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代中国经历了百年的风雨,外有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野蛮侵略,内有封建势力的残酷统治和镇压,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就是在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登上了历史舞台。为了维护民族独立自主和主权的完整,促进经济的发展,实现政治进步,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他们分别是以太平天国运动为主的农民阶级反抗派,以奕、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以孙中山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以共产党为主要代表的广大无产阶级革派。无论是革命派还是改良派,他们都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都希望在中国实现其政治理想。
关键词:改良 革命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中国共产党
近代的中国经历了百年的风风雨雨,曾经几乎亡国。中国的近代史是中国人民用血与泪书写的一部饱尝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的屈辱史和中华民族的先进儿女们领导着同胞们反侵略,反压迫的奋斗史。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百年时间里,在中国的土地上,经历了列强入侵,军阀混战,全民抗日,解放战争等一系列的事件,这些事件如实的记载了外国列强和封建统治者,军阀头目给神州大地带来的灾难,也记载的一批批先进的中华儿
女不甘心落后,为中华而奋斗的光辉事迹。正是一位位仁人志士的不断探索为我们后人遗留了宝贵的思想财富,捍卫了民族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中国至今依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在各位仁人志士的民族解放和振兴道路的选择中,又以改良和革命两条道路最突出,也是最值得令人讨论的。 1.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
自鸦片战争以来,农民阶级受到封建统治者和帝国主义列强的双重压迫和剥削, 1840-1850年,广东、广西和全国许多地区,水灾、旱灾、蝗灾,连年不断,广大农民家破人亡,陷入绝境。广大农民不堪重负,掀起了反抗热潮,其中以太平天国运动的规模为最大,历经14年,势力发展到18个省,严惩了中外反动势力。占领长江中下游富庶地区多年,战事波及半个中国,使清廷国力大伤。太平天国的事迹及它提出的一些主张,对日后反清革命有一定影响。由于它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这样一个新旧交替的年代,时代赋予它新的内容和意义,即在反封建主义的同时,又担负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同时太平天国的一些领袖主张学习西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这种主张在当时是先进的。太平天国运动动摇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有力的打击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显示了农民阶级的反抗精神和战斗力量。然而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它只能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
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争取得胜利的重担。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2.官僚阶级改革派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兴起于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部分官僚阶级如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近代企业,建立新式陆海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他们继承了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然而洋务运动在当时的中国,其失败命运是不可避免的。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
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3.资产阶级改革派的戊戌变法
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发动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痛陈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在百日维新期间颁布了新政诏令。政治上:洋务派维护清朝的封建制度;维新派主张兴民权,开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经济上:洋务派兴办官办工业,维新派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思想文化上: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单纯学习外国的制造技艺,维新派主张不仅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更应该学习先进的思想文化。 这些抵制和反对措施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文化思想的传播,受到维新派和地主阶级开明人士的热烈欢迎。然而由于这场变法的领导者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而顽固势力十分强大;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依靠的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又不能发动广大的人民群众;对帝国主义列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戊戌变法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它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扩大资产阶级政治权力,符合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趋势,因此也是一次进步的政治改良运动。它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批判封建主义旧文化、旧思想,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4.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中国历史的发展表明,旧式的中国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都不能挽救中国的民族危机。只有通过革命,打碎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枷锁,才能取得民族的独立,也只有冲垮封建主义的桎梏,才能开拓社会发展的道路。资产阶级革命派以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的思想武器,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三民主义的理论纲领。其基本主张是用暴力推翻了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辛亥革命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达到了高潮,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不成熟,革命派的力量十分软弱,不能在极端复杂和困难的环境下战胜敌人,在推翻封建帝制之后未能把政权巩固起来。革命的果实被大地主大买办资产阶级的代表袁世凯篡夺,革命以失败告终。然而,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国,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伟大事件。
5.以共产党为主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奋斗
历史告诉我们,面对帝国主义、封建势力这样强大的敌人,想依靠少数人取得革命成功,建立巩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是根本不可能的。马克思主义的传入给中国革命注入了新血液,它一经传入便为以李大钊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所接受。十月革命的胜利,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并使他们有了新的认识,开始懂得应把中国的革命事业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结合起来。随着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革命局面为之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人经过顽强的积极探索,在艰苦的斗争中逐渐形成了指导中国革命的有力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下,中国人民紧紧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同一切反动势力作斗争,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无论是改良还是革命,其最终目的最终目的都是推翻封建统治,反抗西方列强的侵略,使国家变的富强起来,虽然有些主张不符合中国当时的国情,但是它们使中华民族的先进人士为中国的崛起指明了方向,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应当从那些已经逝去的革命斗争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再让近代的百年屈辱史重演,时刻牢记革命先辈的英勇奋斗,继往开来,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参考资料:
1.《中国近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修订)
2.《中国近代史》——作者李侃
3.《中国近百年政治史》——作者李剑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