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国会展业发展现状:
中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是世界最大、最具潜力的消
费市场。入世后国内市场的对外开放将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也将对我们更加开放,两个市场的开放必将促使中国的内需外贸和经济活动更趋活跃。入世后,中外展览组织者之间的竞争、国内各展览组织者之间的竞争、展览场馆相互之间的竞争、中国各展览城市之间的竞争以及中国展览会与周边国家及世界其他国家相同展览会之间的竞争会愈演愈烈。
中国展馆设施水平快步提高。基础场馆条件的好坏对会展
业的发展影响很大。会展业蓬勃发展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使政府和相关企业对投资建设现代化展览中心非常重视,厦门、南京、长春、长沙、西安、青岛、合肥、沈阳、烟台、成都、武汉等市及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等展览设施在近几年内陆续建成。会展业已经形成一个行业,入世后中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成熟,展览市场本身的发展和需求,中外价格并轨肯定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自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展览业就在全球展览业中异军突
起,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展览业市场。从展览的项目数、规模、总体水平和影响看,中国已成为亚洲的展览大国,并正逐步成为亚洲地区的区域性“展览中心”。我国现在已经拥有一批具
有国际水平的现代化展览场馆,形成了若干具有一定实力的展览集团公司,也培训了一批水平高、影响比较大的名牌展览会。日益繁荣的展览活动不仅对引导有关产业发展,提升制造业水平,促进生产要素流动、优化资源配置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有力地推动、配合了中国企业发挥比较优势、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商品供应链,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 中国会展业发展特点:
与世界上会展业发达的国家相比,尽管当代中国会展业的
起步比较晚、起点比较低,但发展很快。目前,中国会展业与国外主要展览大国相比,有以下五个特点: 1.展览项目持续增长,数量扩张明显:
中国会展业“起步晚,发展快”。我国1997年的展出
项目数首次突破1000个,到2001年突破2000个,2002年就超过3000个,2005年估计约为3800个。就展览项目的国际比较而言,我国已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项目数仅比美国少一些,成为一个“展览大国”。但是,我国的展览项目绝大多数是中小项目,规模大的项目和品牌项目屈指可数。尽管这些展览的总展出面积也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但就展览收入而言,我国还不是一个展览强国。 2.展馆建设方兴未艾,成为城市必要设施:
近年来中国会展业快速发展的另一个显著现象是,在发
展城市会展经济热潮带动下,各地大建展览场馆的势头一浪高过一浪。目前,我国的展览场馆数量在全世界可排在第三位,仅比美国和英国少一些。展览场馆的总面积也在全世界中居前列,但出租率比展览发达国家而言要低得多。
3.展览主办多元发展,政府主导色彩浓烈:
我国的展览活动大多由政府或半官方机构主导。就展 览主办机构而言,尽管目前参与者众多,多元化特征明显 但大体上有五大办展主体,即政府(包括政府及部门、政府 临时机构、贸促会等半官方贸易促进机构)、商协会、国有 企事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
4. 展览地区集中程度高,经济发达地区领先
现在全国除西藏外,各省市都有了自己的展馆,或多 或少都有在本地举办的展览活动,并且,越来越多的省份 提出要大力发展会展业。但是,中国的会展业实际上主要 集中在少数几个省市,而且集中程度相当高。就城市而言, 公认的三大展览城市是北京、上海、广州;以省份为单位 来看,广东、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居前5位。这也反 映了我国会展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经济发达省份的现状 特点。
5. 展览直接收入增长缓慢,主要靠社会效益驱动:
相对于展览项目数的地位,我国的展览直接收入比很
多国家都少得多。展览经济总量比美国、德国、日本、英 国、法国、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都小。展览收入占GDP 比重在发达国家一般在0.1%~0.2%之间,而我国目前这 一比重还不足0.08%。这说明我国展览的产业化和市场化 程度还很低,就展览收入而言,我国还不是一个展览大国。
三. 中国会展业存在的问题:
1. 我国会展业的市场化程度还很低,行业内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妨碍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会展业市场体系的形成。我国会展业的资源配置、地域布局对行政的依赖度还相当高,会展经营者在以市场手段开展经营活动的背后,隐藏着对政府、行业部门的依托,行政条块对会展市场的分割,造成行业内市场竞争不充分,影响行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2. 我国会展业相对低下的市场开放度,阻碍了行业内资本市场的形成,使行业发展缺乏后劲。顺畅的投融资机制是行业发展的助推器。由于我国会展业向外资和民营资本的开放不够充分,业内原有经营者又受到行业、地区门户的束缚,行业内部资本流动和外部资本流入受阻,围绕会展行业的投融资机制暂时难以形成,会展领域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也就无从谈起。
3. 由于竞争和开放的不充分,当前我国会展业的发展,只能是一种粗放型的量的扩张,亟待实现向注重内在质量的集
约型发展方式转变。近两三年来,在我国举办的大大小小的展览会每年都有2000多个,但规模在1万平方米以下的占绝大多数,上规模、上档次的展览会所占比例非常小,以如此大的办展量为背景,具有国际影响、形成品牌的展览会可谓是凤毛麟角。而且在这大量的展览会当中,主题重复的现象十分严重,展览水平不高具有普遍性。 4. 我国会展业的发展还很不平衡,行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均需要调整。一大批会展场馆落成后,展览组织、展台设计与搭建、物流、信息咨询等方面的服务能力在一些地方发展相对滞后,软件与硬件发展的不配套造成会展设施闲置。在另一些地方,会展场馆供不应求,硬件设施成为行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5. 我国会展业的自身建设还非常薄弱,亟待建立行业自律和公共服务体系。
四. 中国会展业发展展望:
会展业是我国今后十年最具发展潜力的十大行业之一。其理由在于:
首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市场体系的形成,将为我国会展业持续发展和实现质的飞跃,提供更加有利的体制环境和体制保障。 其次,我国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第三产
业的全面发展,将为我国会展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产业背景支持和基础设施支撑。 我国现代制造业迅猛发展和全球制造中心地位的形成,将使更多行业、更多领域的专业会展迅速成长起来。我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推介产品,树立品牌,开拓市场,必将带动会展需求进一步增大。 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进程中,第三产业得到全面发展。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化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金融、物流、旅等服务业的发展和城市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将为会展业提供更好的配套设施和服务。
再次,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发展,我国的全方位对外开放,将带动我国会展业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五. 我国会展业的发展对策
1. 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引领会展业的健康发展
2. 发挥政府对会展业发展的引导和培育作用,建立公平的
市场竞争环境
第一,建议政府部门能通过法律、行政规章和政策等手
段对我国会展业进行宏观规范,同时减少对会展活动的直接参与和管理,使会展业的各个主体能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 竞争。
第二,共同研究制定会展产业政策。
第三,研究制定有利于我国会展业发展的税收政策,使会展
中心场馆、会展业和相关服务业能有积极性办好会展活动。
3.在继续扩大规模的基础上实施品牌战略
会展业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规模经济”,同时,
也是一种“品牌经济”,就会展城市而言,要根据城市的 资源禀赋条件,选择能发挥城市资源优势的重点,加速培 育一批有晶牌效应的展会和一批有专业水准和竞争实力的 会展公司。就展览项目而言,会展企业应该集中优势资源, 努力提高展会组织、策划、服务的水准和经营管理水平, 不断进行展会活动的创新,争创名优品牌,提升我国会展 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4. 加快筹建全国性会展协会,促进我国会展产业化 5. 有意识有目的推进会展产业的专业化分工与合作
这其中包括会展产业链上的分工专业化、会展活动服
务专业化、业化。
6. 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关注互联网的发展给会展带来的契机。
7. 加快人才培养尽快塑造一支熟悉展览业务,富有管理经验的专业队伍。
会展策划五班
袁晓婧 1090101052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