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两种社区常用降压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对比分析

两种社区常用降压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对比分析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经验交流

两种社区常用降压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对比分析

冯 雷

南京市玄武区仙鹤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目的:对比社区中常用降压药卡托普利与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社区医院100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A组应用缬沙坦治疗,B组应用卡托普利治疗,对比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均明显下降,A组降压效果优于B组,A组治疗总有效率98%高于B组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少且可耐受。结论:卡托普利与缬沙坦治疗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疗效确切,缬沙坦效果与依从性更加,适宜社区门诊推广应用。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社区医院;缬沙坦;卡托普利;疗效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37(2015)19-0116-01

临床诸多报道已经证实了高血压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当会导致血液长期处于高凝状态,诱发脑卒中、冠心病等诸多恶性病症,威胁患者生存质量、预后与生命安全,因此针对社区原发性高

血压患者合理使用降压药控制血压是便选择[1]

。我国社区门诊作为防治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阵地,社区门诊中常应用卡托普利、厄贝沙坦、硝苯地平、缬沙坦等药物控制患者血压,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为对比社区中常用降压药卡托普利与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效果,选取社区医院100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临床资料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本次研究所选取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来自社区医院,时间2012年5月—2015年3月,所有患者均符合《中

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第3 版)》相关标准[2]

,排除无法配合治疗患者。100例患者根据治疗用药不同分为A组与B组,A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38-75岁,平均(57.2±4.7)岁,收缩压/舒张压均值(161.2±14.3)/(99.8±10.5)mmHg;B组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39-73岁,平均(57.1±4.5)岁,收缩压/舒张压均值(160.3±13.9)/(98.9±10.8)mmHg;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性别、年龄、血压等)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A组应用缬沙坦治疗,B组应用卡托普利治疗。治疗前两组患者均两周未服用影响血压药物,治疗期间避服相关降压药物。

A组:缬沙坦(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823)每日进餐前或空腹服用,剂量80㎎/d,若降压效果不理想,每日剂量最大可增加至160㎎。

B组:卡托普利(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2823)每日口服2-3次,每次12.5㎎,根据患者血压水平1-2周内可逐步增至50mg/d。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保持每1-2日测量卧位血压一次的频率,并统计患者用药前后症状变化与不良反应。药物降压效果评价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指标,以显效加有效为治疗总有效率。药效评价结合抗高血压药物应用效果制定,显效:舒张压恢复正常或者降低幅度>20mmHg;有效:舒张压将至正常范围或者降低幅度10-19mmHg;无效:不符合上述两个评价标准或病情恶化。

1.4 统计学

临床医学数据处理应用SPSS17.0软件,均数标准差以(x±s)表示,计数资料t检验,计量资料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变化情况见表1。结合表1数据来看,A、B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舒张压、收缩压均明显下降,

116 2015年19期

A组降压效果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显效78%(39/50)、有效20%(10/50)、无效2%(1/50),总有效率98%(49/50),B组显效56%(28/50)、有效34%(17/50)、无效10%(5/50),总有效率90%(40/50),A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894,P<0.05)。治疗期间患者不良反应以干咳、面色潮红、皮疹等为主,停药后好转,证实不良反应可耐受。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变化情况(x±s)/mmHg

组别 收缩压 舒张压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A组 161.2±131.7±14.3

15.4 99.8±10.5 84.8±6.5

B组 160.3±139.2±13.9 14.9 98.9±10.8 89.1±6.3 t值 3.056 10.651 4.158 9.956 P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关键在于合理控制血压,以避免患者病情恶化导致各类心血管恶性疾病。社区医院实施原发性高血压防治对于提升患者血压控制效果有积极意义,缬沙坦与卡托普利作为社区常用降压药,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等优势。缬沙坦作为新一代非肽类、口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因对Ⅰ型受体的高度选择性可抑制醛固酮等导致血液高凝物质的释放,在不对患者心率、心收缩功能产生影响的情况下达到良好的降压效果,同时缬沙坦吸收迅速、药效持续24小时,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对于患者耐

受无影响[3]

。卡托普利作为传统血管转换酶抑制剂,通过抑制、阻断血管紧张素活性转换改善血管痉挛、高凝症状,在促使血管舒张、减少醛固酮分泌的情况下达到改善心肌功能、降低血压的效果,虽然临床应用也有一定疗效,但是患

者不良作用较多,相较之下缬沙坦是降压治疗首选[4]

。本次治疗中对比两种降压药物治疗效果,从治疗前后舒张压、收缩压变化幅度以及治疗总有效率来看,缬沙坦疗效更胜一筹,在治疗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方面更具推广价值。

综上所述,卡托普利与缬沙坦治疗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疗效确切,缬沙坦效果与依从性更加,适宜社区门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金朋,赵玉娟,苏彬.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9):62-66.

[2]钟旭红.缬沙坦联合非洛地平与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对比研究[J].海峡药学,2012,24(6):188-189.

[3]吴静.社区医疗对高血压病患者468例降压药治疗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22):31-32.

[4]马旭灿,程谦涛.降压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3(29):133-13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