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的: 统一展开计算方法,做到展开的快速准确. 二.适用范围: 三.展开计算原理: 1.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内层受到压应力,从拉到压之间有一既不受拉力又不受压力的过渡层称为中性层;中性层在弯曲过程中的长度和弯曲前一样,保持不变,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展开长度的基准. 2.中性层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当弯曲半径较大,折弯角度较小时,变形程度较小,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当弯曲半径变小,折弯角度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内侧移动.中性层到板料内侧的距离用λ表示. 四.展开计算方法: 展开计算的基本公式:展开长度=料内+料内+补偿量 一般折弯1(R=0,θ=90°): L=A+B+K 1.当0
0.3时,K=0.5T 4.对于SUS材料,当T>0.3时,K=0.25T 5.当CRS料T≧2.5时,K=0.5T 一般折弯2(R≠0,θ=90°): L=A+B+K(K值取中性层弧长) 1.当T<1.5时,λ=0.5T 2.当T≧1.5时,λ=0.4T 注:当用折刀加工时: 1.当R≦2.0时,按R=0处理. 2.当2.070°时,按Z折1(直边段差)的方式展开. 2.当H2T时,按两段折弯展开(R=0,θ≠90°). Z折3(斜边段差量产方案): 1.当H2T时: (2) 当θ≦70°时, T≦1.5时,将两侧倒R=T圆弧偏移0.5?T,得到中性层,按中性层展开 T>1.5时,连接两清角处,加上两θ角处的K值得到变形区 (2)当θ>70°时,按Z折1(直边段差)的方式展开. 2.当H2T时,按两段折弯展开(R=0,θ≠90°). Z折4(过渡段为两圆弧相切): 1.H≦2T段差过渡处为非直线段两圆弧相切展开时,取基体外侧两圆弧相切点处作垂线,向内侧偏移一个料厚按图示处理,然后按Z折1(直边段差)方式展开. 2.H>2T,请示后再按指示处理. 抽孔与抽牙孔: 抽孔尺寸计算原理为体积不变原理,即抽孔前后材料体积不变;一般抽孔,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参数见右图(设预冲孔径为X,并加上修正系数–0.1): 1.若抽孔为抽牙孔(抽孔后攻牙),则S取值原则如下: (1)T≦0.5时,取S=100%T (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