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村民自治组织形式有哪些

村民自治组织形式有哪些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村民⾃治组织形式有哪些

在奔向⼩康社会的奋⽃历程中,农村⼈民始终在基层奋⽃着,国家也始终把⼈们的利益放在第⼀位,农村居民因居住分散,故需要组织⾼度⾃治。在⾃治组织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例如村民⾃治组织形式有哪些的⼀些问题。那么在法律的规定中,它们⼜涉及到哪些法律知识呢?店铺⼩编为您搜集整理了以下阅读材料,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村民⾃治组织形式有哪些村民⾃治民主决策的组织主要形式:

1、村民会议。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村民会议有两种形式:⼀种是全体村民会议,由本村18周岁以上的村民参加。另⼀种是户代表会议,由每户派代表参加。由于村民会议是村⾃治组织的权⼒机构,因此拥有最⾼决策权,凡是涉及全体村民利益的重⼤事务,必须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村民会议是⼀种参与⼈数最多、规模最⼤、反映村民利益和愿望最直接的决策形式,也是最直接的民主形式,在决策体系中居于最⾼地位。但是,⽬前这种会议的运⾏⾯临许多困难:现有的村委会基本是在原⽣产⼤队基础上设⽴的,规模⼤,开会不便议事;村民居住⽐较分散,尤其是在⼭区,交通不便,难于召集;农业⽣产季节性强,在农忙季节,要召开村民会议较难;村民活动分散,难以组织;外出做⼯、经商的村民很多,召开村民会议有⼀定的困难,等等[1]120-121。实践证明,经常性地召开村民会议,只适合于规模⼩、⼈数少、居住相对集中的村。为了保证⼴⼤村民当家作主的权⼒,使村中事务得到及时处理和决定,有些地⽅⾃发地创造了村民代表会议,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村民会议的不⾜。

2、村民代表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具有以下特点:第⼀、村民代表会议是村民会议的补充形式,不是村民会议的常设机构。村民代表会议的产⽣主要就是为了解决村民会议召开难的问题,如果不是⼈⼝较多或居住分散的村,就不能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应当坚持通过村民会议的形式讨论决定问题。即使在可以召集村民代表会议的村,对于⼀些重⼤问题,如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罢免村民委员会成员、制定村经济发展规划、制定村规民约和村民⾃治章程等,也必须通过村民会议来决定。因此,并不是所有的村都要设⽴村民代表会议,也不是要⽤村民代表会议取代村民会议。村民会议的最⾼决策地位是不可动摇的。第⼆,村民代表会议的权⼒来源于村民会议的授权,村民代表会议必须向村民会议负责。村民代表会议作为村民会议的补充形式,⾃⾝没有独⽴的职权。可见,村民代表会议作为村民会议在特定条件下的替代形式或补充形式,它不是管理性、执⾏性的机构,更不是具体的⼯作机构,⽽是决策机构,在受村民会议授权的范围内具有同村民会议同等的决策权。在村民会议实际运作中还存在不少困难的情况下,村民代表会议虽然不能也没有理由取代村民会议,但却是现阶段村民民主决策的主要形式。

3、村民委员会。根据法律规定,村委会在村民⾃治组织体系中处于执⾏机构的地位,没有决策权。但实际情况却是,具有决策权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不可能时刻召开,⽽村级⽇常事务的处理却是经常⼤量存在的,这就要求有⼀个常设机构对⽇常事务迅速作出决策,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执⾏机构的村委会就⾃然地承担起这⼀职能,不仅在实际上起到了决策的作⽤,⽽且由于⽇常事务的⼤量出现⽽在村级事务的决策中居于中⼼地位。

⼆、最新资讯(《民法典》于2022.1.1⽣效)

第⼀百零⼀条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具有基层群众性⾃治组织法⼈资格,可以从事为履⾏职能所需要的民事活动。

其实,从以上阅读材料可知:村民⾃治组织法并没有那么复杂,主要围绕⼀些帮助村民解决纠纷,维护权益、更好治理为⽬标。只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就可以合理捍卫⾃⼰的合法权益。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对您帮助不⼤或者您想了解更多详情,欢迎咨询店铺在线律师,为您带来更专业的答案和全⽅位的法律指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