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拟建的廉租房小区室外道路工程,道路宽度为6.0米,4.0米,3.0米.道路为小区道路。
二、设计依据及技术标准
2.1设计依据 1、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
2、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 3、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4、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 5、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3) 6、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 7、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CTJ 004—89) 8、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2001) 9、
《水泥砼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7-87)
2.2设计技术标准 1、
道路等级:小区道路
2、 计算行车速度: 10 km/h。
3、 设计使用年限: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的设计年限20a; 4、 标准轴载:以轴载100kN的双轮组单轴为标准轴载; 三、路线
1、设计原则:
根据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中相应道路指标要求及现
1
状资料进行道路平面、纵断面设计。道路平面设计遵循详细规划确定的道路类别、级别、横断面类型、控制标高等原则进行道路设计,并结合地形、地物地质水文,充分考虑道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相互协调组合成立体线形。
2、平面设计
本次平面设计小区规划为原则。 3、纵断面设计
本路段的纵断面设计是按照《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同时兼
顾到周围建筑物地坪标高,并且线形平顺,结合地形、地貌,尽可能减少填挖方量。
4、道路横断面布置
横向布置详见《标准横断面图》,
6米,宽行车道的路拱设计坡度取1.5%,4米,3米宽行车道采用单坡,坡度取1%。 四、路基工程
1、路基施工技术要求
土基回弹模量EO≥30Mpa,路基施工前,应先清除原地面的杂草、淤泥和耕植土和建筑垃圾,整平并碾压至规定压实度。
土质路基压实采用重型击实标准控制
填挖类型 路床顶面以下深压实度(%)(重度(cm) 道路类别 型击实) 挖方 0~30 次干道 支路 ≥93 ≥90 0~80 次干道 支路 ≥93 ≥90 填方 >80~150 次干道 支路 ≥90 ≥90 >150 次干道 支路 ≥90 ≥87
2、对路基的要求
①路基是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可以保证路面质量。对不良地质地段(杂填土、素填土、淤泥质粘土)换填砂性土。砂性土的最小强度(CBR)(%)如下:
上路床(路槽地面以下0~30cm): 6.0 下路床(路槽地面以下30~80cm): 4.0 上路堤(路槽地面以下80~150cm): 3.0 下路堤(路槽地面以下大于150cm): 2.0
②如果天然地面表层为耕植土、淤泥特别是地表有树根草皮或腐殖土时应予清除;路堤基层土质松散时应在填筑前压实,压实度(重型)≥95%;路基填土高度小于路面和路床总厚度时,应将地基表层土进行超挖并分层回填压实;基底松散土层厚度大于30cm时,应翻挖再回填分层压实。
五、路面设计
1、路面结构设计原则及依据
路面结构系结合当地的气候、水文、土质、材料、工程实践经验、施工和养护条件等,按《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进行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及厚度计算。
机动车行道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 2、路面结构设计
(1)机动车道的厚度计算 标准轴载:100KN 路面交通等级:轻级
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的设计年限20年
设计年限交通量平均增长率r=5% 水泥混凝土设计弯拉强度4.0Mpa 水泥混凝土弯拉弹性模量EC=2700Mpa 级配碎石回弹模量:250Mpa 土基回弹模量:30Mpa
水泥混凝土面板长度: 5米,4米和3米。 (2)车道结构为:
6米宽车道:水泥混凝土面层 20cm
水泥稳定碎石(无侧抗压强度3.0MPa) 18cm
级配碎石底基层 15cm
4米,3米宽车道:水泥混凝土面层 20cm
级配碎石底基层 18cm
3、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要求
(1)混凝土路面缩缝间距为4.5米,4米,如缩缝与雨水篦或检查井相交,缩缝可根据实际情况前后移动。
(2)在与沥青路面、其他结构物相接时,混凝土路面端部的三条横缝处均应设传力杆。
(3)机动车道在胀缝处设传力杆,在纵缝处设拉杆,在邻近胀缝自由端的三条缩缝内设传力杆,其余缩缝不设传力杆。
(4)在雨水口处,应设置胀缝与混凝土板完全隔开,并沿周边设防裂钢筋。
(5)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出现错缝时,与接缝相对的板边加设防裂钢筋。
(6)在混凝土板的自由板角部位,须设加强钢筋。 (7)机动车道路面混凝土板的自由边设置边缘钢筋。 (8)施工缝设在横缝处。
2
(9)路面刻槽深2~4mm,槽宽3~5mm,槽间距15~25mm。 4、水泥砼路面板接缝设计
(1) 纵缝:纵缝作为施工缝考虑,其构造形式采用平缝加拉杆型,拉杆采用φ14螺纹钢筋,长70cm,间距70 cm。
(2)横向缩缝:横向缩缝采用假缝形式,间距一般为3.0米,在临近胀缝或路面自由端部的三条缩缝内均应在板厚中央加设传力杆,传力杆采用φ25的圆钢筋,长度50cm,间距40cm(详见混凝土板块划分设计图)。
(3)横向施工缝:每日施工终了或因故中断浇筑砼时,必须设横向施工缝,其位置应设在胀缝或缩缝,设在胀缝处的施工缝其构造与胀缝相同,设在缩缝处的施工缝,采用平缝加传力杆型,传力杆采用φ14的圆钢筋,长度50cm,间距40cm(详见混凝土板块划分设计图)。
(4)胀缝:一般在夏季施工,可以不设胀缝,在交叉口处、桥梁或其他结构物相接时及小半径竖曲线设要胀缝。 六、筑路材料和施工技术要求
1、材料要求
基层材料须满足《城镇道路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GJJ1-2008)的要求。
2、 施工技术要求 级配碎石
a.级配碎石级配范围如下:
筛孔尺寸(mm) 通过质量百分率(%)
53 100 37.5 90~100 31.5 81~94 19.0 63~81 9.5 45~66
4.75 27~51 2.36 16~35 0.6 8~20 0.075 0~7
b.配料准确,混合料必须均匀,没有粗细颗粒离析的现象。 c.在最佳含水量时,用12t以上压路机碾压,每层压实厚度不宜超过15~18cm,压实度不小于96%。
d.施工完毕,未铺封层或基层时,不应开放交通。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
1)水泥稳定级配碎石集料级配范围如下:
筛孔尺寸(mm) 通过质量百分率(%)
40 - 31.5 100 19.0 88~99 9.5 57~77 4.75 29~49 2.36 17~35 0.6 8~22 0.075 0~7
2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中水泥重量为外掺比值(如5.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重量比为水泥:级配碎石=5.5:100),水稳层水泥用量应根据现场试配试验确定,最大不应超过6%,最小不低于4%。
3
3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施工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① 集料颗粒组成应是一根顺滑的曲线。
②集料压碎值≯30%,碎石颗粒中细长及扁圆颗粒的含量不应超过20%。 ③ 集料的液限<28%,塑性指数<9。
④ 混合料必须拌和均匀,没有粗细颗粒离析现象。
⑤在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采用重型击实标准,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压实度要求达到96%,7d(25℃条件下湿养6d、浸水1d)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为3.5Mpa(机动车道)。
水泥混凝土路面
a.混凝土摊铺前,基层表面应洒水、润湿。
b.混凝土的拌制应控制水灰比,以保证足够的强度和密实度。 c.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应控制水分的蒸发。在气温超过25℃时施工,应防止混凝土温度超过30℃,以免水分蒸发过快而混凝土缩裂。
d.路面混凝土板施工时,所有传力杆及拉杆均应设置于板厚中间并垂直于板缝。
e.路面表面须平整、刻纹。路面锯缝和刻纹宜在混凝土强度适宜时操作。
f.路面施工完毕后,应使混凝土在良好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养护。g.混凝土板达到设计强度时,可允许开放交通,需要提前开放交通时,混凝土板应达到设计强度的80%以上,其车辆荷载不得大于设计荷载。
七、施工注意事项
1、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道路用地放样,路基用地范围内的既有房屋、道路、河沟、通讯、电力、地下电缆设施、地下水道、坟墓、及其他建筑均应事先拆迁或改造;其范围内的树木等均应在施工前砍伐
或移植清理。
2、水泥砼面层所用材料应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中的有关规定。浇筑砼路面时,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在板内预埋拉杆(纵缝),传力杆(施工缝或缩缝),并在振捣时防止钢筋变位,安装传力杆时应严格与板的端面垂直,传力杆须用支架固定。
3、砼路面的横向缩缝(假缝)应在砼达到适当强度(6~12Mpa)后及时用锯缝机切割,不得迟误。切缝后应尽快采用填缝料填缝。填缝时,缝隙必须清洁,不得有杂物和尘土。
4、施工前,应熟悉设计图纸,认真进行技术交底,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严格按国家颁布的《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验受评定工程质量,缺项部分可参考《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2004年版)中相应条款进行验评。
5、施工前,应将已安装的缘石清除,以便采用三轴机施工时立侧模板。
6、水泥路面施工前注意预埋过街横管。 7、注意文明安全施工,保障行人安全。 8、其他未尽事宜必须遵照有关规范执行。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