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新疆和田玉
“玉”字在古人心目中是一个美好、高尚的字眼,对玉的爱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扎下了深深的根。玉的文化就是中国八千多年的文化,它是中国的一种特殊文化,它充溢了中国整个的历史时期。天然新疆和田玉,低调的奢华,占据整个玉文化的半壁江山。天然新疆和田玉是细腻温和的玉,也是玉石中的极品。
天然新疆和田玉的八大冷门知识
对于天然新疆和田玉,其实很多咨询咱们在线上各大论坛网站上都能看到,基础的特性哪都有写,自己自行摸索还是可以的,不过,有些比较容易被忽略的冷门细节,可就鲜为人知了。尤其是对于刚入行的朋友来说,这些关于天然新疆和田玉的冷门知识,更是听得少之又少。
天然新疆和田玉的冷知识一:正式命名不过130年
和田玉开发利用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沟通中西文化的“丝绸之路”,其
前身就是输送和田玉的“玉石之路”。它比“丝绸之路”还要早4400多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候,和田玉因产于昆仑山被称为“昆山之玉”,以后又因位于于田国境内而被称为“于田玉”。直到清光绪九年设立和田直隶州时(公元 1883年),它才被正式命名为“和田玉”。
天然新疆和田玉的冷知识二:和田玉资源或枯竭
中国和田玉储量为28万吨,理论上还可供开采160年左右,但由于和田玉无法像金银那样提纯和回收,且为一次性加工,无法再生,未来几十年内资源将面临枯竭,这也是造成和田玉作假以及和田玉价格年年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些非法商贩经常利用消费者对玉石不了解的情况,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从而牟取暴利。所以喜爱玉石的朋友们,在选购产品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谨慎,在购买之前,一定要多多了解玉石的相关知识,了解玉石的市场行情以及鉴别方法。当前,国内玉石市场正处于稳步发展阶段,品质也良莠不齐,目前市场上除了以儿孙福为首的三大名玉外,其他地方想买到比较有收藏价值的上乘玉石A货已经很难。
天然新疆和田玉的冷知识三:历代开采量近万吨
从夏、商、周开始,一直到清末,有文字记载的4000多年的历史里,和田玉的产量共计9968吨,平均年产量2.5吨。
在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1900年间,共采和田玉3800吨,平均年产量2吨;
在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810年间,共采和田玉1215吨,平均年产量1.5吨;
在隋、唐、宋时期的699年间,共采和田玉1957吨,平均年产量2.8吨; 在元、明时期的438年间,共采和田玉 1496吨,平均年产量3.4吨;
在清朝295年间,共采和田玉1500吨,平均年产量5吨;
新中国成立后,从1957年到1995年间,共采和田玉9459吨,接近古代4000多年全部开采量的总和。
天然新疆和田玉的冷知识四:最早的和田玉文物不在妇好墓
学术界公认最早的和田玉文物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妇好墓(商代晚期约公元前13世纪末至12世纪初),而事实上应该是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兴隆洼文化遗址与辽宁阜新市查海文化遗址出土的数十件玉器,这些玉器大多为和田玉,距今7000-8000年。
天然新疆和田玉的冷知识五:港台玉商是早期庄家
和田玉的繁荣,要归功于港台地区玉商。80年代初,港台玉商发现了和田玉的价值所在。自80年代末开始疯狂收购和田玉籽料,使和田玉成为市场上最昂贵的玉料,就连现在和田白玉的抛光工艺,都是由台湾玉商提出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