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会展经济发展_会展城市竞争力与城市功能提升

会展经济发展_会展城市竞争力与城市功能提升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会展经济发展、会展城市竞争力与城市 功能提升

程建林 艾春玲

会展业是一种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和展 览、展销,能够带来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益的产业。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经济实力 大大增强,科技和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为会 展业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和强有力的产业背景 支持,使会展业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

国际展览联盟(UFI)曾指出:“一个城市或 地区如果基础设施相对完备、人均收入在世界中 等以上,服务业在 GDP 中的比重超过制造业且过 半、外贸份额占 GDP 的比重接近或超过 10%、行 业协会的力量相对较强,那么会展经济就会在该 城市或地区得以强势增长,并发挥积极作用。”[1] 当前,我国一些经济水平高、城市基础设施完善、 交通便利、第三产业发达的大中城市,会展活动 频繁,会展业发展迅速且水平高,已经形成了北

CONVENTION & EXHIBITION ECONOMY, UR- BAN COMPETITIVENESS AND URBAN FUNC- TIONS PROMOTION CHENG Jianlin; AI Chunling

ABSTRACT: In this study, convention & exhibition cities (CECs) are the central cities usually holding conventions & exhibitions (CE). Using the bow and string model in urban competitiveness stud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E industry, it sets up the CEC competitiveness model and studies 22 cities in 2005. It divides the 22 cities into national, regional and local CECs and analyzes the posi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m. If finds that CE economy promotes the transition of the urban economic structure, im- proves the urban functions, and upgrades the urban competitiveness.

KEYWORDS: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economy; urban function; competitiveness of CEC; bow and string model;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京、广州、上海、深圳、重庆等若干会展城市。可 以预见,未来几年内,我国还会涌现出若干个基 础设施好、知名度高、辐射面广的会展城市。对 会展城市进行竞争力研究,准确地对其进行定位 并确定会展城市的发展战略,进一步促进城市会 展经济的发展,可以推动城市经济结构转型、提 升城市功能、带动城市空间结构的良性发展。

15

【摘要】把我国已经出现的一些主要会展中心城 市定义为会展城市,运用城市竞争力“弓弦箭模 型”分析框架,结合会展业发展的特点构建了我 国会展城市竞争力模型,并选取了 2005 年我国的 22 个城市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把我 国的会展城市分为国家级、区域性及一般性会展 城市,并对我国会展城市进行了定位,进一步确 定其发展战略。城市发展会展经济对城市功能与 空间结构影响的结论表明,会展经济适应并推动 了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型,提升了城市功能,提高 了城市竞争力,同时带动了城市空间结构的良性 发展。

【关键词】会展经济;城市功能;会展城市竞争力; “弓弦箭”模型;城市空间结构

【文章编号】1002-1329 (2008)10-0015-06 【中图分类号】F 2 9 0 ; T U 9 8 4 【文献标识码】A

1 会展城市竞争力模型构建及实证分析

1.1 城市竞争力分析框架:“弓弦箭模型” 目前,国内许多学者对城市竞争力给予了极 大的关注,研究也比较深入和广泛,产生了一些 研究成果。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倪鹏飞提出的“城 市竞争力弓弦箭模型”。该理论用综合市场占有 率、综合长期经济增长率、综合地均 GDP(地均 财富产出率)与综合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四个关键 指标,构建了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并进一步提 出了城市竞争力的两个解释框架,其中之一就是

【作者简介】

程建林(1 9 7 5 - ),男,武 汉大学经济研究所博士研 究生。

艾春玲(1976-),女,本科, 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 程有限公司,企业法律顾

问、经济师、国际商务师。

【修改日期】2 0 0 8 - 0 8 - 2 8

P l a n n i n g

规划研究

S t u d i e s

“城市竞争力弓弦箭模型”,即把城市竞争力系统 概括为硬竞争力系统和软竞争力系统,并把硬要 素比作弓,软要素比作弦,城市产业比作箭,从 而把城市竞争力系统形象地比喻为“弓弦箭”。如 果弓弦质量越好,搭配得当,所形成的力越大,产

业箭射得越远,获得的价值就越大 。[2]

进而各个区域也并不必然会出现会展中心城市。 因此,与该课题组不同,本文“由点到面”,着眼 于我国会展经济发展的全局,从宏观角度对会展 业发展已经取得明显成效的城市(下文称为会展 城市)进行竞争力分析,进而站在全国战略高度, 对会展城市进行准确定位并确定其进一步的发展 战略。本文把会展城市定义为:在我国城市经济 迅速发展的环境中,具有会展业发展的比较优 势,会展综合实力、集聚力、辐射带动能力与发 展潜力较强,以会展业为其重要城市职能的城 市。即会展业在该城市的经济及社会生活中具有 重要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会展业在城市的产 业结构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5]。因此,会展城市 并不仅仅局限于业已取得会展经济效益的城市, 它是一个具有动态属性的概念。

虽然“城市竞争力弓弦箭模型”有值得商榷

的地方 [3],但基于“弓弦箭模型”是迄今为止国内

较为成功的研究,且该研究在国际上也产生了相 当的影响力,因此,本文仍沿用该模型的分析框 架对我国会展城市竞争力进行分析。

1.2 会展城市的内涵

会展活动的聚集和会展经济的形成与发展都 需要一定的载体,这个载体就是会展的举办城 市。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课题组运用的是“会展 中心城市”这一概念,并指出“所谓会展中心城 市,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会展综合实

16

城市规划 CITY PLANNING REVIEW VOL.32 NO.10 OCT.20082008

1.3 会展城市竞争力指标的选取与模型 建构

会展城市竞争力是会展城市利用其既有的会 展资源发展会展业,通过提供有吸引力的市场竞 争环境而形成的资源集聚力、产品供应力、价值 创造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合力。所以,要增强 会展城市竞争力就必须提高对会展资源的吸引力、 拓展会展市场的辐射力与城市的综合服务能力。

由于城市会展业的发展关系到城市社会经济 的诸多方面,会展业竞争力也是城市综合竞争力 的重要反映,因此,笔者参照反映城市综合竞争 力的核心指标,并结合会展业自身的特点构建了 会展城市竞争力的综合指标体系(表 1)。

表 1 中,第二层次指标为第一层次指标的具 体解释指标。B1 为城市交通设施容量,由城市客 运总量表示;B2 为城市通讯设施容量,由互联网 用户数量代表;B3 为会展专业人才,集中体现为 会展业从业人数;B4 为城市的科技水平,由人均 教育费用支出来反映;B6 为会展场馆容量,体现 为场馆面积;B7为宜居环境,由城市绿化率表示; B8为宜业环境,由旅游收入表示;B9为地理区位, 本文按照城市行政级别、城市地理位置以及交通 区位分别对其赋值。行政级别赋值标准如下:首 都为 5 分,直辖市 4 分,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 3 分,地级市 2 分;对于城市地理位置指标,本文 只考虑它是否为沿海城市,若是,则对其加 1 分; 交通区位体现的是城市交通在全国的重要性,如 果它是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与航空中心,分别加 1 分。B10 经济区位主要用于反映城市的经济外向 型程度,集中体现为外贸进出口额。

根据城市会展业竞争力综合指标体系,给每 个指标以相应的权重,建立会展城市竞争力的评

力最强、集聚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最强,并具有发

[4]

展潜力和人文自然环境最好的中心城市” 。不难

看出,这一定义是基于“由面到点”展开的,即 从会展经济发展较好的区域(多为会展业集聚的 区域)出发,在区域内选择一个会展整体实力最 强、会展经济效益最好的城市作为会展中心城市, 如广州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会展中心城市。他们 突出的是“中心”二字,其暗含的一个基本事实 就是每个地区至少能够出现一个会展中心城市。

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我国每个地区 或城市没必要也并不一定都适于发展会展经济,

年第卷第期 32 10

表 1 会展城市竞争力综合指标体系

Tab.1 Integrated index system of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ity competitiveness

价模型为:

区”的构想;第三,会展城市的选取也充分考虑

(i=1,2…n; j=1,2…m) 式中,i表示第i个城市;j表示指标体系中的

了我国会展产业带的分布状况。

采用 2005 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数据 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6)》、各个城市 第j 个因子;Di为第i个城市的会展业发展综合评 《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6年价值;W《 j为第j个因子的权重;Sij为第i个城市中 第j个因子的标准值。因子的标准值选取城市中该 工作报告》及中国会展经济信息网(http:// www.ceeinfo.net)。限于篇幅,计算过程不再赘 因子的第三分位数作为 Tj ①,并对原始值进行标 准转换,原始值到标准值之间的转换为:

述(表 2)。

2 我国会展城市的定位及其发展战略

缪尔达尔在研究区域经济发展时,提出了

“地理上的二元经济”理论。该理论强调既要充分 根据上述指标体系所涉及的因子与相应的权

发挥发达地区的促进作用,又要采取适当的 重,运用数学模型计算得出综合评价值,然后依 通过发达地区“扩散效应”和“回波效应”来刺 据评价值对会展城市进行定位。当然,通过指标 激落后地区发展,以消除发达与落后地区并存的 体系和数学模型得出的结果,只能作为进行会展 二元经济结构。从我国会展城市布局来看,的确 城市选择的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而不是决定因 存在着一个会展经济发达与不发达地区的二元经 素,因为一个城市能否成功发展会展业是多种因 济结构。

素综合的结果,并不能一概而论。

2.1 会展城市的布局

1.4 会展城市竞争力实证分析

我国会展城市大多分布在经济较发达的环渤 选择了 22 个主要会展城市②进行分析,城市 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 的选择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城市规 长江沿岸(图 1)。由图 1 可看出,会展经济的集 模上,它们中有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 聚效应首先通过空间集聚表现出来,而这种空间 等城市,这些城市在会展业发展方面都拥有良好 集聚通常是以城市为核心集聚。因此,会展业的 的发展现状与极大的发展潜力;第二,在地域分 发展通常集聚在经济条件好且交通信息网络发达 布上,会展城市的选取涵盖了我国的东、中、西 的区域,这些区域一般是以会展城市为核心向外 三大区域,并权衡兼顾了沿海、沿江、内地城市, 辐射而形成的。

同时又体现出了我国“四大板块、综合经济

表 2 主要会展城市竞争力排序 Tab.2 List of major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ities by competitiveness

17

P l a n n i n g

规划研究

S t u d i e s

2.2 会展城市的定位

结合我国城市竞争力理论以及会展业发展 的实际情况,按会展竞争力综合值大致可以把我 国的会展城市划分为一般性会展城市(综合值

4.50~6.00)、区域性会展城市(综合值 6.00~ 9.00)以及国家级会展城市(综合值9.00~10.00) (表 2)。

依据城市会展竞争力的综合指标体系及其模 型,可以较好地对我国的会展城市进行定位。当 前,我国会展城市应定位于:使具有举办全国性 乃至国际性会展优势的城市,担负起会展支柱城 市的使命,如北京、上海、广州;具有举办面向 省、市乃至周边一定区域会展的能力的城市,承 担起区域性会展任务,如深圳、昆明等;一般性 会展城市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认清本地的优劣 势与会展业发展潜力,准确定位,并调整自己的 发展战略,要么借助时机加快发展成为区域性乃 至国家级的会展城市,要么逐步进行产业转移,

18

城市规划 CITY PLANNING REVIEW 目前,这三个会展城市已分别制定了进入国际会 展城市行列的发展计划:北京市把会展业列 为重点发展的产业,特别是把国际性展览会作为 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北京的目标是发展成为亚 洲地区有影响力的国际会展城市,并借助2008 年 奥运会的大好机会,力图成为在世界上占有一定 分量的会展城市;而上海欲抓住 2010 年“世界博 览会”在该市召开的机会,大力发展会展业,努 力把自己发展为未来世界会展城市;广州继续维 持其“华南之都”的地位,并力争在世界会展市 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其次,应该加强区域性会展城市的发展,发 挥其比较优势。为了提高城市会展业的竞争力, 必须根据城市特点进行合理定位,使会展城市的 发展目标定位更具科学性、针对性、连续性。目 前,我国区域性会展城市的定位主要包括: 1)地( 缘优势驱动性的会展城市,如大连、青岛等发展 外向型经济的港口城市与沿海开放城市;(2)产 业或市场优势驱动性的会展城市,如深圳依托高 新技术产业优势发展了“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 交易会”,武汉依靠东湖高新区的国家光电子产 业优势,成功举办了四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 子博览会暨论坛”,并力图跻身于世界一流光通 信博览会之列;(3)人文旅游环境确定性优势的 会展城市,如昆明凭借优美的自然风光与秀丽的 人文景观成功举办了“世界园艺博览会”与“中 国国际旅游交易会”; (4)具有优势的会展城 市,如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 入实施,成都获得了发展会展业得天独厚的 优势,先后承办了“全国春季糖酒交易会”、“四 川国际电视节”等知名展会;(5)富有地方特色 的会展城市,如依托“旅游商品展览会”发展起 来的会展城市宁波。

需要指出的是,有些区域性的会展城市往往 并不只具有单方面的优势,而是通常兼具多种优 势,因此它的会展业发展速度一般较快,会展水 平也较高。如深圳,它既可以发挥自身的产业优 势(高新技术产业),又可以利用它的优势 (经济特区之一),同时还具备地缘优势(地处珠 江三角洲),这些优势共同决定了深圳会展业发 展的整体实力以及美好的发展前景。这些具有多 重优势的会展城市无疑应是重点发展的城市。

淡出会展市场。

2.3 会展城市发展战略

与会展城市的定位相对应,当前我国会展城 市的发展战略为:提升国家级会展城市并逐步向 国际会展城市迈进,加强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性 会展城市的发展。

首先,要大力发展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国 家级的会展城市,提高其竞争力,并逐步向国际 会展城市迈进。 “要想成为国际会展中心城市,必 须具备四大条件:独特的资源环境、良好的气候 条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优势产业、市 场条件好、开放度高;完备的展馆和配套措施”③。

VOL.32 NO.10 OCT.20082008 年第卷第期 32 10

Fig.1

3 会展经济对城市功能的影响

城市功能,从广义上是指城市在国家或区域 经济发展中所具有的作用和能力以及所承担的分 工。为争取获得大型会议、展览的举办权,各个

图 1 主要会展城市的区域分布

Distribution of major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ities

会展城市通常会进行综合性、全方位的城市建 和相关基础设施一般有的建设用地,在城市 设,提高城市的吸纳和辐射能力,调整城市规模、 区划中占有的功能区,同时围绕会展中心配 结构,从而使城市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备酒店、旅行社、国际商务中心、银行、商业服 务等设施以及发达便利的交通,以满足会展人员 3.1 会展经济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功能的 的需求。会展场馆的区位选择是会展业布局对城 进一步完善

市空间结构影响中最主要的因素[9]。

会展业的发展必须依托城市良好的基础设 会展中心的布局呈现出集聚效应与扩散效应 施,如先进的展馆、便捷的交通、优良的餐饮服 并存的局面,即它并不仅仅是单一的集聚过程, 务以及可供休闲与旅游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而是一个先集聚、后扩散、然后再集聚的过程,这 城市为了发展会展经济,必定会加大基础设 一过程直接影响着城市空间结构。

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功能的进

一步完善。在我国大力调整原有生产结构逐步适 4.1 会展中心的空间集聚

应新的消费结构的过渡阶段,对会展基础设施的 集聚效应要求通过非均衡的途径实现,所以 投资,将是扩大国内需求,启动新的经济增长点 会展业要选择在条件好并且交通信息网络发达的 的重要措施[6]。据测算,2010 年上海举办“世界 区域发展,这些区域一般是以会展城市为核心向 博览会”使上海市的道路、交通、电信、供电、供 外辐射而形成的。会展业集聚效应表现为空间上 水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将使城市的基础设施 的集聚,通常是以城市为核心集聚。由于制约会 建设提前整整10年 [7]。

展业发展的首要因素是资本,集中体现在硬件设 施建设上,因此,这种集聚效应体现为大城市的

3.2 会展经济提升城市的品牌功能

会展场馆出现了集中的趋势。在城市中,由于会 会展业被誉为城市的窗口,是提高城市知名 展场馆附近便利的交通条件,吸引了会展企业、 度的有效载体,是向外推广城市形象的一个重要 会展服务商及相关配套产业纷纷集中在该区域 手段。国际上衡量一个城市能否跻身于国际知名 内,形成了会展业集聚的向心力,产生了集聚效 城市行列的重要标志,就是看这个城市召开国际 应。会展业的集聚有利于单个会展企业降低基础 会议和举办国际展览的数量和规模。国际展会是 设施和市场营销成本,形成规模效应[10],如成都 最大、最具特色、最有意义的城市广告,它向世 的国际电脑节就是现代会展集聚效应的典范。

界各地的参展人员宣传该国或该地区的科学技术

水平、经济发展实力,展示城市的风采和形象,提 4.2 会展中心的空间扩散

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城市竞争力,从 会展业的发展倾向于在城市内部先得到发 而提升城市的品牌功能。 财富全球论坛“ ”和“亚 展,而当会展业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需要 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在上海的成功举办,就成 选择一个发展环境更好的地区进一步使自己的利 功打造了上海作为国际金融及商贸中心的形象, 润最大化。同时由于中心大城市的辐射功能带动

有力地提升了上海的国际知名度。

3.3 会展经济带动城市的高级服务功能

由于会展业具有产业关联大、带动性强等特 点,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必定会通过关联效 应和扩散效应,带动许多相关产业特别是信息通 讯、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旅游、金融、银行、海 关、贸易咨询等“第三产业链”的发展,从而推 动城市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提 升城市的高级服务功能(图 2)。

4 会展业发展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会展业的发展对城市空间结构有着很大影 响。会展业在城市中的布局集中体现于会展场

馆、相关基础设施的布局。发达国家的会展场馆

图 2 会展业关联效应[ 8 ]

Fig.2 Interrelated effects of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19

感谢您试用AnyBizSoft PDF to Word。

试用版仅能转换5页文档。

要转换全部文档,免费获取注册码请访问

http://www.anypdftools.com/pdf-to-word-cn.html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