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行车操作持特殊作业证上岗,检查电路正常、设备设施安全。
操作人员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尤其防高温灼伤、开炉脚踏空等危险。 检查可燃气体探测报警装置通电正常。
定期清理裂解残渣存入固废仓库,按规定进行处理。
清除灶上杂物,打开裂解炉盖,将裂解炉内的残渣清理干净。 将挑选好的下脚料投入裂解炉,盖上盖子。
盖子密合处涂上肥皂,盖上炉盖,用扳手拧紧螺丝。 通电裂解,通过冷凝器回收液体。
加热裂解时,观察冷凝冷却后管路上的透视管,若1小时无液体流出,必须立即报告主管,并熄火停炉检查是否管路有堵塞。
10. 裂解过程中定时检查管路是否有泄漏,如发现有泄漏,必须立即报告主管,
并熄火停炉检查是否管路有堵塞。
11. 把裂解出来的甲基丙烯酸甲酯输送至指定地点。
12. 裂解完毕,戴好防热手套,用扳手拧开螺丝打开炉盖。 13. 用耙杆把炉内的残渣耙出炉外用水浇灭。 14. 将炉内的残渣清理干净。清理现场卫生。
精馏安全操作规程
1、本岗位操作人员必须掌握各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开机前,应认真检查好各消防灭火设施是否配备完好,禁止在没有备好消防设施的情况下开机生产。在生产过程中禁止操作人员带火种。
2、检查精馏塔系统阀门关/开是否正确,蒸馏开始前,开启冷却水循环系统,并打开泄压阀,然后打开冷凝器冷却水阀门,将水压调整到0.15MPa,关闭进料转子流量计阀门。
3、开启精馏塔系统真空,真空度约0.08—0.09MPa。
4、启动屏蔽泵、柱塞泵,将蒸馏物料送入计量罐内,再输送至塔内加料。 5、打开预热蒸汽阀,打开塔釜蒸汽阀,并将蒸汽压力控制在需要的范围之内,保持设定温度。
6、检查塔体、塔釜、残液槽之间连接管道的阀门开启是否正确。 7、打开转子流量计,流量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调整。
8、蒸馏过程必须监控真空度、油温、釜温、循环水泵视觉液位、凉水塔顶温、蒸汽压力、流量、物料输送以及出料情况。
9、在生产过程中注意检查分汽缸、蒸馏塔各压力表、温度表是否正常。
10、泵在运行中,不能擅离岗位,应监视电动机及泵的温度、润滑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停机处理。
11、岗位人员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上报主管领导,并设法消除。 12、精馏完毕,排渣,清洗系统。
碎料安全操作规程
1、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掌握机器的构造、性能和操作及维护方法,做到专人使用,专人负责。
2、操作人员在操作机器时,应穿戴好工作服,扎紧袖口,女同志必须戴好工作帽,辫子放入帽内;不许戴围巾等进行操作。 3、机械开机前先进行设备检查,并拧紧螺丝等。
4、机器开始工作前必须试车,各部件运挂正常后方能开始工作。
5、机器上的轴、链条、皮带轮、皮带及其他运转部件,都应设置防护罩和防护板,检查输送带四周有无障碍物。
6、输送带运转时,严禁员工将其它杂物放上流水线,只允许放装配件。注意手或工具不能伸到非工作区域,以免造成安全事故。 7、输送带在使用过程中,如出现故障造成传动不灵时,应立即向上级主管汇报,及时处理维修,不得擅自拆卸。非维修人员不允许拆卸设备。 8、清除物料中的石块、金属等杂物以免损坏机件。
9、严禁载荷启动,待机器运转正常后方可喂料,不得用木棒或铁器强行喂料。 10、操作人员应站在进料口的侧面,双手禁止伸入喂料口内。 11、停机前应空转1-2分钟待进料仓内排空。 12、更换创刀、锯片时,必须切断总电源。 13、机器运转中如有不正常情况或发生其他故障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停车检修。
水池安全操作规程
一、污水处理池安全操作规程
1、操作、维修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和生产实践后方可上岗。
2、启动设备应在做好启动准备工作后进行,保障设备设施正常运行。 3、电源电压大于或小于额定电压5%时,不宜启动电机。 4、操作人员在启闭电器开关时,应按电工操作规程进行。
5、各种设备维修时必须断电,并应在开关处悬挂维修标牌后,方可操作。 6、雨天或冰雪天气,操作人员在构筑物上巡视或操作时,应注意防滑。
7、清理机电设备及周围环境卫生时,严禁擦拭设备运转部位,冲洗水不得溅到电缆头和电机带电部位及润滑部位。
8、操作人员应穿戴齐全劳保用品,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9、应在构筑物的明显位置配备防护救生设施及用品 10、严禁非岗位人员启闭本岗位的机电设备。 二、消防、循环水池安全操作规程
1、消防、循环蓄水池日常备有规定水量以确保生产、消防用水安全。
2、应急救援人员日常工作中随时观察蓄水池消防水量,发现水量不 足及时进行补充
3、发生火警时值班人员立即进入火灾扑救程序。
4、进入配电室开启配电箱内消防泵电源总开关、确认电流正常 5、开启蓄水池入水阀门,相应开启出水阀门并确认畅通
6、缓慢开启出水阀门至总圈数三分之一处(十圈),开启启动开关、 确认电机运转正常
7、消防工作完成后,水池中保持安全水量,关闭进、出水阀门,清理现场 三、应急水池安全操作规程
1、平时水池保持无水、干净,进水阀门处关闭状态。 2、发生事故、事件时打开进水阀门,保证灭火消防水等应急废水流入应急池内。 3、事故、事件结束后视情处理废水后再泵至污水处理水池处理外排。 4、按规定清洗水池并将清洗水泵净至污水池处理外排。
5、关闭进水阀门使应急池处于无水、干净状态。注意日常阀门保养维护。
罐区安全操作规程
1、上岗前必须穿戴好劳保用品,作业时不得使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和用品,防止在罐区金属撞击产生火星。设备除锈、除油漆等作业,应用防爆工具。
2、熟悉工艺流程,掌握各控制阀门的切换情况,贮罐上所有阀门应开关灵活,严密不漏,运行人员应常检查管线及阀门的运行情况,使其处于受控状态,不得有跑、冒、滴、漏现象。
3、上罐前,触摸消静电扶手,放掉身体静电。上罐时,如需则使用防爆电筒,罐区操作需有人监护,严禁独自一人进行作业。雷雨天及五级以上风天严禁上罐。严禁外来火源进入防火禁区,各种汽车、铲车、胶轮拖拉机进入罐区,必须带防火帽,并不得在罐区乱驶。
4、贮罐第一次充装或检修后投产,必现进行置换,使罐氧含量达到安全要求时方可进行充装。
5、运行贮罐应每班次定期进行检查,定时对压力、液位、温度作好详细记录。对每台储罐的进液、出液都必须严格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向主管领导汇报。
6、根据各罐液位,确定收付罐,贮罐进液时,必须使一台贮罐完成后再向另一台贮罐进液,严禁同一台贮罐边进边出。按操作规程认真操作。在进行切换罐时必须通知生产部门。
7、密切注意各罐液位、温度、压力变化,若超出工艺指标应立即切换罐。贮罐充装重应依实际容器和存放介质标定的最大允许充装量确定最高警戒液面高度,严禁超量充装。严防超压以及液化气泄漏,生产中出现紧急异常情况有权作出正确地处理决定,有权拒绝违章指挥,保证安全生产。 8、严格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和规定,认真进行罐区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能处理的及时向上级汇报,对本岗位安全负责,若发生事故时积极抢救和处理。 9、贮罐压力表、温度计要经常检查,定期校验,如有失灵或损坏的应立即更换。在夏季运行人员应随时注意贮罐的温度和压力变化,当温度和压力达到一定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喷淋降温。
10、安全阀每年至少校验一次,其开启压力不得超过贮罐的设计压力。安全阀下的阀门应处于常开状态,并有明显的全开标志。
11、做好本区域现场卫生和安全消防器材的管理。做到现场整洁卫生,安全消防器材齐全好用,并严格进行交接班。
12、认真填写岗位各项操作记录、交接班记录和报表,记录要及时准确全面,书写认真一律用仿宋体,不乱写乱画。
罐区卸车安全操作规程
1、罐车进入公司过磅、化验合格后,罐区操作工检查罐区卸车现场消防设施是否齐全完好、罐车及司机安全配备是否符合进入罐区条件,符合后方可允许进入。司机在罐区卸车区内将罐车停靠在卸车位置,停稳、熄火、拉起手刹、垫好防滑枕木。
2、罐区操作工检查驾驶人员三证(危险品运输证、驾驶证、从业资格证书),证件不全或过期的退货;第一次送货的车辆将上述证件复印留底交安环部存档。 3、司机或押运员负责检查车体、罐体以及车上的安全设施(防火帽、紧急切断阀等),负责连接卸货软管,连接好管道及罐车上的防静电地线。罐区操作工负责检查软管连接情况。
4、罐区操作工、司机、押运员必须穿戴好防护用品,同时在场并准备好应急处置器材,随时准备处理意外情况。进入罐区,卸车人员触摸静电消除棒,消除身上的静电。
6.检查无误后,押运员或司机负责打开罐车底阀。罐区操作工负责开启泵入口阀门。开泵前,先检查储罐液面,卸车过程中注意储罐内的液位变化,液位不可超过储罐容积的85%,一旦超过立即停止进料。检查进出阀门的开关是否正确,然后启动卸货泵向储罐内打料。
7.卸车过程中罐区操作工、司机、押运员要坚守现场,加强巡回检查,及时处理异常情况,不许一人单独操作。
8.物料卸完后及时关闭卸料泵及阀门,防止倒流,并关好相应阀门,使处于正常状态。要保证打泵与罐车之间管路(包括卸车软管)内不存料,关闭阀门。 9. 卸料完毕,将卸车软管放归原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