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麦麸制备膳食纤维的工艺研究

麦麸制备膳食纤维的工艺研究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麦麸制备膳食纤维的工艺研究 王亚伟申晓琳禹天真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食品工程系) 【摘要】以麦麸为原料,采用生物法制备膳食纤 维。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提取膳食纤维的最佳.X-艺参 数为:混合酶制剂的用量为0.2%,a一淀粉酶:糖化 持水力。准确称取粉碎后的膳食纤维1g放人烧 杯中,加人2O℃水浸泡1h,在滤纸上沥干后把其转 移到一表面皿中称重,计算持水力。 持捌w = 酶=1:3,混合酶解温度65℃;蛋白酶用量为0.3%, 酶解时间60rain,酶解温度60℃。在此S-艺条件下, 纤维素得率为66.26%,成品为淡黄色,气味淡。其 1.3工艺流程 溶胀性达6.88%(mL ),持水力为7.358 1%。 小麦麸皮预处理一加入65~7O℃的热水(麦麸: 热水=1:10)一65℃条件下加人混合酶制剂(a一淀 粉酶与糖化酶)分解淀粉类物质一加蛋白酶酶解蛋白 质一水洗一灭酶(100"(2)一干燥(105℃,2h)一粉 【关键词】麦麸;膳食纤维;提取 中图分类号:TS21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807(2002)09—0036一O3 膳食纤维是指不为人体消化的多糖类碳水化合物 与木质素的总称。膳食纤维对人体的健康是不可缺少 碎一膳食纤维 1.4操作要点 的,被称为“第七营养素”,它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 功能,如预防便秘和直肠癌、降低血清胆固醇、调节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预防胆结石、减肥和抗癌 ①小麦麸皮预处理。将小麦麸皮过筛后分散水中 浸泡15~30min,洗涤除去淀粉类杂质,收集纯净的 麦麸,干燥后备用。 ②混合酶酶解。混合酶制剂集中a一淀粉酶与糖 等。因此,膳食纤维及其食品的研究和开发越来越受 到营养学界和食品专家的高度关注。 化酶的比例为1:3。混合酶制剂的用量为0.2%,酶 解时间30min,酶解温度65℃。 ③蛋白酶酶解。蛋白酶的用量为0.3%,酶解时 间60rain,酶解温度6O℃。 目前,麦麸大多用作饲料,经济价值不高,而忽 视了麸皮中含有大量可以利用的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 膳食纤维。本文主要探讨了利用麦麸制备膳食纤维的 工艺条件,并测定了膳食纤维的物理特性。 2结果与讨论 2.1 混合酶制剂相关因素对得率的影响 2.1.1混合酶制剂用量与得率的关系 l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设备 麦麸:小麦加工后的副产品; 试剂:a一淀粉酶、糖化酶、蛋白酶、混合酶。 设备有多功能粉碎机、电热鼓风干燥箱、电热恒 温箱、水浴锅及分析天平。 1.2方法 酶解时间、a一淀粉酶与糖化酶之比,分别确定 为45rain、1:3;蛋白酶用量、酶解时间分别确定为 0.3%、30min,研究混合酶制剂用量与纤维素得率之 间的关系,结果见图1。 由图1可以看出,混合酶制剂用量在0.1%~ 0.2%时,得率随混合酶制剂用量的增加而迅速增加; ①膳食纤维的制备:生物法(酶法)。 ②膳食纤维物理特性的分析。 溶胀性。准确称取膳食纤维0.1g,置于量筒中, 吸取5ml的蒸馏水加入其中,振荡均匀后室温放置 当混合酶剂量在0.2%~0.3%时,得率随混合酶剂 量的增加而缓慢增加;当混合酶剂量在0.3%~ 0.5%,得率又随用量的增加而迅速减少。这是因为 24h,读取液体中膳食纤维的体积,计算溶胀性。 混合酶剂的加人,酶迅速的将麦麸中的部分淀粉分解 成低分子量的分支淀粉,但此时麦麸中的淀粉并未达 溶胀性c sW):堕 旦堑壁 主 堡 36 2002年第9期<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 到完全糊化的状态,即麦麸中的淀粉并没有完全降解,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开发研究 提取的膳食纤维含一定量的淀粉,所以得率很高,随 着酶剂量的增加和反应的进行,麦麸中的淀粉基本上 旦m 率缓慢减少,但变化并非十分明显。这说明a一淀粉 酶与糖化酶之比的大小在此范围内对得率的影响不 大。因此,a一淀粉酶与糖化酶的比例以1:3为宜。 2.2蛋白酶对得率的影响 2.2.1蛋白酶用量对得率的影响 蛋白酶用量确定为0.1%~0.5%,酶解时间为 30rain,混合酶制剂的量、酶解时间分别确定为 充分降解,此时提取出的纤维纯度很高,以致于得率 又下降,但随着混合酶量的增加,会使提取成本相应 的增大,综合考虑得率、成本等因素,认为提取麦麸 膳食纤维时混合酶用量应确定在0.1%~0.5%范围 内,以0.3%为宜。 64 63 褂62 61 6O 62 0.3%,45 min。研究蛋白酶用量对纤维素得率的影 {;}}60 58 响,结果见图4。 由图4可知,当蛋白酶用量在0.1%~0.3%之 3O 45 6O 75 O.1 O.2 O.3 o.4 0.5 混合酶添加量(韵 56 15 间时,随蛋白酶用量的增加,得率迅速增加;当蛋白 酶用量在0.3%~0.5%之间时,得率随着酶量的增 加而减少,这是因为随着蛋白酶的加入,蛋白酶与麦 麸中蛋白质分子肽链作用增加,但此时麦麸中蛋白质 混合酶解时间(m1n) 图1 混合酶制剂用量对 得率的影响 图2混合酶酶解时间对 得率的影响 2.1.2混合酶制剂作用时间与得率的关系 混合酶剂量确定为0.3%,a一淀粉酶与糖化酶 之比确定为1:3,蛋白酶用量与酶解时间分别确定为 分子并未完全作用彻底,即得到的纤维中仍含有一部 分蛋白质。随着蛋白酶的继续加入,蛋白酶与麦麸中 蛋白质分子肽链的接触机会增强,即在同一时间内分 0.3%,30rain,观察混合酶酶解时间对纤维素得率的 影响,结果见图2。 解的肽链数不断增加,蛋白质分子降解较充分,此时 提取出的纤维纯度很高,也可能是酶与蛋白质的作用 以趋于饱和状态之故。故此纤维素的得率先增加而后 又减少。本试验认为蛋白酶的用量选为0.3%为宜。 66 褂64 62 6O 0.由图2可以看出,提取时间在15~45rain之间 时,得率随酶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当酶作用时间 超过45rain时,得率随混合酶作用时间的延长而缓慢 增加,这说明酶作用时间越长,提取效果越好,这是 一62 僻61 由于麦麸中的淀粉颗粒与麸皮结合比较牢固,要使麦 麸中的淀粉充分降解,酶需要与底物作用较长的时 间,本研究中发现随酶作用时间的延长,得率上升并 不明显,综合考虑得率、提取成本和实际生产成本等 因素,本试验的提取时间确定为45min。 2.1.3 a一淀粉酶与糖化酶之比与得率的关系 混合酶剂量、酶解时间确定为0.3%、45rain, 蛋白酶用量、酶解时间分别确定为0.3%、30rain, 60 1 0.2 0.3 0.4 0.5 59 15 3O 45 6O 75 蛋白酶添加量(%) 蛋白酶酶解时间(min) 图4蛋白酶用量对纤维 图5蛋白酶酶解时间对 素得率的影响 纤维素得率的影响 2.2.2蛋白酶酶解时间与得率的关系 蛋白酶用量固定为0.3%,混合酶制剂量、酶解 时间分别确定为0.3%、45 min。研究蛋白酶酶解时 间对纤维素得率的影响,结果见图5。 研究a一淀粉酶与糖化酶之比对纤维素得率的影响, 结果见图3。 65.O 由图5可知,当蛋白酶酶解时间在15~45rain之 间时,得率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当蛋白酶酶 解时间在45~75rain之间时,得率随酶作用时间的延 长而缓慢增加,这是因为蛋白酶作用时,反应时间的 S 64.8 64.0 1:1 1:2 一1:3 1:4 延长,可使酶与蛋白质分子充分作用,从而形成更多 的共价交联,但当酶的反应趋于饱和时,再延长反应 时间对麦麸的影响便不再显著,在生产中需要综合考 淀粉酶:糖化酶 图3 n一淀粉酶与糖化酶之比对纤维素得率的影响 本工艺中淀粉的降解是在未糊化的条件下进行 的,此时a一淀粉酶并不能充分的发挥其作用,所以 虑试验条件、反应时间与得率之间的关系,本试验认 为酶作用时间应选为45rain。 2.3混合酶制剂中各因素对得率的综合影响 根据以上试验结果,确定正交试验各水平,对混 加入适量的糖化酶有助于淀粉降解完全。从图3可 知:当a一淀粉酶与糖化酶之比在1:1~1:3之间时, 得率缓慢增加;当两者之比在1:3~l:5之间时,得 合酶制剂中各因素对得率的影响做正交试验,见表1。 (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2年第9期3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表1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 因素 水平 表3正交试验结果 D 30 A 1 B 0.2 C 1:2 试验号 A B 因素 C D 得率 (%) 2 3 0.3 0.4 1:3 1:4 45 60 1 1(0.2) 1(30) 1(0.2) 1(30) 60.89 2 3 4 5 6 7 8 9 Kl K2 1(0.2) 1(0 2) 2(0.3) 2(0.3) 2(0.3) 3(0.4) 3(0.4) 3(0.4) 181.35 179.53 175.14 60.45 59.84 58.38 2.07 2(45) 3(60) 1(30) 2(45) 3(60) 1(30) 2(45) 3(60) 182.78 176.06 177.18 60.93 58.69 59.06 2.24 2(0.3) 3(0.4) 2(0.3) 3(0.4) 1(O.2) 3(0.4) 1(0.2) 2(0 3) 177.39 179.93 178.70 59.13 59.98 59.57 0.85 2(45) 3(60) 3(60) 1(30) 2(45) 2(45) 3(60) 1(30) 177.17 178.02 180.83 59.06 59.34 60.28 1.22 59.78 60.68 62.35 58.48 58.70 59.54 57.8O 57.8O A:混合酶制剂用量(%);B:a一淀粉酶:糖化酶;C:酶解时 间(min);D:酶解温度(空白试验)。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出混合酶制剂作用时各参数的 最佳组合,参考的指标是麦麸膳食纤维素得率,正交 试验结果见表2。 表2正交试验结果表 试验号 A 1 2 3 4 5 6 7 8 9 Kl K2 K3 kl 点2 点3 R 因素 B 1(1:2) 2(1:3) 3(1:4) 1(1:2) 2(1:3) 3(1:4) 1(1:2) 2(1:3) 3(1:4) 186.54 188.76 188.74 62.18 62 92 62.91 ’’’ 得率 C D(空白)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K3 k1 点2 点3 R (%) 62.98 62.68 62.95 61 25 ’’1 63.92 62.31 63.87 61.87 1(0.2) 1(0.2) 1(0.2) 2(0.3) 2(0.3) 2(0.3) 3(0.4) 3(0.4) 3(0.4) 188.61 187.38 188.05 62.87 62.46 62 68 1.23 1(30) 2(45) 3(60) 2(45) 3(60) 1(30) 3(60) 1(30) 2(45) 190.77 185.80 187.47 63.59 61.93 62.49 4.97 A:混合酶制剂用量(%);B:时间(min);C:蛋白酶用量 (%);D:蛋白酶解时间(min)。 ②提取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混合酶制剂 量为0.2%,酶解时间为30rnin。a一淀粉酶与糖化酶 之比为1:3,蛋白酶用量0.3%,酶解时间60rain。 以此工艺条件提取的纤维素可达66.26%。 ③本工艺方法提取的膳食纤维口味清淡,适合添 加于面制品,焙烤食品,肉制品,饮料等中,只要添 加量合适,不仅不影响食品的外观与风味,而且具有 一定的生理保健功能。 参考文献 由表2可以看出:Rc>RB>RA,即影响得率的 诸因素中,影响程度大小为C>B>A,较优的工艺 参数组合是:A】,B2,c】。 2.4麦麸膳食纤维提取工艺的确定 混合酶制剂用量、时间、蛋白酶用量及酶解时间 1吴卫国,王金发.麦麸纤维保健性花生饮料的研制[J].食品工 业,2000,(2):21~23. 2吴卫国,郭时印,周虹.麦麸膳食纤维的制备、性质与应用[J]. 粮食与饲料工业.1998,(11):37--39. 3冯彪等.酶法水解米糠纤维以制备保健食品的研究[J].粮食与 饲料工业1997,(11):37--39. 是影响膳食纤维得率的主要因素,试验中以得率为指 标,选择混合酶制剂用量(A),酶解时间(B),蛋 白酶用量(C),酶解时间(D)4个因素,每个因素 3个水平设计正交试验,结果见表3。 由表8可知,RB>RA>RD>Rc,即各个因素对 得率的影响为B>A>D>C。最优的工艺条件为: AlBl C2D3以最优的工艺条件组合作验证试验,可得 麦麸膳食纤维素得率为:66.26%。 4熊善柏,赵思明,姚红等.稻米淀粉糊化进程研究[J].粮食与 饲料工业.2001,(5):14--17. 5刘玉林,李庆龙.麦麸膳食纤维的制备与改性研究[J].湖北农学 院学报1998,18(1):43--47. 6李书国等.复合酶法制备活性大豆寡肽研究[J].粮食与油脂, 2001.(3):5~7. 3结论 ①研究结果表明:酶法从麦麸中提取纤维素的方 法简便易行,不需要特殊的设备,投资少,污染少, 而且纤维素的得率较高,成分较理想。 3fi 2002年第9期(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 收稿日期:2002—07—10 作者简介:王亚伟(1956一),男,河南开封人,郑州牧业工 程高等专科学校食品工程系副教授,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 方向为营养与食品保健。 通讯地址:(450008)河南省郑州市北林路16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