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常见疼痛性疾病
一、肩关节周炎(易与神经根型颈椎病混淆)
1.又称“五十肩”,老年人多见,50岁上下居多,一般单侧发病。
2.肩周持续钝痛,以肩关节为中心,活动时疼痛加重。
3.夜间疼痛重于白天。
4.肩关节活动受限。
二、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1.常见于老年人和免疫力降低者,春秋季节多发。
2.一般发生之前先有轻度发热,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等初期症状,继之出现神经痛或皮肤痛觉过敏。
3.发病1~3天沿着神经分布区域出现不规则红斑,继而为密集成簇的丘疱疹,然后迅速变成水疱,伴皮肤剧痛难忍。
4.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疱疹消退后皮损区持续性疼痛、不能触摸,甚至衣服磨擦都能引起“火烧火燎”样烧灼痛,疼痛区域内夹杂有麻或痒感。
5.“无疱型带状疱疹”:极少数病人仅出现剧烈疼痛而无典型的疱疹出现,应特别注意。
三、偏头痛:(占所有头痛比例的15%左右)
1.多见于10-20岁女性,有家族性。
2.发作前几小时至几天有倦怠、眩晕、出汗、视野盲点(闪烁)、感情变化等先兆症状。
3.一般为单侧持续性跳痛,有恶心或呕吐、畏光、怕声。
4.疼痛局限于额部、颞部或枕部,也可放射至颈部、肩部。
四、颈椎源性神经痛(头痛、肩背痛、上肢痛、胸前区疼痛)
1.颈源性头痛:起于一侧或双侧颞部、或顶部、枕部疼痛,严重时可波及额部或头顶部疼痛,可有颈部僵直,可伴有头晕、恶心、畏光表现。80%以上头痛与颈椎病变有关。
2.颈源性背痛:颈后部向下肩胛骨内侧缘与相应的胸椎之间持续性肩背部酸痛、沉重感,肩胛内侧为主,可伴有颈部不适。部分严重者会引起上胸部和侧胸壁疼痛不适。颈椎旁触诊检查可向痛区放射或痛区感觉变化。
3.颈源性心绞痛:心前区疼痛,持续时间长,用心绞痛药物无效,可伴有心慌、胸闷等表现。颈椎旁触诊检查可向痛区放射或痛区感觉变化。易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
4.肩和上肢疼痛(神经根型颈椎病):最为常见的颈源性疼痛,可表现为全上肢或某一区域疼痛、酸胀不适,上肢肌力降低或手部、手指麻木、感觉异常。颈椎旁触诊检查可有痛区放射感或痛区感觉变化。
5.颈源性肘痛:肘关节外上方疼痛,用力时加重,局部压痛明显;“网球肘”反复治疗不愈或疗效不佳,同时有颈部不适者应高度怀疑此病。
6.青少年型颈椎病:发病年龄为青少年,中小学生多见。间歇性或持续性头晕、头痛、学习紧张时或考试前精神紧张时症状加重。可伴有耳鸣、视力模糊、精神恍惚、记忆力减退,严重时可伴有失眠、憋气、食欲下降、恶心等。部分有肩部疼痛酸困、耳后牵胀感、僵硬,尤以头顶、寰枕间隙部酸、困、麻木、牵拽感最明显,检查颈部肌肉紧张、压痛明显,并向同侧放射。旋颈及臂丛牵拉、压顶、引颈试验阳性或阴性。
7.食道压迫型颈椎病:为颈椎病较为少见的特殊类型,因颈椎椎体前缘增生形成的巨大骨赘刺激或压迫食道导致噎感或吞咽困难,易误诊为“食道癌”。
五、肋间神经痛
1.从背部脊柱旁向前侧胸壁或腹部沿肋间神经走行的反射性剧痛。
2.深呼吸、咳嗽、打喷嚏动作时可加重。
3.病变肋间神经分布区皮肤感觉过敏或减退。
六、脊柱源性腹痛: 1.腹痛:急性(约占70%)或慢性腹痛(约占30%);疼痛性质和部位及发作规律不一。
2.伴随症状:约22%伴有腰背痛症状,约11%的病人伴有恶心、呕吐、腹泻、便秘表
现。
3.诊断:无明显腹部脏器病变表现,或有腹腔脏器病变而相应治疗无效、腹痛症状无法用腹腔脏器病变解释;腹痛相应神经节段脊柱或软组织手法检查有阳性发现。
七、三叉神经痛
1.疼痛部位:仅限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头面部),多为单侧。
2.疼痛特点:反复短暂的发作性剧烈疼痛,持续数秒至1~2分钟,突然发作、突然停止,发作前无任何征兆。疼痛极为尖锐,如电击、刀割、火烧、撕裂样、针刺样。
3.诱发因素:吞咽、咀嚼、说话、触摸、情绪变化、应激状态。
4.伴随症状: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流泪、流涎、颜面潮红。
八、舌咽神经痛
1.疼痛部位:舌底部、咽部、扁桃体窝处,可放射到耳、下颌角甚至上颈部。
2.疼痛特点:突然发作,持续数秒至几分钟;轻者每年发作数次,重者每天数十次。呈电击样、刀割、火烧、针刺样剧痛。
3.吞咽、咀嚼、咳嗽、说话、打哈欠均可触发。
4.发作时可伴有晕厥、心律不齐、心动过缓、甚至心脏停搏,低血压、流涎、出汗、
咳嗽。
九、颞颌关节紊乱
1.女性高于男性,约20%~40%的人患有咬合异常(TMD)。
2.主要表现下颌运动异常和下颌开闭关节杂音,可有以下疼痛表现:(1)口腔颌面疼痛或牙痛(易误诊为“三叉神经痛”)
(2)头痛头晕、耳鸣、眩晕(易误诊为“美尼尔综合征”)
(3)颈椎功能紊乱,肩颈肌肉酸胀、经常落枕、手脚麻等症状(易误诊为“颈椎病”)
(4)眼睛疼痛、酸胀确查不出眼科问题。
十、腰椎间盘突出症
1.腰痛并向下肢放散,少数仅表现为腰痛或腿痛。
2.咳嗽、喷嚏、大便时疼痛加剧。
3.下肢麻木感:小腿外侧麻木、疼痛或足背皮肤麻木(极少数有会阴麻木、大小便失控表明可能有椎间盘脱出)。少数轻症慢性患者仅表现为下肢畏冷、发凉;或偶有小腿后肌肉轻微抽搐(常被误诊为“缺钙”而补钙无效)。
4.腰部因疼痛而致步态异常或跛行;屈颈试验阳性;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
5.坐骨神经痛(根性)
十一、腰椎管狭窄症
1.长期反复腰腿痛,双侧疼痛多见,或左右交替出现,站立或行走腰腿痛加重,卧床休息减轻或缓解。
2.间歇性跛行:站立或行走出现腰腿酸痛或麻木、无力、抽筋并逐渐加重致不能行走,坐下或蹲下几分钟后症状消失可继续行走。
3.腰部做过伸动作可引起下肢疼痛、麻木加重。
十二、坐骨神经痛
1.坐骨神经痛是指多种病因所致的沿坐骨神经通路的病损,以腰、臀、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综合症。分根性坐骨神经痛和干性坐骨神经痛两种。
2.临床表现:
(1)根性坐骨神经痛——为急性或亚急性。
①腰背部酸痛、僵硬、不灵活;
②疼痛沿坐骨神经自腰向一侧臀部、大腿后面、小腿外测放射;
③疼痛呈电击样、刀割样、烧灼样持续痛;
④小腿外侧自觉麻木感。
(2)干性坐骨神经痛——为亚急性或慢性发病。
①腰部疼痛不明显,主要是臀部以下沿坐骨神经走行疼痛,咳嗽、喷嚏、排便等增加腹压时加重;
②小腿及外侧感觉障碍明显;
③坐骨神经病变远端支配的肌肉无力甚至轻度萎缩。
十三、梨状肌综合症
1.臀部酸、胀、疼痛,并沿坐骨神经走行向大腿后侧、小腿外侧放射痛。
2.可能伴有会阴部抽搐、小腿外侧和足趾麻木。
3.跛行,自觉患肢缩短。
十四、骶髂关节炎(或损伤)
1.临床表现:
⑴下腰骶部、臀部,甚至大腿疼痛(痛不过膝)
⑵腹股沟区疼痛
⑶严重者出现大腿无力、皮肤感觉迟钝、麻木
⑷可单侧发病
⑸女性发病多于男性。2.体格检查:骶髂关节深部压痛;“4”字试验阳性;骶髂关节挤压试验、分离试验可表现为阳性,高芬征(大腿滚动试验)可呈阳性。
3.病因:
⑴臀部着地外伤史。
⑵孕晚期或围产期病理生理改变、妇科炎症。
⑶继发于强直性脊柱炎或其他脊柱病变。
⑷不当的按摩、牵引、手法治疗等引起骶髂韧带慢性损伤。
十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1.膝关节痛,活动时加重;天气变化时加重。
2.膝关节僵硬不灵活,下台阶、下蹲站起困难,活动时关节可伴响声。
3.急性炎症发作时关节肿胀、积液、疼痛。
4.晚期有关节失力,不稳、滑落感。
十六、尾痛症
1.尾骨触痛明显。
2.尾部疼痛不敢端坐和用力大便。
3.多数有臀部跌落骶尾部受伤史。
十七、肱骨外上髁炎
1.肘关节外上方活动时疼痛,局部压痛明显。
2.手握物无力,扫地、拧毛巾等动作时疼痛加重。
十八、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症
1.疼痛范围不沿神经走行分布;疼痛性质为持续性灼痛、刺痛、电击样痛、刀割样痛,或多种性质疼痛并存,皮肤有痛觉过敏或感觉异常(过敏或减退)。
2.肌肉僵硬,肌力减退,主动运动减少或运动反射亢进。
3.早期皮肤出汗过多、晚期皮下组织萎缩,出汗减少或停止。
4.皮肤营养障碍:早期皮肤水肿、发亮;晚期皮肤萎缩、皱纹消失、指甲松脆、头发脱落。
5.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当舒张功能占优势时皮肤温暖、红润,反之则皮肤湿冷、苍白。
十八、雷诺病
1.一般双上肢对称性发病,发作时伴有冷、麻、针刺样疼痛或其他感觉异常。
2.多见于年轻女性,病情常在月经期或闭经期加重。
3.一般手指接触寒冷刺激(或情绪激动)后发作,手指肤色苍白、然后青紫、在转为潮红,进而恢复正常,一般持续15-30分钟。冬季发作多见。
4.局部加热、揉搓、按摩等可以减轻症状。
十九、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1.起病、进展缓慢,一般4-5年趋于严重,男性青壮年多见,多有吸烟嗜好。
2.以下肢血管为主发生。早期表现为疼痛、肢体感觉麻木、发凉、怕冷、皮肤苍白,远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可有轻度跛行。
3.中期病变加重,明显表现为皮肤更加苍白或紫斑、潮红,皮肤干燥、无汗、趾(指)甲干枯变形、肌肉萎缩,远端动脉搏动消失。
4.晚期(坏疽期)病变持续加重,患肢趾(指)末端发黑、干瘪、坏疽、溃疡;疼痛更为剧烈呈持续性。
二十、神经炎
1.缓慢开始,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增强,呈持续性。
2.早期表现为疼痛和感觉异常(麻木、感觉过敏或迟钝);重症期有运动障碍和营养障碍。
二十一、腱鞘炎
1.多发于腕关节、拇、中、示指。
2.起病缓慢,逐渐加重。
3.晨起或劳累后手指活动受限、疼痛,屈指时可有弹响声,又称“扳机指”。
二十二、腱鞘囊肿
1.多发于女性。
2.手腕背侧及足背多发。
3.起病缓慢,逐渐形成一圆形包块,表面光滑,触之囊性感,少有疼痛。
二十三、足跟痛
1.中老年多见,缓慢起病。
2.足跟下针刺样疼痛。晨起不敢落地行走,活动后稍缓解,活动过多疼痛又加重。
二十四、输尿管结石症
绞痛:近1-2周出现绞痛发作、尿潜血阳性(B超证实结石在1.0cm以下者适宜于疼痛科EID疗法治疗)
二十五、痛经(或月经失调)
疼痛科疗效独特的非疼痛性疾病
一.不定陈诉综合症:全身倦怠、易疲劳、头痛、头晕、耳鸣、失眠多梦、心悸、注意力不能集中、咽喉部异物感、胃肠道功能障碍(食欲不佳、恶心、腹部不适、便秘或/和腹泻)、手足发凉多种不适症状同时存在;但无相关器官检查发现器质性病变。
二.多汗症:表现为头面部、四肢、胸背部或全身出汗过多,寒冷天气也明显多汗。
三.美尼尔病:星状神经节阻滞是美尼尔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能逐步缓解和消除眩晕、头重、肩僵硬等症状。
四.突发性耳聋
五.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六.脑梗塞后遗症
七.顽固性便秘
八.更年期综合症
九.面肌痉挛
十.面神经麻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