睁 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建设探讨 王瑞华 (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商务流通系,辽宁沈阳l10122) 摘要:国际贸易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但目前高职高专国际贸易专业的教育水 平.无论是培养目标还是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不适应市场经 济需要。因此,高职高专国际贸易专业建设改革已迫在眉睫。 关键词: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专业建设;能力模块;课程建设;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46(2010)01—0105—02 一、专业建设思路 程改革,在所有课程中,全面推广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融 专业建设整体思路是实现“三大转变”,即从传统的 “教学做”于一体;工学结合,依据企业人才规格需求和学 课堂向学习工场转变:从以就业为导向向以就业能力培 生实习实践反馈信息,改革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 养为导向转变;从千校一面向突出特色转变。 三、专业建设措施 (一)从传统课堂向学习工场转变 (一)以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素质能力为导向构建专 其中一个核心的概念就是工学结合,它是以职业岗 业课程体系 位和具体工作过程的分析作为课程设置的理念,以真实 通过深入各类外贸相关企业进行调查研究。了解适 工作任务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将 合高职高专培养层次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弄清这些职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根据岗位业务能力要求分析、设计了 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工作流程、环节、操作内容、步骤等,掌 基础能力(一级能力)、就业核心能力(二级能力)和职业 握胜任这些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知识、素质、能力;本着“够 拓展能力(三级能力)三个能力模块,并以此为基础,设计 用、实用、应用”以及“毕业即能上岗、上岗即能操作”的基 专业主干课程。 本原则,通过课程整合和内容综合,将课程体系分成基本 (二)从以就业为导向向以就业能力培养为导向转变 素质课程、素质拓展课程、基础能力课程、核心能力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既注重传授知识、技能又注重教授解 四大课程群。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都必须与技术应用能 决问题的方法,选择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及企业资深人 力或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相适应,突出适用性和针对性, 士教授学生核心实训课;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肩负 重视应用能力或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既具有一定的 着职业素质训导工作,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以适应 可持续发展能力,又能很快胜任这些岗位的工作。 学生就业需要。 (二)以岗位工作过程分析和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进 (三)从千校一面向突出特色转变 行课程改革 目前经管类高职院校基本都开设国际贸易专业.如 将国际商务单证员、跟单员、报关员等岗位工作过程 何办出自己特色一直是我们多年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分析和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所要求的知识、技能、素质分 我们培养目标的特色:“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培养进出口及 解到有关的课程中。把岗位工作过程所需的素质能力要 相关环节中的技能型复合型专门人才。”既具有大专程度 求和职业资格鉴定的每一个考核点编入课程教学大纲之 的专业知识,又具有高级技能,并能切实做到毕业即能上 中,成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岗位工作过程所需 岗.上岗即能操作。 的素质能力要求与职业资格标准有机地统一起来,使教 二、专业建设内容 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的安排与职业资格证书鉴定的内容、 (一)专业建设目标 要求和时间相一致,与学生将来从事的岗位工作过程所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 需的素质能力要求相一致。 技能、职业态度和职业习惯;致力于培养外贸业务员、外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对个人职业发展进 贸跟单员、国际商务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等外贸行业 行定位,使学生毕业时即能拿到毕业证书.又能拿到职业 的各个岗位。 资格证书。例如,在《报关实务》课程中,将报关工作流程、 (二)课程建设 报关员在报关过程中应具备的能力、及报关员全国资格 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建设优质核心课程;深化课 考试所要求的知识把握,全部分解在该课程中.培训学生 作者简介:王瑞华(1971一),女,汉族,辽宁海城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研究。 辽辽 丁丁 经经 济济 职管 业理 技干 术部 二 o ●—— o 生 第 —— 期 ■ ÷ ! ● J。 0 报关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报关员职业资格考试,毕业时 即拿到报关员证书和学历证书,增加了学生就力竞争力, 突出高职特色。 (三)尝试以国际贸易业务中的各种典型工作任务为 在《外贸函电》课程中,让学生完成实际工作任务,通 导向编制专业教学内容 习,还可利用企业的外贸资质、企业的网络平台、企业的 产品,在校内实训室、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网络完成真 实的外贸业务,即锻炼学生外贸业务能力,又为企业创造 效益,达到双赢 四、专业建设过程中的体会与思考 蚕 r- 0》 z0 摹至 m u"3 0 0m 过在网络上为企业寻找客户,与国外客户回复函电的过 程来锻炼学生能力,改变以往只是通过背诵书本,达到会 力。同时先后在外贸单据业务和国际贸易实务与操作课 1.专业建设的重点是课程建设。课程是专业建设的 基础,专业教学计划、教学改革最终都要落实到课程上. 实训室建设必须要以课程建设为龙头,师资队伍建设必 须以课程建设为核心动力,工学结合的教育思想也要通 过课程来实现。因此,在专业建设过程中。重点放在精品 通过实践效果良好,锻炼学生能 重量 说会背即可的教学方式,蚕l 程实训等课程中应用。 课建设上,这也是目前各高职高专院校工作的重点.应以 暑g 00 耍 蚕重 雪弓 T T T ' T ’ 106 1.师资队伍建设 精品课建设为契机建设优质核心课程,推进课程改革。 师资队伍建设核心是双师队伍建设。采用“培养和聘 2.如何真正落实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难 用为主。引进为辅”的方式,打造一支由2名专业带头人领 点。原因如下:改革涉及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 衔、双师素质专任教师和行业兼职教师为主体的优秀国 改变,这种思想转变有一个过程;一般企业积极性不高, 际贸易实务专业教学团队,努力培养一支既能教动脑又 工作推动难度比较大;当前相当一部分教师能力跟不上. 能教动手的“双师型”教师团队。这就要求专业老师能够 包括真正能够按照工学结合的思想设计课程的能力、与 具备相应等级的技能.能胜任职业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 企业沟通协调的能力以及真正能帮助企业解决难题的能 现有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定期派教师下企业项岗.规定教 力与工学结合的要求都有差距。这些因素阻碍了工学结 师每年下企业锻炼时间不少于3O天,至少取得1项相关职 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业资格高级证书,参与企业技术咨询与服务。同时,依托 3.实训条件与近几年国际贸易专业和相关专业群快 行业与企业,在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操作、跟单管理、 速发展的规模还不相适应,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实训条件。 报关实务、报检实务等方面聘请既有一定理论水平又有 增加实训设施和实习指导教师。 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业务骨干担任兼职教师。重点承担 4.以岗位职业能力为导向、以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 实践技能要求较高的实训课程的教学任务以及学生实习 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完善。 实训过程的指导工作,参与专业标准制定、专业教学、课 5.在产学合作方面.对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质量保障 程建设、实训室建设、教材编写、科研课题的研究、指导毕 与监控等方面还要进一步加强,有效保证学生在企业现 业生就业等工作。另外我们将教师项岗实践中的业务内 场教学质量的措施还需进一步完善。 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增强了学生实际业务操作能力。 2.教学实训条件建设 参考文献: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建立国际贸易综合仿真实训室, [1]孙伟.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整合与探索[dB/OL ̄. 通过国际商务模拟平台以及外贸单证操作、报关综合模 http://www.1unwennet.com|thesis|2009|21987.htm1.2009- 拟、国际货代业务等实训系统,主要满足课程训练和顶岗 10-2. 实训前的综合训练的需要,使学生基本掌握外贸业务的 [2]吴汉嵩.国际贸易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浅论[dB, 流程、各环节的运作,熟练进行各种业务的操作。 0L].http://www.cnki.com.cn/Article.2007—5.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逐步构建各种类型企业(包括生 [3]陈洁玲 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建设的初探[dB/OL ̄. 产型进出口企业、贸易型进出口企业、报关企业、国际物 http://d.wanfangdat ̄.com.cn/Periodical__gdkj200908053.aspx. 流企业等)组成的校外实训基地,以满足学生认知实训、 2009-8-25. 跟岗实训和顶岗实训的需要。另外与外贸企业建立的实 习实训基地.应为深层次的合作,不单单到企业参观、实 (责任编辑小七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