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在一般的居住小区里,牵涉到人们生活的重大关系的水、气(汽),一般均采用管道输送。同时,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再加上雨水也常用管道排出。各种电器设备、电器照明、通讯信号以及有线电视信号所需要的电能,都是用输电线路输送的。
居住小区内的管线较多,有水道、气(汽)体管道、输电线路等。同一种管线中又有很多条。各种管线的性质、用途、技术要求各不相同,又往往交织在一起,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它们当中的任何一个发生故障,都可能造成停水、停电、断气,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因此,在管线布置上要符各种管线本身的技术条件,满足管线与管线之间、管线与建、构筑物之间的各种防护间距要求并节约用地。要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合理的进行综合布置,确保各种管线的安全运行。
管线综合布置是根据要求确定各种管线的平面位置,是总平面布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总图设计对各管线专业之间的协调和组织工作。 二、管线的主要种类
居住区内应设置给水、污水、雨水和电力管线。在采暖区还应增设供热管线。同时,还应考虑煤气、通讯、有线电视电缆等管线的设置或预留埋设位置。 1.水道
在居住小区中,水道一般分为上水管道和下水管道两种:
(1)上水管道是从水源或泵站给用户供水使用的,该管道多用各种口径的钢管或无缝钢管,也有用钢筋混凝土管的。上水管道又有生活上水管道和消防管道。在实际使用中生活上水和消防上水往往合为一条管道,在适当的地点设置消火栓。
上水管道的敷设多为埋设。考虑防冻埋设深度应在冻结深度以下,同时还要注意管道的加固和保护措施,以免管道本身损坏后冲毁建、构筑物,铁路、道路的基础。上水管道一般设置在便于检修的地带。
上水管道常设有占地较宽的设施和辅助设备,如:泵站(或泵房)、水池(或高位水池)、水塔、检查井(或阀门、水表等设备的井)。上水管道虽然是有压的,但不宜拐弯太多。因为拐弯多,压力损失就大。
(2)下水管道一般采用自流方式排出。下水管道又可以分为生活下水和雨水两种下水管道。它们可以分流,也可以合流。但是,现在我们在做设计时,一般都是采取雨污分流方式。下水管道一般是无压、靠自流,因而多采用铸铁管或钢筋混凝土管。下水管道的连接或拐弯要通过下水井。通过下水井和雨水篦井可以汇集雨水,检查并疏通下水管道。下水管道要埋入冻结深度以下,并且要求有严格的自流坡度。
2、气(汽)体管道
在居住小区中,气(汽)体管道一般分为煤气管道和热力管道两种:
(1)煤气管道可以直接使用一般钢管。因为煤气有毒,又是易燃、易爆气体,所以对于输电线路、明火地段、生活下水管以及人流通过的地段应保证安全。煤气管道采取入地敷设。一般应禁止沿电力线下敷设。
(2)热力管道主要指蒸汽管道。多在我国的北方采暖地区设置。 3、供电线路
居住小区的供电线路按其功能、用途及电压高低分下列几种: (1)高压线居住小区的外部电源一般来自地区电力系统。在小区内部常设有变、配电房,由地区电力系统到居住小区的变配电房所常用10kv、20kv高压输电线路。 (2)照明线照明线一般是220V。
在居住小区管线综合中,常把高压线和照明线统称为强电。电力线一般有架空线和电缆线两种。但是,近年来,考虑到整个小区的美观性,在设计中,通常采用电缆敷设。电缆的敷设方式有直接埋地敷设、排管敷设、电缆沟敷设三种。直接埋地敷设经济方便,但不容易维护检修,也不宜经过有腐蚀性土壤地带。若经过腐蚀性土壤地带,应采用排管敷设,即将电缆设在铁管或陶土管内埋地敷设,以防腐蚀。在实际设计中,常采用排管敷设方式。电缆沟敷设是将好几条电缆设在一条沟道内,可以减少占地也便于维护检修。沟道敷设时应注意排水。
(3)弱电通讯线居住小区的弱电通讯线主要有通信电缆(电话线、网线)和有线电视电缆。按敷设方式可分架空线和电缆线两种。但是,近年来考虑到整个小区的美观性,在设计中,通常也采用电缆敷设。 三、管线的敷设方式及布置要求 1.管线的敷设方式
管线的敷设方式大致分为地上和地下敷设两种。现在,在居住小区管线综合设计中,所有管线都采取地下敷设方式。
地下敷设方式分为直接埋地、管沟及管涵敷设三种。在居住小区管线综合设计中,所有管线大都采取直接埋地敷设方式。 2、地下管线的布置要求
(1)所有管线必须与城市管线衔接;
(2)不应布置在建、构筑物基础压力的范围内。在困难情况下,布置受到限制时,可将不经常检修的排水管道布置在道路下面行车部分外,雨水管道也可布置行车部分内;
(3)生活饮用水管尽量避免与生活污水管并列布置;
(4)地下管道一般应自建筑物向道路中心由浅至深进行敷设。离建筑物的水平排序,由近及远宜为:电力管线或电信管线、煤气管、热力管、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各类管线的垂直排序,由浅入深宜为电信管线、热力管、小于10kv 电力电缆、大于10kv 电力电缆、煤气管、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
(5)地下敷设管线与建、构筑物间,以及管线与管线间应满足最小水平净距的要求。地下管线间及其与铁路、道路交叉要满足最小垂直净距的要求。例如表1 至表3 所示。该水平净距和垂直净距,各专业有相应的规定或规范要求。
四、管线综合布置的一般原则
(1)组织好各种管线,力求使管线间及管线与建、构筑物之间在平面和竖向上相互协调,应考虑到生活安全、施工和检修方便以及节约用地等要求,并适当考虑预留管线的余地。
(2)全面考虑各种管线的性质、用途、相互联系及彼此间可能产生的影响;合理选择管线走向,尽量使管线短捷、均匀、适当集中。管线宜直线敷设,并与道路、建筑物轴线或相邻管线平行。干管宜布置在靠近主要用户及支管较多的一侧。 (3)管线的平面布置,力求顺直。尽量减少管线与交通运输线路的交叉,交叉时应尽量垂直交叉,在困难条件下,两者交角不宜小于45·,并应采取加固措施。尽量减少管线相互间的交叉。
(4)尽可能将性质类似,埋设深度接近的管线排列在一起,有条件时可同沟敷设,一次开挖,采用最小水平净距,为机械化施工创造条件,并便于维修。 (5)管线尽量避开填挖较深和地质不良地段。沿高差较大的边坡布置管线时,应注意边坡稳定和防止冲刷。
(6)在旧城改造中,要注意新建管线不要影响原有管线的使用,并尽量施工和交通运输的要求。当有可靠根据或措施,管线间距不能符合规定时,可适当缩小间距。在用地紧张的地段,可将不经常检修的排水管布置在道路路肩,甚至行车路面的下面。地下管道可布置在绿化地带内(如草地、灌木丛),但不允许布置在乔木下面。地下管线不宜横穿公共绿地和庭院绿地。与绿化树种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宜符合表4 的规定。
(7)管线综合布置中,当各种管线的位置发生矛盾时,在满足生产生活、安全条件下,应按下面原则处理:
1)新设计的让已有的; 2)压力流的让重力流的; 3)管径小的让管径大的;
4)可弯曲的让不可弯曲的或难弯曲的; 5)临时的让永久的; 6)一般的让特殊的;
7)工程量小的让工程量大的;
8)发生故障后影响小的让影响大的;
9)施工、检修方便的让施工、检修不方便的。 五、实例探讨
下面,就衡建三公司居住小区管线综合布置进行实例探讨。 1、小区简介
新建的衡建三公司居住小区位于一公司原生活区的西侧,规划的雁城南路东面,湖山路南面,占地5.9 公顷。新建的衡建三公司居住小区以路网分为三个组团:
第一组团在衡建大院的东南部分,包括①、②、③号楼;
第二组团在衡建大院的西北部分,包括④—⑧号楼、规划的邮电交接间、自 行车库、配电房及原有的47#、48#楼;
第三组团在衡建大院的西南部分,包括⑨—⒅号楼及原有41#楼。 小区在竖向设计上根据现有地形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特点,在不大填大挖的基础上,大致分为以下几个台阶:
▽72.80、▽75.05、▽74.50、▽73.50、▽72.50,台地之间用挡土墙连接。 2、管线综合
设计人员将小区内部管网分成两个区域,以现存南北向6m 道路为界,路东规划的①、②、③号楼有原已建成的管网解决配套,路西区域的管线统一规划、统一配套。
小区内部设置了生活给水管、消防给水管、生活污水管、雨水管、煤气管、10kv 高压电力电缆、220V 低压电力电缆、通信管道及有线电视电缆等9 条管线。
下面分别介绍各管线的具体布置。
1、生活给水管从原有总水表前分出,向小区南端敷设。管径为150mm。 2、消防给水管从⑩号楼楼前的给水管分出,向东敷设,并与原有给水管相 连接,形成闭合回路。新设2 个消火栓。管径为150mm。
3、生活污水管由各栋楼楼前的化粪池出来,第二、第三两个组团分别向北、向南汇集,在⑾、③号楼楼前向东排向原一、二公司的排水系统----雨污合流方涵。管径为350mm。
4、雨水管同污水管一样,由第二、第三两个组团分别向北、向南汇集,在⑾、③号楼楼前向东排至衡山路,并在衡山路上另建一条临时雨水管,与湖山路雨水管相连。管径为400mm。
5、煤气管以原47#楼东φ200 管道开口作为气源点,向西敷设主管道进入小区,再分别向第二、第三两个组团敷设。并与雁城南路规划煤气管环通。管径为200mm。6、10kv 高压电力电缆自湖山路10kv 电缆连接,向南敷设至小区内部规划的配电房。
7、220V 低压电力电缆从小区内部规划的配电房接出,分别向第二、第三两个组团敷设。
8、通信管道自湖山路沿一公司人口道路引入,并与雁城南路规划通信管道环通。小区内部设有两个交接间。规划通信管道预留4—6 孔,进户设2 孔。
9、有线电视管进线方向为湖山路----丹霞路路口,预埋2 孔管道,与通信管道同管位,设独立的人孔。
该小区管线横断面布置图见图1、图2。
六、结论
管线综合布置是总平面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管线综合图是总图设计中主要的施工图之一,该图和其他施工图一样,是施工放线的依据。除此之外,管线综合图在设计和施工方面还起着全面的组织管理作用。各管线的设计,须满足各自的基本要求外,还必须服从管线综合图的要求。各管线与管线、管线与建、构筑物之间的关系,必须在管线综合图上得到合理处理。要作好管线综合,设计人员需要熟悉各管线专业规范,收集资料,现场踏勘,协调组织好各管线专业的工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