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吉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来源:《新长征》 2014年第8期
吉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打造品牌,推动工作创新发展,是我们党优良传统和作风的体现,也是*总书记一再倡导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探索和打造为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具有吉林特色的工作品牌,是吉林省关工委多年的实践。靠品牌推动工作,是新形势下关工委在工作方法上的创新。
一、工作品牌是关工委的宝贵财富
社会财富有物质的、精神的,关工委工作品牌属于精神财富。它是“五老”在关心、爱护青少年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实践成果,反映着当代青少年的精神追求、道德修养和成长轨迹,标志着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水平,推动关心下一代事业深入持续地发展。
工作品牌形象立体地展现关工委的工作成果。关工委是以离退休老同志为主体,以关心、教育、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为目的的群众性工作组织,通过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充分发挥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工作品牌以它的鲜明个性和特点,展现其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吉林省关工委现有9 个工作品牌,这些品牌来自于典型经验,是典型经验不断凝聚升华的过程,是典型经验在面上开的花、结的果。品牌从一个点到几个点,逐渐形成覆盖面。省、市(州)、县(市、区)都有自己的工作品牌,形成了多个层次,品牌持续几年到十几年,有的多达二十几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这些品牌,主题鲜明,基础扎实,富有实效,社会影响大,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深得各级领导的认可和支持,为关工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参与社会治理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创建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努力打造具有吉林特色的工作品牌
吉林省是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粮食生产基地,拥有灿烂丰富的文化和优良的生态环境。打造具有吉林特色工作品牌,就是要立足吉林省情,发现典型,培养典型,推广典型,丰富典型的内容,进而创造自己的品牌。
突出立德树人。从1989 年原长春地质学院成立第一个大学生自学马克思主义小组起,到现在已有25 年的历史。全省建立关工委的29 所高等院校都普遍建立了大学生自学组织,有自学小组4000 多个,参加学习的大学生占在校学生总数的42.5%。大学生通过自学马克思主义,树立了正确的理想信念,改变了人生座右铭。有的把信奉的天主教牌摘掉了,成为班级团干部;有的为了在艰苦环境中锻炼自己,辞去了理想的工作,到地震灾区去当青年志愿者;有的大学生村官,把在校自学组织的好学风带到了农村,组织农村青年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总书记的系列讲话。长春工程学院从2007 年开始创办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学校(青马校),在学生中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每期200 人,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较为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党建知识,时限为2 年,已办了4 期,这一做法已得到省委肯定。在中学,推广了辽源市高中学生业余党校的经验。目前,辽源市12 所高中全部建立了学生业余党校,在校学生中业余党校学员1733 人,约占学生总数的8.5%。经过培训,在校学员呈现出“四个带头”:勤奋学习带头,各项活动带头,关心班级带头,道德修养带头。毕业学员走上社会,大部分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去年,由省委宣传部牵头,省教育厅、省政府参事室、团省委、省关工委、省
教育关工委等6 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总结辽源创办高中业余党校经验,并联合发文,向全省推介。
突出农业大省特点。由于我省农业比重大,因此,在全省关工委工作中农村位置尤为重要。1997 年,白城市通榆县苏公坨村青年农民自发地组建了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他们自找对象、自定时间、自选内容、自择方法,定名为“四自”学习小组,市关工委及时做好推广工作,在各级党委重视、相关部门支持下,成为农村工作的一个亮点。2009 年,在贯彻中国关工委青岛会议精神时,省关工委会同省农委、省科协、团省委、省妇联联合发文,总结了“四自”小组和其他地区的活动经验,在全省开展了学理论、学科技、搞创业的“两学一创”活动。现在,全省组建“四自”小组、“两学一创”小组1.5 万多个,创办各类农民学校2800 多所,参加活动的青年农民47 万多人,参与的“五老”4 万多人,创办各类专业协会、专业生产合作社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1849 个,年收入在10 万元以上的创业项目发展到了704 个,“四自”小组家庭成员人均纯收入达18088 元,比上年增长32%,在农村改革和发展中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2013 年,总结推广了双辽市关工委建设“三个基地”的经验:建设新农村要有新农民,农村中学毕业生大部分回乡务农,为了提高他们的技能和创业本领,双辽市关工委和有关部门一起,利用农村中学的校田地创办“学农示范基地”;依托双辽职业学校教学实训基地,建立了“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市关工委利用自己的基地,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三个基地”为农村青年提供了学科技、搞创业的平台,同时,也成为普及农业科技知识的阵地。中国关工委对“三个基地”建设的经验非常重视,杨志海常务副主任亲自出席我省“三个基地”建设现场会,充分肯定了“三个基地”是关工委工作的一项创新,很值得推广。顾秀莲主任称赞:“是关工委在农业战线发挥作用的平台,是一个创举”。
突出老少共建特色。老少互动、老少共建是关工委的鲜明特色。白山市关工委与政法部门联手,创建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矫治基地——“绿色家园”。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由政法部门牵头,以关工委“五老”为主体,相关部门参与,对青少年中的特殊群体、弱势群体实行“五帮”:帮扶志、帮矫治、帮解困、帮就学、帮就业。白山市创建的“绿色家园”有200 多个,帮教对象523 人,帮扶对象2670 人。全市未成年人犯罪率仅有百万分之四,远远低于全省的十万分之四的比例。省教育关工委组织“五老”骨干,在全省十几万中小学生中开展的“老少同植希望林”活动,已坚持14 年。他们运用这一载体,突出了“老少同植希望林,两苗齐长绿满吉林”的梦想,目前已形成千片林,植树8200 多万株。树成材了,孩子也成长了,在中小学生中,培养了一大批植树、育树、护树的小标兵,使孩子们增强了环保意识,把绿色的中国梦变成十几万青少年的实际行动。松原市关工委和四平市六马路小学关工委开展的老少共筑中国梦活动,实行“三讲”、“四自”,即结合课堂教学系统讲中国梦,结合课外活动师生互动共讲中国梦,结合传统教育“五老”现身说法讲中国梦;培养学生思想上自强、学习上自信、生活上自立、行为上自律,使中国梦与德育工作、传统教育融为一体。
发挥本地文化资源优势。我省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宝贵的革命传统,依托本地文化资源开展活动是打造工作品牌的路径之一。通化市的“靖宇中队”就是这样形成的品牌。杨靖宇将军生前战斗在通化,殉国后安葬在通化,将军逝去,精神长存。杨靖宇将军矢志不渝、忠贞不移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不畏强敌、宁死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培育、教育青少年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多年来,通化市把创建“靖宇中队”作为弘扬靖宇精神、弘扬主旋律、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面旗帜。从2004 年创建第一个“靖宇中队”到去年年底,全市共创建“靖宇中队”1400 个。通化市关工委会同有关部门,有效地整合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资源,学校的“靖宇中队”与社区“靖宇中队”建立联系卡,开展共育共建。中国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闵振环、祖书勤来通化参加创建“靖宇中队”经验交流会,有力地推动了“靖宇中队”的创建活动。
三、关工委自身的水平和能力决定着品牌的创新发展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学习,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推动品牌的创新和发展。
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工作品牌出自基层,来源于实践。每个品牌都有它产生形成发展的土壤和条件。这就要求我们面向基层,面向实践,面向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五老”的作用,和青少年打成一片,想青少年之所想,急青少年之所急,帮青少年之所需,做到老少携手,同呼吸、共命运。
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实践是基础,又要上升为理论,指导品牌建设。要做到与时代同步,必须不断学习,当前尤其要学习十八大精神、*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和中央领导批示,来把握关工委的工作方向,指导工作实践。典型上升为品牌,领导重视是关键。我省的许多工作品牌,都得到了中央领导、中国关工委和省领导的认可和支持。品牌的发展,创新是动力。老品牌只有不断创新和发展,才能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青马校”就是大学生自学马克思主义组织的发展和延续,“三个基地”建设就是“四自小组”、“两学一创”活动的发展和继续,创新才能发展。齐抓共管,密切配合,才能形成抓好品牌的合力。品牌的发展,靠制度建设作保障。在关工委工作的老同志,都已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要做到适应工作需要,就必须增强对工作的责任感,自我施压、增强动力、激发活力、提升素质。参照中国关工委和兄弟省市的经验和做法,省关工委制定了《吉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规则》,对关工委工作定位、驻会班子职数、任职年龄、工作纪律都作了明确规定。工作规则由省委办公厅分送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编办会签,以省委名义下发,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些老同志退出了驻会班子,一大批相对低龄、刚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同志充实到各级关工委驻会班子中来,提高了领导水平。
省关工委将虚心向兄弟省市学习,进一步提高认识,按照顾秀莲主任今年工作报告的部署,对我省的工作品牌进行一次认真疏理,不断推动品牌的创新发展,努力形成一批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制度成果。??
责任编辑/柳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