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对策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对策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

对策

摘要:游戏是最受幼儿喜爱的活动形式。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即是通过引导幼儿在游戏实践中以直接认知的方式获取知识,与环境中,及环境周围的人、事物的直接接触,积累丰富的经验,提升幼儿在课程中的自主性、强化幼儿的创造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本文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对策展开了探讨,以期为广大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教育;课程游戏化;教育价值;对策。 引言: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能够让幼儿教育更加适应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助于通过趣味化的课程,提升幼儿获得的学习体验,丰富幼儿的经验,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同时,游戏化的幼儿园课程也有助于幼儿教育向着更加科学化、特色化的方向发展,提升幼儿园的办学、教学能力。总之,幼儿园应当重视推进课程游戏化,实现对幼儿的更高效培养。

1.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教育价值

课程游戏化,并非简单地指将课程替换为游戏,而是让幼儿园课程更加适合幼儿,更加生动、丰富、有趣的过程。课程游戏化的核心,是让幼儿园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贴近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同时,课程游戏化,也能够提升幼儿园教师课程建设的水平,提升幼儿园课程实践的水平,提升幼儿整体教育质量。由此可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教育价值,是推进幼儿及幼儿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1.

[1]

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策略 1.

加强教师培训,明确对课程游戏化的认识

为保证课程游戏化能够在幼儿园中得到深入落实,相关部门及幼儿园首先应当加强教师的专业素质,做好对教师的培训工作,从根源上,提升教师对课程游戏化的认识,进而提升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水平。首先,各级教育部门,以及教师培训机构,应当采取集中培训、专题报告、主题沙龙、答疑与辩论会等方式,及时解决幼儿园教师在推进课程游戏化中发现的问题,推动教师形成更加科学的课程游戏化教育观念,以此保障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质量;其次,幼儿园教师本身也应当明确认识到课程游戏化的重要性,明确游戏与其他课程组织形式之间的关系,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保证自身能够及时依据教育目标、实际条件与幼儿的学习发展需求,因地制宜地选择教学组织形式,落实对幼儿的游戏化教学;最后,由于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自主性是有限的,教师还应当做好对幼儿的支持与引导,保证幼儿能够深入、持久地在游戏中发展自己。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当重视发挥自身作为课堂引导人的作用,深入幼儿的视角思考,从成人的视角做好对游戏的引导,保障游戏活动能够得以有效地开展。

1.

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明确课程游戏化的方向与内容

在幼儿教育中,课程是各种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因此,为保证课程游戏化能够得到深入落实,幼儿园应当做好对课程体系的建设,将游戏视作幼儿园主要的课程组织形式之一,让游戏成为园本课程的重要表现形式,以此保证课程游戏化的建设效果。为此,教师也应当具有良好的课程开发能力与课程建设能力,能够正确把握课程游戏化的建设方向,潜移默化地将游戏内容渗透到幼儿园课程教学当中,在课程活动中体现自由、民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

1.

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发展需求,设计游戏化课程

[2]

为保证课程游戏化建设的质量,幼儿园应当结合幼儿实际的年龄特点、发展需求,设计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的游戏化课程。以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为例。在教学音乐活动时,教师除了应当应用多媒体设备教会幼儿唱歌以外,还应当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加入一定的具有挑战性的游戏,实现课程组织形式的多样化,提升幼儿的课堂体验。例如,教师可在课堂中开展“合唱团”游戏,将幼儿分成多组,由教师担任合唱团的指挥,在教师的手指向一组时,这组的幼儿就应当及时起立唱歌,而教师的手指向下一组时,这组的幼儿也应当及时跟上。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也可以加入一定的动作规定,提升游戏的挑战性,例如在唱某句歌词时,被教师指到的小组的幼儿就应当第一时间做出某种动作。这种富有趣味性、挑战性的游戏显然有助于激发幼儿对课程的兴趣。此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幼儿担任指挥的角色,或采用单独唱与合唱结合的方式分组幼儿,为幼儿带来更加丰富的感受。总之,教师应当结合幼儿的特点,适当增加课程游戏的难度,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提升课程的趣味性,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

1.

引导幼儿在游戏化课程中实现自主成长

课程游戏化进一步提升了幼儿在幼儿园课程中的自主性。因此,教师还应当在课程中做好对幼儿的引导,保证幼儿能够在游戏化课程中实现自主成长。幼儿与成年人不同,认识世界往往有着独特的方式,是以一种“融合式”的方式认识世界的,而这种融合式的认识世界的方法,一般就外化体现为幼儿的游戏。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幼儿始终都在通过玩的方式完成学习活动、完成对人与事物的认识。教师应当在游戏课程中为幼儿提供一个充足的游戏空间,让幼儿能够独立自主地参与游戏,体会游戏的快乐;教师还应当在游戏课程中做好对幼儿的观察、指导、启发,让幼儿在玩耍中实现自身的成长。一般来讲,在游戏化课程中,教师应当把握的观察重点如下:幼儿是否对参与游戏活动具有浓厚的兴趣与好奇心、课程游戏活动中提供的材料是否恰当、是否富有可操作性、幼儿是如何应用材料展开游戏的,等等。为让教师的观察指导更加条理清晰,保证幼儿能够在课程游戏中得到全面的自主成长,教师可设置专门的游戏活动观察表,做好对幼儿游戏活动的观察记录,在记录中,应当重点突出对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情感表现、社会性发展、学习态度、获得的进步、掌握的技巧、收获的知识等方面的记录,将

这些记录作为进一步完善课程游戏的主要依据;此外,教师还应当在游戏课程中,给予幼儿足够的尊重,及时发现幼儿在参与游戏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幼儿耐心的帮助,与幼儿展开近距离的合作、交流、沟通,以此保证幼儿能够在游戏化课程中得到更多的收获。总之,在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幼儿园的课程建设应当让教育全面回归于生活,让游戏与课程更加自然、更加全面地融为一体,并落实教师对游戏化课程的观察、指导工作,以此提升幼儿的学习效果,保证幼儿能够在游戏化课程中得到充足的自我发展。

1.

完善对游戏化课程的评价手段

对教学质量的评估,对教学经验的总结与积累,以及对未来教学工作的安排,离不开有效的教学评价。因此,相较于传统课程,游戏化课程需要一套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方式,以便教师在游戏结束后做好总结评价。以角色扮演游戏为例,教师应当在游戏结束后,依据幼儿扮演人物的实际情况,整合评估游戏活动的开展情况,分析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表现出的各项能力,及时发现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改善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偏差,为后续的游戏教学提供经验,进一步加强教学活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助推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总之,教师应当重视在游戏教学活动结束后,采用有效的教学评价手段,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不断完善游戏活动的内容,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保证游戏化教学课程能够不断优化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幼儿教育的改革处在不断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的阶段。为保证课程游戏化的建设效果,幼儿园应当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做好课程体系建设,教师应当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科学合理的课堂游戏,并引导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实现自主成长,完善对游戏化课程的评价手段,以此保证课程游戏化能够在幼儿园中得到真正落实,推动幼儿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3]

[1]虞永平.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践中如何聚焦问题和解决问题[J].早期教育(教育教学),2020(09):4-7.

[2]钱迎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推进策略体会[J].基础教育论坛,2021(19):74+76.

[3]陆海花.立足于游戏精神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践探析[J].新课程,2021(27):146.

作者简历:姜浩,1984年12月26日,女,汉族,大学本科,籍贯:辽宁省辽阳市一级教师,毕业后一直从事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