲惫身影、妈妈为爸爸拂尘时的小怒、奶奶灯下纺线时墙上的留影,变成清晰的画,在脑海里映过,在田野的寂寞和夜幕的纯净里放大。我告诉自己,于这一切,这一刻,我不是过客,也不是看客,我是个归人。
⑤老迈的爸爸早已经铺好了炕,躺上去,阳光的味道似与城市里的截然不同,那里面,有我舍不掉的亲情和化不开的乡情。菜已上桌,酒瓶已开启,茶也正浓,推杯与换盏间放开了束缚良久的心胸。这时候,肝胆相照,心底无私,那是在牢笼般的钢筋水泥和豪奢霓虹下体验不到的,那是放纵了身心投入天地宽阔里的惬意和自适。
⑥几个月来,渴念在这一刻得以慰藉,但相见也预示着告别。我不知道,一旦离开,谁能为我梳理这“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让我在这宁谧的时空里永安我的魂灵。
7.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本文中心。(3 分) |
8.文中的小村具有怎样的特点?(3分)
9.文章既描绘眼前景物,又回想往日美好生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10.请简要分析第②段中划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二)太阳能飞机(12分)
①近日,一架来自瑞士的奇怪飞机引起了国人的持续关注。这架名为“阳光动力”2号的飞机,其翼展达72米,但重量仅有2.3吨,狭小的机舱只能容纳一名飞行员。单看这些数
2
据指标,“阳光动力”2号简直不值一提,但这架飞机却有个绝活——不需要传统燃料,因为它是一架太阳能飞机。
②太阳能飞机是以太阳辐射的光能为动力的飞机。与常规飞行器相比,太阳能飞机由于不需传统的石化燃料,因此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它通常在白天爬升至平流层20千米至30千米的高度,将太阳能最大限度地转存到储能电池中,夜晚则逐渐降至15千米至18千米的高度,低速、半滑翔飞行。太阳能飞机源源不断的动力,使它一次飞行可长达数月乃至数年。同时,由于太阳能飞机以太阳能为动力,故其燃油、维护和维修费用基本为零。
③为获得较高升力,以便在高空持续飞行,太阳能飞机在设计上通常采用大展弦比机翼,因此我们看到的太阳能飞机都会有一个巨大的机翼。这样设计,使太阳能飞机具备了很高的升阻比。目前,各国研制的太阳能飞机的升阻比普遍达到30至40左右,而常规飞机中升阻比最高的美国“全球鹰”无人机,升阻比也仅达到30左右。
④与常规飞机使用的航空燃油相比,太阳能提供的能量却十分有限。以“阳光动力”2号飞机为例,其机身太阳能电池面积达270平方米,但全部功率只有50千瓦左右,仅相当于一辆排气量为1.0升的小汽车。同时,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化率还比较低。“阳光动力”2号飞机上使用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在国际上属于领先产品,厚度只有135微米,相当于人类的一根头发,其能量转化率仅有23%。在经过太阳能电池、储能电池、电机等能量传递环节的消耗后,实际传递给螺旋桨的能量达到20%就不错了。由于这些限制,太阳能飞机的巡航速度普遍较慢,一般只能达到每小时几十公里。
⑤任何新技术的实用化都充满了无穷潜力,太阳能飞机也是如此。我们相信,只要在未来突破制约其发展的一些技术障碍,这种新能源飞行器必然会在应用中大放异彩。
11.请简要概括太阳能飞机的主要特点。(3分)
12.导致太阳能飞机巡航速度普遍较慢的原因主要有哪些?(3分)
13.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14.请分析第④段加点词“只有”的表达效果。(3分)
(三)关注留守儿童(12分)
材料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进城务工。有些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在我国广大农村中 何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出现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
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有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已达2290万人,而且这个数字还将在未来几年成较大规模的上升趋势。
材料二:关于留守儿童的相关调查统计
留守儿童的性格情况
心理情绪 | 人数 | 百分比(﹪) |
活波开朗 | 232 | 42·65 |
比较内向 | 241 | 44·30 |
偏激孤僻 | 71 | 13·05 |
3
留守儿童的情绪
参加集体活动 | 人数 | 百分比(﹪) |
积极 | 97 | 17·83 |
讨厌 | 112 | 20·59 |
无所谓 | 271 | 49·82 |
有要求时才参加 | 64 | 11·76 |
材料三:2012年毕节5名留守儿童因在垃圾箱生火取暖,造成一氧化碳中毒死亡的阴影还未散去,2015年6月9日晚,毕节七星关区田坎乡的4名留守儿童在家中死亡,悲剧又一
次上演,引发了社会对留守儿童生存命运和困境的深深关切和担忧。来自全国妇联的数据显
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达6102.55万,其中独居留守儿童已达205.7万,留守儿童的心理和感情贫困程度比物质贫困程度更为严重。2014年5月,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状况调查”,并最终形成了题为《农村留守儿童
存在的九个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的课题报告。我们编发此报告,目的是呼吁全社会都来关
心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关注他们学习、生活和心理面临的诸多问题,让上述悲剧不
再上演。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步伐,逐步取消对进城务工农民工
子女教育、就业、医疗的不合理限制措施,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政策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学校
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保障
体系;利用法律武器,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合法权益,并加大法制宣传教育的力度,构建农村
留守儿童法律保障体系。
15、请概括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
-------------------------------------------------------------------------------------------------(3分)16、为了不让留守儿童的悲剧上演,编者认为主要关心留守儿童的哪些问题?
-------------------------------------------------------------------------------------------------(3分)17、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3分)18、读完上述材料,为了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请你提一些建议。
-------------------------------------------------------------------------------------------------(3分)
(四)愚公移山(10分)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
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
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
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
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9、解析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且焉置土石-----------------------(2)曾不若孀妻弱子------------------------(3)河曲智叟亡以应-------------------- (4)汉之阴--------------------------------
4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2)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
------------------------------------------------------------------------------------------------------------------。
21、读了本文,你认为愚公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2分)
------------------------------------------------------------------------------------------------------------------。 (五)浣溪沙(4分)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2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请简要赏析。
-------------------------------------------------------------------------------(2分)23、本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三、综合性学习(10分)
在“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综合性学习中,班级将就“手机是使用”开展探究活
动。请你根据这次活动,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24、请你确定一个探究主题,并根据探究主题阐明探究目的。(4分)
主题:--------------------------------目的:--------------------------------25、请你根据你所确定的探究主题写出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的三个问题。(3分)-------------------------------------------------------------------------------26、请你用排比句就正确利用手机向同学发出倡议。(3分)
------------------------------------------------------------------------------四、作文(60分)
27、以“初三,我来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要有真实的感情。
(2)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3)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