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数学广角烙饼问题》教学设计与策略分析.doc

《数学广角烙饼问题》教学设计与策略分析.doc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数学广角一烙饼问题》教学设计与策略分析

执教者:北区小学

陈国凤

整理者:北营房学区宋国丽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简单实例,初步体会运筹优化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 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 学

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积累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逐渐养成合 理

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硬币、纸片。 口算训练:2分钟 教学流程: 一、 情境创设:

同学们你们爱吃烙饼吗?谁说说妈妈在家里怎么样烙饼?烙饼看似是件简 单的家务事,其实啊,烙饼里面也有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板书: 烙饼问题)

二、 自主学习:

1、观察情境图(多媒体出示例1图)

你从画面上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观察、理解图中内容。

2、探究1、2张饼的烙法及时间。 (1)

想一想,如果只烙一张饼,至少需要多长时•间?伸出你的小手演示一

下。(手心当饼的正面,手背当饼的反面,桌子当锅。)

(2)

下。

如果要烙两张饼,至少要用几分钟?怎么样烙?伸出两只小手演示一

(3)

学生回答后师总结:我们烙两张饼的时候,可以同时烙两张饼的正面

和反面,所用时间是6分钟。(教师辿叙述,课件出示表格)

三、合作探究

1、 学生操作,探究3张饼的烙法。

师:如果妈妈、爸爸和小丽各吃一张饼,一共要烙几张饼呢?

要烙3张饼,锅里最多每次只能;烙2张饼,那3张饼怎么烙时间最短呢? 教师出示学路建议:

(1) 拿3张圆片代替饼摆一摆。(温馨提示:你要计时间) (2) 组内交流,找到最佳方案。 (3) 全班汇报分享研究成果。 2、 学生演示烙饼法。

师:谁愿意把你烙饼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学生上黑板动手烙,辿烙辿说。) 比较:这些烙法,哪一种能让大家尽快吃上饼? 学生上黑板再次演示最佳烙法。 你为什么要这种方法烙饼? 生:节省时间、节省能源。

得出结论:9分钟是3张饼的所用最短时间,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生:快速烙饼法。

3、 教师课件演示。

师:边看演示边观察,使用这种方法时,你发现了什么? 生1:使用快速烙饼法,锅里必须同时放2张饼。 生2:用的时间最短。

4、 再次演示。

用快速烙饼法再烙一次,边演示辿说给同学听。

5、 拓展延伸:

师:如果烙4张饼、5张饼、6张饼怎么样烙时间最短?

(1) 学生拿出教师发给的表格一边摆一边填,有困难的学生同位交流。 (2) 找学生到前面展示,班内交流,并比较谁的方法最好。

(3) 教师小结后提问:如果烙7张饼,8张饼……1。张饼最少需要几分钊|? 6、逐步形成表格。

四、精讲点拨:探究规律。

1、 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格、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发现。

结论:1、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双数,2张2张的烙就可以了,如果要烙 的饼的张数是单数,可以先2张2张的烙,最后3张用快速烙饼法最节省时间。

每多一•张饼,时间就增加3分种,用饼数乘烙一面饼所用的时]诃,就是所用 的最短时间。

饼数X3=所需最少时间,一张饼除外。

2、 小练习。

谁能最快的说出烙15张饼最短用多长时间? 2()张呢?

3、数学史介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少这样烙饼,这只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其实合理安 排时•间就是优化问题,也就是被数学家华罗所称之为运筹安排问题。我们身边有 很多事情需要合理安排时间,下面看习题。

五、巩固拓展

1、平底锅煎鱼:一只锅每次最多煎两条小黄鱼,煎1条鱼需要2分钟。煎 3条

伯最少要多少时间?怎么剪?

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2、课件出示114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现在美味餐厅的厨师也遇到了难题,餐厅里来了三位客人,没人点了 两个菜,而餐厅里只有两位厨师,假设两个厨师做每个菜的时间都相等,怎么安 排炒菜的顺序才比较合理呢?

六、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师:同学们,在这短短的40分钟里,大家学会了很多知识,老师希望大

家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提高效 率。

板书:

3+3=62、 36+6+6= 18

((6+6=12 (分)

34-3+3=9 (分)

46+6=12 (分) 、

5、6+9= 15 (分)

6、9+9=18 (分) 6+6+6=18 (分)

教学策略分析:

《烙饼问题》这一内容的学习价值在哪里呢?我们通过教学除了教给学生知 识外,还要给学生留下点什么?我认为饼如何烙最优以及其中蕴含的规律固然重 要,但是这只是知识技能的范畴,我们不能仅停留在就知识教知识的层面上,比 知识更重要的是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这些才是学生持续发展、终生发展 最重要的东西。下面就这节课的策略浅谈一下我的认识:

一、精心设计探究学习的组织形式的策略。

本节课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了探究学习的组织形式和活动,老师让学生自 己思考,自己尝试解决问题。课堂上的几个活动,层层深入,每一•次的活动为下 一次的活动做铺垫,体现出了良好的层次性。如:

1、 首先让孩子自主探究。教师让学生用小手演示1张饼的烙法,然后两只 小手

演示2张饼的烙法,明确烙法后为下面3张饼的合作探究做好准备。

2、 然后是进入小组合作探究的环节。在此环节中, (1) 先让孩子拿3张圆片代替饼摆一摆并记录时间。 (2) 组内交流,找到最佳方案。

(3) 学生演示并全班汇报分享研究成果。 3、 接着教师课件演示最佳烙饼法并总结。

4、 同桌再次演示最优烙饼法,边演示边说给同学听。 5、 拓展延伸。

此过程中,学生思维含量一点点增加,教师把学生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 渡,合理利用资源,让学生的数学思想向纵深延伸。在这里教师提供给孩子充分 的时间和空间,也体现了程标准的要求。同时有层次的活动设计将孩子的思维牢 牢吸引,促进学生对问题本质的理解。使思维在独立探究中得以自由的开放的发 展,在小组合作中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使获得的概念的概念更清晰、 结论更准确,在班级交流中针对难点得以探究的展开,解决问题。

二、 经验对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聆听陈老师整节课的教学,看得出孩子们被深深的吸引着,就连众教师的思 维也紧紧随着讲课老师在快速的转动。冷静下来思考其中的原因,这与尊重学生, 真正与学生为主体是分不开的。如:教学初教师用孩子们的肢体来演示1、2张 饼的烙饼法,激趣、思考、简洁的进入了情境创设。接下来是操作感悟(建立表 象) 抽象内化(形成图形) ------------------------ 巩固应用(形成方法)四个环节,使学 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按以下五个步骤探索:“双数”饼的烙法(基础)一 “单数” 饼的烙法(转折)一图形演示(3张饼烙法是关键)->寻求规律(建立数学模型) 一运用拓展,把学生感到畏难的数学知识变成简单乐学的生活常识。此环节中, 学生均自主的参与到每个活动中,每个人都那么热情高涨,充分提高了课堂的有 效性。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引导作用,让学生的经验影响学生,学生的思想引导 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 渗透优化思想方法、启迪学生智慧。

记得吴正宪老师说过:使学生拥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能用 一个数学思维思考的头脑,拥有一种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才算把数学的 根真正留住,才能让学生拥有智慧。在本节课中教师通过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 策略的多样性

后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提

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用陈老师的一张课件足以充分说明这种思想方法的

渗透和教师备课的用心程度。

如果要烙的是4张饼,5张……10张4

饼数最佳方法 所用时间(分) 饼数

先烙两张的正面,再烙第一张的反面和第三张 的正面,最后烙第二张和第三张的反面的 两张两张地烙

两张两张地烙或三张三张地烙 两张两张地烙,再烙三张

两张两张地烙 三个两张的烙,再烙三张 两张两张地烙

更巧妙之处在于教师先剥离出“双数”饼的烙法,然后深入探索3张饼的烙 法,并用课件展示“单数”饼的烙法,使学生在理解方法的基础上,对规律作出 了合理的概括:如果是“单数”饼,可用“双数”饼的烙法+ (最后)3张饼的 烙法。这堂课减缓了教学坡度,变语言描述为直观的图形表示,适合学生的认知 水平,同时提高了学生数学抽象、概括、推理的能力,进一步体验了局部与整体 的关系,优化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巧用数学史、培养探索精神。

数学史作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方 法、价值观念、精神追求。本课教师介绍,这只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其实合 理安排时间就是优化问题,也就是被数学家华罗所称之为运筹安排问题……作为 教师我们真的

要开发利用好这一宝贵资源,就会让数学课堂流淌着数学文化、展 示人文关怀、增加了感情交流,使学生不断用心去触摸数学本质,感受数学内在 的文化特征。

总之,这节课课堂结构性强,数学味浓郁。教师用心探究学习的组织形式, 与生活经验对接,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渗透优化思想方法贯穿全课,启迪 了学生智慧,让数学思想在学生的头脑中扎根并巧用数学史,使整节课流淌着数 学文化气息。

数学是抽象的、科学的、严谨的。我们要不断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 在反思中提升自己。努力让自己在教育事业中洒下一•路光辉,无愧于孩子,无愧 于我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