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美术学科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美术学科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 @・ 2010年第4期(总第128期) 浅谈美术学科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李 力 江都市宜陵中心小学, 江苏美术教学离不开创新思想的滋润和创造潜能的激发,离不 开操作过程中的体验和实践过程中的感悟。作为美术教师,如 江都225231 发学生从基本结构特征,整体效果的认识开始、发展至思维的 拓宽、美的感应,利用多种制作手法,如喷刷、折叠、拼贴、组合 何充分利用自身的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就 自己在美术教学中的感受谈几点体会。 一、加强专业基础 达・芬奇认为:对一件东西的爱好是由知识所产生的,知 识越准确,爱好就越强烈。可见只有继承的好,才能创新,这是 创新的基础。要有创新意识,首先要研究造型艺术的特点,具 有基本的造型能力、色彩能力和艺术修养。罗丹说:如果没有 体积、比例、色彩的学问,没有灵敏的手,最强烈的感情也是瘫 痪的……实施美术创新教育不能游离于素质教育以外,创新不 仅需要特殊的灵感,更需要丰富的生活情感。因此加强美术课 与其他学科间的有效渗透,相辅相成,尤为重要。如文学与美 术、音乐与美术等。 二、创新以生为本 课堂上,师生之间是面对面、互动的场所,不仅是老师发出 指令,学生被动的接收信号,还是老师根据不同课题和内容要 求经常转换角色。教师有时是主角,有时是配角,有时是学生 的啦啦队。如在一次课上,我发现有名学生在翻阅邮册,就和 蔼问道:“看来你喜欢集邮?”继而我又问还有谁喜欢集邮,许 多同学都举起了手,我决定抓住这个契机把集邮和美术联系起 来,于是引导学生设计一枚虎年生肖邮票。结果,同学们通过 立意、构图、造型、上色、刻齿等独立实践过程创作出一幅幅虎 虎生威的虎年生肖票,有卡通的、民间剪纸风格的,栩栩如生, 令人目不暇接。 三、创新课堂重组 通常美术教学过程是由引起兴趣、出示范例、示范讲解、巡 回指导和结束评讲五个环节组成。这五个环节都以完成技能 要求为目的。在实践中,我尝试将五个环节调整为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引导讨论、鼓励独创和展开判断。这是以鼓励创新、 激发创造为目的。 创设情景指的是将情景贯穿教学过程,使其成为创作的动 力,引导学生学习技能的推进力。围绕内容和方法提出问题, 老师可采用设问法、自学法、悬念法、演示法等手段来引导学生 寻找疑点,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胆质疑,师生一起引导讨论参 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鼓励独创是鼓励学生按自 己的体验大胆表现,超越自我,最后让学生通过展示作品的机 会与同学的作品进行判断和自我评价。 四、提供创造环境 教师为学生提供接触多种工具材料及广泛应用的机会,启 等方法去体验,用色彩的变化,肌理的营造、形体的组合,去提 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一题多材,一材多用的方法,激发学生 思维的火花。如在学习粘贴画时,运用毛线、彩纸、卵石、布块、 蛋壳、树叶等材料,巧妙地利用材料的表面色彩、纹理、肌理、形 状特征,进行加工剪裁、拼贴成一幅完整的画面。这种借物造 型的方法,使学生认真主动地粘贴出许多生动的画面。有个同 学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到被人废弃的棉签,于是收集起来,运用 特殊的肌理和自然的颜色粘贴出一幅风景装饰画,获得了出色 的艺术效果。 在欣赏中国古代绘画课时,我利用电脑课件,一边放古典 乐曲,将音乐引进课堂,增强了艺术气氛,使学生各种感官得到 刺激,真正通过艺术的熏陶,使性情得到陶冶,增强创新教育意 识。 五、培养发散思维 在美术教学中,使学生思维方式不拘泥于一种模式、一个 方向,当学生经常采取某种造型形式,表现办法时,老师可以提 出疑问让学生考虑改变思路,以避免形成僵化的固定不变的思 维模式。如在粘贴画中,老师可以提问:同一画面中可以用不 同材质来粘贴吗?当学生用了黄豆,小米粘贴时,老师可以进 一步问:什么样的造型设计更增强视觉效果呢? 鼓励学生多方面联想,在联想过程中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 以发挥,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例如在中国画 《麻雀》画法时,根据麻雀的基本画法,可以得出麻雀与翠鸟、山 雀等多种飞鸟形体基本一致,只是色彩等个别特征上有差异, 学会麻雀画法,可以掌握类似麻雀鸟类的画法,使学生掌握规 律,触类旁通,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 六、鼓励超越老师 每到学生动手创作时,总有许多同学问:“还能不能画点别 的?”或者“我这样画行吗?”“我用这种颜色可以不可以?”我 总是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可以试一试,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 创新意识。在老师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开展活动时,不必将图 形、颜色、步骤都讲得十分详细,应给学生留有较多的创造余 地,以显示他们的才能,要求他们敢于奇思妙想,勇于创新。 总之,老师的教育融化在点点滴滴的细节之中,只要充分 利用和发展美术学科的优势,日积月累地渗透创新意识,学生 勇于创新的精神就会在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氛围中得到 发展! (责任编辑李英华) 1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