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卷第9期 (2009)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NEIJIANG NORMAL UNIVERSITY No.9 Vo1.24 (2009) 晚清商办铁路运动新论 孙 自 俭 (河南理工大学政法学院, 河南 焦作454000) 摘要: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声势浩大的以创设商办铁路公司为主要内容的商办铁路运动。商办铁路 运动为中国民族资本增添了新的经济成分,引起了集资方式的重大改变,推动了收回利权运动的发展,促进了 实业救国、民主宪政思想的传播,还培养了大量的铁路人才,为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商办铁路公司;清政府;资产阶级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785(2009)09—0066—04 2O世纪初,中国出现了声势浩大的以创设商办 铁路公司为主要内容的商办铁路运动。1903年至 1910年,全国14省相继成立了16个商办铁路公 司。各公司由于种种原因,筑路成绩不甚理想,1911 最有代表性。筹集而来的租股也主要用在两方面: 一方面是用于采办修建铁路所需的机器、材料,雇用 工人,开办铁道学堂,派员出国学习铁路专业知识, 聘用铁路专业人才进行勘测、设计和施工等;另一方 面是暂不动用的款项存入省内外的银行和钱庄,变 成生息银两,与商业资本、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发生 关系。同时,租股是有股息的,租股股东也享有不同 程度的股东权力。租股股东于1906、1907两年领取 年被收归国有。过去,学术界多从革命史的角度来 评价商办铁路运动,认为清政府把商办铁路收归国 有是一个倒行逆施的卖国行为。近几年来,学术界 出现了相反的倾向,认为商办铁路由于资金、技术的 缺乏和组织管理的混乱不利于铁路事业的发展,清 政府把商办铁路收归国有是一个合乎经济发展的理 性选择。上述两种观点都没有注意到商办铁路运动 对当时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因此,在前人研究的 基础上,本人不揣浅陋,试图从宏观上绘出商办铁路 运动对当时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以此推动问题的 研究,并就教于学者同仁。 一了4厘息款,1907年后,付息方式虽改由次年所缴 租股内截付,但股息在法律上一直存在。租股股票 是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有价证券,可以自由买卖或 者转让,股东权利亦随股票的易人而让渡。川路公 司改归商办后,强调股东应享之权利,声明“凡附本 公司股本者,无论有无官职,均系股东,一律看待”__3]。 纠正官办时期租股股东不得干预路事的规定。及保 路事起,由各属股东分会选派代表组成的川路特别 股东会等更以股东利益捍卫者的姿态出现,反复与 清政府、邮传部进行说理斗争。租股股东享有的这 种资产阶级的权利,是封建赋税的缴纳者所不可能 、商办铁路运动为中国民族资本增添了新的 经济成分。引起了集资方式的重大改变 各省商办铁路公司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动员社 会资金,至铁路收归国有止,筹集了9200余万元的 巨额资金_1],超过了19O5——1913年这一期间各种 工矿民族资本的总和[2],为中国民族资本增添了新 的经济成分。自由招认的商贾是资本主义性质,毋 庸置疑,而那些靠封建杂捐和摊派而来的资金呢? 这一部分资金以租股为大宗,四川铁路公司的租股 享有的。川路租股,虽取自田亩,又带政治强制性, 但由于它是被筹集作为经营铁路的资本,出资者掌 有股权,并可分得股息等,这就使其不再是通常的封 建性捐税,而是“当作资本来发生作用的价值量”_4], 是垫支资本,是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股本。因此,川I 收稿日期:2009—03—17 作者简介:孙自俭(1972一),男,河南滑县人,河南理工大学政法学院讲师,博士。 总第120期 孙自俭:晚清商办铁路运动新论 ・ 67 ・ 路租股是近代中国社会资本原始积累的一种独特方 对列强对路权的侵占,或杜绝列强对路权的觊觎,以 式,他所具有的资本主义性质是显而易见的[引。 自由招认的商股在全部商办铁路公司资本总额 中,超过了征租加税所得的各种款项的总和,是商办 铁路最重要的资本来源。其集资面非常广阔,涉及 的社会阶层也比较深入,带有社会资本的性质,引起 作未雨绸缪之计而成立的。20世纪初,铁路是列强 对华进行侵略的主要对象,因而铁路问题成为当时 中国社会矛盾的主要反映。留日二百余学生公认: “现今国是,惟铁路为最急且危”[8],正道出了这个历 史的症结。资产阶级一般把列强掠夺中国路矿及其 它权益称之为“经济的瓜分”,认为那是列强借“保 全”之名实行和平瓜分中国的主要手段。基于这种 了集资方式的重大改变。在商办铁路运动之前,中 国民族工业基本是轻工业,所需资本不多,即使是一 些大型企业,也只需几十万元开办经费,所以除了独 资经营外,规模较大的企业只需采用合伙经营的方 式,就能解决其资金问题。铁路业需要巨额投资,不 能不引起集资方式的重大改变。浙路公司仅仅创办 费就需要600万元,全部投资估定为4000万元,而 1901—19l0年间,浙江全省所有华商的资本总额才 240万元_6]。换言之,一家铁路公司的开办经费,相 当于全省1O年间所有其它企业投资总额的2.5倍, 任何富商大贾,都无力独资或数人合伙兴办铁路。 大规模经营的事业,只有大规模地集中社会资金才 能得以实现。在国外,铁路业随着股份制的出现而 兴起的。在中国,欲集民间资本自筑中国铁路,唯有 突破合伙经营投资的狭窄经营方式,走世界资本主 义通行的股份公司之路。但是,晚清的企业家们,大 多脱胎于商业行帮和士绅家族,行帮之间年深日久 的壁垒畛域,非亲非故,不敢贸然投资的社会心理制 约社会资本的大规模集中。因此,社会资本长期停 滞于分散、独立的个人资本形态,无法联合成较大规 模的集团资本。商办铁路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 行邦、家族的壁垒畛域,使大规模募集社会资金成为 可能。沉重的民族忧患意识和对外资的恐惧心理, 迫使实业界抛弃自己狭隘利益,在商办铁路问题上 同意联合,从而为社会资本的大规模集中铺平了道 路。浙江铁路公司突破了工商界流行已久的合伙经 营传统方式的束缚,使浙路资本直接取得了社会资 本的形式,实现了由个别、私人资本向股份集团资本 的转化,从而形成了一个拥有67791名股东、1065 万元资本的大型资本主义股份公司 ]。在中国,比 较完全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大型股份公司的出现,是 从商办铁路运动开始的。 二、商办铁路运动推动了收回利权运动的发展 收回铁路利权运动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求继 续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本世纪初发动的收回 路矿利权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商办铁路公司大 多是在收回利权运动的鼓舞下,以保护本省路权,反 看法,资产阶级把利权的得失看作是同民族休戚相 关的大事。收回路权运动以湘、鄂、粤三省民众赎回 粤汉路权为发端。1898年,美国合兴公司取得了粤 汉铁路的修筑权,1902年,开工修筑,但不久因资金 缺乏,违背原定合同,在未经得清政府同意的情况 下,私自将公司底股的三分之二卖给比利时人,董事 也大半易人。引起湘、鄂、粤三省绅民警惕,纷纷要 求废约自办。1905年,清政府最终以675万美元的 代价废除了与合兴公司的合同,赎回了路权。随后 由三省自己筹款,设立铁路公司,分段修建。清政府 也有意将外人觊觎已久、政府一时无力兴筑的各省 铁路暂交民间承办,则外既杜他人觊觎之心,内以保 中国自有之利权。受粤汉路权赎回运动的激励,其 它各省绅商鉴于已失路权可经争取而赎回,认定若 自办铁路,当更可收“杜外人之觊觎”的效果,期望以 建设铁路分别实现“开富源”、“通商务”、“弥衅端”、 “固边防”的目标,先后都要求创设商办铁路公司[13。 浙江、江苏绅商修筑沪杭甬铁路,就是用实际行动来 从英国手中收回该路利权,是收回利权运动历史上 卓有成效的篇章。1898年,盛宣怀与英国银公司签 订借款代筑苏杭甬(后改为沪杭甬)铁路草约。以后 几年内,英国一直没有兴工。1905年,浙路公司成 立,奏准招股兴筑全浙铁路。英国闻讯后,要求改订 正约。浙江绅商、浙路公司、一部分浙籍京官呈请政 府废除草约。为抗拒英国夺路,浙路公司加紧集股, 动工修筑。江苏绅商也行动起来,与浙人协力。浙 路、苏路公司加快筑路进程,用实际行动来争回路 权。1908年11月,沪嘉线工竣,1909年5月,杭嘉 段工竣,9月沪杭接轨,全线通车。被中外所公认的 是:沪杭铁路的工费低,而工程质量高,平均每里不 过18000余元,略多于沪宁路的三分之一,而“平稳 坚固,实较沪宁为胜”[9]。正是由于苏浙两省较好的 筑路成绩,迫使英国做出让步,最终以沪杭甬铁路借 款移为开封徐州借款了事。苏浙两省绅商通过自办 铁路,收回沪杭甬路权的斗争也促进了其它各省商 ・ 68 ・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第24卷第9期 办铁路运动的发展。如安徽绅商援例要求废约,自 国势盛,实业定则国势定,实业有进步,则国势有进 步,实业甲全球,则国势甲全球”_1 。振兴实业是抵 制侵略的有效手段,“今日救亡之术,固当以振兴实 办浦口至信阳之路。同时,在商办铁路运动的推动 下,清政府通过同列强艰难的谈判,修改或废除以前 失权过多的铁路借款合同,中国在路权、路利上都有 所挽回。商办铁路运动,作为收回利权运动的一个 业,为唯一之先务”[1 。苏路公司副总理、状元张 謇,没有追求人阁拜相,而是为实业救国事业奋斗一 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收回利权运动的发展,巩固了 收回利权运动的成果。 三、商办铁路运动促进了实业救国、民主宪政思 想的传播 在商办铁路运动中,宣扬了爱国思想,激发了民 族资产阶级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的热情。大部分商 办铁路公司在所订章程中有“不招外股,不借外债, 是以专集中国人股份”L1。。,“公司股票只招华人,凡 洋人概不得附股”L11]等条文,这反映出在列强侵略 形势下,资产阶级对民族市场兴起的要求。在商办 铁路运动中,“民间有志之士也认为:经营企业是收 回利权的最好手段,关系国家命运的兴衰”。因此大 声疾呼:“苟有爱国之心,应起而响应股份之招募。 看清了利害的中国人民,当然更不计较金钱上的利 害,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 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起股份、合伙或独 资经营的新企业。”[2 其意义不仅在于唤醒了民众的 利权思想,从外国人手中争回路权,而且在于它把实 业界的视线引向了铁路,从而在这个民族经济的命 脉上集中了自己最多的资本。各商办铁路公司招集 到9200余万元的巨额资本,相当于清政府从开办铁 路以来到不再支拨的1907年由中央的“部库”和地 方的“省库”所拨官款总和(约4130万元)的两倍 多[1 ,超过了1905—1913年间各种工矿民族资本 (8249万元)的总和,超过这一期间纺织工业(1490 万元)的6倍多_2]。这种投资结构说明,铁路建设在 当时经济建设中占据突出地位。据计算,中国在 1895--1900年间这一阶段,工矿企业共开设104 家,投资2302.4万元,平均每年投资额不到400万 元,最高一年为570余万元。从1905年起,投资规 模远远超过前一阶段,以后大量增加,到1910年6 年间,共开设厂矿306家,投资7525.5万元,最高一 年近2300万元_1 。这一阶段工矿企业的发展,和 当时的商办铁路运动有一定的关系。在商办铁路运 动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交通为实业之母,铁路 又为交通之母。, ̄[14]383只有发展铁路事业,才能地尽 其利、物畅其流、破除陈规陋习,实业发展,经济繁 荣。修筑铁路,发展实业是强国的要方,“实业盛则 生。在商办铁路运动的影响下,实业救国思想得到 进一步传播。 商办铁路运动加强了资产阶级的力量,同时也 使其参政意识大大增强。资产阶级在运动中进一步 觉醒,增强了独立意识和参政意识,开始积极为争取 自身的经济发展和政治权利而奋斗。实行立宪政 体,将为他们参政开辟道路。他们在经济上要求恢 复既失的路矿利权,政治上要求预闻国家与地方上 的政务,这正是互为表里、互为影响的一事之两 面——或由要求收回外人所攫据的路矿利权,而要 求清政府给予参政权,或由参政权的要求,进而筹谋 保持或收回本地的路矿等经济利权,都是宪政思想 很自然的发展趋势。商办铁路运动是当地士绅不甘 心桑梓经济利权被外人所夺取,进而图谋挽回之策, 而当时资产阶级发动的立宪运动的目的,在于争取 或扩大参政权,两者同样是参与地方政治的不同形 式的积级性行动。所以,在商办铁路运动发动的最 有组织、经营效果最好的地区,往往也是宪政思想最 盛行,立宪团体影响最大的地区_1 。江浙地区商办 铁路运动的核心人物——张謇、汤寿潜,就是民主宪 政思想的积级传播者。张謇早在1901年就著有《变 法平议》一文,主张效法Et本,设议院。1903年赴日 本考察宪政,回国后常与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 魏光焘等人讨论宪政问题。次年,他代张魏二总督 草拟《拟清立宪奏稿》并翻刻日本宪法,积级鼓动直 隶总督袁世凯、商部尚书载振等赞助立宪。汤寿潜 两次致书军机大臣瞿鸿裰,请求他出面倡导立宪。 1906年,张汤二人被推举为预备立宪公会副会长。 在修筑铁路的实践中,他们认识到:国会为宪政之 本,铁路为经济命脉,只有在实行宪政的前提出下, 商办铁路运动才能获得成功。因而更积极地传播民 主宪政思想,力图把商办铁路运动与立宪运动结合 起来,挽救民族危亡。资产阶级发动保路运动的目 的不仅是要取消借款合同,而且是把这场群众运动 作为一种武器,以实现其参与制定宪法,建立完全责 任内阁的目标。他们利用深蓄于民间的反侵略意 识,鼓动铁路风潮,最终导致清政府灭亡。以收回利 权、挽救民族危亡、发展民族工业为宗旨的商办铁路 总第120期 孙自俭:晚清商办铁路运动新论 ・ 69 ・ 运动,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传播了民主宪政 思想,推动了以变革政体为目标的立宪运动的发展。 四、商办铁路运动造就、培养了大量铁路人才 后铁路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发展史上民间创业活动[J].中 国经济史研究,1994,(1). 各商办铁路公司大都规定,全部工程技术人员 用本国人,但是,当时中国铁路工程人才奇缺,不仅 工程师不易聘请,连稍有技能的工人也很难找到。 为了铁路工程的需要,公司纷纷开办铁路学校,培养 [2]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M].北京:科 学出版社,1957:657,737-738,657. I-3]戴执礼.四川I保路运动史料[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59:68. 铁路建筑、营运人才。商办铁路公司自1906至 1911年间,设立了闽皖赣三省铁路学堂、湖南铁路 学校、湖北铁路学堂、浙江铁路学堂、四川铁路学校、 江苏铁路学堂、江西铁路学堂等7所造就铁路工程、 管理人才的学校。为了工程的迫切需要,有的铁路 [4]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 617. [5]鲜于浩.试论川路租股[J].历史研究,1982,(2). [6]沈雨梧.辛亥革命时期浙江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J]. 近代史研究,1982,(4). 学校还设立了铁路传习所,如浙江铁路学堂分正科、 传习所两班,正科3年,传习所1年。这些铁路学校 大部分在1911年前停办,只有湖南铁路学校至 1915年停办,培养各种铁路人才1000多人_1 。同 时,铁路公司及清政府派人赴日美欧各国学习铁路 知识。即在El本岩仓铁道学校有150人,东亚铁道 学校174人,路矿学堂131人,东京铁道学堂131 人,铁道学院53人,以学工程管理为多;在比利时有 [7]闵杰.浙路公司的集资与经营[J].近代史研究,1987, (3). [8]记留日中国铁路会成立事I-J].东方杂志,1910,(2). I-9]佚名.沪嘉路线开车纪事[J].东方杂志,1909,(6). ,110]陈毅.轨政纪要[M].台北:文海出版社,1970:125. [11]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M].北京:中华书局, 1963:1034. [12]曾鲲化.中国铁路史[M].台北:文海出版社,1978: 412.194-196. 80余人,在美国6O余人,在英国数人[】 。商办铁路 公司通过开办铁路学校,派遣人员赴外国学习铁路 知识,培养和造就了大量的铁路人才,为我国铁路实 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3]许涤新,吴承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646. -114]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孙中山全集:第2卷 [M].北京:中华书局,1982:383. [15]佚名.世界实业之一斑[J].湖北学生界,1903,(1). 总之,商办铁路运动为中国民族资本增添了新 的经济成分,引起了筹资方式的重大改变,促进了工 矿企业的发展,推动了收回利权运动的前进,巩固了 收回利权运动的成果,促进了实业救国、民主宪政思 想的传播,还培养、造就了大量铁路人才,为我国以 '116]胜因.实业救国之悬谈[J].东方杂志,1910,(6). [17]闵杰.清末两大社会运动的同步与合流[J].近代史研 究,1993,(3). A Study of Official・。run Railway Movement in Late Qing Dynasty SUN Zi-jian (School of Politics and Law,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Jiaozuo,Henan,China,4540OO) Abstract: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0 century,there appeared a storm of movement of commercial run railway which was around the building railway company run by merchants.The movement added new economic elements tO the national cap— ital of China and brought about the great changes in the mode of capital collection.In addition,it speeded up the rights taken- back and saving the nation with enterprises and the spreading of democratic thoughts.Further,it trained a large amount of rail— way personnel who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railway development of China. Key words:railway company run by commercial units;Qing Government;bourgeoisie (责任编辑:王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