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罗源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卷

罗源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卷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密„„„封„„„„装„„„„订„„„线---------- 罗源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卷

一、默写。(6分)

1.出师未捷身先死, 。《蜀相》

2. ,惟有幽人自来去。《夜归鹿门歌》 3. ,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4. ,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5.五更鼓角声悲壮, 。《阁夜》 6.问君能有几多愁? 。《虞美人》

二、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项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踯躅(zhí zhú) 绰约(zhuó) 扁舟子(piān) 回眸(móu)一笑 ..... B. 鼙鼓(pí) 捣衣砧(zhān) 馔玉(zuàn) 骊宫 (lí) ....

C. 迤逦(yǐ lǐ) 城阙 (quē) 玉扃(jiōng) 雕栏玉砌(qiè) ..... D. 神妪(yù) 剡溪(shàn) 仙袂(mèi) 钗擘(bò) ....2、下列各项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霓裳 春霄 战粟 云栈萦纡 B. 碣石 戎马 泸边 豆蔻词工 C. 玉簟 危樯 溽暑 芙蓉泣露 D. 金樽 青瞑 阑干 列却霹雳

3、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 熊咆龙吟殷岩泉(震响) .. 石破天惊逗秋雨(挑逗) 将进酒(拿) ..

B.我欲因之梦吴越 (因为) 斗酒十千恣欢谑(放纵) .. 迷花倚石忽已暝(天亮) 吴楚东南坼(划分) .. C .天涯霜雪霁寒宵(雪止) 势拔五岳掩赤城(超过) .. 月照花林皆似霰(雪珠) 吴丝蜀桐张高秋(演奏) .. D. 惟觉时之枕席(睡觉) 隔叶黄鹂空好音(徒然) .. 吞声踯躅不敢言(徘徊不前) 青枫浦上不胜愁(能承受) ...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入夏以来,果园主把全部家当都搬到了窝棚旁边,到处虽然都是香喷喷的苹果味,可这儿却香得尤其馥郁。

B.该厂狠抓生产质量,重视企业文化,十几年来凝聚了一批技术骨干,所生产的内衣产量成为全国同行业销售额率先突破十亿大关的一个著名品牌。

C.曾记否,我与你认识的时候,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纯真无瑕,充满幻想。

D.即使物质生活再丰富,生存条件再优越,但精神生活匮乏,人际关系冷漠,我们依

1

班级 姓名 座号

然不能说这是一个和谐社会。 三、课外文言阅读(15分)

桓公问治民于管子①。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 桓公曰:“善,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 管仲对曰:“质信极忠,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桓公曰:“请闻其说。”管仲对曰:“信也者,民信之;忠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语曰,泽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桓公曰:“善哉! 桓公又问曰:“寡人欲修政以干时②于天下,其可平?”管子对曰:“可。”公曰:“安始而可?”管子对曰:“始于爱民。”公曰:“爱民之道奈何?”管子对曰:“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放旧罪,修旧宗,立无后,则民殖矣。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出令不改,则民正矣。此爱民之道也。”

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立有间,有二鸿飞而过之。桓公叹曰:“仲父,今彼鸿鹄有时而南,有时而北,有时而往,有时而来,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管仲、隰朋不对。(是不是因为有两只羽翼,所以才能把它们的意向通达于天下呢?)桓公曰:“二子何故不对?”管子对曰:“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对。”桓公曰:“仲父胡为然?盍不当言,寡人其有乡乎?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若济大水有舟楫也,仲父不一言教寡人,寡人之有耳将安闻道而得度哉?”管子对曰:“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问曰:“敢问何谓其本?”管子对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人甚伤劳,而上举事不时。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桓公曰:“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闻命矣,不敢擅也,将荐之先君。”于是令百官有司,削方墨笔。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使税者百一钟,孤幼不刑,泽梁时纵,关讥而不征,市书而不赋,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

(节选自《管子》,《四部丛刊》本,有删改) 【注】①管子:名仲,字夷吾,齐国国相。②干时:谋求定时会盟诸侯。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 已:停止 B.泽命不渝,信也 渝:坚持 ..C.公修公族,家修家族 修:治理 D.若济大水有舟楫也 济:渡过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一组是( ) ①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 ②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 ③省刑罚,薄赋敛 ④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 ⑤齐国百姓,公之本也 ⑥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⑤ 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解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仁”“严”“礼”是为政的重要原则,也就是国君要对百姓讲究信用,施行仁爱,严肃法纪,提倡礼仪。

B.齐桓公想通过修明政事,提高齐国的政治地位,达到会盟诸侯的目的,因此他希望得到管仲的认可和辅佐。

C.对于桓公称霸天下的想法,管仲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明确表达了反对意见,并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D.齐桓公有抱负,能纳谏,接受了管仲的民本思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得到了四方百姓的拥护。

2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勿惧以罪,勿止以力。 译文:

(2)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 译文:

四、古诗词鉴赏(12分)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注】

舟中二首(其一)

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 (1)颔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 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浪淘沙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1)这首词上片叙事,下片抒情。试问上片叙述了什么事?下片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 (2)有人认为“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是篇中的绝妙之笔,试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

3

五.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A.新春来临,刘备第三次去隆中。正遇诸葛亮昼寝未起,张飞忍无可忍,怒气大发,要放火烧房,被关羽劝阻。刘备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悠醒来,又去后堂更衣,半晌才出。刘备敞开肺腑,向他请教天下大势。

B.押赴西伯利亚的犯人起程了。那是个天气炎热的七月,有的犯人经不起烈日暴晒,当场中暑倒毙了。在聂赫留朵夫的帮助下,玛丝洛娃被调到政治犯行列。在这个队伍里既安静又和平,她不再受男人的纠缠。玛丝洛娃感到政治犯都是些 “可爱的好人”。她认识了革命者西蒙松并与他相爱。

C.刘备拜请诸葛亮出山相助。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所感动,答应出山。刘备和他一起回到新野,待孔明如师,食则同桌,寝则同榻,终日共论天下之事。有一日,刘备亲自结帽送给孔明。孔明看见,非常感动,便立即把帽子戴在头上。

D.聂赫留朵夫跟着英国人去参观牢房,并为他翻译。英国人分发福音书。他在福音书里找到了五条生活准则:勿动怒、勿淫乱、勿轻诺、要忍辱、爱敌人。他开始过一种全新的精神生活,他的灵魂得救了。

E.曹仁率十万先遣部队向新野开来。在诸葛亮的指挥下,刘备率领军队和新野百姓弃新野而移兵樊城。新野成了空城。曹军不知就里,被诸葛亮设计火烧、水淹,死伤大半。 2、简述下面的故事情节(二选一)(5分)

(1) (关公)书略曰:“羽少事皇叔,誓同生死;皇天后土,实闻斯言。前者下邳失守,所请三事,已蒙恩诺。今探知故主现在袁绍军中,回思昔日之盟,岂容违背?新恩虽厚,旧义难忘。兹特奉书告辞,伏惟照察。其有余恩未报,愿以俟之异日。”

关羽“异日”如何报答曹操的“余恩”,请简述其经过。 (2)简述聂赫留朵夫在帕诺沃是怎么处理土地的? 3.文化经典阅读。(6分)

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孟子说:“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1.源泉能不舍昼夜,是因其有“□”,否则,就会“□”,,孟子认为“□□□□” (限填4字)是可耻的。

2.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说说为何为学要如流水,“盈科而后进”?

4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

红山楂

矫友田

校园的西北角儿,有一小片山楂林。那是多年以前,一些毕业前的学生栽种的。到了秋天,那些山楂树上,就挂满了绿色的“弹珠”。渐渐地,那些绿色的小果儿,开始泛出红晕,像女孩羞涩的面孔,躲在叶丛中,注视着一些青春朝气的身影。

一些淘气的同学,在山楂果儿还未熟透的时候,便会偷偷采摘一把,然后带到教室里,像儿时弹琉璃球一样弹着玩。即使那些喜欢吃零食的女生,也不屑将它们塞入口中;因为她们的口袋里,从来就不缺口香糖.话梅果儿。偶尔,她们只是相互恶作剧地将那些酸得发涩的山楂果儿咬碎,而后,将它们吐掉。

他的性格有些孤僻。总是喜欢独自到那片山楂林旁,静静地思考,或者阅读。每次,见到滚落在教室墙角的山楂果儿,他就会弯腰拾起,并将它们保存起来。

尽管学校总务处的负责人,早已在山楂林旁竖上了“切勿采摘”的牌子,但是那些喜欢恶作剧的学生,仍会趁着晚自习的时候,悄悄下楼去采摘。

一天,他们的班主任带着一份通知书走进教室,她是一位身材胖胖,面容温善的中年教师。通知书的内容,是安排他们班在下午的时候,将那一片山楂林砍掉。

听了之后,他蓦地站了起来,不解地问:“张老师,为什么要砍掉那些山楂树呢?” 他莽撞的举动,令同学们感到有些惊讶。而张老师并没有生气,她只是温和地一笑,解释道:“因为经常有一些不自觉的同学,去采摘山楂果儿,并扔得到处都是,校领导对此很恼火——”

下午,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拥向那一小片山楂林,惟有他呆在教室里。有些同学发现他的眼里竟闪动着泪花„„

从此,那片山楂林从校园里消失了。他变得愈加沉默了。时而,同学会发现他失魂落魄地站在那一个空荡荡的角落,在思考着什么。年终的联欢会,眼看就要举行了。为了将联欢会办得隆重一些,几名班干部经过磋商,决定将班费全部用来装饰教室,而食品和饮料啥的,则由同学们自备。

联欢会那天,各式各样的水果.饮料和小食品摆满了桌子。他带来的礼品,竟是一兜大煞风景的山楂果儿。

几个舍友都清楚那些山楂果儿的来历,那是他在同学们砍完山楂树之后,独自到现场,一个一个从地上捡起来的。然后,他将那些山楂果儿洗干净,放在更衣橱里“捂红”的。 没有一位同学,愿意去拿一颗酸酸的山楂果儿吃,尽管它们已经红得那么诱人。同学们竞相登台表演节目,待到他上台的时候,他说他要为同学们讲一个故事:

多年以前,有一个家境贫寒的小男孩,他们一家只靠山上的那片山楂林子维持生计。每天,他的父母都要上山侍弄那一片山楂林子,期待着秋天果儿红时,能够有个好收成。 果儿熟时,他的父母就会将采摘的山楂果儿挑到几十里的山外卖掉,再用所得的钱维持生活和孩子的学费。然而几年后,山楂果儿的身价陡然跌落了,很少有人喜欢吃山楂了。在山楂红了的时候,小男孩再也见不到父母那挂满汗珠的笑脸。

天蒙蒙亮的时候,父亲便挑着一担山楂果儿到山外去了。当天黑父亲赶回来时,筐子里的山楂果儿常常是原封不动。

父亲经常蹲在那一片山楂林旁,一袋接一袋地抽着旱烟。终于有一天,父亲狠了狠心说:“咱们把那山楂树砍了吧——”

母亲苦苦哀求道:“咱不能犯傻呵,山楂林可是娃儿的学费。俺想过了,咱可以把山楂果儿做成糖葫芦卖,或许还能多卖几个钱哩。”

于是,母亲学会了做糖葫芦。晚上,她忙着做糖葫芦;白天跟丈夫一起,扛着插满糖葫

5

芦的草靶,步行几十里到小镇上卖。

就这样,那些山楂果儿养活了他们一家,也把那男孩送入了大学。然而在去年冬季一个风雪交加的一天,扛着草靶的母亲被一辆失控的汽车撞倒了,再也没有醒来„„ 讲到这里的时候,他忍不住哭了;继而,他拿起一颗山楂果儿,塞入嘴里咀嚼起来,说:“你们也许不知道,她就是我的母亲——”

此时,张老师站了起来,她也拿起一颗红山楂吃了起来,眼里噙着泪花说:“这红红的山楂果儿,就是父母的心呵!来,让我们重新体味一下父母的心吧!” 转眼之间,那一兜红红的山楂果儿,被同学们抢光了。

最后一个节目是张老师的,她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一行大字:“我是你们的老师,也喜欢你们叫我一声妈妈!”

(选自《当代》)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小说开头写他的性格.行为与众不同,暗示了“他”与山楂之间有一定的因缘和情感联系。 B.独自来到山楂林,拣起散落的山楂果,不解的询问老师,山楂树被砍时闪动泪花,这些描写,反映了他对山楂的深厚感情。 C.山楂果成就了他的今天,也带走了他的母亲。他为同学们讲的故事有力地生华了小说的主旨。

D.“红山楂”是母爱的写照,也是人性美的体现。小说最后写红山楂果儿被同学们抢光,说明大家从中受到震撼。

E.小说选材巧妙,情节曲折离奇,以情动人,读起来让人深感沉重,又倍感温暖。 2.本文在结构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主要特色是什么?试加以分析。(4分)

3.作者为什么要以“红山楂”为题?试从情节和主题方面加以分析。(6分)

七、语言应用题(4分)

仿照例句,根据给定的事物,写一句诗(或一句话)。 例:竹:每攀登一步,都作一次小结。 火山:过分的热情,反成了一种灾难。

镜子: 。

矿石: 。 八、作文(7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当幼鹰到足够大的时候,鹰妈妈便把巢穴里松软的铺垫全部扔出去,这样,幼鹰们就会被树枝上的刺扎到,不得不爬到巢穴的边缘。而此时,鹰妈妈就把它们从巢穴的边缘赶下去。当这些幼鹰开始坠向谷底时,它们就会拼命地拍打翅膀来阻止自己继续下落。最后,它们的性命保住了,因为它们掌握了作为一只鹰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本领--飞翔!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