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网校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期中试卷
七年级(下)科学期中试题
一、我会选(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一初中生体重约为 ( ▲ C )
A、4牛 B、40牛 C、400牛 D、4000牛
2.人类有各种不同的感官和感受器,能感受各种刺激,产生各种不同的感觉。下图中属于用听觉感受外界刺激的是( ▲ A )
3.下列有关科学量与其单位对应不正确的是 ( ▲ D )
A 、速度、米/秒 B、力、牛 C、路程、米 D、力、千克
4.一个物体放在斜面上,关于该物体受到的重力示意图正确的是 ( ▲ B )
5.假设一切物体间的摩擦力都消失了,则下列哪些现象不可能发生:( ▲D ) A、静止在水平路面上的汽车无法开动 B、我们无法手拿钢笔写字 C、人站在地面上对地面没有压力 D、可以用一根手指推动火车 6.人产生听觉的地方是 ( ▲ D )
A、耳膜 B、听小骨 C、耳蜗 D、大脑 7.下列过程中,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动能减小的是( ▲C ) A、火箭起飞时加速升空 B、跳伞员打开伞后匀速下降
C、篮球被抛起后竖直上升 D、汽车减速驶下一段斜坡
8.暗室中,一束白光透过红色玻璃照射在绿色植物上,你观察到植物的颜色是( ▲ C ) A、白色 B、红色 C、黑色 D、绿色 9.一只电铃放置在玻璃罩内, 接通电路, 电铃发出声音, 当用抽气机把玻璃罩中的空气抽掉时, 将发生( ▲B )
A、电铃的振动停止了 B、只见电铃振动, 但听不到声音 C、电铃的声音比原来更加响亮 D、不见电铃振动, 但能听到声音 10.下列做法中,属于增大摩擦的是( ▲B )
A、减小物体间的压力 B、鞋底上做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C、在轴承的滚珠上加润滑油 D、在手提包的拉链上涂些蜡
11.用撬棒撬石头,如图所示,手握在撬棒的未端比握在撬棒的中部要更容易些;这一过程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C )
A、力的大小 B、力的方向 C、力的作用点 D、以上都不对 12.下列事实中,最能说明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 D )
A、人坐在软席沙发上 B、跳伞运动员在空中沿竖直方向匀速下落 C、用力压气球,气球被压扁 D、足球运动员用头把飞来的足球顶回去 13.下列哪种运动属于机械运动( ▲A )
A、枯黄的树叶落地 B、电铃声传入人耳 C、太阳光照射大地 D、桃树上结出了桃子
14. 到游泳池游泳时会有这样的经验,泳池的浅水区看上去好像很浅,但一脚踩下去,会有一种“踏空”的感觉,这是因为泳池的实际深度比看上去要深,原因是( ▲A ) A、发生了光的折射 B、发生了光的反射
C、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 D、光的传播速度的发生了改变 15.如果没有重力,下来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河水不能流动 B、人一跳起来就离开地面 C、物体没有质量 D、杯子中的水无法倒入嘴里
16. 如图所示,AB是放在平面镜前的物体,A/B/ 表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在下列图示中正确的的是( ▲B )
17.足球运动员把足球踢向空中(如下左图)。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表示足球在空中飞行时的受力图中,正确的是(G表示重力,F表示脚对球的作用力)( ▲ A )
18.如图所示,小明同学用一个20牛水平推力推停在地面上的汽车,但没有推动。对此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 A、汽车受到的摩擦力小于20牛 B、汽车没有受到静摩擦力
C、汽车受到的摩擦力等于20牛 D、汽车受到的摩擦力大于20牛 19.下列各种运动中,速度最大的是( ▲D )
A、拖拉机在10分钟内行驶了2400米 B、某同学用1分45秒骑自行车行驶了1000米 C、百米赛跑的世界记录是9.85秒 D、汽车在城区行驶的速度是40千米/小时 20.据报道,1999年5月17日下午3时许,一片彩云飞快飘过深圳赛格广场工地上正在建设着的一幢高为291.6米的大楼的上空,突然有人惊呼“楼要倒了”这引起了邻近数千人惊慌失措地狂奔。造成这种判断的失误,是由于观察者选用的参照物是( ▲D )
A、大楼 B、地面 C、观察者自己 D、彩云
21.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 ▲A )
A、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B、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C、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22.下图中的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B )
A.②① B.③① C.②④ D.③④
23.当光由空气斜射入一块平行玻璃砖的时候,如图所示四个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A )
24.汽车停在公路上,受到的一对平衡力是( ▲B )
A、汽车的重力和汽车对路面的压力 B、汽车对路面的压力和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
C、汽车的重力和汽车对地球的吸引力 D、汽车的重力和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
25.在研究凸透镜成象的实验中,若物体到镜头的距离为15厘米,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
大的实象,则镜头的焦距f应为( ▲C ) A、f>15厘米 B、f<7.5厘米 C、7.5厘米 26、贮存在食物中的能称为 ▲ 能, 在水平路上行驶的汽车具有 ▲ 能,拉开的弓弦具有 ▲ 能。 27、小明和母亲一快到商店买服装,他在平面镜前0.5m处试穿衣服,则在镜中的像离他 ▲ m,当他逐渐远离平面镜时,他在镜中的像的高度将 ▲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次数 入射角 折射角 28、某同学研究光的折射规律,记录实验数据如右表。 1 10° 15.1° ⑴分析实验数据得知,当光从一种物质斜射入另一种物质时,折射2 20° 30.9° 角跟入射角之间的关系是 ▲ 。(2)请你推测这位同学做3 30° 48.6° 实验时,入射光线是从 ▲ 。(选填“玻璃射向空气”或4 40° 74.6° “空气射向玻璃”)。 29、古人云: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遇险情急刹车乘客受伤 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据所学科学知识分析,这是本报讯 今天清晨6:30,本市5路公共由于大脑 ▲ 中枢疲劳的缘故。 汽车在行驶途中遇险情,司机紧急刹车,30、阅读方框中的新闻报道,其中出现了一处科学 有三名坐在后排的乘客由于突然失去惯性性的错误,请把句中错误之处摘下来,并加以以改 向前急冲而受伤。 正。错误: ▲ ,改成 ▲ 。 31、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记录的时间如下 甲 乙 丙 表则三位同学跑得最快的是 ▲ 。 判断理由是 ▲ 。 时间 14.7s 14.2s 14.3s 32.下面是小钟同学写的一篇日记,请你把它填完整: 4月15日 天气:晴 今天吃过晚饭,妈妈去削黄桃给我吃。妈妈削好后,用两个手指捏住递给我,黄桃没有掉下来,这是因为手指和黄桃间有 ▲ 力。吃黄桃时,我把黄桃汁滴到了玻璃台板上,形成一个小小水滴,小水滴中间 ▲ 四周 ▲ (填“厚”或“薄”)。稍稍抬起玻璃台板,透过小水滴,发现下面垫着的报纸的字是正立的,是 ▲ 的(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看到的是 ▲ 像(填“虚”或“实”),这时,小水滴起了 ▲ 镜(选填”凹透”或”凸透”)的作用。 A 33.如右图所示,砖块A、B的质量均为2千克,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则砖块 B B受到重力大小为 ▲ 牛,其施力物体是 ▲ 。 34. 我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其中有许多语句蕴涵了科学知识.请在表中填写所列语句涉及到 的科学知识。 序号 语句 科学知识 示例 海市蜃楼 光的折射 35.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应先将蜡烛、 ▲ 和 镜花水月 ▲ ▲ 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在实验时:①某同学只能在1 立竿见影 ▲ 光屏下边缘看到一个残缺的像,这是由于烛焰、透镜、光2 屏三者的中心 ▲ 的缘故,如果不改变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只移动烛焰,欲使像移到光屏 的中央,应将烛焰向 ▲ 移。②另有一位同学,保持烛焰和透镜的位置不变,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的像,则可能的原因是 ▲ 。③再有一位同学在光屏上形成了烛焰清晰的像以后,用不透明的纸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问:这时光屏上 ( ▲ ) A.像全部消失 B.像的上半部分消失 C.像的下半部消失 D.仍有整个像,但比原来暗一些 36.一束光线以30度的入射角射到镜面上,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 度。 37. 内耳中的前庭和 ▲ 过于敏感的人,在受到过长或过强的刺激时,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晕车、晕船。移动通信是通过 ▲ 来传递信息的。 38.如图是某同学探究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实验图示,每个钩码的质量是50克。 (1)完成下表: 钩码数(只) 1 2 4 钩码质量 (千克) 0.05 0.l 0.2 钩码受到重力(牛) 0.5 1 2 钧码受到重力跟质量的比(牛/千克) 10 10 ▲ (2)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为: ▲ 。 (3)若该同学在弹簧秤下挂了6个钩码(在称量范围内),则弹簧秤的读数为 ▲ 。 三、我会画(每小题2分,共6分) 39.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球A重60牛,请在图1中画出它所受重力的图示。 40.一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对斜面的压力为30牛,用力的图示法表示压力,如图2所示。 41.根据图3所给的入射光线,请在图3上画出折射光线。 a F P F Q图3 A 图1 图2 b (注意:第四、五两大题直接做在答题卷上) 七年级(下)科学期中试题答题卷 亲爱的同学:欢迎你参加考试,请仔细审题,认真答题,祝你取得好成绩! 一、我会选(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1 12 22 13 23 14 24 15 25 16 17 18 19 20 二、我会填(每空1分,共34分) 2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 28、(1) (2) 29、__________ 3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 、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_____________ 3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1) (2) (3) 三、我会画(每小题2分,共6分) 39、 40、 41、 P a F A F Q b 图2 图1 图3 四、我会探究(第43题3分,第44题2分,共5分) 42、下面是七年级某班科学实验小组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的部分活动过程: (1)提出问题:根据研究的内容,你认为他们应当提出的问题是: (2)建立假说:(根据实验小组提出的猜测1和2,请你再提出第3个猜测) 猜测1:压力大小可能是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一个因素; 猜测2:接触面积的大小也可能是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一个因素; 猜测3: 。 (3)实验检验:由于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较多,因此在探究过程时要采用控制变量法。例如检验上面的猜测2所提出的猜想时,必须控制物体的质量和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而需要改变的量是: 。 43、(1)电视机遥控器是通过发射红外线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的,人的肉眼 (填“能”或“不能”)看见红外线。 (2)三同学欲探究纸片、塑料薄膜、棉布对红外线的阻挡能力,实验过程如下: 小柯在自己家中将纸片放在遥控器与电视机之间,手指按遥控器控制键,如果遥控器仍能对电视机起控制作用,则增加纸片的数量。如此重复实验,逐渐增加纸片的层数,直到遥控器不能控制电视机为止,记下纸片的层数。 小妍在自己家中用塑料薄膜按照与小柯同样的方法进行实验,记下塑料薄膜的层数。小玖也在自己家中用棉布按照与小柯同样的方法进行实验,记下棉布的层数。 他们的实验结果右表。于是,他们得出结论:棉布阻挡红外线的能力最强。 他们的研究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写出一个具体的问题,例如:没有选择同一台电视机(同一遥控器)进行实验。) 小柯 小妍 小玖 使用器材 纸片 塑料薄膜 棉布 能完全阻挡信号的最少层数 14 20 10 五、我会算(共1小题,共5分) 44、一次张先生在温岭市区办事,他乘坐的出租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右图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车上电脑自动计费器打印出的车费发票。求: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 (2)出租车行驶的速度。 (3)若该出租车的起步价为4元,单价按超过起步价内路程后开始计算,则在起步价内最多能乘多少路程? 车 号: 浙JC—1234 乘车日期: 2006—04—18 上车时间: 10:00 下车时间: 10:05 单 价: 3.00元/公里 里 程: 6.0公里 金 额: 16.00元 一、我会选(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C 11 C 21 A 2 A 12 D 22 B 3 D 13 A 23 A 4 B 14 A 24 D 请同学们再仔细检查一下,看看有没有疏漏的地七年级(下)科学期中试题参考答案 方,祝你取得好成绩! 5 C 15 C 25 C 6 D 16 B 7 C 17 A 8 C 18 C 9 B 19 D 10 B 20 D 二、我会填(每空1分,共34分) 26、化学能、动能、势能 27、1、不变 28、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或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玻璃射向空气 29、嗅觉 30、由于突然失去惯性、由于惯性 31、乙 相同距离所用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32、摩擦、 厚 、 薄、放大、 虚 、 凸透 33、19.6、地球 34、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 35、凸透镜、光屏、不在同一高度、下、蜡烛在一倍焦距内、D 36、60 37、半规管、电磁波 38、 10、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3牛 三、我会画(每小题2分,共6分) 39、40、41作图题 答案略 四、我会探究(第43题3分,第44题2分,共5分) 42、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也可能是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一个因素 接触面积的大小 43、(1)不能 (2)遮挡材料所放位置不一样。遥控器与电视机距离不一样。试验材料的厚度不一致。 五、我会算(共1小题,共5分) 44、(1)5分钟(300秒) (1分) (2)已知:s=6千米=6000米,t=5分钟=300秒 则:v=s/t =6000米/300米=20米/秒 (2分) (3)设超过起步价的路程为s1 则:3.00元/公里 × s1=16.00元-4元=12.00元 得:s1=4公里 则:在起步价内最多能乘路程6公里-4公里=2公里 (2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