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1年中考热点主题阅读排行冠军:思考感悟(三)

2011年中考热点主题阅读排行冠军:思考感悟(三)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2011年中考热点主题阅读排行冠军:思考感悟(三)

特邀主讲/湖北 余映潮

撰稿/王跃平 杨正奎

子题3:为人准则

热点考题链接

本话题的现代文在120份调查试卷中有14篇。如: 1.《爱自己是一种责任》(2010·福建龙岩) 2.《人总得藐视点什么》(2010·贵州安顺)3.《学会感激》(2010·新疆建设兵团)4.《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2010·湖北襄樊)5.《敬业》(2010·江苏徐州)6.《积极面对无奈》(2010·辽宁沈阳)7.《三思而行》(2010·广东)8.《人生的意义在于承担》(2010·四川乐山)9.《伯乐就是你自己》(2010·湖北荆州)„ „

实战演练一

追求快乐 鲍 钢

①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认为,人具有趋乐避苦的天性,追求快乐是人类的共同本性。英国伦理学家杰里米·边沁提出,大多数人的最大快乐是人生的最高原则和最终目的。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康有为说,治国要以人为本,就是要减少人们的痛苦,增加人们的快乐。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提出,我们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自己的快乐极大化,而且是全社会的快乐极大化。值得一提的是,孔子就是一个“乐以忘忧”、极为快乐的人,在《论语》中,共有三十多个“乐”字,却没有出现一个“苦”字。

②由上观之,我们可以这样概括人生的终极目的,那就是追求自身和全社会的快乐最大化。 ③什么是快乐呢?快乐是一种感受,是人对于生活积极的精神体验。虽然从人类的各种社会活动看来,大多数行为表现为对物质和利益的追求,但你仔细想一想,不管是享受美食、试穿新衣、乔迁新居,或是旅游锻炼、欣赏音乐、观看演出,还是钻研业务、研究课题、著书立论,最终在本质上都是对精神快乐的需要和追求,而物质活动仅仅是追求快乐的工具和手段。

④如何使你的快乐最大化?这个问题有许许多多的答案,一般来说,身心健康、家庭和谐、衣暖食饱是基本要求,豁达大方、善于交友、乐于助人一定会给你带来愉悦,热爱学习、积极锻炼、亲近自然可使你身心快乐,心态良好、忽略烦恼、学会舍弃更是快乐最大化的重要条件。

⑤以上这些因素因人而异,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情况,你若拥有或做到了其中的一部分,就会是一个快乐的人;而这些因素中,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⑥良好的心态,就是有积极的人生态度,稳定的情绪;对功名利益没有过高的期望值,努力争取,但不刻意追求;对物质生活的标准有正确的认识,不盲目追求时尚和奢华;当遇到麻烦和挫折时,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一面积极应对,另一方面尽量丢掉烦恼,不被负面情绪控制自己;知道“舍得”,明白要得到必须学会舍弃,并理解有时舍弃其实能得到更多。

⑦人生的理想境界是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按自己的爱好去选择职业;但在暂时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时,应当喜欢你正在从事的职业。与其每天愁眉苦脸地面对工作,还不如从中挖掘它的乐趣并把它放大,适应它、爱上它,并努力把它干好,干出成绩和快乐来。任何一种物质享受带来的愉悦和快乐一般都不持久,力度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快乐来自你持之以恒的努力。完成了有较高难度的工作任务,成就感、荣誉感会使你深深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工

作着是快乐的,这是至理名言。

⑧世界上你所能拥有的财富和利益实在只那么一点点,大可不必过于在意。人总习惯与旁人比较,关键在于比较的标尺要定得合适,物质享受要与生活条件更差的那些人比,这样你就会平静下来,满意起来。人生在世没钱是万万不可的,但钱不是越多越好,更不是万能的,而是够用就好。金钱的数量和生活的快乐程度绝对不成正比。挣钱是一件辛苦的事,要挣得多,必须付出得多,为此你可能丧失许多快乐的闲暇时间,甚至要付出健康、亲情和享受生活的巨大代价。孔子被后人公认是一个非常快乐的人,可他快乐的物质条件是什么?“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这位大圣人贫困至此,却仍然乐在其中,这对于我们的启发有多大!

⑨一个人的快乐不在于你能得到多少,而在于你能放下多少,放下得越多,你就越快乐。真正懂得快乐的人会在自己认为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里,享受它的每时每刻。对于烦恼、不快的事,尽量地排解和淡忘它,能真正做到放得下,你就不会陷于痛苦之中了。要懂得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学会甘于安静、保持平静、享受清静。

⑩想快乐就要努力追求精神上的富有。人要懂得享受学习的快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眼中的快乐就是学习,就是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切磋学问。另外,人还要懂得享受自然的快乐。明媚的阳光、蔚蓝的天空、飞驰的白云和温暖的春风,都能带给你快乐;观望大海、感受春天、欣赏鲜花和聆听鸟鸣也是极好的生活享受;攀登山峰、畅游江河、漫步村野与仰望星空都能愉悦你的身心。一般来说,这些人生的享受是免费的,只要你有积极的生活理念,就会感受到大自然为我们准备的许许多多的快乐源泉。

(选自《当代文萃》2010年第4期)

1.文意把握。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思路提示:从议论文的一般结构角度来思考。)

2.信息提取。阅读第⑥段,用简洁的语言列举出几种“良好的心态”的具体表现。 (思路提示:仔细阅读,注意分号。)

3.语言感受。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人生的理想境界是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按自己的爱好去选择职业。

(思路提示:从议论文的语言角度来思考。) 4.写法探究。文章第①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思路提示:从议论文的一般结构和论证方法的角度来思考。)

5.手法理解。第⑧段在论述“对财富和利益不要太在意”时,作者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思路提示:从议论文的论证方法的角度来思考。)

6.理解拓展。第⑩段作者提出了哪两种“努力追求精神上的富有”的方式?你能再写出一种方式,并简要论述吗?

(思路提示:从议论文的一般结构和文章内容的角度来思考。)

实战演练二

不会做人的惊人人缘

王安忆

父亲是一个话剧导演,真正是一派天然,再没有比他更不会做人的了。他甚至连一些最常用的寒暄絮语都没有掌握。比如,他与一位多年不见的老战友见面,那叔叔说:“你一点儿没老。”他则回答道:“你的头发怎么都没了?”弄得对方十分扫兴。他不喜欢的、不识趣的客人来访,他竟会在人家刚转身跨出门槛时,就朝人家背后扔去一只玻璃杯。

姑母与叔叔每年一次回国看望我们,见面时父亲很激动,分手时他却松了一口气。他和他们在一起总会觉得寂寞,在他们面前,他对自己的价值感到怀疑。他这一生,只有两桩事业,一是革命,一是艺术,而在他们笃守的钱面前,两桩事业都失了位置。

奇怪的是,像他这样不会做人的人,却有着惊人的人缘。1978年他的胆囊炎发作,人艺的男演员们自发排了班次,两小时一班地轮流看护,准时准刻,从不曾有过误点的事情。我们经常看到演员们以他的素材演编的长篇喜剧,比如,喝了药水之后,发现瓶上所书:服前摇晃,于是便拼命地晃肚子;还比如,将给妈妈的信投到“人民检举箱”;等等。曾有个朋友写过关于他的文章,提及一则传说,说他往鸡汤里放洗衣粉,他误以为是盐了。而这位朋友却不知道,我父亲是连洗衣粉也不会朝鸡汤里放的。就在不久之前,他还不懂得如何煮一碗方便面。

洗短裤和袜子时,他先用强力洗衣粉泡一夜,再用肥皂狠搓,大约搓去半块肥皂,再淘清了晾干,倒的确是雪白如漂。

他连一桩人间的游戏都不会,他不会玩一切斗智的游戏。他最大的娱乐,也是最大的功课,便是读书,书也为他开辟了另一个清静的世界,在那里,他最是自由而幸福,他的智慧可运用得点滴不漏。

父亲离休后依然如故,生活得充实而有兴味。他走的是一条由出世而入世,由不做人而做人的道路,所以,他总能自在而逍遥。因他对人率真,人对他也率真;因他对人不拘格局,人对他则也不拘格局。他活得轻松,人们与他也处得轻松。似乎是,正因为他没有努力地去做人,反倒少了虚晃的手势,使他更明白于人,更明白于世。

基础层级演练:

1.请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寒暄( ) 絮语( ) 笃守( ) 2.父亲的“不会做人”体现在哪些地方?

3.父亲与姑母、叔叔见面时激动,为什么分手时却松了一口气? 发展层级演练:

4.文章写了许多父亲的不足之处,甚至生活上的可笑之举,这样写会贬低父亲的形象吗? 5.品读最后一段,说说父亲能赢得惊人人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可用文中的原话,也可自己概括)

6.文章在语言方面有何鲜明特色?请举例说明。 写作拓展延伸:

7.不会做人,只是不会做世俗之人罢了。一个怀有赤子之心的人,内心的高尚纯洁、对人的坦诚真挚,正是换得好人缘的关键。王安忆的父亲,不啻一本人生的教科书,在他的身上,折射出人性赤子的光辉。你的身边有这样“另类”的人物吗?他们给过你怎样的教益呢?请你以“学会做人这一课”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体自选,要结合自己的经历,有真情实感。

参考答案

《追求快乐》:1.人生的终极目的,就是追求自身和全社会的快乐最大化。 2.有积极的人生态度,稳定的情绪;对功名利益努力争取,但不刻意追求;对物质生活不盲目追求时尚和奢华;当遇到麻烦和挫折时,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知道“舍得”。 3.不能删去。“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起限制作用,表明“尽量按自己的爱好去选择职业”是有条件的,如果删掉,就与原意不符,不能体现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4.引用五位名人关于追求快乐的观点,既是为了引出中心论点,同时也作为道理论据论证中心论点。 5.道理论证 6.享受学习的快乐;享受自然的快乐。示例:要懂得享受交友的快乐。因为“忠言逆耳利于行”,多交良友,我们会反思自己的行为,有利于自己不断地进步,让人生更加丰厚,更加快乐。《不会做人的惊人人缘》:1.xuānxùdǔ 2.一派天然,说话做事直来直去,最常用的寒暄絮语都没有掌握,易让人尬尴或扫兴;对于不喜欢的人,一点也不留情面。 3.姑母、叔

叔在国外创业成功,生活富裕,笃守钱财,而父亲一生追求的是革命与艺术,生活不够宽裕。父亲与姑母、叔叔在一起缺少更多的共同语言,与他们相处感到寂寞,有种失落感,分开了反而感觉轻松。 4.不会。这样写显得更真实,反而更好地衬托出父亲的赤子情怀,为凸显父亲的“不会做人”、好人缘与爱读书的优点而作了足够的铺垫。5.对人率真,不拘格局,与人相处轻松,由不做人而做人,更明白于人,更明白于世。 6.示例一:质朴简洁,率真动人。如:“父亲是一个话剧导演,真正是一派天然,再没有比他更不会做人的了。”本文开头第一句话即简捷明了,直点父亲做人的风格“一派天然”,并以“再没有比他更不会做人的了”一语定基调,引人深思,勾起读者强烈的探知欲。示例二:形象生动,擅用细节描写。如:文中提及父亲生活上令人啼笑皆非的举动,如喝药后晃肚子,给妈妈的信投到检举箱,等等,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极其可爱的父亲形象。 7.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