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歌唱中的紧张心理及解决方法
作者:张小许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0年第09期
摘要:由于学生歌唱技能或其它方面的原因,造成心理素质差,导致学生考试或演唱的失败,所以,声乐教学应注重对学生歌唱心理的培养,主要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积极的歌唱情绪;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训练学生下意识的歌唱心理及加强学生的艺术修养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心理。 关键词:声乐教学;歌唱技能;心理培养
中图分类号:J6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8-0085-01
一、造成歌唱中紧张心理的主要因素
(一)对歌曲的难点把握不够,理解和表达不够深刻。心理学家认为,紧张心理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是由十分复杂的原因引起的一种主观心理体验。在一定条件下这种心理是很难避免的。眼胀是紧张情绪表现主要是心理因素,即预扫紧张时刻产生应激状的反应。其表现为:在演唱时有的学生由于神经过度紧张不能进行自我控制,以致心慌、手凉、腿发抖、脸色发白、汗流浃背、声嘶力竭、节奏不稳、走音离调。一般来说,一首歌曲唱得越熟练。理解得越透彻,表现得
就越充分,对歌曲就越有把握.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心里有“底”。在演唱时就能增强自信心,唱出自己的最高水平,总体效果也一定不错。但是,如果自己感觉到对歌曲的难点把握性不大,技巧部分把握不够,没有达到从容自如的程度,或平时解决得不够好,而对整个歌曲缺乏整体性的把握,以致造成演唱时心中无数,心理紧张。本来高音可以唱的饱满圆润,却偏偏会“卡住”或“勒细了尖叫”,甚至就会脑子里一片空白,唱错歌词、跑调、声音失去控制、更谈不上对歌曲内涵的理解和表达了。
(二)精神状态不佳,会造成上台紧张。歌唱者的精神状态就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下所表现出的精神面貌,如着装、精力等。精神状态不佳就是事先自己心小有包袱、有压力、搞得睡眠不足、无精打采,心事重重。精神状态不积极因每个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上台演唱前就怕唱不好,不如别人,感觉台上不如某某唱得好台下就矮三分。这种心理状态导致实际演唱水平发挥不够充分。
(三)身体健康状况无疑会影响到歌唱技能的发挥和心理的变化。我们知道,歌唱与发声是一种肌肉运动,人体歌唱器官不佳,例如声带疲劳、喉炎或伤风感冒等疾病,都将直接破坏演唱技巧的正常发挥,造成不同程度的紧张心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四)个性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化也会造成心理紧张。个性是表现在一个人身上的那些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所谓性格,就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重要方面。一般来讲,将人的性格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两种。外向型的学生具有性格开朗、活泼、好活动、善交际、爱表现等特点,这样的学生不太容易“怯场”或比较容易消除胆怯心理,演唱成功的概率较大;而内向型的学生则是性格文静、缺乏自信、性情孤僻、害羞、不爱表现自己,这样的学生就容易“怯场”。 二、歌唱中紧张心理的解决方法
(一)培养学生演唱时在应激状态下沉着不慌灵活处理的能力。应激时出乎意料之外的紧张情况所引起的情绪状态。在表演中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在应激状态下,人可能有两种表现,一种是目瞪口呆,手足失措。另一种是急中生智,摆脱困难克服应激状态下的紧张心理。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参加艺术实践的机会,从大量的艺术实践活动中学会控制自己的歌唱紧张心理,做到遇事不慌不乱,在应激状态下能把握自己、控制自己,使演唱获得成功。 (二)做好演唱前的一切准备是排除心里紧张的途径之一。首先,要求学生对于即将演唱的歌曲要反复练习,并选择自己力所能及的又熟练的作品。另外还要熟悉乐谱、记熟歌词、注意音准,节奏速度等方面。其次,熟悉歌曲的伴奏,与伴奏密切配合。第三,对于要演唱的歌曲反复试唱,定出切合自己最佳音域的调式。最后,演出前几分钟要做到全身心的放松。树立演出成功的自信心,要使自己兴奋起来,投入到要演唱歌曲的情感中去,松弛面部、喉部的肌肉,使自己处于美妙、轻盈、自在、安适状态之中,以求得演唱前的最佳心态。
(三)加强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学生从事声乐艺术的情操,增强学习的动力。因为声乐作品的演唱既有欣赏因素又有创造因素,所以演唱者要赋予歌曲以生命,以及要求它具有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想象力去理解和表现歌曲的内容,对于歌曲进行再创造,这样演唱起来可以把自己的成败置之度外,思想集中在歌曲的感情上,艺术处理上,也就无所谓怯场了。
(四)要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因材施教,树立自信心。对于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孤僻害羞的学生,教师要热情的鼓励他们,帮助学生增强信心和学习乐趣,以减少紧张感,充分肯定他们的能力。让他们知道,包括老师在内都有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由失败到成功的过程,要相信自己能唱好。同时还要积极的为他们多创造演出锻炼的机会,逐步培养他们具备良好的歌唱心理。对于外向型的学生,在肯定他们成绩的同时,更要让他们注重歌唱技巧的细致和艺术处理上的细致,因为这部分学生往往容易马虎、粗心大意。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的沉着、稳健的性格,要有自制力,这样教学才会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