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音乐市场中,音乐商业化已成为普遍现象。音乐的商业化进程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开始了。随着数字音乐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音乐产业进一步加速了这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音乐的创作、传播、市场运作、文化價值等方面都受到了重大影响。本文将从文化的角度,对音乐商业化进程进行分析。
首先, 音乐商业化的进程改变了音乐的创作与制作方式。在商业化的进程中,制作和营销因素占据了更重要的位置,这使得创作者不仅要考虑艺术的创意和表达,也要考虑到市场和商业的需求。传统音乐创作方式强调“音乐为艺术”的概念,而进行商业化制作则强调“音乐为商品”的概念,这使得音乐的创作和制作过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为音乐作为商品必须迎合市场需求,因此有些音乐创作者会采用流行、商业和娱乐的元素来创作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力,这可能会导致艺术原创性的弱化,以及音乐风格和内容的单一化。
其次, 音乐商业化的进程加快了音乐的传播速度和方式。在互联网时代,音乐的数字化传播变得愈发简便迅速。音乐爱好者可以通过各种平台和渠道来获取、分享和发表音乐,从而抵达世界各地的听众。这一新的传播方式使得传播效益和影响力迅速提升,同时也使得音乐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融合和交流加剧,创造了更为开放自由的音乐文化生态环境。但是,数字化传播也为音乐制作人、演出者、唱片公司等文化中介机构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压力。例如,某些音乐公司将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推销和营销,并利用社交媒体工具来获取粉丝和维护品牌,
而非关注音乐本质和音乐史的传承,这导致音乐变成了商业产品,过度注重了市场的决定性地位。
第三,音乐商业化的进程也加速了音乐文化的消费化。音乐作为具有娱乐性质的艺术形式,自古以来就与娱乐、语言、舞蹈、文学、时尚等多个领域紧密相连。在商业化进程中,除了经典音乐和民族音乐等,其余许多音乐都变成了普及的娱乐商品。消费化的音乐文化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例如各种演出、音乐会、唱片和数字音乐销售、音乐许可权、演艺学院等。
第四,音乐商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强了审美标准化。在商业化进程中,有些音乐公司为了扩大市场和收入,利用一些公式化的标准来制作音乐产品,如应用经典国际流行音乐或青春偶像音乐模板风格等等。这使得歌曲旋律或歌词等方面的内容千篇一律,缺少音乐创意和独特性。在长时间内,这种单一模式对当代音乐文化发展构成了制约。
第五,音乐商业化进程的发展导致了文化记忆的流失和文化多样性的削弱。在商业化进程中,有些唱片公司会采取非法获得艺术家作品、复制重复售卖等方式以获取商业收益,同时也不断压缩另一些品质比较高的音乐作品在市场运作的空间,让优秀的音乐作品不被深入推广,容易受到审美价值体系单一和娱乐消费主导后果的影响。长此以往, 相关的音乐文化表达和文化记忆也就逐渐失去了,并被忽视或遗忘。
总之, 音乐商业化进程对音乐文化具有深刻的影响。它改变了音乐的创作、影响了音乐的传播、加强了音乐文化的消费化、
导致了审美标准化和文化记忆流失。为了创造更为积极健康的音乐文化生态, 各个社会文化参与方需要共同努力为音乐文化创造更好的环境与平台,尊重音乐作品的原创性、严肃性和多样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