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与恢复对土壤侵蚀演变的影响

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与恢复对土壤侵蚀演变的影响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国水土保持SWCC 2002年第7期 ・2l ・ 极附近的pH值高区是这项技术使用的主要瓶颈,阳离子选择 性膜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在这份报告的实验部分,以人为加入污染物硝酸铜和铬酸 钾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一些实验中,没用阳离子选择性膜, 理区、电极和隔膜的位置等实验条件。 采用AAS对样品分析的结果表明,污染土壤中铜和铬的 去除率分别达到60%--94%、90%~98%。在土壤的不同部位 采样,分析后经平均得到土壤中铜和铬的残留量。另外,使用 阳离子选择性膜比仅添加醋酸的效果好,但使用阳离子选择性 膜与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不显著。 因此阴极附近的pH高值用醋酸来中和;在其他实验中选用了 阳离子选择性膜来代替醋酸的作用。另外,还设计了不同的处 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与恢复对土壤侵蚀演变的影响 郑粉莉,贺秀斌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712100 E mail:flzh@n1S.iswc.ac.cn 植被演变对土壤侵蚀发生发展过程产生重要影响。以往 考察、野外定位试验观测和人工模拟降雨试验,较系统地研究 了植被破坏与恢复对土壤侵蚀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植被恢 对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的研究,多集中在植被已遭到严重破坏的 地区,注重侵蚀严重区土壤侵蚀的发生发展及其防治,而对植 被演变对土壤侵蚀影响的研究,特别是植被恢复过程与土壤侵 蚀演变过程关系的研究较少,直接影响到黄土高原乃至西北地 复前的子午岭地区,土壤侵蚀严重程度与现在延安、安塞丘陵 沟壑区类似;自然植被恢复后,坡面基本不发生土壤侵蚀,降雨 和地形因子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不甚明显;在自然植被恢复过程 区良性生态环境重建等重大决策的制定。黄土高原子午岭地 区,自然植被经过“120多年前的人为破坏一自然恢复一近50 年的人为再次破坏”的演变过程,为研究植被演变对土壤侵蚀 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提供了试验基地。本项研究通过野外宏观 中,坡面浅沟侵蚀停止发育,浅沟沟槽发生淤积,沟谷侵蚀及重 力侵蚀得到了有效控制;近50年的人为破坏植被,导致土壤侵 蚀加速发展,年土壤侵蚀量达10 000~24 000t/krn2,是林地的 几千倍。 人为毁林后土壤生物活性的变化特征研究 张成娥,郑粉莉,贺秀斌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712100 E—mail:zhangc—e@nwsua{.edu.cn 土壤生物活性是反映土壤特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人为破 量都明显降低,0~25 crn土层表现极为显著。土壤的蔗糖酶和 坏植被后,土壤侵蚀加剧,导致了土壤严重退化。研究黄土高 原子午岭林区林地人为破坏植被后,坡面不同地形部位0~60 crn土层土壤有机质、微生物量碳、微生物区系及土壤酶活性变 化的结果表明:人为毁林后的7年与5年相比,坡面上、中、下 部土壤剖面中有机质、微生物量碳以及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 中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也呈同样趋势。受坡面微地形的影响, 浅沟沟槽和浅沟沟坡部位的土壤生物活性也明显不同。浅沟 沟槽土壤有机质、微生物量碳和三大类微生物数量以及中性磷 酸酶均高于沟坡。此结果表明,人为毁林开垦耕种导致土壤生 物活性明显降低。 土壤保护地下水免受重金属污染能力研究 Motuzova G.,Barsova N.,Karpova E. Moe ̄ow M.V.Lomonosov State University,Faculty of Soil Science 1 19899, Vorobiovy Hills,Moscow M.V.Russia,Fax ̄7(095)939~09—89.E—mail:motuzova@mail.nl 土壤是生态系统中有着重要功能的特殊的自然实体,是植 物生长所需的养分来源。土壤是一道有力的自然生物地球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