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古诗两首

20、古诗两首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六 年级(下)语文备课

教 学 设 计 课题: 20、古诗两首 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生字词。 想感情。 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重难点: 1.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要求: 课堂生成 与反思 3.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 1、学会生字:读准字音,看清并识记住字形,在文中画出生 字组成的词语,想想词语的意思,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的意思. 2、熟读古诗,初步了解诗意 3、搜集有关作者于谦的资料,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揭题、释题并简介作者。 的? 2.释题:吟,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 1.指名读题,问:以前还学过哪些古诗?你们是怎么学习古诗 3.简介作者:《石灰吟》是一首咏物诗。作者于谦,明代政治 家、军事家、诗人。他为官清廉,不畏强暴,深受人民爱戴。他 曾率领京城军民击退外族入侵,后却因此受屈被杀。他的诗歌多 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感情和坚贞的情操。 三.交流展示,成果初探

101

1、指名读,指导学生按古诗的音韵节奏读好诗句。 2、朗读展示:让学生在小组内展示朗读。要求读通顺。 小组展示朗读,师生共同纠正字音以及读破的地方。 四、互动探究,精讲点拨 “焚烧”、“若等闲”等词语的意思。 2.用“增、删、调、补”的方法读懂诗句。 (1)逐字逐句理解,难以理解的可联系上下文理解。 1.指导学生边读边划出不理解的字词。重点理解“千锤万击”、 锤:敲打。击:撞击。若:好像。等闲:平常事。人间:人世间。 (2)把省略的词语补充进去,调整词语顺序,逐句说说句子意思。 (3)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看图想像意境,体会感情。 师启发想象: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是什么样 的?作者见此情景有什么表现,会怎样想、怎么说、怎么做呢? 4.指导朗读。(用高亢、赞美的语调来表明诗人的坚贞、高洁的 志向。) 5.学生练读,指名试读,齐读。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 2、完成《补充习题》相关部分 第二课时 一、课前预习要求: 1、学会生字:读准字音,看清并识记住字形,在文中画出生 字组成的词语,想想词语的意思,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的意思. 2、熟读古诗,初步了解诗意 3、搜集有关作者王冕的资料,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揭题、释题并简介作者。 1、指名读题,问:以前还学过哪些古诗?你们是怎么学习古诗的? 2、了解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2)《墨梅》作者:元代著名画家王冕。王冕(公元1287——1359)我国元代著名画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人(今浙江绍兴)。

102

(3)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墨梅。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顾名思义,即为用水墨画的梅花。) (4)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知道了这首诗写的是水墨画的梅花。想知道这幅梅花图是谁画的?墨梅有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要写《墨梅》这首诗?要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三.交流展示,成果初探 1、指名读,指导学生按古诗的音韵节奏读好诗句。 2、朗读展示:让学生在小组内展示朗读。要求读通顺。 小组展示朗读,师生共同纠正字音以及读破的地方。 四.互动探究,精讲点拨 1、教师范读。 2、指名学生读。 3、学生借助字典自学。(初步理解字在诗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4)教师点拨前两句: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洗砚池:画家洗砚的水池。传说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洗砚池边练习书法,池水因此变成黑色。 淡墨痕: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迹。 C.理解诗句的意思。(我家洗砚池边的这棵梅树,朵朵花开显出淡淡的墨痕。) D.进一步理解。这两句诗写了梅的什么特点?(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淡墨痕)应该怎样读出来呢?(自由读、指名读、评读)读至此,产生疑问——难道梅只有这样一个特点吗? E.教师点拨后两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4、用学习前两句的方法学习后两句。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清气:清香的气味。这里指纯洁的人品,高尚的节操。乾坤:天地,人间。 C.诗句的意思。(不图人们夸赞它颜色的鲜艳,只求飘散的清香充满天地。)

103

D.进一步理解。墨梅还有什么特点?(清香的气味)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气味。)作者这样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这首题画诗,是说作者画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艳丽来讨人称赞,而要画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发了作者高洁的志趣和情怀。) 诗人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梅花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情怀?(开头两句,由画面上所画的洗砚池写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联系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后两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语双关,以物喻人,表明了诗人的人品与节操。) 5、朗读全诗。 6、熟读成诵。 三、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有什么特点?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想象诗人在这样的美景里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动作? 4、指导学生练习朗读。 四.布置作业 1、布置学生课外阅读郑燮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完成《补充习题》 五.板书设计: 20、古诗两首 咏物 抒怀 石灰——于谦——清白 墨梅——王冕——清气

10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