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综合测试卷
姓名 班级 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一个初中生身高约160 ( )
A.纳米 B.微米 C.毫米 D.厘米
2.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 -t图像,由图像可知 ( )
A.7~20 s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0~5 s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 C.第10 s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 D.经过5 s,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
3.成语“闻其声知其人”它描述的是声音的 (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频
4.如图所示,用温度计测温度时正确的使用方法是( )
5.若某天室内温度为20℃,此时小明同学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 )
6.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
1
7.一根质量分布均匀的铅笔芯,用去一半后,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的物理量是它的 ( ) A.质量
B.体积
C.长度
D.密度
8.九年级(3)班的小红体重大约是( ) A.50kg B.500kg C.500N D.50g
9.如图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乙两种实心球的体积相等,此时天平平衡。则制成甲、乙两种球的物质密度之比为 ( ) A.3∶4 C.2∶1
B.4∶3
D.1∶2
10. 初夏大雨来临前,沉闷的天气常使墙面或地面变得很潮湿,其实这是一种液化现象。在下列现象中具有与此相同的物态变化的是 ( ) A.烧水时,壶里冒出“白气” B.冬天地面上的水结成了冰 C.洒在地面上的水变干了 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片变小了
11.测量视力时,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节省空间。如图所示,让被测者对着镜子背对视力表,此人看到视力表的像离她的距离是 ( ) A.5 m B.4.6 m C.4.8 m
D.2.1 m
12. 关于密度公式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由公式可知ρ与m成正比,m越大ρ越大
B.物质状态发生变化时,只要质量不变,它的密度也不变 C.对某种物质而言,当物质的体积一定时,ρ与m成正比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某种物质密度大小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3.小明用刻度尺测得物体的长度是 cm。
2
14.仲夏清晨叶片上出现晶莹剔透的露珠,露珠的形成是 现象,中午露珠不见了是 现象。
15.小明星期天去西双版纳植物园游玩,在湖边漫步,常看到清澈平静水面下的鱼虾,这是光的 现象;看到树木在水中的“倒影”,这是光的___ ___现象;树荫下常有游人乘凉小憩,“树荫”是光 形成的。
6.渡船在河中匀速直线航行,船中坐着的乘客以 为参照物是静止的,以 为参照物是运动的。
17.从密封罩向外抽气的过程中,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了。这个实验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如图所示是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你能从图像中获得哪些信息(写出两条)?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黄果树瀑布位于37千米的镇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的交界处。瀑布飞流而下,阳光照射,水雾化为彩虹,与山岩水光相映,景色十分迷人。彩虹是光的 形成的。我们站在不同的位置都能看到瀑布是因为光线在瀑布表面发生了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
20.取一个装满水的圆筒形透明玻璃杯,盖上杯盖后横放在书上,透过玻璃杯可以看到放大了的“字”,看到的“字”实质上是 (选填“实”或“虚”)像;是由于光的 (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
3
17题图
18题图 19题图
21.盛氧气的钢瓶内氧气的密度为3 kg/m,工人使用氧气进行焊接用去了,瓶内氧气的密度为 kg/m
三、作图题(每题3分,共6分)
22.如图所示,已知凸透镜的一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请你画出它们对应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23.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与水平面成30°角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请你在图中画出它的反射光线(标出反射角的大小)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四、实验题(每空2分,共28分 )
24.如图甲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3
3
(1)把石棉网垫在烧杯下,并将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 (选填“均匀”或“不均匀”)。
(2)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 或 。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 ℃。 (3)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
时间/min 温度/℃ 0 1 2 3 4 5 6 7 8 9 10 40 42 44 46 49 49 49 49 49 50 53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 ℃;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
(4)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图丙中的 。(选填“a”或 “b”) 25.如图所示,小丽同学在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竖直地放于玻璃板前后,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在此实验中:
(1)如果有5 mm厚和3 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
(2)小丽将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上,发现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乙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是______ ____。 26.在测量石块密度的实验中,同学们选取的器材有:石块、量筒、天平(带砝码)、烧杯、水、细线。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处,若天平的指针静止在如图甲所示位置,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2)将石块放入左盘,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重新平衡。所用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石块质量为 g;
(3)将石块放入盛水的量筒中,量筒前后液面如图丙所示,则石块的密度为__ __kg/m。 五、计算题(每题5分,共15分)
27.王明驾车从榕江到凯里旅游,汽车以9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1h到达丹寨,休息0.5h后,再以80 km/h的平均速度行驶1h到达凯里。请求: (1)榕江到丹寨,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5
3
(2)榕江到凯里,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28. “五一”期间,莉莉和妈妈到贵阳旅游,买了一只茶壶。她听说这茶壶是用特殊的泥土材料制成的,很想知道这种材料的密度。于是她用天平测出壶盖的质量为44.4 g,再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测得溢出水的质量是14.8 g。 (1)请你帮莉莉算出这种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2)若测得整个空茶壶的质量为159 g,则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为多大?
29. 从2013年起,贵州省所有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学校的学生都吃上了营养餐,韩飞很想知道学校每天营养餐中的牛奶是不是纯牛奶,他查了一下纯牛奶的密度为(1.1~1.2)×10kg/m,他和几个同学根据所学密度知识进行了如下测定:首先用天平称出一盒牛奶的质量是250 g,喝完再称得空盒质量是26 g,然后认真观察牛奶盒,发现牛奶的净含量是200 mL。问:经他们检测计算同学们喝的牛奶是否符合纯牛奶标准?
3
3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