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9.14.045
乒乓球训练中体能训练方法探讨
孙彬 张瑞勇
(成都市全国市重点乒乓球运动学校 四川成都 610051)
①
摘 要:乒乓球属于一种老少皆宜的运动,在运动过程中,不仅要求人们体能充足,同时还要有坚韧的毅力。但在当前的高校乒乓球训练教学中,很多教练员都会忽视对学生的体能进行训练,从而使运动员常常因为体力不支而难以发挥出真实的水平和实力。本文主要对高校乒乓球训练中体能训练的方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关键词:乒乓球 体能训练 方法中图分类号:G8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5(b)-0045-02
乒乓球运动不仅有助于提升人们的身体素质,同时也能对人们的体能进行训练,是丰富人们业余生活的重要活动。现阶段,很多在高校在发展中也纷纷开设了乒乓球课程,不仅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和喜爱,同时还组建了团队参加各种专业化乒乓球比赛。但在实践教学中,由于很多教练经常会疏于对学生的体能进行训练,从而使其在比赛和日常训练的过程中常感到体力不支,限制了学生乒乓球水平的充分发挥。鉴于上述,在今后的乒乓球训练中,教练一定要提升对体能训练的重视程度,以此达到提升学生体能和综合素质的目标。
动员基本上从4~6岁就开始训练,且基本上都是专项化训练,体能训练不属于主要内容,由此便导致很多运动员无法承受高强度和长时间的训练,且身体上的伤病也比较多。为此,在乒乓球训练中若能提升对体能训练的重视程度,同步提升学生的专项和体能,则不仅可对其身体伤病进行预防,同时还有助于运动寿命的延长。
2 高校乒乓球训练中体能训练的常见方式
2.1 体能基础性训练
2.1.1速度训练
在体能训练的速度训练中,一般都是以为短跑为主,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瞬间爆发力,使学生在规定的次数和时间内反复的进行练习。在训练过程中,需遵循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安排,确保其跑动过程中的心率在180次/min以上,之后在逐渐恢复正常之后开始下一项目的训练[2]。
2.1.2耐力训练
在乒乓球运动无机时代背景下,也对乒乓球运动员的耐力提出更高要求,实践过程中,学生们可将一周当中的某一固定时间段作为耐力训练的时间。在训练中,教练员同样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着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时间,确保学生跑动过程中的心率在160次/min以上,之后再对其他的项目进行训练。
2.1.3力量训练
乒乓球运动往往会对学生的个人能力提出较高要求,若学生的力量素质较高,则在回合训练的过程中便能打出优质球,最终取得优异成绩。在力量训练过程中,主要是对运动员的下肢、腰部、腹部以及上肢的力量进行训练,实践中可通过俯卧撑和推杠铃的方式对上肢力量进行训练,腰部和腹部力量训练可采取举腹、仰卧起坐等方法,通过负重半蹲的方式对运动员的下肢力量进行训练[3]。2.2 专项体能训练
在高校的乒乓球运动教学中,专项体能训练至关重要,这项训练直接关系着运动员的比赛发挥,具体方式主
(下转47页)
1 乒乓球训练中体能训练的重要性
通过大量的乒乓球比赛实践不难发现,良好的体能素
质是取得比赛成功的关键,同时也能促进学生自身技能的充分稳定发展,从而在比赛中能够游刃有余的应用战术。在乒乓球运动中,战术和技术占据着同等重要的位置,但体能却能够为战术的发挥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在今后的乒乓球训练中,教练需重视起学生体能训练的重要性。1.1 体能训练能够为大负荷战术和技术训练提供基础
在乒乓球运动中,体能训练与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乒乓球运动具有多变性和细腻性,且运动员的技术感觉也较为敏锐,由此也形成了训练次数多、质量要求高、训练时间长的训练模式,若运动员的体能素质不佳,便很难保证训练质量和效果,同时也无法提升其技术水平。1.2 体能训练有助于学生参加高强度比赛,并取得良好成绩
在乒乓球比赛领域中,要求运动员们能够快速适应多种形式的比赛,同时还要在其中表现出较高的竞技水平。在国际上的乒乓球比赛,优质运动员众多,且对抗性也比较强,如此更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体能素质。此外,在比赛过程中,一些高难度的动作和技术,同样需要良好的体能素质作支撑。若运动员体能充足,便能够轻松自如的应对比赛场上的局面,最终取得好成绩[1]。1.3 体能训练能够延长运动寿命,预防疾病
乒乓球属于一种全身性的运动,在敏捷度、力量、速度等方面均具有较高要求。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优质运
①作者简介:孙彬(1984,1—),男,汉族,四川成都人,本科,中级教练,研究方向:乒乓球教学训练。张瑞勇(1981,11—),男,汉族,四川万源人,本科,研究方向:乒乓球教学训练。
当代体育科技(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
45运动训练学2019年(第9卷)第14期
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所以,可以把对幼儿跳水的基础训练改成游戏的方式,以此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起幼儿对跳水基础训练的兴趣,达到训练幼儿跳水运动员的目的。在设计基础训练游戏时,也需要结合基础训练的特点以及幼儿对游戏的兴趣点,这样的游戏才能赢得幼儿跳水运动员的喜爱,让他们在不同的游戏中开心的进行跑、跳的运动,使得他们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得到有效的锻炼,还能利用游戏培养幼儿跳水运动员积极、勇敢、坚持不
[2]
懈、团结协作等运动精神。将幼儿跳水运动员的基础训练与幼儿喜欢的游戏结合起来,不仅能让幼儿跳水运动员掌握跳水的基本技术,还能让他们在进行基础训练时感到发自内心的快乐。
4.2 基础训练与幼儿跳水运动员的身心发展特征相结合
传统的跳水基础训练方式注重幼儿掌握跳水基础的情况,而这样就容易忽略幼儿的心理需求,使得幼儿在进行跳水基础训练时的积极性得不到提高。这就需要教练员在制定跳水基础训练时,一定要考虑幼儿的心理发展状况,因此在对幼儿进行基础训练时,可以利用鼓励表扬的方式增强幼儿在训练时的自信心,让他们认为自己很容易就能做到,而且在表扬他们时一定要具体到某一个动作,让他们知道这个动作做得好,下次再做这个动作的时候也要这样做,这样也能提高幼儿在训练时的效率。幼儿是出于较小的年龄阶段,所以他们的身体还没有发育完全,因此教练员在对他们进行训练时要避免加重幼儿的身体负担,加强对幼儿跳水运动员的训练调控,正确处理对他们的技
(上接45页)
术训练,以免对幼儿以后的身体发育造成不利的影响。
4.3 基础训练与文化知识相结合
因幼儿长时间的进行跳水基础的训练,所以对跳水及其他文化知识缺乏认识,因此教练员在对幼儿跳水运动员进行基础训练的同时也要注重他们的文化学习。教练员可以在对幼儿进行基础训练时讲解与跳水相关的文化知识,比如跳水运动的背景、历史上跳水运动员或者与跳水相关的小故事等,这样不仅能让幼儿了解到关于跳水的文化知识,还能在训练时引起幼儿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运动素养[3]。而且教练员也要空出幼儿的一些训练时间,加强幼儿的一些基础文化知识,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5 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跳水运动员的基础训练方法一定要根据其身心发展来制定,让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训练当中,让他们在训练中获得乐趣,这样才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达到对其进行基础训练的目的,能够有助于教练员在训练的时候发现优秀的好苗子。
参考文献
[1]王汝汀.浅析幼儿跳水运动员的启蒙训练[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7):67-68.
[2]石磊.简述幼儿跳水运动员基础训练方法[J].运动,2016(3):27-28.
[3]吴修忍.幼儿跳水运动员的选材和基础训练的研究[J].少年体育训练,2011(Z1):120.一项很重要的素养,所谓灵敏度,即运动员在比赛的过程中一种即时的判断能力和应对能力,常见的训练方式包括多球训练法、综合训练法、游戏训练法等等[5]。
要包括以下几种。
(1)跳绳,这项专项训练内容的重点在于,学生在跳绳的过程中,需将握把放在腰间,并尽量靠手腕的力量摇动绳。在跳动时确保脚踝发力,禁止脚后跟挨地。这项训练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脚踝和手腕的力量,同时也能对其心肺功能进行改善,训练中应注意结合学生的个人能力设置跳绳次数。
(2)蹲跳,即让学生蹲下来,使前脚掌内侧乏力,这一项训练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脚踝力量和大腿力量。实践过程中,需结合学生的个人能力进行分组,例如,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可要求其20m往返;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要求其400m蹲跳,按照学生的具体情况对运动强度和运动量进行安排。
(3)挥铁球拍,在高校的乒乓球课程中,学生基本上都是体育的业余爱好者,由于乒乓球运动专业化训练中,学员的年龄都比较小,因此,对于高校的学生而言,其基本功能往往较差。鉴于上述情况,挥铁球拍训练的开展很有必要,在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之后,学生会逐渐习惯适应铁球拍的手法和力量,此时再接触木质球拍也就容易的多[4]。
(4)阻力拉球训练,在当前的高校乒乓球运动训练中,拉球力量不足的问题十分常见,因此,阻力拉球训练至关重要。常见方法为:将难以拉动的橡皮筋固定至一端,之后让学生拉起另一端对拉球的动作进行练习,训练的强度和运动量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化设置。
(5)灵敏度训练,对于乒乓球运动员而言,灵敏度也是
当代体育科技(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的乒乓球运动训练中,体能训练的
开展,不仅能够确保运动水平和实力的充分发挥,同时也能使其免受身体伤害。因此,在日常的训练工作中,教练一定要提升对体能训练的重视程度,并遵循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逐步开展各项训练活动,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多项体能素质,从而能够使其轻松自在的应对各种比赛,并取得理想的比赛成绩。
参考文献
[1]路富林,杨伟鑫.探讨普通高校乒乓球选项课学生的体能训练[J].现代交际,2013(1),547:242.
[2]袁锋,张爱玲.中国残疾人乒乓球队备战伦敦奥运会体能训练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145-148.
[3]黄瑞苑,彭万里,王秋伊.间歇训练法在普通高校乒乓球队训练中的应用研究[J].运动,2013(9):50-51.
[4]罗维.体能训练干预对高校乒乓球专项课学生的影响研究——以浙江理工大学为例[J].内江科技,2017,38(2):74-75.
[5]樊丽静,李颖,马国瑞.浅谈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J].当代体育科技,2014(35):38-39.
4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