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
2021·四川成都高二检测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都与自由电子有关
B.六方最密积累和面心立方最密积累的原子积累方式空间利用率最高
C.钠晶胞结构如图,钠晶胞中每个钠原子的配位数为6
D.温度上升,金属的导电性将减弱
解析:A.金属键是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接通电源后,自由电子会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子与金属阳离子的碰撞传递能量,金属发生形变,电子和离子之间只会发生滑动,不会破坏金属键,A正确;B.金属的四种积累分别为简洁立方积累、体心立方积累、面心立方最密积累和六方最密积累,其中简洁立方积累空间利用率最低,其次体心立方积累,六方最密积累和面心立方最密积累空间利用率最高,B正确;C.钠晶胞中每个钠离子的配位数为8,C错误;D.温度上升,金属离子与电子之间碰撞加剧,金属的导电性减弱,D正确。
答案:C
点拨:金属晶体是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组成的,金属晶体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都与自由电子有关。同时要留意晶体中有阳离子,不肯定有阴离子。如金属晶体中只有阳离子而无阴离子。但有阴离子的晶体肯定有阳离子。
2.
2021·青浦区高二检测有关化学键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有化学键断裂的过程肯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B.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称为离子键 C.非金属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的物质都是共价化合物 D.金属的性质和金属固体的形成都与金属键有关
解析:只有有化学键断裂和化学键形成的过程才发生化学反应,有化学键断裂的过程不肯定发生化学反应,如电解质溶于水的过程,A错误;离子键是指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既包含排斥力也包含吸引力,B错误;非金属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的物质不肯定是化合物,也可能是单质,如氢气,C错误;金属的性质和金属固体的形成取决于金属键,金属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D正确。
答案:D
3.在金属晶体中,自由电子与金属原子的碰撞中有能量传递,可以用此来解释的金属物理性质是( ) A.延展性 B.导电性 C.导热性 D.还原性
解析:金属具有延展性主要是由于金属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各原子层可以发生相对滑动,各层金属原子之间仍旧保持金属键的作用。金属具有导电性主要是由于金属晶体内部存在自由电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自由电子在金属内部发生定向运动。金属的还原性是金属的化学性质,与能量传递无关。金属的导热性主要是由于
金属晶体内部,自由电子与金属原子的碰撞中有能量传递。因此选C。
答案:C
4.(双选)2021·试题调研下列有关金属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金属晶体全部性质均与金属键有关
B.最外层电子数少于3个的原子不肯定都是金属 C.任何状态下都有延展性
D.都能导电、传热
解析:金属键只影响金属的物质理性质,A项错误。H、He最外层电子数都少于3个,但它们不是金属,B项正确。金属的延展性指的是能抽成细丝、压成薄片的性质,在液态时,由于金属具有流淌性,不具备延展性,所以C项错误。金属晶体中存在自由电子,能够导电、传热,因此D项正确。
答案:BD
5.金属具有延展性的缘由是( ) A.金属原子半径都较大,价电子较少
B.金属受外力作用变形时,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间仍保持较猛烈作用 C.金属中大量自由电子受外力作用时,运动速度加快 D.自由电子受外力作用时能快速传递能量
解析:金属晶体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延展性等,其缘由都与遍布晶体的“电子气”有关。金属具有延展性是原子层相对滑动,但排列方式不变,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形成的化学键没有破坏,故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间仍保持较强作用。
答案:B 6.
2021·试题调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金属晶体中有阳离子无阴离子
B.金属晶体通常具有导电、导热和良好的延展性 C.原子晶体中只存在非极性共价键 D.分子晶体的熔、沸点与化学键无关
解析:C中原子晶体中可能含非极性键,如金刚石,也可能含极性键,如SiO2、SiC等。D中分子晶体的熔、沸点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
答案:C 7.
2021·海口高二检测下列各组物质中,按熔点由低到高的挨次排列正确的是( )
①O2、I2、Hg ②CO、Al、SiO2 ③Na、K、Rb ④Na、Mg、Al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①中Hg在常温下为液态,而I2为固态,故①错;②中SiO2为原子晶体,其熔点最高。CO是分子晶
体,其熔点最低,故②正确;③中Na、K、Rb价电子数相同,其阳离子半径依次增大,金属键依次减弱,熔点渐渐降低,故③错;④中Na、Mg、Al价电子数依次增多,离子半径渐渐减小,金属键依次增加,熔点渐渐上升,故④正确。 答案:D 8.2021·宁德高二检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晶体中,共价键的键能越大,熔沸点越高 B.分子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该分子越稳定 C.金属阳离子只能与阴离子构成晶体 D.正四周体构型的分子中,键角肯定为109°28′ 解析:B中,分子的稳定性与分子内共价键的强弱有关,而分子间作用力主要影响晶体的熔、沸点。C中,金属阳离子可以与自由电子一起构成金属晶体。D中,像P4是正四周体型分子,其键角为60°。 答案:A 9.关于体心立方积累晶体(如图)的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是密置层的一种积累方式 B.晶胞是六棱柱 C.每个晶胞内含2个原子 D.每个晶胞内含6个原子 解析:体心立方积累晶体的晶胞为立方体,是非密置层的一种积累方式,其中有8个顶点和1个体心,晶胞内含有原子个数为8×18+1=2。 答案:C 10.2021·宁德高二检测有4种不同积累方式的金属晶体的晶胞如下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为简洁立方积累,②为镁型,③为钾型,④为铜型 B.每个晶胞含有的原子数分别为①1个,②2个,③2个,④4个 C.晶胞中原子的配位数分别为①6,②8,③8,④12 D.空间利用率的大小关系为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了金属晶体的积累方式。精确 理解并记忆金属晶体的四种常见积累方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①为简洁立方积累,②为钾型,③为镁型,④为铜型,A项中②与③推断有误;每个晶胞含有的原子数分别为①8×118=1,②8×8+1=2,③8×18+1=2,④8×118+6×2=4,B项正确;晶胞③中原子的配位数应为12,C项不正确;四种晶体的空间利用率分别为52%、68%、74%、74%,所以D项不正确,应为④=③>②>①。 答案:B 11.在金属晶体中,假如金属原子的价电子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小,自由电子与金属阳离子间的作用力越大,金属的熔沸点越高。由此推断下列各组金属熔沸点凹凸挨次,其中正确的是( ) A.Mg>Al>Ca B.Al>Na>Li C.Al>Mg>Ca D.Mg>Ba>Al 解析:电荷数Al3+>Mg2+=Ca2+=Ba2+>Li+=Na+,金属阳离子半径:r(Ba2+)>r(Ca2+)>r(Na+)>r(Mg2+)>r(Al3+)>r(Li+),则C正确;B中Li>Na,D中Al>Mg>Ba。 答案:C 12.要使金属晶体熔化必需破坏其中的金属键。金属晶体熔、沸点凹凸和硬度大小一般取决于金属键的强弱,而金属键的强弱与金属阳离子所带电荷的多少及半径大小有关。由此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镁的熔点大于金属铝 B.碱金属单质的熔、沸点从Li到Cs是渐渐增大的 C.金属铝的硬度大于金属钠 D.金属镁的硬度小于金属钙 解析:镁离子比铝离子的半径大而所带的电荷少,所以金属镁比金属铝的金属键弱,熔、沸点和硬度都小;从Li到Cs,离子的半径是渐渐增大的,所带电荷相同,金属键渐渐减弱,熔、沸点和硬度都渐渐减小;因离子的半径小而所带电荷多,使金属铝比金属钠的金属键强,所以金属铝比金属钠的熔、沸点和硬度都大;因离子的半径小而所带电荷相同,使金属镁比金属钙的金属键强,所以金属镁比金属钙的熔、沸点和硬度都大。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0分) 13.(13分)2021·试题调研铝单质晶体中原子的积累方式如图甲所示,其晶胞特征如图乙所示,原子之间相互位置关系的平面图如图丙所示。 甲 乙 丙 若已知铝的原子半径为d,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请回答: (1)晶胞中铝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_,一个晶胞中铝原子的数目为________。 (2)该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用字母表示)。 解析:由图甲可知每个晶胞中含有的铝原子数为8×18+6×12=4。由图丙可知晶胞的棱长为4d2=22d,若该晶胞的密度为ρ,则ρ×(22d)3=42MN×M,ρ=3。 A8dNA答案:(1)12 4 (2)2M8d3N A14.(14分)2022·海南高考节选碳元素的单质有多种形式,下图所示依次是C60、石墨和金刚石的结构图: C60 石墨 金刚石晶胞 回答下列问题: (1)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等都是碳元素的单质形式,它们互为________。 (2)金刚石、石墨烯(指单层石墨)中碳原子的杂化形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3)C60属于________晶体,石墨属于________晶体。 (4)石墨晶体中,层内C—C键的键长为142 pm,而金刚石中C—C键的键长为154 pm,其缘由是金刚石中只存在C—C间的________共价键,而石墨层内的C—C间不仅存在________共价键,还有________键。 (5)金刚石晶胞含有________个碳原子。若碳原子半径为r,金刚石晶胞的边长为a,依据硬球接触模型,则r=________a,列式表示碳原子在晶胞中的空间占有率________(不要求计算结果)。 解析:C60为分子晶体,金刚石为原子晶体,石墨为混合晶体,它们均属于碳元素的不同单质,因此互称同素异形体;金刚石为空间立体网状结构,每一个碳原子与四个相邻碳原子形成共价键,因此碳原子杂化方式为sp3杂化,化学键只有σ键;而石墨层内为平面正六边形,层间为分子间作用力,所以石墨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杂化,即石墨层内不仅存在σ键还存在π键;金刚石晶胞中各个顶点、面上和体内的原子数目依次为8、6、4,然后依据晶胞计算确定在晶体中碳原子数目,碳原子数目为n=8×1/8+6×1/2+4=8;依据硬球接触模型可以确定,体对角线四分之一处的原子与顶点上的原子紧贴,因此有14·(3a)=2r,则r=38a;然后可以确定原子的占有率为8×4πr3/a333=16π 答案:(1)同素异形体 (2)sp3 sp2 (3)分子 混合 (4)σ σ π(或大π或p-pπ) (5)8 38×433πr8 3πa3=16 15.(13分)2021·经典习题选萃用X射线争辩某金属晶体,测得在边长为360 pm(1 pm=1×10-10 cm)的立方晶胞中含有4个金属原子,此时金属的密度为9.0 g·cm-3。试回答: (1)此金属晶体属于哪一种积累方式? (2)每个晶胞的质量是多少克? (3)求此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 (4)求此原子的原子半径(pm)。 解析:(1)依据题意,此金属晶体属于面心立方最密积累。每个晶胞中含有4个原子,则该晶胞如右图所示: (2)依据晶胞的边长为360 pm,可得晶胞的体积为(3.6×10-8)3cm3。依据质量=密度×体积,可得晶胞的质量=9.0 g·cm-3×(3.6×10-8)3cm3=4.2×10-22 g。 (3)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N-2223A×原子的质量=4.2×10×6.02×10÷4=63.21。 (4)在面心立方最密积累中,晶胞的边长=4r2,因此,原子的原子半径=24×360 pm=127.28 pm。 答案:(1)面心立方最密积累 (2)4.2×10-22 g (3)63.21 (4)127.28 p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