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3年二轮化学专题复习四大平衡

2013年二轮化学专题复习四大平衡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专题四 化学平衡、水解平衡、电离平衡、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

第一讲 化学平衡(2课时)

【考纲展示】

1.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了解外界条件(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2.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计算。

3.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4.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看看高考考什么】

高考真题1[2012·四川理综化学卷12]在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SO2

与1.100mol O2在催化剂作用下加热到600℃发生反应:2SO2+O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SO3;△H<0。当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0.315mol时反应达到平衡,在相同的温度下测得气体压强为反应前的82.5%。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当SO3的生成速率与SO2的消耗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 B、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程度比逆反应速率减小程度大

C、将平衡混合气体通入过量BaCl2溶液中,得到沉淀的质量为161.980g D、达到平衡时,SO2的转化率是90%

高考真题2[2012·天津理综化学卷6]已知2SO2 (g) + O2 (g) 2SO3 (g);

-1

ΔH = -197 kJ·mol。向同温、同体积的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气体:(甲) 2 mol SO2和1 mol O2;(乙) 1 mol SO2和0.5 mol O2 ;(丙) 2 mol SO3 。恒温、恒容下反应达平衡时,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 )

A.容器内压强P:P甲=P丙 > 2P乙 B.SO3的质量m:m甲=m丙 > 2m乙 C.c(SO2)与c(O2)之比k:k甲=k丙 > k乙

D.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的数值Q:Q甲=G丙 > 2Q乙

高考真题3[2012·海南化学卷15](9分)已知A(g)+B(g)的平衡常数和温度的关系如下: |温度/ ℃ 700 900 830 1000 1200 平衡常数 1.7 1.1 1.0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H 0(填“<”“ >”“ =”);

(2)830℃时,向一个5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mol的A和0.80mol的B,如反应

第 1 页 共 20 页

C(g)+D(g)反应

0.6 0.4 初始6s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v(A)=0.003 mol·L·s。,则6s时c(A)= mol·L, C的物质的量为 mol;若反应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 ,如果这时向该密闭容器中再充入1 mol氩气,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 ; (3)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为 (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c. c(A)不随时问改变 d.单位时间里生成c和D的物质的量相等 (4)1200℃时反应C(g)+D(g)【知识回扣,建立网络】

-1-1-1

A(g)+B(g)的平衡常数的值为 。

【要点扫描】

一、化学平衡常数及反应物的转化率

1.化学平衡常数 对于一般的化学反应:mA(g)+nB(g)pqc(C)c(D)一定温度下,平衡常数为:K=m nc(A)c(B)pC(g)+qD(g)在

平衡常数的意义在于:

(1)化学平衡常数的大小是可逆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志,K越大,说明平衡体系中生成物所占的比例越大,其正反应进行程度越大,该反应进行的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大;利用K可以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若升高温度K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反之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2)利用浓度积Q(Q为起始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和K比较,可判断可逆反应进行的方向:Q=K时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Q>K时,可逆

第 2 页 共 20 页

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Q<K时,可逆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注意:(1)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可以是多种,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形式有关,如化学方程式配平的系数是分数时,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与正常配平的化学方程式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不同的。

(2)对于同一个可逆反应,若反应条件相同,则正反应的平衡常数与逆反应的平衡常数成互为倒数关系。

2.平衡转化率

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A(g)+nB(g)A的初始浓度pC(g)+qD(g),达到平衡时反应物A

的转化率为:α(A)=A的初始浓度—A的平衡浓度100%

注意:(1)同一个可逆反应中,反应物可能有多种,但不同反应物的转化率可能不

同。若两反应物的转化率相同,则其起始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2)增大一种反应物的浓度,可以提高其他反应物的转化率。

(3)对于一个确定的可逆反应,温度一定,平衡常数只有一个,但平衡常数与平衡转化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用平衡常数可以计算平衡转化率,用转化率也可以计算平衡常数。

三、化学平衡移动的注意事项

1.①改变平衡体系中固体、纯液体的量,化学平衡不移动。因为固体、纯液体的浓度是常数,增加量不会引起浓度的增大,v(正)、v(逆)不变。

②在溶液中进行的的反应,若稀释溶液,则反应物、生成物浓度均减小,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但减小的程度不同,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和大的一侧减小多,化学平衡向系数和大的一侧移动。

③改变浓度时,某一速率从原平衡速率开始变化。

2.①对反应体系中无气体物质存在的化学平衡,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 ②对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的可逆反应,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

③恒容时充入非反应物气体或者稀有气体,容器内气体压强增大,但平衡不移动。 3.温度改变时,正逆反应速率都发生变化,只是程度不同。升高温度,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的小,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减小的小,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4.在温度、浓度、压强等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中,只有温度变化,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5.勒夏特列原理

勒夏特列原理又称平衡移动原理,不仅适用于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而且适用于水解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难溶物的溶解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

勒夏特列原理的实质是化学平衡移动方向只是削弱了所改变的条件,而不会由于平衡的移动使此改变完全抵消。

【热点题型】例1[2012·新课程理综化学卷27](14分)光气(COCl2)在塑料、制革、制药等工业中有许多用途,工业上采用高温下CO与Cl2在活性炭催化下合成。

第 3 页 共 20 页

(1)实验室中常用来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工业上利用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与CO2进行高温重整制备CO,已知CH4、H2和CO

-1-1-1

的燃烧热(△H)分别为 —890.3 KJ·mol、—285.8 KJ·mol、—283.0 KJ·mol,则

3

生成1 m(标准状况)CO所需热量为 ;

(3)实验室中可用氯仿(CHCl3)与双氧水直接反应制备光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

(4)COCl2的分解反应为COCl2(g) = Cl2(g) + CO(g) △H = + 108 KJ·mol。反应体系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浓度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状况如下图所示(第10 min到14 min的COCl2浓度变化曲线未示出):

①计算反应在第8 min 时的平衡常数K = ; ②比较第2 min 反应温度T(2)与第8 min反应温度T(8)的高低:T(2) T(8)(填“<”、“>”或“=”);

-1

③若12 min 时反应于温度T(8)下重新达到平衡,则此时c(COCl2) = mol·l; ④比较产物CO在2~3 min、5~6 min和12~13 min时平均反应速率[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以v(2~3)、v(5~6)、v(12~13)表示]的大小 ;

⑤比较反应物COCl2在5~6 min和15~16 min时平均反应速率的大小v(5~6) v(12~13) (填“<”、“>”或“=”),原因是 。

例2(11全国II卷8)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mo1N2和8mo1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时的氮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 )

A.5% B.10% C.15% D.20%

例3(2011四川)可逆反应①X(g)+2Y(g)

2Z(g) 、②2M(g)

N(g)+P(g)

分别在密闭容器的两个反应室中进行,反应室之间有无摩擦、可滑动的密封隔板。反应

第 4 页 共 20 页

开始和达到平衡状态时有关物理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反应①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 达平衡(I)时体系的压强与反应开始时体系的压强之比为14:15 C. 达平衡(I)时,X的转化率为

5 11D. 在平衡(I)和平衡(II)中M的体积分数相等

例4(2011新课标全国)科学家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生成的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并开发出直接以甲醇为燃料的燃料电池。已知H2(g)、CO(g)

-1-1-1

和CH3OH(l)的燃烧热△H分别为-285.8kJ·mol、-283.0kJ·mol和-726.5kJ·mol。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太阳能分解10mol水消耗的能量是_____________kJ; (2)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在溶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由CO2和H2合成甲醇,在其他条件不变得情况下,考察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注:T1、T2均大于30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温度为T1时,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生成甲醇的平均速率为:v(CH3OH)=

nA-1-1

mol·L·min②该反应在T1时的平衡常数比T2时的小 ③该反应lAn(H2)增大

n(CH3OH)为放热反应 ④处于A点的反应体系从T1变到T2,达到平衡时

(4)在T1温度时,将1molCO2和3molH2充入一密闭恒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若CO2转化率为a,则容器内的压强与起始压强之比为______;

(5)在直接以甲醇为燃料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为酸性,负极的反应式为________、正极的反应式为________。理想状态下,该燃料电池消耗1mol甲醇所能产生的最大电能

第 5 页 共 20 页

为702.1kJ,则该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为________(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是指电池所产生的最大电能与燃料电池反应所能释放的全部能量之比)

例5研究NO2、SO2 、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1)NO2可用水吸收,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利用反应6NO2+ 8NH3

催化剂 加热 7N2+12 H2O也可处理NO2。当转移1.2mol电子时,消耗的NO2在标准状

况下是 L。

—1

(2)已知:2SO2(g)+O2(g)2SO3(g) ΔH= —196.6 kJ·mol

—1

2NO(g)+O2(g)2NO2(g) ΔH= —113.0 kJ·mol

—1

则反应NO2(g)+SO2(g)SO3(g)+NO(g)的ΔH= kJ· mol。

一定条件下,将NO2与SO2以体积比1︰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SO3和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d.每消耗1 mol SO3的同时生成1 molNO2 测得上述反应平衡时NO2与SO2体积比为1:6,则平衡常数K= 。 (3)CO可用于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

CO(g)+2H2(g)CH3OH(g)。CO

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 如下图所示。该反应ΔH 0(填 “>”或“ <”)。实际生产条件控制在

4

250℃、1.3×10kPa左右,选择此压强 的理由是 。

例6(10江苏,14改编).

在温度、容积相同的3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已知N2(g)3H22NH3(g) ⊿H=-92.4kJ·mol)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c1c2 B. ab92.4 C. 2p2p3 D. 131

第 6 页 共 20 页

专题冲关检测训练

1、二氧化硫和氧气生成三氧化硫是工业上生产硫酸的热点反应。今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4molSO2和一定量的O2,发生反应:2SO(+O(2g)2g)2SO(;△H= —196.6kJ·mol。 3g)

—1

根据上述文字信息及图像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选择高效的催化剂可以提高该反应的 反应速率,并能提高SO2的转化率

B.增大反应体系压强,SO2转化率和 反应平衡常数都增大

C.当放出275.24kJ热量时,SO2的转化率为70% D.图中y表示的是SO3的含量 2、 已知汽车尾气无害化处理反应为:2NO(g)+2CO(g)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降低 B.使用高效催化剂可有效提高正反应速率 C.反应达到平衡后,NO的反应速率保持恒定

N2(g)+2CO2(g)下列

D.单位时间内消耗CO和CO2的物质的量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

3、800℃时,在2L密闭容器中充入0.50molNO和0.25molO2,发生如下反应: 2NO(g)+O2(g)t(s) 0 2NO2(g);△H<0。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表:

1 0.35 2 0.35 3 0.28 4 0.25 5 0.25 n(NO)(mol) 0.50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3s时,该反应体系中v正(NO2)=v逆(O2) B.选择高效催化剂,提高NO的转化率 C.5s时,增大O2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 D.8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8

4、X、Y、Z三种气体,取X和Y按1:1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放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2Y

2Z,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中反应物的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的总物

2HI(g);△H<0。有相同容积的定容密封容器甲和乙,

质的量之比为3:2,则Y的转化率最接近于( )A.33% B.40% C.50% D.65% 5、 已知H2(g)+I2(g)

甲中加入H2和I2各0.1mol ,乙中加入HI 0.2mol,相同温度下分别达到平衡。欲使甲中HI的平衡浓度大于乙中HI的平衡浓度,应采取的措施是( )

A.甲、乙提高相同温度 B. 甲中加入0.1mol He,乙不改变 C.甲降低温度,乙不变 D. 甲增加0.1mol H2,乙增加0.1mol I2 6、 在一定温度下,把2体积N2和6体积H2通入一个带活塞的体积可变的容器中,活塞的一端与大气相通。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N2+3H22NH3,正反应是放热反应。若达到

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的体积为7体积,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第 7 页 共 20 页

(1)保持上述反应温度不变,设a、b、c分别代表初始加入的N2、H2和NH3的体积,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百分含量与上述平衡时完全相同,那么:①若a=1,c=2,则b=

,在此情况下,反应起始时将向

进行;② 若需。

规定起始时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c的范围是

H2(g)+CO2(g)的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如下表:

500 9 830 1 1000 0.6 (2)在上述容器中,若需控制平衡后混合气体为6.5体积,则可采取的措施是 7、 煤化工中常需研究不同温度下平衡常数、投料比及产率等问题。

已知:CO(g)+H2O(g)温度/℃ 平衡常数K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的正反应是_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某温度下,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__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__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830℃,在恒容反应器中发生上述反应,按下表中的物质的量投入反应混合物,其中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的有_________ (选填A、B、C、D)。

n(CO2) n(H2) n(CO) n(H2O) 的转化率是_________。

8、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通入x mol N2和y mol H2发生反应N2 + 3H2内的压强变为原来的90%。又知N2和H2的转化率相同。

⑴ 通过计算说明起始充入N2和H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 ,y = 。 ⑵ 若起始加入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 mol、b mol、c mol,达平衡时各物质的含量 与上述平衡完全相同。

① 若c=2,在相同的条件下达平衡时,该反应吸收的热量为 kJ。 ② 若维持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起始时c的取值范围为 。

第 8 页 共 20 页

400 10 A 3 2 1 5 B 1 1 2 2 C 0 0 3 3 D l 1 0.5 2 (4)830℃时,在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CO(g)和6molH2O(g)达到平衡时,CO

2NH3,达

平衡后,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为18.4 kJ,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为3.6 mol,容器

第二讲 电离平衡和盐类的水解平衡(2课时)

【考纲展示】

1、 掌握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和盐类水解等的概念。

2、 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以及浓度、温度等对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的影响。 3、 了解电离平衡常数、水的电离及离子积常数及水解平衡常数。 4、 了解溶液pH的定义。了解测定溶液pH的方法,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5、 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能初步根据盐的组成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以及离子浓度大小

比较。

【看看高考考什么】

-1-1

高考真题1 (2012海南∙11)25℃时,amol.L一元酸HA与bmol.LNaOH等体积混合后,pH为7,则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 A.a =b B.a>b

-+-+

C.c(A) = c(Na) D.c(A)高考真题2 (2012四川∙10)常温下,下列溶液中的微粒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

A.新制氯水中加入固体NaOH:c(Na) = c(Cl) + c(ClO) + c(OH)

+2

B.pH = 8.3的NaHCO3溶液:c(Na) > c(HCO3−) > c(CO3−) > c(H2CO3)

++

C.pH = 11的氨水与pH = 3的盐酸等体积混合:c(Cl−) = c(NH4) > c(OH−) = c(H) D.0.2mol/LCH3COOH溶液与0.1mol/L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

2c(H) – 2c(OH−) = c(CH3COO−) – c(CH3COOH) 高考真题3 (2012江苏∙12)常温下,用0.1000mol/L NaOH溶液滴定 20.00mL 0.1000 mol/L CH3COOH溶液滴定曲线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点①所示溶液中:

--+

c(CH3COO)+ c(OH) =c(CH3COOH)+ c(H)

B. 点②所示溶液中: +-

c(Na) =c(CH3COOH)+ c(CH3COO)

C. 点③所示溶液中: +--+

c(Na)> c(OH)> c(CH3COO)> c(H)

D. 滴定过程中可能出现:

-++-

c(CH3COOH)> c(CH3COO)> c(H)> c(Na)> c(OH)

高考真题4 (2012海南∙14)在FeCl3溶液蚀刻铜箔制造电路板的工艺中,废液处理和资源回收的过程简述如下:Ⅰ:向废液中投入过量铁屑,充分反应后分离出固体和滤液;Ⅱ:向滤液中加入一定量石灰水,调节溶液pH,同时鼓入足量的空气.

38

己知:Ksp[Fe(OH)3]=4.0×10−回答下列问题:

(1) FeCl3蚀刻铜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 分离得到固体的主要成分是 ,从固体中分离出铜需采用的方法是 ; (3)过程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过程II中调节溶液的pH为5,金属离子浓度为 。(列式计算)

第 9 页 共 20 页

【考点归纳】

1. 电离平衡与水解平衡的比较: 电离平衡 研 究 对 象 弱电解质(弱酸、弱强、水) +弱酸 H +弱酸根离子 -实 质 弱碱OH+弱碱根离子 特 点 表 达 方 式 影 温 响 度 因 加水稀素 浓 释 度 加入同种离子 加入反应离子 水解平衡 盐(强碱弱酸盐、强酸弱碱盐) 盐电离出的: - 弱酸根+H2O弱酸(根)+OH 弱碱根离子+H2O 弱碱+H+ ① 酸(碱)越弱;电离程度越小 ①“越弱越水解”(对应酸或碱越弱,② 电离过程吸热 水解程度越大); ③ 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且 ②水解过程吸热; 一级电离>>二级电离>>三级电③多元弱酸根:分步水解且一级水离 解>>二级水解>>三级水解。 2―电离方程式 水解方程式CO +H2O 3 ―――+H2CO3 HCO3 +H HCO 3 +OH ―――2―+ HCO3CO +HHCOH3 +H2O 2CO3 +OH 3 升温,促进电离,离子浓度增大升温,促进水解 (易挥发的溶质除外) 促进水解 促进电离,但离子浓度不增大 抑制电离 促进电离 抑制水解 促进水解 2. 影响水电离的因素:

水的电离是电离平衡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所以可以上承下延,从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来思考和理解具体的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

⑴温度:由于水的电离过程吸热,故升温使水的电离平衡右移,即加热能促进水的电离,

+―+―

c(H)、c(OH)同时增大,Kw增大,pH值变小,但c(H)与c(OH)仍相等,故体系仍显中

+―

性。 ⑵酸、碱性:在纯水中加入酸或碱,酸电离出的H 或碱电离出OH均能使水

的电离平衡左移,即酸、碱的加入抑制水的电离。若此时温度不变,则Kw不变,c(H)、

―+――

c(OH)此增彼减。即:加酸,c(H)增大,c(OH)减小,pH变小。加碱,c(OH)增大,

c(H)减小,pH变大。

⑶能水解的盐:在纯水中加入能水解的盐,由于水解的实质是盐电离出的弱酸根或弱碱

+―

阳离子结合水电离出的H 或OH ,所以水解必破坏水的电离平衡,使水的电离平衡右移。即盐类的水解促进水的电离。

⑷其它因素:向水中加入活泼金属,由于与水电离出的H 直接作用,因而同样能促进水的电离。

3. 关于溶液pH值的计算:

⑴总思路:根据pH的定义:pH=-lg{c(H+)},溶液pH计算的核心是确定溶液中c(H+)的相对大小。具体地,酸性溶液必先确定溶液中c(H+),碱性溶液必先确定c(OH),再

由c(H+)·c(OH)= Kw换算成c(H+),然后进行pH的计算。

即:c(H+)

pH=-lg{c(H+)} c(H )=10

+-pH pH

第 10 页 共 20 页

⑵溶液混合后的pH计算:①两强酸混合,先求混合后的c(H+)混,再直接求pH值:

++

c(H+)混=[c(H)1·V1+c(H)2·V2]/(V1+V2)

――-

②两强碱混合:先求混合后c(OH )混,再间接求pH值:c(OH )混==[c(OH)1·V1+

c(OH)2·V2]/(V1+V2)

③强酸与强碱溶液混合:根据n(H+)与n(OH)的相对大小先判断酸、碱的过量情况。 a. 若酸过量n(H+)>n(OH―),c(H+)混==[n(H+)-n(OH―)]/V总

――

b. 若碱过量n(OH)>n(H+),c(OH)混==[n(OH―)-n(H+)]/V总 c、若酸碱恰好完全反应n(H+)==n(OH―),混合后溶液呈中性。 ④未标明酸碱的强弱,混合后溶液pH值不定。应分析讨论。

⑶总结论:酸按酸,碱按碱,同强混合在之间,异强混合看过量。 4. 溶液的稀释规律:

⑴强酸:pH=a,稀释10n倍则pH=a+n(a+n)<7;(弱酸:则pH<(a+n) 强碱:pH=b,稀释10n倍则pH=b-n(b-n>7);(弱碱:则pH>(b-n)

+―--

⑵酸或碱 无限稀释时(即当c(H )或c(OH) <106mol·L1时),应考虑水电离出来的 +―

H或OH的影响。切记:“无限稀释7为限” 5. 关于中和滴定的误差判断:

根据计算关系式:C待=[c(标)·V(标)·n(标)]/[V(待)·n(待)],判断溶液浓度误差的宗旨是待测溶液的浓度与消耗标准液的体积成正比。任何操作的误差最终均可归结到对所用标..................准液的体积的影响。 ........6. 盐类的水解:

在溶液中由盐电离出的弱酸的阴离子或弱碱的阳离子跟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弱电解质弱酸或弱碱,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使其平衡向右移动,引起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浓度的变化。

醋酸钠与水反应的实质是:醋酸钠电离出的醋酸根离子和水电离出的氢离子结合生成弱电解质醋酸的过程。

氯化铵与水反应的实质是:氯化铵电离出的铵离子和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弱电解质一水合氨的过程。

水解的结果:生成了酸和碱,因此盐的水解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 酸+碱

盐+水

7. 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 盐类水解是可逆反应,要写“”符号

② 一般水解程度很小,水解产物很少,通常不生成沉淀和气体,不用“↑”“↓”符号。生成物(如H2CO3、NH3·H2O等)也不写分解产物。

③ 多元弱酸盐分步水解,以第一步为主。

2例:K2CO3的水解 第一步:CO3H2OHCO3OH

第二步:HCO3H2OH2CO3OH

第 11 页 共 20 页

小结:溶液中的几个守恒关系 (1)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呈电中性,即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与所有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代数和为零。

(2)物料守恒(原子守恒):即某种原子在变化过程(水解、电离)中数目不变。 (3)质子守恒:即在纯水中加入电解质,最后溶液中[H]与其它微粒浓度之间的关系式(由电荷守恒及质子守恒推出)

对于多元弱碱的水解也是分步进行的,但水解方程式一般不分步写,如Al2(SO4)3

3++

的水解离子方程式为:Al + 3H2O Al(OH)3 + 3H

练习:写出0.1mol/L Na2S、K3PO4溶液水解离子方程式及三守恒关系式。 练习:判断下列盐溶液的酸碱性,若能水解的写出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NH4NO3 Cu(NO3)2 Na2S FeCl3 NaClO

7. 盐类水解规律: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 盐的类型 强碱弱酸盐 强酸弱碱盐 强酸强碱 实例 CH3COONa NH4Cl NaCl 能否水解 能 能 不能 引起水解 的离子 弱酸阴离子 弱碱阳离子 无 对水解平衡 的影响 促进水的电离 促进水的电离 无 溶液 酸碱性 碱性 酸性 中性 +

(1).正盐溶液 ①强酸弱碱盐呈酸性 ②强碱弱酸盐呈碱性 ③强酸强碱盐呈中性

④弱酸弱碱盐不一定

如 NH4CN CH3COONH4 NH4F 碱性 中性 酸性

取决于弱酸弱碱 相对强弱

(2).酸式盐 ①若只有电离而无水解,则呈酸性(如NaHSO4)

②若既有电离又有水解,取决于两者相对大小

电离程度>水解程度,呈酸性 NaHSO3、NaH2PO4、NaHC2O4 电离程度<水解程度,呈碱性 NaHCO3、NaHS、Na2HPO4、NaHS

8、影响水解的因素:

内因:盐的离子与水中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结合的能力的大小,组成盐的酸或碱的越弱,盐的水解程度越大。“无弱不水解,有弱即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 外因:① 温度:由于水解反应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而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会使盐的水解程度增大。

② 浓度:溶液浓度越小,实际上是增加了水的量,可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使盐的水解程度增大。(最好用勒沙特例原理中浓度同时减小的原理来解释)。

第 12 页 共 20 页

【例1】下列各组溶液的c(H)一定等于1×10mol/L的是 ( ) A. pH=2和pH =12的两种溶液以等体积混合

B. 0.05mol/L的硫酸与0.10mol/L的NaOH 溶液以等体积混合 C. 将pH=5的CH3COOH 溶液稀释100倍

D. pH=1的H2SO4 与0.10mol/L的Ba(OH)2溶液以等体积混合

【例2】下列各种说法中,都包含有前后两个数值,其中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

A. 在25℃和80℃时纯水中的c(H)浓度

-1 +

B. 室温时,浓度均为 0.1mol·L的(NH4)2SO4(aq)、(NH4)2CO3 (aq)的c(NH4)

-1-1

C. 相同条件下,0.l mol·L NaHCO3 和 0.1mol·LNa2CO3 溶液的pH

+ -

D. 1 L饱和氯化铵溶液中NH4和Cl的个数

【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酸式盐的水溶液一定显碱性。

B. 只要酸和碱的物质的量浓度和体积分别相等,它们反应后的溶液就呈中性。 C. 纯水呈中性是因为水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D. 碳酸溶液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是碳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的2倍。

【例4】(2011·山东卷)室温下向10mL pH=3的醋酸溶液中加入水稀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减少

+-7

c(CH3COO)B.溶液中不变 c(CH3COOH)c(OH)C.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c(H)亦增大

D.再加入10mlpH=11的NaOH溶液,混合液pH=7

【例5】为了得到比较纯净的物质,使用的方法恰当的是( )

A. 向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后,在减压、加热的条件下,蒸发得NaHCO3

晶体

B. 加热蒸发AlCl3饱和溶液得纯净的AlCl3晶体

C. 向FeBr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水,加热蒸发得FeCl3晶体 D. 向FeCl3溶液里加入足量NaOH溶液,经过滤、洗涤沉淀,再充分灼烧沉淀得Fe2O3 【例6】下面提到的问题中,与盐的水解无关的正确说法是( ) ① 明矾和FeCl3可作净水剂

② 为保存FeCl3溶液,要在溶液中加少量盐酸

③ 实验室配制AlCl3溶液时,应先把它溶在盐酸中,而后加水稀释 ④ NH4Cl与ZnCl2溶液可作焊接中的除锈剂

⑤ 实验室盛放Na2CO3、Na2SiO3等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橡皮塞,而不能用玻璃塞 ⑥ 用NaHCO3与Al2(SO4)3两种溶液可作泡沫灭火剂 ⑦ 在NH4Cl或AlCl3溶液中加入金属镁会产生氢气

⑧ 长期使用硫铵,土壤酸性增强;草木灰与铵态氮肥不能混合施用 ⑨ 比较NH4Cl和Na2S等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或某些盐溶液的酸碱性

A. ①④⑦ B. ②⑤⑧ C. ③⑥⑨ D. 全有关

第 13 页 共 20 页

专题冲关检测训练

一、选择题:

1. 常温时,将下列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混合液的pH小于7的是( ) ... A. pH为2的醋酸溶液与pH为12的氢氧化钠溶液

B. 0.0l mol·L的醋酸溶液与0.01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 C. pH为2的硫酸溶液与pH为12的氢氧化钠溶液

D. 0.010 mol·L的盐酸溶液与0.010 mol·L的氢氧化钡溶液

2.在常温下,将pH=11的某碱溶液与pH=3的某酸溶液等体积混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所得溶液呈中性,则生成的盐可能为强酸强碱盐 B.若所得的溶液呈碱性,则可能是强碱与弱酸溶液反应 C.若所得溶液呈酸性,则可能是强酸与弱碱溶液反应 D.若所得溶液的PH=5,则可能强碱与弱酸溶液反应

3.有五瓶溶液分别是:①10mL 0.60mol·LNaOH水溶液,②20mL 0.50mol·LH2SO4水溶液,③30mL0.40mol·LHCl水溶液,④40mL 0.30mol·LHAc水溶液,⑤50mL 0.20mol·L蔗糖水溶液,以上各瓶溶液中所含离子、分子总数的大小顺序是( )

A.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①>⑤ 4.用水稀释0.1mol·L

—1

-1

-1

-1

-1

-1

-1

-1

-1

-1

B.②>①>③>④>⑤ D.⑤>④>③>②>①

氨水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 ( )

B.c(NH3·H2O)/c(OH)

A.c(OH)/(NH3·H2O)

C.c(H+)和c(OH)的乘积

D.OH的物质的量

5.25℃时,将等体积的盐酸和氨水混合后,若混合液中c(NH4+)=c(Cl),则溶液的pH值为 ( )A.大于7 B.小于7 C.等于7 D.无法确定 6.把三氯化铁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固体产物是( )

A.无水三氯化铁 B.氢氧化铁 C.氯化亚铁 D.三氧化二铁 7.0.1 mol·L

-1

的下列几种溶液:A. Na2CO3 B.CH3COONa C.NaCl D.NaHCO3 E.

NH4Cl,其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A>D>B>C>E B.C> E>B>D>A C.A>B>D>E>C D.E>A>B>D>E 8.在FeCl3和Fe2(SO4)3的混合溶液中,若不计Fe的水解,当溶液中c(Fe)= c(SO4)

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c(Fe)>c(Cl) B.c(SO4)>c(Cl) C.c(SO4)<c(Cl) D.FeCl3和Fe2(SO4)3的物质的量相等

第 14 页 共 20 页

2-

3+

2-

3+

3+

2-

9.20℃,两种一元弱酸的钠盐NaX和NaY,已知往NaX溶液中通入CO2只能生成HX和

NaHCO3;往NaY溶液中通入CO2能生成HY和Na2C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酸性HX>HY B.溶液的碱性NaX>Na2CO3>NaY>NaHCO3

C. 结合H的能力:Y>CO3>X>HCO3 D.HX和HY酸性相同,但比H2CO3弱 10.NH4Cl溶于D2O中,反应生成的一水合氨与水合氢离子均正确的是( )

A.NH2D·H2O和D3O B.NH3·D2O和HDO C.NH3·HDO和D3O D.NH2D·H2O和H2DO

11.若200mLc(H)=10mol·L的某一元酸与100mLc(OH)=10mol·L的某一元碱溶液相混合后,溶液呈碱性,所用的酸和碱应是( )

A.等浓度的弱酸和强碱 B.稀的弱酸和浓的强碱 C.稀的强酸和稀的强碱 D.稀的强酸和浓的弱碱

12.已知NaHSO4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4。某温度下,向pH=6的蒸馏水中加入NaHSO4晶体,保持温度不变,测得溶液的pH为2。对于该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温度高于25℃

B. 该温度下加入等体积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使反应后的溶液恰好呈中性 C.水电离出的[H]=10

-+

-10

2-

+

-3

-1

-3

-1

+

+

+

+

2-

mol·L

2-

-1

D. c(H)==c(OH)+c(SO4)

13.在一定体积pH = 12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HSO4溶液,当溶液中的Ba恰好完全沉淀时,溶液pH = 11。若反应后溶液的体积等于Ba(OH)2溶液与NaHSO4溶液的体积之和,则Ba(OH)2溶液与NaHSO4溶液的体积比是( )

A.1∶9 B.1∶1 C.1∶2 D.1∶4 14.已知0.1mol·L

-12+

的二元酸H2A溶液的pH=4.0,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Na2A、NaHA两溶液中,离子种类不相同

B.在溶质物质的量相等的Na2A、NaHA两溶液中,阴离子总数相等 C.在NaHA溶液中一定有:c(Na+)+c(H)=c(HA)+c(OH)+2c(A2)

D.在Na2A溶液中一定有:c(Na+)>c(A2)>c(H+)> c(OH)

15.下列溶液一定是碱性的是( )

A. 溶液中cOH>cH B. 溶液中含有OH

+

C. 滴加石蕊试液溶液显蓝色 D. 滴加甲基橙后溶液显黄色

第 15 页 共 20 页

二、填空题

16. 有pH均为2的盐酸、硫酸、醋酸三瓶溶液:⑴设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依次为

c1、c2、c3,则其关系是: (用“>、<、=”表示,下同。 )

⑵取同体积的三种酸分别加蒸馏水稀释到pH=6,需水的体积依次为V1、V2、V3,则其关系是: 。⑶完全中和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均相同的三份NaOH溶液时,需三种酸的体积依次为V1、V2、V3,则其关系是: 。

⑷取同体积的酸的溶液分别加入足量的锌粉,反应开始放出H2的速率依次为a1、a2、a3,则其关系是 ;反应过程中放出H2的速率依次为b1、b2、b3,则其关系是: 。

17.有A、B、C、D四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CH3COONa溶液、NH4Cl溶液、盐酸和Na2SO4溶液中的一种。

⑴已知A、B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A、C溶液和pH相同。A是: 溶液,B是: 溶液,C是: 溶液。

⑵若B溶液中c(OH)与C溶液中的c(H)相同,现将B的溶液稀释10倍后溶液的pH值用pHB表示,C溶液的pH值用pHC表示,则pHB+pHC (填大于或等于某个数)。 18.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两小题:

⑴将100mL0.3mol·L的NaHSO4溶液和100mL0.2mol·L的Ba(OH)2溶液充分混合,写出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则溶液的颜色变为 ,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继续滴加0.2mol·L的Ba(OH)2溶液,此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若无离子反应发生,此空不填)。 ⑵某温度时,水的离子积常数KW==10

-13

-1

-1

-1

,将此温度下pH==11的Ba(OH)2溶液aL与pH==1

的H2SO4溶液bL混合。设混合溶液体积为两者之和,所得固体体积忽略不计。 ①若所得混合溶液为中性,则a:b== ,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为

mol。(最终结果可用含a或b表达式来表示)。

②若a:b==9:2,则所得溶液pH== ,该混合溶液最多能够溶解铁粉 g。 19.已知在0.1mol·LNaHSO3溶液中微粒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Na)>

c(HSO3)>c(SO3)>c(H2SO3)。则:⑴该溶液中c(H) c(OH)(填“>”、“<”或“==”),简述理由(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⑵现向NH4HSO3溶液中逐滴加入少量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

是: ;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第 16 页 共 20 页

2-

-1

第三讲 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1课时)

【考纲展示】

1、了解溶解平衡的定义及影响因素。

2.掌握沉淀的溶解和转化的条件及应用。 3.了解溶度积及其有关计算。【看看高考考什么】 【例1】(2011年陕西·26)(14分)

-1

(4)在0.10mol·L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稀溶液充分搅拌有浅蓝色氢氧化铜沉

2+-1-20

淀生成,当溶液的pH=8时,c(Cu)=______________mol·L(Kap[Cu(OH)2×10)。 2]=2.

-12+

若在0.1mol·L硫酸铜溶液中通入过量H2S气体,使Cu完全沉淀为CuS,此时溶液中

+-1

的H浓度是_______________mol·L。

22【例2】(2012年浙江·26)[14分]已知:I2+2S2O3=S4O6+2I。相关物质的溶度积常数见下表:

物质 Cu(OH)2 Fe(OH)3 CuCl CuI

-20-39-7-12

Ksp 2.2×10 2.6×10 1.7×10 1.3×10

(1)某酸性CuCl2溶液中含有少量的FeCl3,为得到纯净的CuCl2•2H2O晶体,加入

3+3+

________,调至pH=4,使溶液中的Fe转化为Fe(OH)3沉淀,此时溶液中的c(Fe)=_____________。

【例3】 (2010·山东理综)某温度下,Fe(OH)3(s)、Cu(OH)2(s)分别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改变溶液pH,金属阳离子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Ksp[Fe(OH)3]变式训练:

常温下,Ag2SO4、AgCl、AgI的溶度积常数依次为:Ksp(Ag2SO4)=7.7×10-5、Ksp(AgCl)

-10-17

=1.8×10、Ksp(AgI)=8.3×10。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常温下,Ag2SO4、AgCl、AgI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依次减弱 B.在AgCl饱和溶液中加入NaI固体,有AgI沉淀生成

C.Ag2SO4、AgCl、AgI的溶度积常数之比等于它们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 D.在Ag2SO4饱和溶液中加入Na2SO4固体有Ag2SO4沉淀析出 【例4】(2011年浙江·13)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镁资源。某同学设计了从模拟海水中制

第 17 页 共 20 页

备MgO的实验方案:

1.0 mL 1.0 mol/L NaOH溶液滤液M沉淀X加NaOH固体调至pH=11.0滤液N沉淀Y△1.0 L模拟海水(25℃,pH=8.3)

过滤①Na

过滤②2+

MgO0.439 0.050 0.011 0.560 0.001

-5

注: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浓度小于1.0×10 mol/L,可认为该离子不存在; 实验过程中,假设溶液体积不变。已知:Ksp(CaCO3)=4.96×10;Ksp(MgCO3)=6.82×10; Ksp[Ca(OH)2]=4.68×10;Ksp[Mg(OH)2]=5.61×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沉淀物X为CaCO3

2+

-6

-6

-12

-9

模拟海水中的 离子浓度(mol/L)

Mg

2+

Ca Cl

 HCO3。

2+

2+

B.滤液M中存在Mg,不存在Ca

2+

C.滤液N中存在Mg、Ca

D.步骤②中若改为加入4.2 g NaOH固体,沉淀物Y为Ca(OH)2和Mg(OH)2的混合物 【要点扫描】

一、沉淀溶解平衡 1.溶解平衡

溶质溶解的过程是一个可逆过程,溶解平衡的特点:逆、等、动、定变(适用平衡移动原理)。

2.溶度积

(1)溶度积常数:一定温度下难溶强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各组分离子浓度幂的乘积

n+m-

为一常数。对于溶解平衡:AmBn(s)mA(aq)+nB(aq)

Ksp=[c(An+)]m·[c(Bm-)]n。(与其他平衡常数一样,Ksp的大小只受温度的影响) (2)溶度积规则:①某难溶电解质的溶液中任一情况下有关离子浓度幂的乘积Qc(离子积)。

当Qc当Qc>Ksp时,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直至溶液饱和,达到新的平衡。 ②难溶电解质的组成类型相同时,Ksp越大,其溶解能力越大,反之,越小。 二、沉淀反应的应用 1.沉淀的生成(方法)

(1)调节pH法:如工业原料氯化铵中含杂质氯化铁,使其溶解于水,再加入氨水调

3+3+

节pH至7~8,可使Fe转变为Fe(OH)3沉淀而除去。反应如下:Fe+

3NH3·H2O===Fe(OH)3↓+3NH4。

2+2+

(2)加沉淀剂法:如以Na2S、H2S等作沉淀剂,使某些金属离子如Cu、Hg等生成极难溶的硫化物CuS、HgS等沉淀,也是分离、除去杂质常用的方法。反应如下:

2+2-2++

Cu+S===CuS↓。 Cu+H2S===CuS↓+2H。 2+2-2++

Hg+S===HgS↓。 Hg+H2S===HgS↓+2H。 2.沉淀的溶解

(1)沉淀溶解的原理

第 18 页 共 20 页

根据平衡移动,对于在水中难溶的电解质,如果能设法不断地移去溶解平衡体系中的相应离子,使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就可以使沉淀溶解。

(2)溶解沉淀的试剂类型

①主要类型是:用强酸溶解:例如:溶解CaCO3、FeS、Al(OH)3、Cu(OH)2等难溶电解质。

②用某些盐溶液溶解:例如:Mg(OH)2沉淀可溶于NH4Cl溶液,化学方程式为Mg(OH)2

+2NH4Cl===MgCl2+2NH3↑+2H2O。

3.沉淀的转化(生成更难溶的物质)。

--例如:AgCl(s)+I(aq) AgI(s)+ Cl(aq)

专题冲关检测训练 1、已知Ag2SO4的KW 为2.0×10,将适量Ag2SO4固体溶于100 mL水中至刚好饱和,该

过程中Ag和SO3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右图(饱和Ag2SO4溶液中c(Ag)=0.034 mol·L)。若t1时刻在上述体系中加入100 mL. 0.020 mol·L Na2SO4 溶液,

+

-1

-1

+

-3

2+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t1时刻后Ag和SO3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 )

2 2、向ZnSO4溶液中加入Na2S溶液时,得到白色沉淀,然后向白色沉淀上滴加CuSO4溶液,发现沉淀变为黑色,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白色沉淀为ZnS,而黑色沉淀为CuS B.上述现象说明ZnS的Ksp小于CuS的Ksp

C.利用该原理可实现一种沉淀转化为更难溶的沉淀 D.该过程破坏了ZnS的溶解平衡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难溶电解质,其中Ksp小的溶解度一定小

B.溶液中存在两种可以与同一沉淀剂生成沉淀的离子,则Ksp小的一定先生成沉淀 C.所谓沉淀完全就是用沉淀剂将溶液中某一离子除净 D.同离子效应使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变小,但Ksp不变

4、在溶液中有浓度均为0.01 mol·L的Fe、Cr、Zn、Mg等离子,已知:

-1

3+

3+

2+

2+

Ksp[Fe(OH)3]=2.6×10-39 mol4·L-4

第 19 页 共 20 页

Ksp[Cr(OH)3]=7.0×10-31 mol4·L-4 Ksp[Zn(OH)2]=1.0×10-17 mol3·L-3 Ksp[Mg(OH)2]=1.8×10-11 mol3·L-3

当氢氧化物开始沉淀时,下列哪一种离子所需溶液的pH最小( ) A.Fe B.Cr C.Zn D.Mg 二、填空题

5、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着电离平衡。在常温下,溶液里各离子浓度以它们化学计量数为方次的乘积是一个常数,叫溶度积常数(Ksp)。例如:Cu(OH)22OH,Ksp=c(Cu)·[c(OH)]=2×10时,则产生沉淀,反之固体溶解。

(1)某CuSO4溶液里c(Cu)=0.02 mol/L,如要生成Cu(OH)2沉淀,应调整溶液的pH使之大于________。

(2)要使0.2 mol·LCuSO4溶液中Cu沉淀较为完全(使Cu浓度降至原来的千分之一),则应向溶液里加入NaOH溶液,使溶液的pH为__________。

6、已知难溶于水的盐在水中存在溶解平衡,例如氯化银在水中的溶解平衡为: AgCl(s)

Ag(aq) + Cl(aq)

+

+

--1

2+

2+

2+

2+

2

-20

3+

3+

2+

2+

Cu+

2+

。当溶液中各离子浓度方次的乘积大于溶度积

在一定温度下,水溶液中银离子(Ag)和氯离子(Cl)的物质的量浓度的乘积为一常数,可用Ksp表示:Ksp = [Ag]·[Cl] = 1.8 × 10 mol·L

现把氯化银(足量)分别放人:①100mL蒸馏水中;②100mL 0.1mol·L的盐酸溶液中;③1000mL 0.1 mol·L的氯化铝溶液中;④100mL0.1 mol·L的氯化镁溶液中。充分搅拌后,相同温度下,银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用序号回答) 。在0.1mol·L氯化铝溶液中,银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可达到 mol·L。 7、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在饱和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幂的乘积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为该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用符号Ksp表示

即:AmBn(s)

mA(aq)+nB(aq) [A]·[B]=Ksp

+

-10

n+

m-

n+m

m-n

-l

-1

-l

-1

-1

+

-102-2

已知:某温度时,Ksp(AgCl)=[Ag][Cl] =1.8×10

+2

-12

Ksp(Ag2CrO4)=[Ag][CrO2- 4] =1.1×10

试求:

(1)此温度下AgCl饱和溶液和Ag2CrO4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并比较两者的大小。

(2)此温度下,在0.010mo1·L的AgNO3溶液中,AgCl与Ag2CrO4分别能达到的最大物质的量浓度,并比较两者的大小

-1

第 20 页 共 20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