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百广场站施工方案

新百广场站施工方案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2 新百广场站施工方案

2.1 工程概况

新百广场站为地铁3号线和地铁1号线换乘车站,换乘方式为T型换乘,3号线负三层与1号线负二层之间设有联络线。3号线车站中心里程为AK6+946.860,本站线路平面为直线,车站纵向坡度为2‰上坡,覆土3~3.5m。车站为地下三层岛式站台车站,站台宽14.0m,车站长321.880m,结构标准段总宽度23.1m。车站标准断面采用双柱三跨三层矩形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1号线车站中心里程为K8+655.000,线路平面为直线,车站为地下双层岛式站台车站,站台宽14.0m,车站长657.8m(含配线),结构标准段总宽度23.1m。车站标准断面采用双柱三跨双层矩形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车站共设6座风道,10个出入口。

1号线东侧设有配线。

1号线东侧明挖段设置四道支撑,其中第一道支撑为混凝土支撑,其余为钢支撑。3号线设置两道钢支撑,一道处于两层中板之间、另一道处于下二层中板和底板之间。1号线西侧暗挖段设置1道钢支撑,处于中板与底板之间。

2.2 工程环境

2.2.1 地面道路及交通状况

车站主体位于中华北大街与中山西路的交口,中山路西路规划道路红线60m,双向8车道,中华北大街规划道路红线60m,双向10车道,该路口交通较为繁忙,节假日期间人流量大。

2.2.2 邻近建筑物情况

车站周边多为较成熟的商业区域,其中东南侧为中山广场(城市绿地);东北角为新百广场,7层,地下1层,距车站主体结构约20.3m;西南角局部为空地;西北角为世纪大饭店,30层,地下1层,距车站主体结构约30m;西南侧省土地管理局,8层,距车站主体结构约22.96m;中国银行石家庄永安办事处,7层,距车站主体结构约18.56m。

2.2.3 地下管线情况

站位附近地下管线分布在中山西路及中华北大街下,中山西路下主要有220V电力3根,φ800污水管,10kV电力,φ1000混凝土雨水管2根,φ1000

污水管,φ1000上水,φ325燃气管及电信电缆等;南北向主要有10kV电力2根,380V电力3根,φ300上水管2根,φ500污水管,2500×2200混凝土雨水箱涵,3000×2600混凝土雨水箱涵,φ2000污水管,φ800上水管,1600×2000热力隧道,φ377热力管,φ820热力管2根,φ1000上水管,φ377燃气管及电信电缆等。

2.3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本场地勘探深度内揭露的地层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及第四系中更新统冲洪积层(Q2al+pl)。岩性主要为黄土状粉质黏土、黏性土、粉土、砂土及碎石土。本站所在地层以黄土状粉质粘土层、中粗砂层、粉质粘土层、细中砂层为主。

场区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含水层为砂土、卵石。但根据资料记载,80年代后期,由于石家庄市工业大量抽取地下水,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地下水水位埋深由二十世六十年代水位埋深约6.00m,下降到目前40m左右。

目前南水北调工程已建成,地下水的开采也受到限制,不排除石家庄市区地下水位有缓慢上升的可能。

本次勘测期间地下水水位埋深45~55m(高程27.4~15.75m)。 2.4 总体施工方案

2.4.1 施工围挡、交通疏解及主要实施内容

首先完成临时设施建设、道路改移及管线搬迁等前期准备工作。在现场具备施工条件时对场地打围,开始基坑施工。由于新百广场建设规模大,地处交通繁华地带,拟分五期围挡进行实施。

(1)一期疏解及工程施工内容

将中山路与中华大街交叉口进行围挡,面积为3557平方米,围挡形成环岛,沿环岛四周可保证至少2股机动车道,中山路与中华大街车流以交通转盘方式通过路口。该围挡形成后,施工换乘节点处围护桩、立柱桩及车站结构逆作顶板,后回填土方,恢复路面,开放交通。

同时在联络线及商业开发区域设置围挡,建立生活区及其他配套设施。该区域在车站施工时间段内将长时间打围至施工结束,围挡面积为6324平方米。

(2)二期疏解及工程施工内容

对中山路西北侧及中华大街西侧进行围挡,围挡总面积为16954平方米,并对中华大街及中山路两侧绿化带进行改造,使两干道均能至少保留4股机动车道。

同步施工1号线西北侧围护桩、立柱桩及盖板;3号线西侧围护桩、立柱桩及结构顶板。在以上施工内容完成后回填土方,恢复道路、拆除围挡后开放交通。

(3)三期疏解及工程施工内容

对中山路西南侧及中华大街东侧进行围挡,其中中华大街东侧围挡与一期中联络线、商业开发围挡连成一体,围挡总面积为222085平方米,对中华大街及中山路两侧绿化带进行改造,两干道保留4股机动车道。

同步施工1号线车站西南侧围护桩;立柱桩及顶板;C1号出入口、2号风亭围护桩及主体结构;3号线车站东侧围护桩、立柱桩及顶板。在以上施工内容完成后施工道路、拆除围挡后恢复交通。

(4)四期疏解及工程施工内容

对中山路东北侧进行围挡,将中山路南侧便道进行改造,确保四股机动车道疏解交通。对中山路西北侧非机动车道进行少量围挡,改造该区域道路,确保中华大街至少4股机动车道。

同步施工1号线车站东侧围护及主体结构、3号线车站主体结构、1号线车站西侧主体结构,待一号线车站东侧主体结构完成后施工D1号出入口围护及主体结构。

其中1号线车站东侧部分采用明挖法施工,利用两侧施工便道作为主要施工平台;1号线车站西侧部分采用暗挖法施工,利用已完工的C1号出入口和风亭作为暗挖井口。3号线车站采用暗挖法施工,在车站东侧商业开发区域施工2~3个竖井作为暗挖井口进行施工。

(5)五期疏解及工程施工内容

对中山路东南侧、中华大街东南侧所有车道;中山路东北侧人行道、非机动车道进行围挡,对以上道路进行改造,确保至少4股机动车道和2m人非车道。

施工D1号出入口围护及结构、联络线、商业开发区域、1号风亭、综合开发E号出入口、综合开发D号出入口、综合开发C号出入口、综合开发B号出

入口、综合开发A号出入口、A号出入口、4号风亭及商业预留风亭。

2.4.2 工程施工顺序

新百广场站3号线主体结构、1号线西侧主体结构采用盖挖逆作法施工,1号线东侧主体结构采用眀挖顺作法施工。

(1)三号线盖挖逆作施工顺序 盖挖逆作法施工工序详见图2.4.2-1 表层土开挖施工 围护结构施工 开挖下层土方至下一层板底 桩间挂网喷锚 侧墙防水施工 逆作顶板及结构柱施工 顶板防水施工 回填土方 道路恢复 施工下一层中板及侧墙结构 开挖下层土方至第一道支撑底 桩间挂网喷锚 第一道支撑安装 开挖下层土方至下二层中板底 桩间挂网喷锚 防水层施工 施工防水层 施工底板 拆除第二道支撑 下二层侧墙施工 桩间挂网喷锚 桩间挂网喷锚 下二层中层板施工 拆除第一道支撑 施工支撑位置挂网喷锚 防水层施工 开挖土方至第二道道支撑底 开挖土方至底板底 施工剩余防水层 施工下三层结构侧墙

图2.4.1-1 盖挖逆作法施工工序图 (2)一号线眀挖顺作法施工顺序 眀挖顺作法施工工序详见图2.4.2-2

围护桩施工 开挖表层土 第一道混凝土支撑施工 开挖土方至第二道支撑底 桩间挂网喷锚施工 安装第二道支撑 开挖土方至第三道支撑底 桩间挂网喷锚施工 安装第三道支撑 开挖土方至第四道支撑底 桩间挂网喷锚施工 安装第四道支撑 开挖土方至底板底 施工底板防水、底板 拆除第四道支撑 开挖土方至第三道支撑底 施工下二层侧墙防水、侧墙结构 施工导撑 施工防水、中板及剩余下二层侧墙 拆除第二道支撑 施工顶板防水、拆除第一道支撑 施工防水、顶板及下一层侧墙

图2.4.1-2 盖挖逆作法施工工序图

2.4.1 施工总体平面布置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结合总体施工组织安排,本标段施工场地在业主指定区域内布置,详见附图4《新百广场站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各阶段施工场地布置主要设施详见表。 临时工程详见第4章临时工程筹划。

表xx 各阶段施工场地布置主要设施

施工阶段 主要施工内容 场地布置 1、施工准备阶段 项目部办公区、生活区及相关配套大临驻地规划、场地平整、水电接设施;业主和监理办公区、生活区及相入、临设施工、完善配套设施 关配套设施。 施工场地建设、机械设备进场。 施工场地布置、便道等 钢筋加工场地、钢筋笼制作平台、泥浆系统、木工棚、临时集土场等 2.1围护结构 施工 2、主体施工2.2基坑开挖 阶段 与支撑 2.3结构施工 围护结构、钻孔桩等 基坑开挖、开挖、钢筋混凝土(钢)钢筋加工场地、木工棚、钢支撑堆支撑、监测等 场、临时堆土场等 内部结构钢筋混凝土 钢筋加工场地、木工棚等 2.5 主要施工安排

本工程主要施工内容含概围护结构施工,主要施工内容为钻孔灌注桩、钢板桩;土方开挖及支撑施工,主要施工内容为3号线、1号线西侧盖挖,1号线东侧明挖,混凝土支撑、钢支撑安装施工。具体施工安排如下:

2.5.1 围护结构及桩基施工安排 本工程钻孔灌注桩采用旋挖钻机施工。

(1)第一期:施工1、3号线换乘节点位置围护结构,由于场地狭小,拟采用一台旋挖钻机进场施工。

(2)第二期:施工1号线西北侧、3号线西侧围护桩,共安排三台旋挖钻机进场施工,其中1号线安排1台;3号线安排2台,2台从南北两侧对称向中间施工。

(3)第三期:施工1号线西南侧、3号线东侧、C1号出入口、2号风亭围护桩,共安排三台旋挖钻机进场施工,其中1号线安排1台;3号线安排2台,2台从南北两侧对称向中间施工。主体围护施工完毕后开始出入口围护结构施工,

每个出入口、风亭安排1台旋挖钻施工。

(4)第四期:施工1号线东侧围护桩、D1号出入口围护桩。共安排2台旋挖钻进场施工,2台从东西两侧对称施工。主体结构围护施工完毕后开始出入口围护结构施工。

(5)第五期:施工联络线、剩余风井、出入口围护桩施工,共投入2台旋挖钻进场施工,待联络线围护结构施工完毕后开始出入口、风井施工,每个出入口、风亭各投入1台旋挖钻机。

2.5.2 土方开挖及支撑施工安排

本工程3号线、1号线西侧采用盖挖法施工,1号线东侧及所有出入口采用明挖法施工。

(1)暗挖法土方开挖施工

3号线设置2个竖井作为开挖作业面,每个竖井位置设置1台伸缩臂挖机取土装车外运,共设置2台伸缩臂挖机。基坑内设置8到16台小型挖掘机在基坑内部转运土方,将基坑内土方转运至竖井内。基坑内小型挖掘进数量随开挖进度、工况进行调整,最大程度上合理化安排挖机数量。

1号线西侧设置1个竖井作为开挖工作面,每个竖井位置设置1台伸缩臂挖机、基坑内设置4道8台小型挖掘机在基坑内部转运土方,将基坑内土方转运至竖井内。基坑内小型挖掘进数量随开挖进度、工况进行调整。

基坑开挖时,首先从最靠近竖井位置开始,逐步向基坑内侧推进,开辟一条运输通道供挖机、钢支撑、结构施工材料(如钢筋、模板、混凝土)走行或运输,通道两侧需保留不小于5m宽度的护壁土方,以保证基坑的稳定。在开挖至基坑最深处时,开始从里向外开挖护壁土方,开挖一段,安装一段支撑(或施工一段结构),直至该层土方开挖结束。如支撑(结构)施工与土方开挖场地冲突时,应优先保证支撑(结构)施工。

(2)明挖法土方开挖施工

1号线东侧共设置4个开挖作业面,基坑东西两侧各布置2个作业面,南北两侧对称设置。开挖施工时,从东西两侧向中间推进,保证两端优先结束施工,为1号线配线、3号线盾构提供作业条件。

基坑边设置4台挖机(表层土采用标准臂挖机,下层土采用伸缩臂挖机),

基坑内部设置8台小型挖掘机负责转运土方。

(3)暗挖法支撑安装施工

暗挖法施工时,需采用挖机或叉车将没小段支撑运输至基坑内部,在基坑内进行组装,并在结构板底部预埋吊钩,采用手拉葫芦将支撑提升、移动至指定位置进行安装。

(4)明挖发支撑安装施工

混凝土支撑及冠梁施工紧随表层土开挖进行,施工顺序为从两端向中部逐步展开。

明挖法施工时,在地面将支撑进行拼装就位后,用50T吊车将支撑吊运至指定位置进行拼装。

2.5.3 主体结构施工安排 (1)明挖法结构施工

眀挖法施工时,可以提供两个作业面对称展开施工。竖向施工顺序为从底板至顶板。横向施工顺序为从两端向中间。采用碗扣式支架、组合式钢模板、汽车泵送混凝土的方式进行施工。

(2)暗挖法结构施工

由于暗挖法施工时,受开挖工艺限制,每次只能提交一块结构工作面,在施工时仅能提供一个作业面展开施工。竖向施工顺序为从顶板至底板,横向施工顺序为从最远离竖井位置至竖井位置结束。

采用碗扣式支架、组合式钢模板、地泵的方式进行施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