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议论中的记叙

议论中的记叙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议论中的记叙

教学目标

1、 通过比较,领悟议论文里的记叙和记叙文里的记叙的区别。 2、 培养学生对“爱”的施与和接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议论文里的记叙写法,能根据需要恰当地转述论据。

教学过程

一、 “爱的奉献”话题探讨

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怎样活着才算有意义?活着为自己还是活着为他人?这是每个人都要考虑的问题。“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一曲《爱的奉献》之所以能久唱不衰,是因为它唱出了大家共同的心声。

爱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美好情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面对大自然的恶劣环境,同一物种内部必须互助,才能生存和发展。人类的爱,就是在长期群体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特殊感情。爱的范围非常广泛,有亲情之爱、朋友之爱、异性之爱等。不同类型的爱,性质和表现虽然有所差别,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以纯真的感情去祝愿所爱的人幸福,并且自己也参与这创造幸福的过程。

爱与善良是联系在一起的,爱包含着善良的因素。拥有爱心的人,对人对事的情感往往是善良的、温和的。这种善良、温和的爱心拒绝残暴,维护美好,它能化干戈为玉帛,使邪恶的人受到感化。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无数次描绘过这种爱的力量。

拥有爱心的人,虽然渴望美好,渴望与自然、人和所有生命处于和谐的状态,但绝不意味着可以容忍欺压、不平和邪恶。追求美好的事物、鞭挞丑恶的东西,是拥有真正爱心的人所应有的人生态度。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献出一颗爱心,那么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二、写法指导

1. 记叙文里的记叙

在记叙文中,叙述是基础。一讲叙述,首先涉及的就是叙述的对象——事情。一般说来,当我们拿到一个记叙文的题目,头脑中总会浮现出好几件符合题目要求的事情,究竟写哪一件,必须本着叙事典型的标准,作出判断和选择。怎样符合叙事典型的标准呢?首先,选写的事情在本质上要有代表性;其次,选写的事情还要有时代的特色。

记叙文的写作目的是提供人、事、物的形态、状貌、性格、功能、事态的变化的画面,表现事物的完整性、具体性和形象的可感性,切忌概念化的语言,要求提供生动的直观感受,让人亲临其境,亲睹其事,通过感情的渠道,以事感人,以情动人。

2. 议论文中的记叙

议论文是通过直接说理、论述来阐明问题、表达思想的。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的语言是概括性的语言。所谓概括,就是将具体事物加以抽象,反映事物的本质特点。比如毛泽

1

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说:“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这就是高度地概括化了的语言。 议论文语言的概括性,还表现在事实论据的叙述上。议论文叙述事实论据,不是为叙述而叙述,而是为议论而叙述,目的是为了证明论点,因此,叙述事实论据必须简单、清楚和精要。要做到清楚而概括地叙述事实论据,首先要善于截取材料中能充分证明论点的部分,而舍去与论点无关的内容;其次要学会用概括性的语言来表达。

要写好议论文,必须运用好叙述,叙述的重点是定向转述。定向转述,不是把人物原来的经历和事件经过照抄照搬,而是服从议论需要的再创作。为了议论的需要,定向转述要选择恰当的角度或口径,转述有关的事件,为议论提供依据,使叙述的材料与观点一致起来。定向转述关键在定向上,同一个材料,服从于不同的议论观点就有不同的方向、角度的转述,就有不同的论证效果。

《水浒传》中林冲棒打洪教头的片段,原文是1400多字的故事。为服从议论的需要,则有不同方向的转述。

先看茅盾《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为了证明《水浒》故事发展的“前后勾联”“摇曳多姿”“错综而富于变化”的特点,茅盾这样定向转述:洪教头要求比武,林冲却是“不敢 ”。 “要说比武了,却又不比,先吃酒,当真开始比武了,却又半真(洪教头方面)半假(林冲方面),于是柴进使银子叫解差开枷,又用大锭银作注,最后是真比,只百余字就结束了。”

只用了70来字就转述了这个比武的故事,抓住故事发展的三个波折点:不比、假比、真比,这样的定向转述有力地证明了“摇曳多姿”“错综而富于变化”的观点。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为了论证“战略退却”是“为了保存实力,待机破敌,而采取的一个有计划的战略步骤”的观点,也援引了林冲与洪教头比武的故事。他是这样定向转述的:

“《水浒传》上的洪教头,在柴进家中要打林冲,连唤几个‘来’‘来’‘来’,结果是退让的林冲看出洪教头的破绽,一脚踢翻了洪教头。”

用了不足50个字定向转述了这个故事,紧扣“退让”,突出“退让”后的胜利,有力地论证了“战略退却”的必要性。

假如从《水浒》“人物的一切都由人物本身的行动去说明,作者绝不下一按语”的观点出发,这个故事还可作如此定向转述:

武了,林冲又“寻思”“踌躇”;待到洪教头步步逼近,林冲方礼貌地出场,只四五棒便“让输”了;解枷后真比,林冲略识破绽,洪教头便“扑地倒了”。

用了不到90个字,揭示了林冲谨小慎微、委曲求全的性格及武艺高强,而洪教头则盛气凌人、外强中干,证明了“人物的一切都由人物本身的行动去说明”的观点。

古人说“凡为文以意为主。”议论文的“意”就是论点。一篇议论文,中心论点确定以后,就得通过摆事实和讲道理去论证它。这就有一个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的问题。“论”,是讲道理;“述”,是摆事实。在论证过程中,要善于把“论”和“述”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而关键是“围绕”,即紧紧扣住中心论点,而不是与中心论点相游离,甚至风马牛不相及。

3. 病文展示与病因分析 在写议论文时,必须抓住议论文中的记叙的特点:

①为图省力,三言两语,一笔带过,忘记了还要“详略得当”。

②“眉毛胡子一把抓”,错误地认为写得越详细越好,字数不够例子凑,文体变异。

③自身写作功底不扎实,“词不达意、言不通顺”,导致行文模糊不清,论证没有说服力。

2

④自相矛盾,因此,在论证论点时,就会错误百出,导致论点和论据严重脱离。

在学生议论文的作文当中,存在上述现象的学生较普遍。可见,不会正确叙述论据已成为制约学生议论文写作的一大障碍。

4.议论中的记叙因如何操作呢? ①把握文体明差异。

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有着很大的区别。记叙文强调形象性,要求记叙细致入微、生动传神;而议论文的记叙则是为分析问题、论证观点服务,强调语言的概括性,即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突显事实中与论点相联的规律、本质。议论文中运用的事例在生活中都是完整、充实,充满细节的,可是在写作过程中,却不能照搬照抄。我们必须根据中心论点对事例进行恰如其分的剪裁,提炼事例中与论点相联的本质、规律加以叙述,为论证论点服务;而不能以详尽的叙述代替议论,喧宾夺主。(示例:教材提供的例子《纪念白求恩》、《德兰修女》)

②对记叙的事例要辨别真伪,与论点一致。 议论文中所记叙的事例,要辨别真伪。所谓“真”,就是指符合论点的事例;所谓“伪”,就是指不符合论点的事例。有一位同学写的议论文《骄者必败》,引用了很多事例,来证明论点。诸如赵括败于秦军,曹操败于赤壁之战,项羽自刎于乌江。巴黎公社失败,希特勒为苏联红军所败等等。我们把这些事例仔细思考一下,鉴别一下,就会发现这些事例并不是都能说明“骄者必败”的论点的。历史上的项羽、曹操,他们都是由于骄傲,在某种场合下失败了,所以这些事例是符合论点的,是“真”的。但另外几则事例放在这里是不够妥当的。希特勒的失败,是由于他发动的战争是侵略战争,它是违背全世界人民利益的非正义战争,他的必然失败,并非由于骄傲。巴黎公社失败,是由于缺乏经验和外部敌人的过于强大,也并非由于骄傲。而赵括这个“纸上谈兵”的人物,理论脱离实际,所以败给秦国,主要的也不是由于骄傲。这些事例都不能用来证明“骄者必败”的论点,所以这些材料是“伪”的。“真”的事例,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而“伪”的事例,则不但无助于突出论点,而且会出现自相矛盾、歪曲原意的不良作用。

③根据论点的需要来确定记叙的角度,确定记叙的详略

一个事例,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不同的论点。论点不同,材料叙述的侧重点也要有所不同。议论文中的记叙,总体来说,都是简略的。但相对而言。哪些可以省略,哪些必须交代清楚,这要看阅读对象,要从环境、时代等实际情况出发。如果这个材料读者比较熟悉,就可从略;读者不熟悉的内容,就要交代清楚。

小结

①根据论点的需要,对记叙的事例作定向限制,着重记叙符合论证需要的内容,突出某个侧面,而不是完整地、面面俱到地叙述事实。 ②根据论证的需要,对涉及到的事实,叙写时要对构成论点的要素作概括的叙述高度概括。舍弃不必要的细节描写,只保留与论证观点有着密切关系的部分。

三、写作借鉴

情感·认知·文化

湖北考生

曾经热血沸腾地仰视你,爱你的一切。中华─—我的文化。

那是《诗经》中的一汪清水,在水一方的伊人;那是华美的楚辞,闪闪发光;那是孔孟思想,百家争鸣;那是大唐华章,仙乐飘飘;那是高山流水,那是古长城的细细青苔,那是

3

岳麓书院的依依夕阳……漫步在中华的文化里,多少人醉得不知归路,多少人沉醉于那泛黄的书页,将精华与糟粕统统吸收。

因为深爱你,我们忘了去洗净你,忘了理智清醒地去看你。在不知不觉中,流水静默不流,华美的书页一页页在腐朽。

我们变得自大,我们变得骄纵。大宋宫廷,白衣秀士,文臣儒士们忙着作诗写赋,用程朱理学教化子民时,北方的铁骑席卷了中华;康乾盛世,书生们忙着去作八股,去作经注考证时,大洋的另一端,开始了科技革命,改写了历史……我们有四大发明,我们有地动仪,我们有早他国一千多年的圆周率。可是,我们的土地上蕴育的是以农为本、固步自守的黄色文明,我们有郑和去炫耀国威,可是我们没有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我们有李白杜甫,却没有哥白尼牛顿;我们知道天朝上国,却看不到外面的文明……我们陶醉于自己,我们不断地用《天工开物》、《农政全书》去总结辉煌,却忘了重视审视自己的文化……我们落后了。 历史在悄然逝去,心中的热情并没有冷却,但我们多了一分理智,在仔细地审视…… 我看到了一位老人,用刀一样的笔尖为自己的文化做手术──他是鲁迅。我被深深地震动了。我们不是不爱自己的文化,而是太爱,以至于束缚了自己的灵魂。他,让我们深深的明白,不能因为情感而影响对文化的认知,不能用迷信代替理智。

旭日东升,新的阳光在冲散陈腐的气息。崭新的人们放下了对自我的迷信,去追求真理。走来了孙中山,李大钊,迎来了毛泽东、邓小平,“天朝圣国”的幻觉消失了,代替它的是“与时俱进”。我们激动欢欣……

我们终于冲破了情感的依恋,用一分理智去审视自己的文化。没有全部接收,也没有全盘否定,我们的目光更客观、理性而又智慧……

远处,传来“关关睢鸠”的乐声,依旧那么传神、清晰、生动…… 点评:

爱是一个非常宽泛的话题,本文作者却能把宽泛的“事物”圈定在具体的文化对象上,这样宽泛的内容便有了坚实的依托和形象的载体。通过将对中华文化热爱之情寄托于几个具体的对象上,作者充分展示了记叙性的语言特色:既简明扼要,又激情洋溢、文采飞扬。正是借助这些独具个性的记叙性语言,文章深入浅出地阐明了“不能因为爱而影响对文化的认知,不能用盲目的爱代替理智的爱”。还需注意的是,作者的思想并不是停留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写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给人以极大的启发。

精神的伊甸园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能使我们感动——一个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另一个则是我们内心的道德准则。”一百多年以前的康德如是说。

也许,我们并不能像庄子那样,有一种看透世俗的坦然,以及一副“泥泞中亦可”的大无畏;也许,我们并不能像鲁迅那样,有一种尖锐的目光,深刻地揭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积存着的民族劣根性;也许,我们并不能像美国作家海伦•凯勒那样,虽然盲聋,却依然保持一种崇高的品德……但是,我们可以把握自己。 当我们在车站看到我们所等的公交车已来,我们大可不必争先恐后,我们可以让别人先上,那种“秩序井然”不正是我们一直期待的吗?当我们在马路上看到一位盲人爷爷欲过马路却颤颤巍巍,我们也可以主动上前一步,扶爷爷过马路,这种“关爱之情”不正是我们异口同声地赞扬的吗?……

我知道,现在的你也许会对这些都嗤之以鼻,可是当你对这一切都不屑一顾的时候,你是否感到一种文明的“异质”?!

4

的确,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物质也高速发展,但当我们舒适地享受物质文明所带来的一切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想到我们的精神文明如何呢?试想,如果精神不发展,人文素养不培养,那么社会还会再进步吗?……是的,我们必须向全世界乃至全人类呼吁——“构筑精神的伊甸园,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个人的人文素养反映了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和品质,体现了他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价值观;缺乏人文素养,失落人文精神,必然会制约社会乃至整个民族的发展。

余秋雨先生在他的《文化苦旅》中写尽了文化深刻的内蕴,同时也将其丰富的人文精神寄寓其中,以警示当今的一代要牢牢地抓住“人文”这根绳索,沿着它来找寻我们前进的方向和发展的动力。

缺乏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的人是可怕的,用毛泽东的一首诗来概括之,即“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有句话现在想来很有道理:“一个民族的发展前途总是由其人文精神决定着的。” “构筑精神的伊甸园”——这是我们发自内心的呼喊,保持良好的人文精神,培养深厚的人文素养,不仅会让你变得深刻,更会使你出类拔萃。

揣摩提示:

思考:作者在这篇议论文中是怎样运用叙述的?

什么是人文素养?作者运用一组排比句概述了古今中外三个著名人物的事例,分别择取了庄子的“大无畏”,鲁迅的“尖锐”,海伦•凯勒的“崇高”,以此说明这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人文素养”。紧接着作者笔锋一转,“但是,我们可以把握自己”,对此,作者又一次运用了排比句式,对“让别人先上车”的“秩序井然”,对扶盲人过马路的“关爱之情”这类芝麻小事却不屑一顾的反面现象作了深刻的分析,以此说明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文明的“异质”,因此人文素养不知不觉离我们远去。 作者从人们熟视无睹的生活现象中看到了文明的“异质”,看到了人文素养流失的原因,显示了作者深刻的洞察力,由此论述了“构筑精神的伊甸园”的必要性。 作者目光犀利,破立有致,转合自然,显示了很好的议论功底。

四、写作练习

1、阅读下面的材料,以“牵挂”为话题,些一篇作文。(课后练习第四题) 牵挂是人类从小到老贯穿始终的一种情绪。它是感情的依托,心灵的闪电,精神的升华,是人生七情六欲、喜怒哀乐及生活万象的折射与聚焦。正因为有了牵挂,人类才有了众多动人心弦的历史,也正因为有了牵挂,生活中才涌现出许多缠绵的故事。

2.阅读下面的材料,请就“爱心能否要求回报”谈谈自己的看法。

在吉林省吉林市,一名给市长写信求助的中年妇女最近成了人们议论的焦点。她曾经是一位爱心妈妈,如今为何开口向社会求助?她付出的爱心能得到回报吗? 王艳玲,今年47岁,吉林省的一名普通的下岗女工,因抚养资助孤儿的爱心行为成为“2005年度感动江城十大人物”之一,“2006年度吉林市三八红旗手”, 2007年4月全票当选“全国十大母亲”。正是这样一个曾经感动了一个城市的人,最近却面临着巨大的困境。母亲病重需要大笔的医药费,儿子大学马上毕业需要还清4年两万多元的助学贷款,还要替曾经抛弃她而今得了尿毒症的前夫四处筹钱维持生命,儿子希望妈妈

5

帮他找个满意的工作„„这一系列的事情让这位大姐一筹莫展,几近崩溃。王艳玲想呼吁一下,看看像她这样的人,对社会毕竟有一点点贡献的人,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能不能给她出点好主意,有没有什么好项目,让她把这个难关渡过去。她说,她也不是想要回报,只是想在困难的时候,希望得到帮助。 附录

表达方式与文体特征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之分。

表达方式是文体特征的重要表志,不同的表达方式,决定了不同的文章体裁。也就是说,作者写作一篇文章,有其明确的目的,或为叙述事件过程,或为描写事物状貌,或为抒发感情,或为阐述道理,或为解说性状。尽管在一篇文章中,五种表达手法是交织在一起的,但总有一种为主体,那一种为主体,就形成那一种文体。

( 1 )记叙性文章以叙述为主,夹杂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分写人与记事两大类; ( 2 )抒情性文章以抒情为主,夹杂记叙、议论、说明,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重在抒发情感;

( 3 )议论性文章以议论说理为主,辅之以叙述、说明、抒情,重在阐述道理,表明立场、观点。

( 4 )说明性文章解说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要求科学准确、客观明晰。

【记叙文写作的一般要求】

写好记叙文要注意恰当选取有关人物、事件或场景。选材注意有三:真实、典型、新颖。具体写作时的操作要领:

1 、明确记叙六要素:时、地、人、事,起因、经过、结果。

2 、有条有理、线索分明,中心明确、详略得当,用恰当的议论抒情点题。

3 、叙事要简洁,情节要集中,情感要真挚,结构要紧凑,人物不宜过多过杂,善用修辞。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