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
网上晒课和优课评选活动设计
课题名称:语文《登鹳雀楼》
授课班级:一年级
教学设计:王燕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会认11个生字,会写6个字。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声情并茂地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这首诗,使学生初步了解“登高才能望远”的道理。
4.在本课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书写6个字,并且要认识11个生字。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及背诵课文,让学生感受要想看到美丽的风景就要登高远望,同样的道理,我们在做起他的事情时,只要不断努力,不怕困难,一定会走向成功。
教学准备:课件、卡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画导入,了解诗意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说说图上有什么?
师:谁能根据这幅画编一个故事或一段话?
师:你编得真好!像个小作家一样!老师也想编一段,行吗?
师:(边指图边讲)在我国唐朝,有一位大诗人,名叫王之涣。一天傍晚王之涣来到黄河岸 边,他看到夕阳挨着群山慢慢落下,像个大红球,染红了天边,滚滚的黄河水浩浩荡荡流向 大海。诗人感到,这里的景色太美了!那么远处的风景又是什么样的呢?只可惜站在这里看 不到。小朋友,你能想个办法让诗人王之涣看到远处的风景吗?
谁知道为什么登上鹳雀楼 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呢?
生:因为站得高就看得远。
师:你说得太好了!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后,明白了这个道理,想要看得更远就要站得更 高,于是就写了一首诗,题目就叫:《登鹳雀楼》(课件出示课文)
生:我会背!(不少学生跃跃欲试)
师:谁会背这首诗的同学举手给大家看看(大部分学生举手)真了不起!谁想背给大家听听? (学生争先恐后举手,师抽二生背诵)
师:你们都是个好学的孩子!这么多同学已经学背这首诗了,可是还有一些同学不会怎么办? 哪位小老师能上来教一教大家? (二生主动上讲台指课文领读) (给优生表现的机会,使快生吃饱,慢生吃好。)
(二)师生竞赛,朗诵古诗
师:两位小老师教得很认真,大家读得声音也很响亮,老师想和大家比赛 读这首诗好吗?
生:行!
师:那老师先来吧!请同学们做评委。 (师配乐朗诵古诗)
生(鼓掌):给老师打一百分!
师:谢谢同学们!大家为什么给老师打满分?
下面给大家一点时间练习一下,一会儿和老师比赛。
师:同学们读得这么好,老师给你们打一百二十分!
(三)多种形式,学习生字
1.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2.个别读、小组读、男女生分开读。
3.摘苹果
(四)登高望远,想象说话
师(做远眺姿势):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站在鹳雀楼最顶层,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美景?
生:我看到了远处有青青的小草,美丽的花儿,草地上还有一群可爱的小绵羊。
生:我看到了远处有清清的小河,河里还有一群小鱼在快乐地游泳。 生:我看到了远处有一座学校,小朋友们在操场上做游戏。
(五)背诵古诗,拓展延伸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首新的古诗《登鹳雀楼》那么,除了这首古诗以外,你们还知道哪 些古诗?我们进行一次男女背诗比赛。 (立刻有好多学生举手要求背诵)
有一句话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还有一句话叫:“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唐诗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精髓,像我们 这样聪明的小朋友如果会背很多唐诗,
将来一定也会写出很多好诗,说不定也会成为一名大 诗人呢!以后我们还会经常开展这样的背诗比赛,看看谁背的古诗最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