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和半命题记叙文立意选材升格的策略 命题作文的具体写作过程,主要包 括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行文、修改等 环节。半命题作文则还有个补充命题的 过程。立意鲜明、新颖、深刻,选材准确、 合理、新鲜是习作成功的前提条件。如 今有些学生写记叙文时往往立意不清, 没有新意。选材则会落入俗套。内容陈 旧。或贪大求全,缺少细节等。记叙文是 以记叙和描写为主的文体。如今许多作 文命题往往文体不限。但作为中学生主 要以写记叙文为主,那么写记叙文时如 何立意、选材呢?我们可从以下两方面 人手。 一、熟读题干,把握要求 作文命题人为了帮助考生开启思 维.拓展选材空间。激起考生的写作欲 望,或对考生写作有所限制,往往会精 心设计一些提示语。如果我们考生不去 认真阅读。并领会其意思,则有可能在 方向上发生错误。 看七年级的一篇作文命题作文:我 们进入初中快一年了,我们与老师、同 学在一起的时光。将成为美好的时光。 请以“一起走过的日子”为题。写一篇记 叙文。要求:(1)写自己亲身经历或耳闻 目睹的一件事。(2)字迹工整、认真,字 数不少于600字。(3)以记叙为主,适当 抒情或议论。 对于这篇作文的命题要求。除了一 些显性的要求外,至少在这些方面要引 起考生的注意:①在立意上要关注“美 好”二字。要对“美好”多角度解读。②在 内容的选择上应关注“与老师、同学在 一起”、“自己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 “一件事”这些关键词句。③在文体的选 择上.要求(3)中则已明确为记叙文了。 谢伟民 二、巧妙构思,立意选材 立意和选材虽说是作文构思的两 个方面,但在实际操作中应该是一个互 动的过程.即用什么材料来表达什么样 的思想(主旨),是一个根据习作要求互 相选择.提炼的过程。确立主旨,选择材 料要“巧”,为此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J、:立意选材,切入点小。则能小 中见大。深处开掘 如作文题《走近——(伟人、名著、 自然、科学……)》如果按命题人的提 示,拟题为“走进伟人、走近自然、走近 科学”.则会写得空泛、笼统,没有真情 实感。如果拟题为“走近辛弃疾、走近大 观园、走近‘神七”’等等.这就具体得 多.就能通过自我的生活细节来写活伟 人、名著、科学等对自己的深刻影响。并 可能采用多种表达方式生动形象地展 现自己的体验与感悟。 2.真:选择材料,回避陌生。首选熟 悉。而唯有熟。才可能“真” 自已亲眼所见的,亲身经历的,亲 耳所闻的。深切感悟的,才是了然于心 的.才是真实动人的。只有先感动自己, 才有可能感动别人。 如半命题作文题《珍惜所拥有的 ——》,从社会的角度考虑,可选择 宽容、爱心等;从学校角度考虑,可选择 友情、师爱等;从家庭的角度考虑,可选 择亲情、母爱、父爱等。另外。如果你对 珍惜时间等方面有较详实的材料,则可 写《珍惜所拥有的时间》;如果你有较为 独特的经历或对父母身世较为了解,则 可写《珍惜所拥有的贫穷经历》等,这样 更让人耳目一新。 3.新:选材立意。新颖独特。这是文 章取胜的关键 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超常反常立意。要在众多的考 场作文中脱颖而出,有时候还得妙用逆 向思维,人家这样说,我偏那样讲,跳出 常规思维的框框。更容易受到瞩目。在 选材上从反面切入,从他人未想到的或 不敢涉及的领域切人,这会给人耳目一 新的感觉。 (2)关注当下热点。把时代的影子 照下来。社会在发展。生活在改变,新事 物、新话题层出不穷,选材应当与时俱 进。作文才具有时代感’。平时要关注媒 体,了解时事新闻;要关注社会变化。感 知生活的节奏。这样,在为文时内容就 会同与时代同步.内容能让人耳目一 新。我们也许不能从宏观上把握这个时 代,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生活中一些细 小的生活场景来折射这个时代的变迁。 (3)寻找不同视角。当你面对一个 命题选材立意时.很快跳到你脑中的材 料.可能别人也一下子想到了,选材立 意缺少了独特性.这样的内容,也最好 不要写。在选材立意时。要多角度思考。 要给自己有选择的余地,要努力做到好 中选优。我们的生活看似相似。但我们 的生活圈子、家庭环境、兴趣特长、成长 经历不同,为此.总会找到自己独特的 材料的。 总之。我们要想写出闪烁着个性光 彩、具有创新精神的作文,就需要打破 思维和选材的框框。要能着眼当代.紧 贴现实,在立意时。尽量做到“新颖、深 刻”;在选材时,要尽量做到“巧”,努力 做到“小、真、新”。 (作者单位:江苏省丹阳市华南实 验学校) 嘲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