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编号:09100009 英文名称:GeneraI Logic 学 分:3 学 时:48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授课对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 教学单位:法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修读学期:第1学期
一、教学任务
本课程教学任务是通过传授普通逻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准确、严密表达和论证思想的能力,为学习现代逻辑和掌握其他各门科学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专业知识方面: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实用性较高的课程,主要讲授思维的逻辑形式、逻辑规律以及简单的逻辑方法。通过学习此课程,使学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概念、命题和推理的基础知识,正确运用概念、命题和推理、保证思维结构正确性所必须遵守的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以及包括定义、划分、论证等的逻辑方法。
2.专业能力方面:通过此课程教学,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逻辑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逻辑技能,并在生活和工作中予以运用和实践。
3.综合能力方面:通过此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和论辩能力,初步具有运用逻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并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提供必要的逻辑工具。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引论
1.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简介;普通逻辑的研究对象;思维、思维形式、思维的逻辑形式、逻辑常项和变项、有效性和可靠性等基本概念的内涵;逻辑形式与语言形式的关系。
2.自主学习内容:逻辑学发生、发展的简况;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方法和要求。
第 1 页/ 共 5 页
3.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掌握普通逻辑的研究对象,熟悉思维、思维形式、思维的逻辑形式、逻辑常项和变项、有效性和可靠性等基本概念的内涵,了解逻辑学发生、发展的简况,以及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方法和要求。
4.教学重点:普通逻辑的研究对象。
5.教学难点:思维的逻辑形式、逻辑常项和变项、有效性和可靠性等基本概念的内涵。 第二章 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1.教学内容:联言命题及其推理;选言命题及其推理;假言命题及其推理;负命题及其推理。
2.自主学习内容:二难推理。
3.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掌握各种复合命题的定义、公式和逻辑值,各种复合命题推理的规则及其有效式;熟悉命题与语句的关系,负命题及其推理,选言命题中选言肢是否相容和是否穷尽问题,各种假言命题之间等值转换问题;了解二难推理的逻辑形式和规则。
4.教学重点:各种复合命题推理的规则及其有效式。 5.教学难点:各种复合命题的逻辑值。 第三章 概念
1.教学内容:概念及其特征;概念的种类;概念间的关系;定义;划分。 2.自主学习内容:概念的限制与概括。
3.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掌握概念的本质、逻辑特征、种类、概念间的关系,定义、划分等正确使用概念的逻辑方法,属种关系、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区别;熟悉负概念的内涵、负概念的论域、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了解概括、限制等正确使用概念的逻辑方法。
4.教学重点:概念的本质、逻辑特征、种类,定义,属种关系。 5.教学难点: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区别。 第四章 性质命题及其推理
1.教学内容:命题和推理概述;性质命题概述;对当关系推理,命题变形推理,三段论。
2.自主学习内容:性质命题的定义、结构和种类,三段论的结构。
3.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掌握命题的定义和主要特征,推理的定义和分类,性质命题的定义、结构和种类,A、E、I、0四命题间的真假制约关系,A、E、I、0命题词项的周延性,特称量词的含义,对当关系推理、命题变形推理和三段论的有关知识;了解命题的种类和三段论的格。
4.教学重点:对当关系推理、命题变形推理和三段论的有关知识。
5.教学难点:A、E、I、0命题间的真假制约关系,A、E、I、0命题主、谓项的周延
第 2 页/ 共 5 页
性。
第五章 关系命题及其推理
1.教学内容:关系命题的种类,关系的性质,纯关系推理形式。 2.自主学习内容:关系命题的定义和结构。
3.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掌握关系命题的定义、结构和种类,关系的性质,纯关系推理形式。
4.教学重点:纯关系推理形式。
5.教学难点:关系的性质。
第六章 模态命题及其推理
1.教学内容:模态命题定义、结构和种类;模态命题之间的关系;模态推理的主要形式。
2.自主学习内容:模态命题之间的关系。
3.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掌握模态命题定义、结构和种类,模态命题之间的关系,模态推理的主要形式;了解事物模态和认识模态的关系。
4.教学重点:模态推理的主要形式。 5.教学难点:模态命题定义和种类。 第七章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1.教学内容: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的基本内容,逻辑要求以及作用;逻辑规律的客观性,逻辑矛盾与客观事物矛盾的区别,以及三条基本规律之间的关系。
2.自主学习内容:逻辑规律的作用和客观性。
3.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掌握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的基本内容、逻辑要求,三条基本规律之间的关系;熟悉逻辑矛盾与客观事物矛盾的区别;了解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的作用,逻辑规律的客观性。
4.教学重点: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的基本内容、逻辑要求。 5.教学难点:三条基本规律之间的关系。 第八章 归纳推理
1.教学内容:归纳推理的逻辑性质、种类;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完全归纳推理与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区别。
2.自主学习内容:典型归纳推理。
3.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掌握归纳推理的逻辑性质、种类,熟悉完全归纳推理与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区别,了解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以及典型归纳推理。
4.教学重点:归纳推理的逻辑性质、种类。 5.教学难点: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
第 3 页/ 共 5 页
第九章 类比推理
1.教学内容:类比推理的性质和特点;类比推理的类型;提高类比推理结论可靠性的方法。
2.自主学习内容:类比推理的作用。
3.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掌握类比推理的性质和特点,熟悉类比推理的类型,了解类比推理在认识中的作用。
4.教学重点:类比推理的性质、特点和类型。 5.教学难点:类比推理在认识中的作用问题。 (十)第十章 论证与谬误
1.教学内容:论证的性质、结构和种类;论证的规律和规则;反驳的种类和方法;谬误的定义与种类。
2.自主学习内容:反驳
3.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掌握论证的种类和规则,熟悉反驳的种类和方法、谬误的定义与种类,了解论证和推理的关系。
4.教学重点:论证的种类和规则。 5.教学难点:论证方法。 四、学时分配
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48学时,实践0学时。
建议自主学习100小时,其中28小时用于完成本大纲规定的自主学习内容的学习,72小时用于课堂教学内容的预习和复习。
学时分配如下: 教学内容 第一章 引论 第二章 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第三章 概念 第四章 性质命题及其推理 第五章 关系命题及其推理 第六章 模态命题及其推理 第七章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第八章 归纳推理 第九章 类比推理 第十章 论证与谬误 总复习 自主学习内容 建议时间 理论学时 3 9 8 7 2 2 4 3 2 7 1 实践学时 合计 第 4 页/ 共 5 页
第一章 逻辑学发展简史;学习意义与方法 第二章 二难推理 第三章 概念的限制与概括 第四章 性质命题的定义、结构和种类,三段论的结构 第五章 关系命题的定义和结构 第六章 模态命题之间的关系 第七章 逻辑规律的作用和客观性 第八章 典型归纳推理 第九章 类比推理的作用 第十章 反驳
五、学业评价和课程考核
3 3 3 3 3 3 2 3 2 3 学业评价:通过批阅作业、课内测试、单元测试、期中考核、期末考试等,了解学生学业情况,并对学生的学业状况进行评价。
课程考核采用过程性和结果性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考核主要有作业、3-4次课内测试、2-3次单元测试、1次期中考核;结果性考核方式为期末闭卷笔试。课程考核总评成绩由70%的结果性考核成绩和30%的过程性考核成绩构成;过程性考核成绩由15%期中考核、5%作业和课内测试、10%单元测试构成。
六、教学反馈
对于作业和课内测试的教学反馈一般为书面形式,对问题较多的学生再辅以单独交谈的方式;对于单元测试、期中考核的教学反馈,一般采用书面与集中相结合的形式,对问题较多的学生再辅以单独交谈的方式;对于期末考试的教学反馈一般为书面形式。
七、教材与参考书
教 材:《普通逻辑》编写组.《普通逻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1月第5版
参考书:
[1]陈波(著).《逻辑学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第2版 [2]余锦波(著).《逻辑的艺术》.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 [3]吴坚,傅殿英(著).《实用逻辑学》.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第1版
[4]周艳玲,冯婕(主编).《逻辑学与思维训练》.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教材出版中心.2006年8月第1版
[5]诸葛殷同等.《形式逻辑原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第1 版。 [6]吴家国(主编).《普通逻辑教学导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版 [7]金岳霖(著).《形式逻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版。
第 5 页/ 共 5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